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较突出的作品有贺绿汀的《垦春泥》、何士德的《渡长江》、洗星海的《满洲囚徒进行 曲》、费克的《疲劳的憧憬》等等。 随着合唱活动的普遍开展和合唱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大型声乐体裁创作在这 阶段有了明显的进展。最先引入注目的作品是1932年黄自成功地创作了我国历史上第 部清唱剧《长恨歌》(韦瀚章作词)。这部作品的直接创作动机是为了当时国立音专合 唱课需要一些中国的曲目作为教材。也许正由于这个原因,黄自当时只写了原定十个乐 章中的七个乐章,直到他6年后逝世为止,还有三个乐章他一直没有动笔去写,而正是 在已写的七个乐章中合唱所占的份量很重。其中有四个乐章全部是用合唱来表现的,即 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以混声四部合唱来表现宫廷内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第 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以男声四部合唱表现边关叛军势如破竹直迫长安的情景;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又是一曲男声四部合唱,表现士兵们被迫背乡离井远赴 川蜀途中的痛苦和愤怒;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以复调性的、鲜明民族特色的 女声三部合唱,勾画出一幅清雅、轻柔的超凡仙境。此外,在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 殿》和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中又分别运用了合唱的伴唱,作为场景、情绪的烘 托。黄自对所有这些合唱章节的音乐,都写得非常生动、精致,又富有效果,充分表现 了他的高超的合唱写作技巧。黄自的合唱作品及其中所体现的合唱写作的经验,曾给后 人以极深的影响。 关于大型声乐体裁创作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1939年洗星海成功地创作了我国第 一部具有宏伟气魄的史诗性的“康塔塔”《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在这部 作品中创造性地吸取了欧洲18世纪多乐章“康塔塔,’(Cantata)的传统形式和经验, 并将它们同中国民族音乐的素材、形式,及中国抗日歌曲群众化的音调相结合,为具有 中国特色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大型声乐套曲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从此以后,“大合 唱”这种体裁成为中国音乐家和中国音乐听众所热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给许多作曲家 写作这类创作以重大的推动。这部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 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都是以合唱来表 现的篇章;在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及第六乐章《黄河怨》中也有合唱的段落及合唱 的伴唱。《黄河大合唱》洗星海先后共写了两稿,第一稿是根据抗日战净时期延安的具 体条件所创作的,在合唱的写作上比较朴实,受到一定客观的局限:第二稿是1941年 在苏联的修改稿,洗星海在不改变原作的艺术构思和基本曲调的前提下,对合唱的配置 进行了很大的充实,并加上了大型管弦乐队的伴奏。这部作品的音乐以其饱满的革命激 情、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盛誉中外。在《保卫黄河》中以典型的中国式曲调、运用 7 7 中较突出的作品有贺绿汀的《垦春泥》、何士德的《渡长江》、冼星海的《满洲囚徒进行 曲》、费克的《疲劳的憧憬》等等。 随着合唱活动的普遍开展和合唱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大型声乐体裁创作在这 阶段有了明显的进展。最先引入注目的作品是 1932 年黄自成功地创作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韦瀚章作词)。这部作品的直接创作动机是为了当时国立音专合 唱课需要一些中国的曲目作为教材。也许正由于这个原因,黄自当时只写了原定十个乐 章中的七个乐章,直到他 6 年后逝世为止,还有三个乐章他一直没有动笔去写,而正是 在已写的七个乐章中合唱所占的份量很重。其中有四个乐章全部是用合唱来表现的,即 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以混声四部合唱来表现宫廷内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第 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以男声四部合唱表现边关叛军势如破竹直迫长安的情景;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又是一曲男声四部合唱,表现士兵们被迫背乡离井远赴 川蜀途中的痛苦和愤怒;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以复调性的、鲜明民族特色的 女声三部合唱,勾画出一幅清雅、轻柔的超凡仙境。此外,在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 殿》和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中又分别运用了合唱的伴唱,作为场景、情绪的烘 托。黄自对所有这些合唱章节的音乐,都写得非常生动、精致,又富有效果,充分表现 了他的高超的合唱写作技巧。黄自的合唱作品及其中所体现的合唱写作的经验,曾给后 人以极深的影响。 关于大型声乐体裁创作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 1939 年冼星海成功地创作了我国第 一部具有宏伟气魄的史诗性的“康塔塔”《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在这部 作品中创造性地吸取了欧洲 18 世纪多乐章“康塔塔’’(Cantata)的传统形式和经验, 并将它们同中国民族音乐的素材、形式,及中国抗日歌曲群众化的音调相结合,为具有 中国特色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大型声乐套曲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从此以后,“大合 唱”这种体裁成为中国音乐家和中国音乐听众所热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给许多作曲家 写作这类创作以重大的推动。这部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 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都是以合唱来表 现的篇章;在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及第六乐章《黄河怨》中也有合唱的段落及合唱 的伴唱。《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先后共写了两稿,第一稿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具 体条件所创作的,在合唱的写作上比较朴实,受到一定客观的局限;第二稿是 1941 年 在苏联的修改稿,冼星海在不改变原作的艺术构思和基本曲调的前提下,对合唱的配置 进行了很大的充实,并加上了大型管弦乐队的伴奏。这部作品的音乐以其饱满的革命激 情、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盛誉中外。在《保卫黄河》中以典型的中国式曲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