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而从哲学史上来看,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希腊一罗马哲学并没有消亡, 而是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分别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相结合,“哺育”了拉丁西方哲学、拜占廷哲 学、阿拉伯哲学和犹太哲学。相比较而言,拉丁西方哲学起步较晚,深受其他三种哲学的影响。因为在拉 丁西方世界,由于蛮族入侵和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希腊罗马文化有如“花果飘零”,除了少数原罗马贵族 及其子弟(如波埃修等人)外,它只是在基督教教父们与修道院中保留着一点“香火”,而且主要是桕拉 图主义、斯多葛主义和少量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文本 可以说,在整个中世纪里,从公元5世纪到13世纪中叶之前都是柏拉图主义(或奥古斯 丁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它把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基督教的创世说结合起来,认为可见的物质世界只是神圣 实在的象征,它是不真实的,唯有非物质的神及其观念(或逻各斯)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从13世纪中 叶开始,随着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经院学者们眼界大开,亚里士多德主义逐渐占据上 峰,开启了经院哲学的黄金时代。原来在柏拉图主义的主导下,世界上只存在一种智慧,即有关宇宙创生 的完整知识。与柏拉图主义不同,亚里士多德主义完全承认物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认识和理解它是 哲学的合法任务 到了14世纪下半叶,奥卡姆开始挑战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预示着经院哲学 的没落和近代实验科学的来临。而与此同时,人文主义在经院哲学内外弥漫开来,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 幕。特别是,在15世纪初,由于在土耳其人的不断打击下,拜占廷帝国日渐式微,一些精通古希腊哲学的 拜占廷学者跨海来到意大利佛罗伦萨,从古希腊原典出发翻译和讲授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人的思想,复 兴了柏拉图主义。其中,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有关天文学、数学和几何学的知识对哥白尼、伽利 略和笛卡儿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他们不像柏拉图等人那样只注重数学本身的抽象证明,而是用 数学来解释物理现象和实验,发现其中的普遍规律,从而引发了影响深远的近代科学革命。在本书中,我 们将着力揭示这些思想转型与变化。但是,我们仍按照学术界公认的时代划分来进行。 我们认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结构变迁。第一次发生 在公元4一9世纪,拉丁西方哲学由此形成,其中,奥古斯丁、波埃修和伪迪奥尼索斯是主要奠基人或精神 之父。可以说,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七艺”中强调辩证法的作用,而在神学本体论领域里坚持基督教中 的柏拉图主义。第二次转折出现在公元13世纪中叶,由托马斯·阿奎纳发展出的基督教中的亚里士多德主 义开始在经院哲学中取代柏拉图主义,成为主流。最后一次转型则是从公元14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延续到 17世纪初,由奥卡姆倡导的极端唯名论、彼特拉克和萨吕达提的人文主义、共和主义,以及菲西诺等人复而从哲学史上来看,在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希腊-罗马哲学并没有消亡, 而是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分别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相结合,“哺育”了拉丁西方哲学、拜占廷哲 学、阿拉伯哲学和犹太哲学。相比较而言,拉丁西方哲学起步较晚,深受其他三种哲学的影响。因为在拉 丁西方世界,由于蛮族入侵和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希腊-罗马文化有如“花果飘零”,除了少数原罗马贵族 及其子弟(如波埃修等人)外,它只是在基督教教父们与修道院中保留着一点“香火”,而且主要是柏拉 图主义、斯多葛主义和少量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文本。 可以说,在整个中世纪里,从公元 5 世纪到 13 世纪中叶之前都是柏拉图主义(或奥古斯 丁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它把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基督教的创世说结合起来,认为可见的物质世界只是神圣 实在的象征,它是不真实的,唯有非物质的神及其观念(或逻各斯)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从 13 世纪中 叶开始,随着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经院学者们眼界大开,亚里士多德主义逐渐占据上 峰,开启了经院哲学的黄金时代。原来在柏拉图主义的主导下,世界上只存在一种智慧,即有关宇宙创生 的完整知识。与柏拉图主义不同,亚里士多德主义完全承认物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认识和理解它是 哲学的合法任务。 到了 14 世纪下半叶,奥卡姆开始挑战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预示着经院哲学 的没落和近代实验科学的来临。而与此同时,人文主义在经院哲学内外弥漫开来,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 幕。特别是,在 15 世纪初,由于在土耳其人的不断打击下,拜占廷帝国日渐式微,一些精通古希腊哲学的 拜占廷学者跨海来到意大利佛罗伦萨,从古希腊原典出发翻译和讲授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人的思想,复 兴了柏拉图主义。其中,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有关天文学、数学和几何学的知识对哥白尼、伽利 略和笛卡儿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他们不像柏拉图等人那样只注重数学本身的抽象证明,而是用 数学来解释物理现象和实验,发现其中的普遍规律,从而引发了影响深远的近代科学革命。在本书中,我 们将着力揭示这些思想转型与变化。但是,我们仍按照学术界公认的时代划分来进行。 我们认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结构变迁。第一次发生 在公元 4-9 世纪,拉丁西方哲学由此形成,其中,奥古斯丁、波埃修和伪迪奥尼索斯是主要奠基人或精神 之父。可以说,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七艺”中强调辩证法的作用,而在神学本体论领域里坚持基督教中 的柏拉图主义。第二次转折出现在公元 13 世纪中叶,由托马斯·阿奎纳发展出的基督教中的亚里士多德主 义开始在经院哲学中取代柏拉图主义,成为主流。最后一次转型则是从公元 14 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延续到 17 世纪初,由奥卡姆倡导的极端唯名论、彼特拉克和萨吕达提的人文主义、共和主义,以及菲西诺等人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