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00t,仅人参一个品种年创汇达5000万美元左右。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概况 )药用植物栽培的悠久历史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在发现和应用药用植物治疗疾病 的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栽培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国古籍中有关药用植物栽培的记载,可追 溯到2600多年以前,如《诗经》(公元前11-6世纪中叶)中不仅记述蒿、芩、葛、芍药等药用植物, 也记述了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资入药;汉代张骞(公元前123年前后)出使西域, 引种栽培了红花、安石榴、胡桃、胡麻、大蒜等许多药用植物:《千金算方》(公元581-682年)中记述 的百合栽培法已很详细,“上好肥地加粪熟鼢讫,春中取根大者,擘取瓣于畦中种,如蒜法,五寸一瓣 种之,直作行,又加粪灌水,苗岀,即锄四边,绝令无草,春后看稀稠所得,稠处更别移亦得,畦中 干,即灌水,三年后其大小如芋……,又取子种亦得,一年以后二年以来始生,甚小,不如种瓣”:《齐 民要术》(公元533-544)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桑、胡麻、蒜等20余种药用 植物栽培法:隋代(6世纪末至7世纪初)朝庭太医署下设立了药园师之职,掌管药用植物栽培,并设立 了药用植物引种园,“以时种莳,采收诸药”。《隋书》中还有种植药法的记述;南宋时代韩彦直《橘 录》(1178年)等书中记述了橘类、枇杷、通脱木、黄精等⑩0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明、清时代(14-19 世纪)有关本草学和农学名著更多:如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521年)、徐光敝的《农政全书}(1639 年),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8)等都对多种药用植物栽培法作了详细论述。特别是明代李时 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1590这部医药巨著的草部中,就记述了麦冬、荆芥等6种药用植物的 人工栽培。总之,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药用植物的分类、品种鉴定、选育繁殖、栽培管理、采收加 工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品种数量之多,记述之早和技术的完整性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宝贵 的经验不仅在当时对药用植物栽培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发展药材生产也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继承,并使之不断完善提高,更好地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服务,为社会主 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建国后药材生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材生产也得到了 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药用植物栽培业的发展十分突出。为了保证药材生产的计划发展,国家首先颁布 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管药材生产事宜。全国药农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使药材生产的面积、单产、总产都得到了提高。如1958年药材生产面积 较1957年扩大了80%,1963年比1%62年又有大幅度的增长。现在药材生产的总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几 十倍。如1983年人参存留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十几倍,近年面积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栽培药材不仅面积 扩大,而且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人参单产已由每平方米鲜重不足0.5kg,提高到 2—2.5kg,高产者超过skg。栽培药材的种类逐年增加,现在大面积栽培的约200种以上,引种试栽 成功的约1000余种。许多野生药材家植成功并大规模生产的有细辛、天麻、甘草、茯苓、五味子、龙 胆……等。从国外引种成功并规模生产的有西洋参、番红花等,其中西洋参已售往国外。药材生产的 发展还表现在原有栽培品种的生产区域扩大,如地黄过去只产于河南,现在湖南、湖北、江苏、福建 广东、四川、河北、安徽、辽宁、吉林等地都有栽培,川芎从四川扩展到陕西、青海、河南、山西、 湖北等地,人参从吉林、辽宁、黑龙江扩展到山东、山西、北京、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为 不断搞好药材生产,提高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全国各省(区)先后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国家有计划的设 置了学校,培训了专门人材 总之,药材生产与其他事业一样,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三、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一)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 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已知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有5000多种,其中植物药约占90%,4500 种左右。目前引种栽培的已超过千种,这千余种植物的栽培技术分别与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花1000t,仅人参一个品种年创汇达 5000 万美元左右。 二、我国药用植物栽培概况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悠久历史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在发现和应用药用植物治疗疾病 的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栽培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国古籍中有关药用植物栽培的记载,可追 溯到 2 600 多年以前,如《诗经》(公元前 11—6 世纪中叶)中不仅记述蒿、芩、葛、芍药等药用植物, 也记述了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资入药;汉代张骞(公元前 123 年前后)出使西域, 引种栽培了红花、安石榴、胡桃、胡麻、大蒜等许多药用植物;《千金算方》(公元 581—682 年)中记述 的百合栽培法已很详细,“上好肥地加粪熟鼢讫,春中取根大者,擘取瓣于畦中种,如蒜法,五寸一瓣 种之,直作行,又加粪灌水,苗出,即锄四边,绝令无草,春后看稀稠所得,稠处更别移亦得,畦中 干,即灌水,三年后其大小如芋……,又取子种亦得,一年以后二年以来始生,甚小,不如种瓣”;《齐 民要术》(公元 533—544)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桑、胡麻、蒜等 20 余种药用 植物栽培法;隋代(6 世纪末至 7 世纪初)朝庭太医署下设立了药园师之职,掌管药用植物栽培,并设立 了药用植物引种园,“以时种莳,采收诸药”。《隋书》中还有种植药法的记述;南宋时代韩彦直《橘 录》(1178 年)等书中记述了橘类、枇杷、通脱木、黄精等 10 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明、清时代(14—19 世纪)有关本草学和农学名著更多:如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521 年)、徐光敝的《农政全书}(1639 年),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8)等都对多种药用植物栽培法作了详细论述。特别是明代李时 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1590)这部医药巨著的草部中,就记述了麦冬、荆芥等 62 种药用植物的 人工栽培。总之,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药用植物的分类、品种鉴定、选育繁殖、栽培管理、采收加 工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品种数量之多,记述之早和技术的完整性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宝贵 的经验不仅在当时对药用植物栽培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发展药材生产也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继承,并使之不断完善提高,更好地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服务,为社会主 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建国后药材生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材生产也得到了 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药用植物栽培业的发展十分突出。为了保证药材生产的计划发展,国家首先颁布 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管药材生产事宜。全国药农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使药材生产的面积、单产、总产都得到了提高。如 1958 年药材生产面积 较 1957 年扩大了 80%,1963 年比 1962 年又有大幅度的增长。现在药材生产的总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几 十倍。如 1983 年人参存留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十几倍,近年面积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栽培药材不仅面积 扩大,而且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人参单产已由每平方米鲜重不足 0.5kg,提高到 2—2.5kg,高产者超过 5kg。栽培药材的种类逐年增加,现在大面积栽培的约 200 种以上,引种试栽 成功的约 1000 余种。许多野生药材家植成功并大规模生产的有细辛、天麻、甘草、茯苓、五味子、龙 胆……等。从国外引种成功并规模生产的有西洋参、番红花等,其中西洋参已售往国外。药材生产的 发展还表现在原有栽培品种的生产区域扩大,如地黄过去只产于河南,现在湖南、湖北、江苏、福建 广东、四川、河北、安徽、辽宁、吉林等地都有栽培,川芎从四川扩展到陕西、青海、河南、山西、 湖北等地,人参从吉林、辽宁、黑龙江扩展到山东、山西、北京、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为 不断搞好药材生产,提高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全国各省(区)先后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国家有计划的设 置了学校,培训了专门人材。 总之,药材生产与其他事业一样,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三、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一)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 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已知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有 5000 多种,其中植物药约占 90%,4500 种左右。目前引种栽培的已超过千种,这千余种植物的栽培技术分别与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