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严格八度模仿的“卡农”(Cano)手法来构思全曲,以及在《怒吼吧,黄河》中以自由 对位手法所写的极其动人的“赋格段”,都充分表现出洗星海卓越的复调技巧和惊人的 艺术创新精神。像这样成功地运用欧洲的复调技法与中国民族音调、中国民族神韵相结 合的例子,在过去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中还不多见。 40年代后,以清唱剧形式来写的作品不多,只有陈田鹤的《河梁话别》(卢前作词) 有一定的影响。以多乐章“康塔塔”形式来写的作品侧相当多,其中以马思聪所写的《民 主》、《祖国》、《春天》三部大合唱最引人注目。《民主大合唱》创作于1946年马思聪在 贵阳工作期间,由端木蕻良作词:《祖国大合唱》和《春天大合唱》创作于1947-1948 年马思聪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职期间,其创作的直接动机都是为了给“艺专”合 唱课提供教材的需要,均由金帆作词。这三部大合唱的题材内容都密切联系当时的现实 政治斗争。《民主大合唱》着重表达了当时国统区的群众和作者自己对法西斯专政的愤 怒《祖国大合唱》和《春天大合唱》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强烈向 往。这三部作品的音乐语言大多取我国的民间音乐与群众歌曲的音调作为主要素材。尤 其在《民主大合唱》及《祖国大合唱》中马思聪有意识吸取富于特色的西北民间调式来 进行创作,在当时讲来是颜有创新意义的。这三部作品的艺术结构基本上因袭欧洲多乐 章“康塔塔”和我国洗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传统,但马思聪没有简单套用前人的经验 和模式,而是注入一种交响性的思维,使多个乐章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全曲的结构也更 严密紧凑。这几部大合唱都只有四至五个乐章,取消了独白朗诵的穿插,各乐章间在音 乐上既有明显的对比,又在音调、调性等方面注意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由于这三部作 品具体歌词内容的不同,它们的音乐风格仍各具自己独特的性格。《民主大合唱》饱含 悲愤的激情,《祖国大合唱》自始至终贯穿宽广、明亮而清新的气息,《春天大合唱》则 色调鲜明;对比强烈、充满活力。不足的是有些篇章中作曲家对歌词与曲调的声韵结合 照顾得不够,有些篇章声乐部分的旋律进行过于器乐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过从30年代至40年代的努力,中国合唱音乐创作已在题材、 内容、形式、风格的多样性上取得了全面迅速的新进展;合唱写作的技术水平也比30 年代以前有了朋显的提高。这一切都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合唱音乐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城乡群众歌咏活动及院校学生业余歌咏活动是人民音乐生活 的最普遍的形式,合唱音乐在我国各类音乐创作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基本 建立在群众自娱的、业余歌咏活动基础上的合唱音乐,必然大多带有通俗、简朴的特征。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整个社会主义文化、音乐事业的建设,特别是大量专业演唱人才、 e8 严格八度模仿的“卡农”(Canon)手法来构思全曲,以及在《怒吼吧,黄河》中以自由 对位手法所写的极其动人的“赋格段”,都充分表现出冼星海卓越的复调技巧和惊人的 艺术创新精神。像这样成功地运用欧洲的复调技法与中国民族音调、中国民族神韵相结 合的例子,在过去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中还不多见。 40 年代后,以清唱剧形式来写的作品不多,只有陈田鹤的《河梁话别》(卢前作词) 有一定的影响。以多乐章“康塔塔”形式来写的作品则相当多,其中以马思聪所写的《民 主》、《祖国》、《春天》三部大合唱最引人注目。《民主大合唱》创作于 1946 年马思聪在 贵阳工作期间,由端木蕻良作词;《祖国大合唱》和《春天大合唱》创作于 1947-1948 年马思聪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职期间,其创作的直接动机都是为了给“艺专”合 唱课提供教材的需要,均由金帆作词。这三部大合唱的题材内容都密切联系当时的现实 政治斗争。《民主大合唱》着重表达了当时国统区的群众和作者自己对法西斯专政的愤 怒《祖国大合唱》和《春天大合唱》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强烈向 往。这三部作品的音乐语言大多取我国的民间音乐与群众歌曲的音调作为主要素材。尤 其在《民主大合唱》及《祖国大合唱》中马思聪有意识吸取富于特色的西北民间调式来 进行创作,在当时讲来是颇有创新意义的。这三部作品的艺术结构基本上因袭欧洲多乐 章“康塔塔”和我国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传统,但马思聪没有简单套用前人的经验 和模式,而是注入一种交响性的思维,使多个乐章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全曲的结构也更 严密紧凑。这几部大合唱都只有四至五个乐章,取消了独白朗诵的穿插,各乐章间在音 乐上既有明显的对比,又在音调、调性等方面注意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由于这三部作 品具体歌词内容的不同,它们的音乐风格仍各具自己独特的性格。《民主大合唱》饱含 悲愤的激情,《祖国大合唱》自始至终贯穿宽广、明亮而清新的气息,《春天大合唱》则 色调鲜明;对比强烈、充满活力。不足的是有些篇章中作曲家对歌词与曲调的声韵结合 照顾得不够,有些篇章声乐部分的旋律进行过于器乐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过从 30 年代至 40 年代的努力,中国合唱音乐创作已在题材、 内容、形式、风格的多样性上取得了全面迅速的新进展;合唱写作的技术水平也比 30 年代以前有了朋显的提高。这一切都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合唱音乐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城乡群众歌咏活动及院校学生业余歌咏活动是人民音乐生活 的最普遍的形式,合唱音乐在我国各类音乐创作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基本 建立在群众自娱的、业余歌咏活动基础上的合唱音乐,必然大多带有通俗、简朴的特征。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整个社会主义文化、音乐事业的建设,特别是大量专业演唱人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