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由于三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对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就可以在传动系统中 (如主减速器或变速器中)只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图7.13b),用来感测两后轮的平均转速。对于 按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则可以在通往两后制动轮缸的制动总管路中只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 节分装置(如图7.13c),对两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一同进行调节 3.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 为了减少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的数量,降低系统的成本,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也被采用(如 本田4WALB)。各种可能的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如图7.14所示。 选/低选 图7.14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 1.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 转速传感器 7.14a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在按前后布置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总管路中各设 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分别对两前轮和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其中两前轮可以根据附着条件 进行高选和低选转换,两后轮则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则可以在两个前轮和 传动系统中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在两前轮的附着力相差较大时,两前轮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 而在两前轮的附着力相差不大时,两前轮则转入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图7.14b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按前后布置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总管路中各 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在每个车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对两前轮按高选原则一同控 制,对两后轮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图7.14c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也是在前后制动总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 置,而在右前和左后车轮上各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对两前轮以不使右前轮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 行一同控制,而对两后轮则以不使左后轮发生抱死为原则进行一同控制。 图7.14d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按对角布置的两条制动总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 力调节分装置,只在两个前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左前和右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以不使 左前轮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一同控制,而右前和左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以不使右前轮被制 动抱死为原则进行一同控制。为防止后轮在前轮趋于抱死时发生制动抱死,通常在制动管路中都要 设置比例阀。 图7.4a、b、c所示三种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在两侧车轮处于附着系数分离的路面上(其中- 14 - 由于三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对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就可以在传动系统中 (如主减速器或变速器中)只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图 7.13b),用来感测两后轮的平均转速。对于 按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则可以在通往两后制动轮缸的制动总管路中只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 节分装置(如图 7.13c),对两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一同进行调节。 3.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 为了减少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的数量,降低系统的成本,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也被采用(如 本田 4WALB)。各种可能的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如图 7.14 所示。 图 7.14 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 1.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 2.转速传感器 图 7.14a 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在按前后布置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总管路中各设 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分别对两前轮和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其中两前轮可以根据附着条件 进行高选和低选转换,两后轮则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则可以在两个前轮和 传动系统中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在两前轮的附着力相差较大时,两前轮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 而在两前轮的附着力相差不大时,两前轮则转入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图 7.14b 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按前后布置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总管路中各 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在每个车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对两前轮按高选原则一同控 制,对两后轮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图 7.14c 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也是在前后制动总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 置,而在右前和左后车轮上各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对两前轮以不使右前轮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 行一同控制,而对两后轮则以不使左后轮发生抱死为原则进行一同控制。 图 7.14d 所示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按对角布置的两条制动总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 力调节分装置,只在两个前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左前和右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以不使 左前轮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一同控制,而右前和左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以不使右前轮被制 动抱死为原则进行一同控制。为防止后轮在前轮趋于抱死时发生制动抱死,通常在制动管路中都要 设置比例阀。 图 7. 4a、b、c 所示三种双通道制动防抱死系统,在两侧车轮处于附着系数分离的路面上(其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