正在加载图片...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以住宅抵 押融资的证券化为例。住宅抵押融资虽然信用度较好,但属小额债权,且现金流动不稳定。为此 有关金融机构就将若干小额债权集中起来,通过政府机构的担保,使其转换成流动性较高的住宅抵 押证券。又如对信用度较低的借款人融资的证券化。一些信用度较低的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其资 金大都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因为受自身信用度的限制,它们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筹资。但是,随着 流通市场的扩大,这种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的债券迅速增加,出现了一种高收益债券市场。这种 高收益债券可视为银行向低信用企业融资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此外对于某些信用度较低的发展中国 家贷款也开始出现证券化的趋向,从而提高其流动性,以便于解决不断积累的债务问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住宅抵押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1) 将住宅抵押证券的作法应用到其它小额债权上,对这些小额债权进行证券化。这使资产证券化的领 域大大拓宽,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住宅资产净值贷款和大型设备的租赁等;(2)商业不动 产融资的流动化。从1984年起,市场上出现了公募形式的商业不动产担保证券。它以商业不动产的 租金收入作为还债金,与原所有者完全分离。(3)担保抵押债券。是将住宅抵押凭证( Pass-through) 住宅抵押贷款等汇集起来,以此为担保所发行的债券。其发行方式是由某个金融企业作为发行人, 收买住宅抵押凭证并设立集合基金。在以此为担保同时发行3-4组债券。发行者以抵押集合基金每 月产生的资金流动为资金来源,在对各组债券支付利息的同时,只对其中的某一组债券的持有人偿 还本金。发行此种债券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住宅抵押凭证在到期偿还时现金流动不稳定的问题。 当前,西方国家资产的证券化趋势正深入到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传统银行贷款的证券 化,而且经济中以证券形式持有的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化、融 资非中介化都是这种趋势的反映。国内有人认为,现代金融正由传统的银行信用发展到证券信用阶 段。在证券信用阶段,融资活动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有价证券把价值的储藏功能和价值的流通 功能统一于一身,即意味着短期资金可以长期化,长期资金亦可短期化,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化 大生产发展对资金调节的要求。这种观点与国外流行的资产证券化趋势是比较一致的,也符合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趋势的实际 (二)资产证券化的原因 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趋势,与以下原因是分不开的 1.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出现了一种经济自由 化的思潮,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 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历史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而经济的“滞涨”则成为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 问题。这一时期,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以20世纪30年代 经济危机的经验总结为基础而制订的金融管理法规与现实的经济环境已不相适应。这样,西方发达 国家纷纷采取放松管制的措施,刺激本国金融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创新起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金融创新本身是适应市场需要的产物,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管制的结果。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 融创新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及效率的提高,从而构成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2.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导致了巨额的呆帐,一些国际性的大银行深受 债务拖欠之苦,希望通过加强资产的流动性来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而证券的发行无疑是途径之一。 资产的证券化,既使原有债权得以重新安排,又可使新增债权免受流动性差的困扰。因此,银行越 ①参见江其务,《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P76-8011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以住宅抵 押融资的证券化为例。住宅抵押融资虽然信用度较好,但属小额债权,且现金流动不稳定。为此, 有关金融机构就将若干小额债权集中起来,通过政府机构的担保,使其转换成流动性较高的住宅抵 押证券。又如对信用度较低的借款人融资的证券化。一些信用度较低的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其资 金大都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因为受自身信用度的限制,它们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筹资。但是,随着 流通市场的扩大,这种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的债券迅速增加,出现了一种高收益债券市场。这种 高收益债券可视为银行向低信用企业融资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此外对于某些信用度较低的发展中国 家贷款也开始出现证券化的趋向,从而提高其流动性,以便于解决不断积累的债务问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住宅抵押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1) 将住宅抵押证券的作法应用到其它小额债权上,对这些小额债权进行证券化。这使资产证券化的领 域大大拓宽,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住宅资产净值贷款和大型设备的租赁等;(2)商业不动 产融资的流动化。从 1984 年起,市场上出现了公募形式的商业不动产担保证券。它以商业不动产的 租金收入作为还债金,与原所有者完全分离。(3)担保抵押债券。是将住宅抵押凭证(Pass-through)、 住宅抵押贷款等汇集起来,以此为担保所发行的债券。其发行方式是由某个金融企业作为发行人, 收买住宅抵押凭证并设立集合基金。在以此为担保同时发行 3—4 组债券。发行者以抵押集合基金每 月产生的资金流动为资金来源,在对各组债券支付利息的同时,只对其中的某一组债券的持有人偿 还本金。发行此种债券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住宅抵押凭证在到期偿还时现金流动不稳定的问题。 当前,西方国家资产的证券化趋势正深入到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传统银行贷款的证券 化,而且经济中以证券形式持有的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化、融 资非中介化都是这种趋势的反映。国内有人认为,现代金融正由传统的银行信用发展到证券信用阶 段 ①。在证券信用阶段,融资活动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有价证券把价值的储藏功能和价值的流通 功能统一于一身,即意味着短期资金可以长期化,长期资金亦可短期化,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化 大生产发展对资金调节的要求。这种观点与国外流行的资产证券化趋势是比较一致的,也符合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趋势的实际。 (二)资产证券化的原因 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趋势,与以下原因是分不开的: 1.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出现了一种经济自由 化的思潮,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历史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而经济的“滞涨”则成为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 问题。这一时期,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以 20 世纪 30 年代 经济危机的经验总结为基础而制订的金融管理法规与现实的经济环境已不相适应。这样,西方发达 国家纷纷采取放松管制的措施,刺激本国金融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创新起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金融创新本身是适应市场需要的产物,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管制的结果。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 融创新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及效率的提高,从而构成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2.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导致了巨额的呆帐,一些国际性的大银行深受 债务拖欠之苦,希望通过加强资产的流动性来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而证券的发行无疑是途径之一。 资产的证券化,既使原有债权得以重新安排,又可使新增债权免受流动性差的困扰。因此,银行越 ①参见江其务,《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 年,P76-8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