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含义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向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保证人民健康 的物质基础。我国人民习惯把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统称为中药;而把民间流传的用以防病治病的 药物统称为草药。许许多多草药在长期实践中证明疗效显著,被中医认可并应用,许多草药都被收载 在“本草”之中,所以,就有了中草药之称。在商品经营和流通中,把化学合成药物及其制品称作西 药,把来自天然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制品统称中药或中药材,简称药材。把中药称为药材 的另个原因是,药材含义中还包括西医应用的天然药物(如洋地黄、麦角等)。在医药教育和科研机构中, 把药材称作生药。 药用植物栽培是指药用植物的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等整个生 产过程。药用植物栽培的任务是生产出优质、高产、低耗的多种药材,充分满足人民医疗保健对药材 的需求,特别是需要量大,而自然资源少的药材品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药用植物栽培是农业 的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药材生产也应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医疗保健事业增长 的需要 (二)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扩大药材来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中药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医的丰富经 验,中药的卓越疗效,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的拥戴。 中药绝大部分是野生和栽培植物,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使用简单,不仅对预伤和治疗疾病有特殊的 疗效,而且还有补益身体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要求更加迫切,药材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因此,许多药材品种单靠野生资源就无法满足人民用 药之需。而药用植物栽培则是通过野生变家植,建立和扩大药用植物栽培生产基地、优质高产栽培技 术的实施、植物细胞的工业化生产等措施,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药材的来源,改变 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在保证稀贵的、需要量较大的常用药材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扩 大了药材来源,保证用药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对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对 提高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收入药材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早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中就明确规定,“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下,各地应当发展多种经济,保证完成国家所规定的药材 等项农作物的计划指标”。药材生产属多种经营范畴,由于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容易搭配间混 套种,合理利用土地。如药用植物中,深根系与浅根系,喜肥的和耐脊薄的,喜温的与耐寒的,喜湿 和耐旱的,耐阴和喜阳的,以及早、中、晚熟的种类很多,这不仅便于因地、因时搭配种植,合理利 用地力、空间和时间,而且还能调节农业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发展药材生产,除通过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增加农业收入外,还因许多药材产值高,因而又增加 了农业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如人参、西洋参、黄连、夫麻、枸杞、砂仁、三七等药 材的产值都很高,按亩产值比较,药材是一般农作物的2一3倍,人参、西洋参可达10余倍。据河北 省报道,平泉地区引种人参,在较脊薄的山地种植,农民说,“只要保住3-4成苗,其产值就是种玉 米的3倍左右”;又如吉林省集安市发展人参生产不占农田,使用劳力不足农业劳力的10%,但参业产 值却占农业收入的30%左右,人参的利税占全市总收入的50%。 3.满足国外用药需求,增加外汇收入中药不仅是我国人民医疗保健事业不可缺少的,也是世界人民, 特别是旅居海外的侨胞,防病治病所必需的。所以,我国的中药是传统的出口商品。随着社会的发展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民喜欢利用中国的天然中药防病治病,所以中药的出口量日益增多。从增进世界 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出发,适当发展药材生产,供应出口,不仅能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生活、工作作出贡 献,而且还可换取外汇收入。如1974年前,我国人参平均年出口量为27t,1980年达402,1989年近
第一章绪论 一、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含义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向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保证人民健康 的物质基础。我国人民习惯把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统称为中药;而把民间流传的用以防病治病的 药物统称为草药。许许多多草药在长期实践中证明疗效显著,被中医认可并应用,许多草药都被收载 在“本草”之中,所以,就有了中草药之称。在商品经营和流通中,把化学合成药物及其制品称作西 药,把来自天然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制品统称中药或中药材,简称药材。把中药称为药材 的另个原因是,药材含义中还包括西医应用的天然药物(如洋地黄、麦角等)。在医药教育和科研机构中, 把药材称作生药。 药用植物栽培是指药用植物的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等整个生 产过程。药用植物栽培的任务是生产出优质、高产、低耗的多种药材,充分满足人民医疗保健对药材 的需求,特别是需要量大,而自然资源少的药材品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药用植物栽培是农业 的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药材生产也应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医疗保健事业增长 的需要。 (二)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 扩大药材来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医的丰富经 验,中药的卓越疗效,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的拥戴。 中药绝大部分是野生和栽培植物,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使用简单,不仅对预伤和治疗疾病有特殊的 疗效,而且还有补益身体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要求更加迫切,药材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因此,许多药材品种单靠野生资源就无法满足人民用 药之需。而药用植物栽培则是通过野生变家植,建立和扩大药用植物栽培生产基地、优质高产栽培技 术的实施、植物细胞的工业化生产等措施,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药材的来源,改变 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在保证稀贵的、需要量较大的常用药材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扩 大了药材来源,保证用药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对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对 提高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收入 药材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早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中就明确规定,“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下,各地应当发展多种经济,保证完成国家所规定的药材 等项农作物的计划指标”。药材生产属多种经营范畴,由于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容易搭配间混 套种,合理利用土地。如药用植物中,深根系与浅根系,喜肥的和耐脊薄的,喜温的与耐寒的,喜湿 和耐旱的,耐阴和喜阳的,以及早、中、晚熟的种类很多,这不仅便于因地、因时搭配种植,合理利 用地力、空间和时间,而且还能调节农业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发展药材生产,除通过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增加农业收入外,还因许多药材产值高,因而又增加 了农业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如人参、西洋参、黄连、夫麻、枸杞、砂仁、三七等药 材的产值都很高,按亩产值比较,药材是一般农作物的 2—3 倍,人参、西洋参可达 10 余倍。据河北 省报道,平泉地区引种人参,在较脊薄的山地种植,农民说,“只要保住 3—4 成苗,其产值就是种玉 米的 3 倍左右”;又如吉林省集安市发展人参生产不占农田,使用劳力不足农业劳力的 10%,但参业产 值却占农业收入的 30%左右,人参的利税占全市总收入的 50%。 3.满足国外用药需求,增加外汇收入中药不仅是我国人民医疗保健事业不可缺少的,也是世界人民, 特别是旅居海外的侨胞,防病治病所必需的。所以,我国的中药是传统的出口商品。随着社会的发展,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民喜欢利用中国的天然中药防病治病,所以中药的出口量日益增多。从增进世界 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出发,适当发展药材生产,供应出口,不仅能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生活、工作作出贡 献,而且还可换取外汇收入。如 1974 年前,我国人参平均年出口量为 27t,1980 年达 402t,1989 年近
1000t,仅人参一个品种年创汇达5000万美元左右。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概况 )药用植物栽培的悠久历史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在发现和应用药用植物治疗疾病 的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栽培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国古籍中有关药用植物栽培的记载,可追 溯到2600多年以前,如《诗经》(公元前11-6世纪中叶)中不仅记述蒿、芩、葛、芍药等药用植物, 也记述了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资入药;汉代张骞(公元前123年前后)出使西域, 引种栽培了红花、安石榴、胡桃、胡麻、大蒜等许多药用植物:《千金算方》(公元581-682年)中记述 的百合栽培法已很详细,“上好肥地加粪熟鼢讫,春中取根大者,擘取瓣于畦中种,如蒜法,五寸一瓣 种之,直作行,又加粪灌水,苗岀,即锄四边,绝令无草,春后看稀稠所得,稠处更别移亦得,畦中 干,即灌水,三年后其大小如芋……,又取子种亦得,一年以后二年以来始生,甚小,不如种瓣”:《齐 民要术》(公元533-544)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桑、胡麻、蒜等20余种药用 植物栽培法:隋代(6世纪末至7世纪初)朝庭太医署下设立了药园师之职,掌管药用植物栽培,并设立 了药用植物引种园,“以时种莳,采收诸药”。《隋书》中还有种植药法的记述;南宋时代韩彦直《橘 录》(1178年)等书中记述了橘类、枇杷、通脱木、黄精等⑩0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明、清时代(14-19 世纪)有关本草学和农学名著更多:如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521年)、徐光敝的《农政全书}(1639 年),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8)等都对多种药用植物栽培法作了详细论述。特别是明代李时 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1590这部医药巨著的草部中,就记述了麦冬、荆芥等6种药用植物的 人工栽培。总之,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药用植物的分类、品种鉴定、选育繁殖、栽培管理、采收加 工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品种数量之多,记述之早和技术的完整性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宝贵 的经验不仅在当时对药用植物栽培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发展药材生产也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继承,并使之不断完善提高,更好地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服务,为社会主 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建国后药材生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材生产也得到了 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药用植物栽培业的发展十分突出。为了保证药材生产的计划发展,国家首先颁布 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管药材生产事宜。全国药农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使药材生产的面积、单产、总产都得到了提高。如1958年药材生产面积 较1957年扩大了80%,1963年比1%62年又有大幅度的增长。现在药材生产的总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几 十倍。如1983年人参存留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十几倍,近年面积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栽培药材不仅面积 扩大,而且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人参单产已由每平方米鲜重不足0.5kg,提高到 2—2.5kg,高产者超过skg。栽培药材的种类逐年增加,现在大面积栽培的约200种以上,引种试栽 成功的约1000余种。许多野生药材家植成功并大规模生产的有细辛、天麻、甘草、茯苓、五味子、龙 胆……等。从国外引种成功并规模生产的有西洋参、番红花等,其中西洋参已售往国外。药材生产的 发展还表现在原有栽培品种的生产区域扩大,如地黄过去只产于河南,现在湖南、湖北、江苏、福建 广东、四川、河北、安徽、辽宁、吉林等地都有栽培,川芎从四川扩展到陕西、青海、河南、山西、 湖北等地,人参从吉林、辽宁、黑龙江扩展到山东、山西、北京、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为 不断搞好药材生产,提高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全国各省(区)先后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国家有计划的设 置了学校,培训了专门人材 总之,药材生产与其他事业一样,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三、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一)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 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已知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有5000多种,其中植物药约占90%,4500 种左右。目前引种栽培的已超过千种,这千余种植物的栽培技术分别与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花
1000t,仅人参一个品种年创汇达 5000 万美元左右。 二、我国药用植物栽培概况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悠久历史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在发现和应用药用植物治疗疾病 的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栽培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国古籍中有关药用植物栽培的记载,可追 溯到 2 600 多年以前,如《诗经》(公元前 11—6 世纪中叶)中不仅记述蒿、芩、葛、芍药等药用植物, 也记述了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资入药;汉代张骞(公元前 123 年前后)出使西域, 引种栽培了红花、安石榴、胡桃、胡麻、大蒜等许多药用植物;《千金算方》(公元 581—682 年)中记述 的百合栽培法已很详细,“上好肥地加粪熟鼢讫,春中取根大者,擘取瓣于畦中种,如蒜法,五寸一瓣 种之,直作行,又加粪灌水,苗出,即锄四边,绝令无草,春后看稀稠所得,稠处更别移亦得,畦中 干,即灌水,三年后其大小如芋……,又取子种亦得,一年以后二年以来始生,甚小,不如种瓣”;《齐 民要术》(公元 533—544)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桑、胡麻、蒜等 20 余种药用 植物栽培法;隋代(6 世纪末至 7 世纪初)朝庭太医署下设立了药园师之职,掌管药用植物栽培,并设立 了药用植物引种园,“以时种莳,采收诸药”。《隋书》中还有种植药法的记述;南宋时代韩彦直《橘 录》(1178 年)等书中记述了橘类、枇杷、通脱木、黄精等 10 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明、清时代(14—19 世纪)有关本草学和农学名著更多:如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521 年)、徐光敝的《农政全书}(1639 年),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8)等都对多种药用植物栽培法作了详细论述。特别是明代李时 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1590)这部医药巨著的草部中,就记述了麦冬、荆芥等 62 种药用植物的 人工栽培。总之,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药用植物的分类、品种鉴定、选育繁殖、栽培管理、采收加 工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品种数量之多,记述之早和技术的完整性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宝贵 的经验不仅在当时对药用植物栽培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发展药材生产也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继承,并使之不断完善提高,更好地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服务,为社会主 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建国后药材生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材生产也得到了 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药用植物栽培业的发展十分突出。为了保证药材生产的计划发展,国家首先颁布 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管药材生产事宜。全国药农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使药材生产的面积、单产、总产都得到了提高。如 1958 年药材生产面积 较 1957 年扩大了 80%,1963 年比 1962 年又有大幅度的增长。现在药材生产的总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几 十倍。如 1983 年人参存留面积是建国初期的十几倍,近年面积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栽培药材不仅面积 扩大,而且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人参单产已由每平方米鲜重不足 0.5kg,提高到 2—2.5kg,高产者超过 5kg。栽培药材的种类逐年增加,现在大面积栽培的约 200 种以上,引种试栽 成功的约 1000 余种。许多野生药材家植成功并大规模生产的有细辛、天麻、甘草、茯苓、五味子、龙 胆……等。从国外引种成功并规模生产的有西洋参、番红花等,其中西洋参已售往国外。药材生产的 发展还表现在原有栽培品种的生产区域扩大,如地黄过去只产于河南,现在湖南、湖北、江苏、福建 广东、四川、河北、安徽、辽宁、吉林等地都有栽培,川芎从四川扩展到陕西、青海、河南、山西、 湖北等地,人参从吉林、辽宁、黑龙江扩展到山东、山西、北京、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为 不断搞好药材生产,提高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全国各省(区)先后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国家有计划的设 置了学校,培训了专门人材。 总之,药材生产与其他事业一样,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三、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一)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 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已知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有 5000 多种,其中植物药约占 90%,4500 种左右。目前引种栽培的已超过千种,这千余种植物的栽培技术分别与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花
卉、林木等多学科相近,即学科范围宽。如薏苡、黑豆、补骨脂、望江南、红花等栽培技术与粮食油 料作物相近:当归、白芷、桔梗、地黄、丝瓜、栝楼、欠实、泽泻等栽培技术与蔬菜作物相近:枸杞 五味子、诃子、栀子、忍冬等栽培技术与果树相近;芍药、牡丹、菊花、除虫菊、曼陀罗等的栽培技 术与花卉相近;黄柏、杜仲、厚朴、喜树、安息香等与林木栽培技术相似。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诸多种类的栽培技术是超出上述学科涉及的范畴,如天麻、麦角是菌类与植物 共生或寄生关系:虫草、白疆蚕是菌类寄生于昆虫幼虫的产物:猪苓是菌类之间的共生生长:槲寄生、 兔丝子、列当等植物要寄生栽培。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等均是遮荫栽培…… (二)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开发利用之 早,品种之多,是世人公认的。但是由于只限于用于防病治病,面积较小,无法与粮食、蔬菜相比 投入的人财物力较少,加之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的限定,所以多数品种的生产、研究水平都处于只知 怎么种的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有些具有特殊生物学性状或适应范围较窄的品种,其生产水平提高的 步伐更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局面日趋改变。如人参的栽培始于1660年前,规模化生产已 有400余年的历史。建国初期还是传统的全阴棚栽培,平均单产不足0.5ks/m’。自60年代开始, 从人参的生理、生态、药化、临床入手,阐明了一些基础理论,从而改进了栽培技术,使人参单产得 以大幅度提高。诸如细辛、北五味子、天麻、猪苓、龙胆、马兜铃、白木香、白疆蚕的野生家植的迅 速成功,都与从基础研究入手,研,究与生产相结合分不开的 三)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粮食、蔬菜、果品等类的生产,不仅要求产量,也要求产 品品质,这是当今农业生产与以往相比的进步。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的要求更严格。它不仅要求 产品的外观性状好,更要求产品的内在质量。所以,对采收期、加工工艺要求很严。粮食、蔬菜、果 品的质量好坏只是同种成分含量高低的差别,或是品味的优劣,其内不含有害成分。而药材不是如此, 如照山白,其叶除了含总黄酮治病外,还含有毒性成分——一根木毒素I。就产量而言,6、7、8月三个 月最高,但因总黄酮含量低,且含较高的枝木毒素I,所以6、7、8月不能采收。如果此时采收,毒性 成分含量高,这样的药不但达不到治病目的,反倒会害人;又如生附子,因其有毒不能生入药,必须 经胆包(主含氯化镁)浸泡、漂洗后,使其毒性成分转化或被漂洗掉,才能入药。辽宁引种伊贝母,虽然 外观形态及质地没有变化,总生物碱含量也不低,但终因查其药效成分中,由于薄层板上多了个斑点 而不能入药。我国从美国、加拿大引种西洋参,是经过多次与进口产品并行提取分析,证实与进口西 洋参各种成分无异后,于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入药的。 (四)药材生产的地道性强在众多的药材品种中,有部分药材地道性很强。如吉林人参、甘肃当归、 四川的黄连、云南的三七、辽五味(北五味子)、宁夏枸杞等等,药材的地道性受气候、土质等多种因素 影响,这种气候、土质的影响不单单是限定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限定了次生代谢产物及有益元素的 种类和存在状态,这是引种后不能入药或药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如前面例举的伊贝母,从新疆引种到 辽宁后,生长发育、产量都很好,贝母生物碱也不少,只是多了一种尚不清楚的成分’。应当指出,药 材的地道性并非所有品种都很强,有的品种是由于过去受技术、交通等原因限制形成的,这类地道药 材引种后生长发育、内外在质量与原产地一致,均可以入药,如山药、地黄、芍药忍冬等。就是地道 性强的品种,也并不只限手原来的产地,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总可以在全国各地找 到气候、土质类似的地方。有些地方气候相同,土质不同还可以通过改良使之相同就可以引种栽培。 如人参、西洋参、枸杞、黄连等 (五)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药材生产计划强调品种全,品种、面积比例适当。群众说“药材没有不 行,多了也不行。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物质,中药又是多味配伍入药,各品种功效,不同,品种间不能 相互替代。而常用中药又不下400种(栽培的约占50%),这些常用药材都,必须有一定规模的生产面 积,保证供应。但是生产面积又不能一次性安排过多。面积过大,不仅影响其它作物的生产,而且还 造成损失和浪费。因为许多药材不能久贮,久贮后易降低药效甚至失效。特别是象当归、白芷、肉桂、 细辛、荆芥、罗勒、杏仁、桃仁、洋地黄、麦角等主含挥发性、脂肪性、易变质性成分的药材,久贮 后就失去药用价值
卉、林木等多学科相近,即学科范围宽。如薏苡、黑豆、补骨脂、望江南、红花等栽培技术与粮食油 料作物相近;当归、白芷、桔梗、地黄、丝瓜、栝楼、欠实、泽泻等栽培技术与蔬菜作物相近;枸杞、 五味子、诃子、栀子、忍冬等栽培技术与果树相近;芍药、牡丹、菊花、除虫菊、曼陀罗等的栽培技 术与花卉相近;黄柏、杜仲、厚朴、喜树、安息香等与林木栽培技术相似。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诸多种类的栽培技术是超出上述学科涉及的范畴,如天麻、麦角是菌类与植物 共生或寄生关系;虫草、白疆蚕是菌类寄生于昆虫幼虫的产物;猪苓是菌类之间的共生生长;槲寄生、 兔丝子、列当等植物要寄生栽培。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等均是遮荫栽培……等。 (二)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开发利用之 早,品种之多,是世人公认的。但是由于只限于用于防病治病,面积较小,无法与粮食、蔬菜相比。 投入的人财物力较少,加之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的限定,所以多数品种的生产、研究水平都处于只知 怎么种的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有些具有特殊生物学性状或适应范围较窄的品种,其生产水平提高的 步伐更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局面日趋改变。如人参的栽培始于 1660 年前,规模化生产已 有 400 余年的历史。建国初期还是传统的全阴棚栽培,平均单产不足 0.5ks/m’。自 60 年代开始, 从人参的生理、生态、药化、临床入手,阐明了一些基础理论,从而改进了栽培技术,使人参单产得 以大幅度提高。诸如细辛、北五味子、天麻、猪苓、龙胆、马兜铃、白木香、白疆蚕的野生家植的迅 速成功,都与从基础研究入手,研,究与生产相结合分不开的。 (三)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 粮食、蔬菜、果品等类的生产,不仅要求产量,也要求产 品品质,这是当今农业生产与以往相比的进步。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的要求更严格。它不仅要求 产品的外观性状好,更要求产品的内在质量。所以,对采收期、加工工艺要求很严。粮食、蔬菜、果 品的质量好坏只是同种成分含量高低的差别,或是品味的优劣,其内不含有害成分。而药材不是如此, 如照山白,其叶除了含总黄酮治病外,还含有毒性成分——根木毒素 I。就产量而言,6、7、8 月三个 月最高,但因总黄酮含量低,且含较高的枝木毒素 I,所以 6、7、8 月不能采收。如果此时采收,毒性 成分含量高,这样的药不但达不到治病目的,反倒会害人;又如生附子,因其有毒不能生入药,必须 经胆包(主含氯化镁)浸泡、漂洗后,使其毒性成分转化或被漂洗掉,才能入药。辽宁引种伊贝母,虽然 外观形态及质地没有变化,总生物碱含量也不低,但终因查其药效成分中,由于薄层板上多了个斑点 而不能入药。我国从美国、加拿大引种西洋参,是经过多次与进口产品并行提取分析,证实与进口西 洋参各种成分无异后,于 1988 年经卫生部,批准入药的。 (四)药材生产的地道性强 在众多的药材品种中,有部分药材地道性很强。如吉林人参、甘肃当归、 四川的黄连、云南的三七、辽五味(北五味子)、宁夏枸杞等等,药材的地道性受气候、土质等多种因素 影响,这种气候、土质的影响不单单是限定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限定了次生代谢产物及有益元素的 种类和存在状态,这是引种后不能入药或药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如前面例举的伊贝母,从新疆引种到 辽宁后,生长发育、产量都很好,贝母生物碱也不少,只是多了一种尚不清楚的成分’。应当指出,药 材的地道性并非所有品种都很强,有的品种是由于过去受技术、交通等原因限制形成的,这类地道药 材引种后生长发育、内外在质量与原产地一致,均可以入药,如山药、地黄、芍药忍冬等。就是地道 性强的品种,也并不只限手原来的产地,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总可以在全国各地找 到气候、土质类似的地方。有些地方气候相同,土质不同还可以通过改良使之相同就可以引种栽培。 如人参、西洋参、枸杞、黄连等。 (五)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药材生产计划强调品种全,品种、面积比例适当。群众说“药材没有不 行,多了也不行。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物质,中药又是多味配伍入药,各品种功效,不同,品种间不能 相互替代。而常用中药又不下 400 种(栽培的约占 50%),这些常用药材都,必须有一定规模的生产面 积,保证供应。但是生产面积又不能一次性安排过多。面积过大,不仅影响其它作物的生产,而且还 造成损失和浪费。因为许多药材不能久贮,久贮后易降低药效甚至失效。特别是象当归、白芷、肉桂、 细辛、荆芥、罗勒、杏仁、桃仁、洋地黄、麦角等主含挥发性、脂肪性、易变质性成分的药材,久贮 后就失去药用价值
一般人类多发病、用量大的品种,种植面积应适当增加。这样就可以保证常年供应。但是这种平衡常 被突发性的流行性疾病所破坏。所以药材生产计划还要随时调整品种和面积的比例,以求建立新的平 衡关系。 四发展药材生产的方向 党和人民政府为了保证人民的健康,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制定并颁布了发展药材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 策,使药材生产健康蓬勃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1950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卫生会议就提出,“团结中西 医,发扬祖国医药遗产”的方针:1955年全国药材会议提出,对野生药材除采取保护外,进行部分试 种,逐步转为人工栽培的要求。随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十七条又规定,“发展药材生产,注意 保护野生药材,并且根据可能条件逐步进行部分人工栽培”。从此,在我国历史上,开始把药材生产列 入了农业生产规划。1958年10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发展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指示中明确指 出,“实行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动植物药材为家养家种”、“在安排药材生 产的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中药材经营工作的领导”。这是发展药材生产,解决中药供应的 个根本性的方针。1978年又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各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宜 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药则药,或者以其中一项为主,搞好多种经营,有计划的建设药材生产基地。 在安排药材生产时,尽可能实行农药、林药间作、套作和轮作,或利用房前屋后宅基地和其它闲散地 种植。在品种搭配上,要兼顾当年生和多年生,大宗药材和小药材,地道药材和一般药材。既要完成 产量计划,又要保证品种齐全。在种好栽培药材的同时,还要切实保护好野生药材资源。在开发野生 药材资源时,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一定要搞好野生药材的繁殖、人工管理,要坚持挖大 留小,边采边种,这样才能保证丰富药材资源久丰不衰,永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造福。 五、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的分布概况 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种类很多,约4500余种,是种质资源的重要财富。在4500余种中 约有“2000多种进行了野生家种或引种栽培,家种成功的约1000余种,大面积栽培生产过的有200 余种。这里仅就这200余种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将其分布概况简介如下。 菌类植物 1.灰色链霉菌( Streptomyce Griseus 2.金色放线菌(J. aureofaciens 3.龟裂放线菌(d 4.氯霉素放线菌(J. venezuelae) 5.黄青霉(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 6.点青霉(户, notatum Westling) 7.麦角菌( Clavicepspurpurea(Fr)Iul.) 以上数种均用来工业发酵,生产抗菌素(麦角菌生产麦角)。 8.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Ogeqsis(Berk.)Sac.)“虫草”主产西南、西北各省区。现已 人工生产“虫草”。 9.银耳(白木耳)( TremellafuciformiaBerk.)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省(区)。 10.黑木耳( Aurwularmdurwula(L. exHook. )Underw.)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 等省区)栽培 1l.猴头菌 HEricium ersnacen8(Bull.ex(Fr.)Pets.)从黑龙江、吉林、北京直到广西 等百余个省(区) 12.茯苓CPor/ aCOCO8(Schw.)wof.)全国各地 13.灵芝[ Ganoderina lucidum(Leys.exFr,、) Karst.)、紫芝CG·3 aponwumtFr●Lo.yd.) 我国许多省(区)都有栽培。 14.猪苓[ Polyporusumbellatus( Pets.)Fr●( Grifolaumbellatapilat)栽培成功。我国
一般人类多发病、用量大的品种,种植面积应适当增加。这样就可以保证常年供应。但是这种平衡常 被突发性的流行性疾病所破坏。所以药材生产计划还要随时调整品种和面积的比例,以求建立新的平 衡关系。 四 发展药材生产的方向 党和人民政府为了保证人民的健康,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制定并颁布了发展药材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 策,使药材生产健康蓬勃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1950 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卫生会议就提出,“团结中西 医,发扬祖国医药遗产”的方针;1955 年全国药材会议提出,对野生药材除采取保护外,进行部分试 种,逐步转为人工栽培的要求。随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十七条又规定,“发展药材生产,注意 保护野生药材,并且根据可能条件逐步进行部分人工栽培”。从此,在我国历史上,开始把药材生产列 入了农业生产规划。1958 年 10 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发展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指示中明确指 出,“实行就地生产,就地供应”、 “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动植物药材为家养家种”、“在安排药材生 产的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中药材经营工作的领导”。这是发展药材生产,解决中药供应的三 个根本性的方针。1978 年又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各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宜 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药则药,或者以其中一项为主,搞好多种经营,有计划的建设药材生产基地。 在安排药材生产时,尽可能实行农药、林药间作、套作和轮作,或利用房前屋后宅基地和其它闲散地 种植。在品种搭配上,要兼顾当年生和多年生,大宗药材和小药材,地道药材和一般药材。既要完成 产量计划,又要保证品种齐全。在种好栽培药材的同时,还要切实保护好野生药材资源。在开发野生 药材资源时,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一定要搞好野生药材的繁殖、人工管理,要坚持挖大 留小,边采边种,这样才能保证丰富药材资源久丰不衰,永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造福。 五、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的分布概况 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种类很多,约 4500 余种,是种质资源的重要财富。在 4500 余种中, 约有‘2000 多种进行了野生家种或引种栽培,家种成功的约 1000 余种,大面积栽培生产过的有 200 余种。这里仅就这 200 余种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将其分布概况简介如下。 菌类植物· 1.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griseus) 2.金色放线菌(J.aureofaciens) 3.龟裂放线菌(d.rimosus) 4.氯霉素放线菌(J.venezuelae) 5.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 6.点青霉(户.notatum Westling) 7.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Fr)Tul.) 以上数种均用来工业发酵,生产抗菌素(麦角菌生产麦角)。 8.冬虫夏草菌(Cordyceps09eqsis(Berk.)Sacc.)“虫草”主产西南、西北各省区。现已 人工生产“虫草”。 9.银耳(白木耳)(TremellafuciformiaBerk.)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省(区)。 10.黑木耳(Aurwularmdurwula(L.exHook.)Underw.)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 等省(区)栽培·, 11.猴头菌 CHericium ersnacen8(Bull.ex(Fr.)Pets.)从黑龙江、吉林、北京直到广西 等百余个省(区)。 12.茯苓 CPor/aCOC08(Schw.)Wolf.)全国各地。 13.灵芝[Ganoderina lucidum(Leyss.ex Fr,、)Karst.)、紫芝 CG·3aponwumtFr●)Llo.yd.) 我国许多省(区)都有栽培。 14.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ts.)Fr●(GrifolaumbellataPilat))栽培成功。我国
许多省(区)都有分布 15.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bassiana(Bals.)uH.)我国许多省(区)都有分布。用此生 产僵蚕 裸子植物 苏铁科( Cycadaceae), 苏铁(铁树 Cycasrevoluta Thunb.)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 2.银杏科( Ginkgoaceae 银杏(白果、公孙树) GinkgobilobaL.)辽宁、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省。 3.松科( Pinaceae) (1)马尾松( PinusmaaaonmnaLamb.)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2)油松( PlanstabulaeformisCarr.)分布在我国北部及西部省(区) (3)红松( Pinuskoraienais sieb. etuc.)分布在东北各省(区) (4)云南松 Pinus?[ nnnanens Franch.)分布在西南各省(区 (5)黑松(日本黑松 PinusthunbergiiParl.)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 湾等地。· 4.松科(Ia (1)杉木(杉 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Hook.)从河南、安徽至广东、广西均 有栽培。 (2)水杉( MetasequoiayJ2/ ptostroboideoHuet Cheng)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栽培。 5.柏科( Cupressaceae (1)侧柏[ Biota- mentalis(L.)nd.)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柏木(柏、柏树》( CupresausfunebrisEndl.)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 (3)圆柏(桧、桧柏) Sabinachinensia(L.) Antoine3除黑龙江、新疆、青海、西臧外均有 栽培。 6.麻黄科( Ephedraceae) 草麻黄(麻黄)( Ephed,o8~ nwaStapf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栽培。 被子植物 1.胡椒科( Piperaceae) (1)胡椒( Piperndyrum1.)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有栽培。,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总是由生到死的不断演化;从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 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生长和发育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叫作个体发育。 药用植物种类很多,概括起来有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长发育模式与过程 也是不同的,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按照自身固有的遗传特性和顺序进行的。就药用种子植物来说 它的个体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幼苗、成长植株、一直到开花结籽的整个过程。所以,种子是 种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开始,也是个体发育的终结。了解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和特点,我们可以采 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措施,定向地改造其特性,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生长是植物(包括各种作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这种体积和重 量的增长是不可逆的,植物的生长可分为营养体生长和生殖体生长两部分,体现在于整个生命活动的
许多省(区)都有分布。 15.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H.)我国许多省(区)都有分布。用此生 产僵蚕。 裸子植物’ 1.苏铁科(Cycadaceae), 苏铁(铁树)(CycasrevolutaThunb.)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 2.银杏科(Ginkgoaceae) 银杏(白果、公孙树)(GinkgobilobaL.)辽宁、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省。 3.松科(Pinaceae) (1)马尾松(PinusmaaaonmnaLamb.)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2)油松(PlanstabulaeformisCarr.)分布在我国北部及西部省(区)。—— (3)红松(PinuskoraienaisSieb.etZucc.)分布在东北各省(区)。—· (4)云南松(Pinus?[nnnanens~Franch.)分布在西南各省(区)。 (5)黑松(日本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 湾等地。· 4.松科(Taxodiaceae) (1)杉木(杉)[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从河南、安徽至广东、广西均 有栽培。· (2)水杉(MetasequoiayJ2/ptostroboideoHuetCheng)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栽培。 5.柏科(Cupressaceae) (1)侧柏[Biota~rientalis(L.)Endl.)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柏木(柏、柏树》(CupresausfunebrisEndl.)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 (3)圆柏(桧、桧柏)[Sabinachinensia(L.)Antoine3 除黑龙江、新疆、青海、西藏外均有 栽培。 6.麻黄科(Ephedraceae) 草麻黄(麻黄)(Ephed,o 8~nwaStapf)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栽培。 被子植物 1.胡椒科(Piperaceae)·. (1)胡椒(Piperndyrum 1.)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有栽培。,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总是由生到死的不断演化;从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 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生长和发育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叫作个体发育。 药用植物种类很多,概括起来有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长发育模式与过程 也是不同的,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按照自身固有的遗传特性和顺序进行的。就药用种子植物来说, 它的个体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幼苗、成长植株、一直到开花结籽的整个过程。所以,种子是 种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开始,也是个体发育的终结。了解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和特点,我们可以采 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措施,定向地改造其特性,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生长是植物(包括各种作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这种体积和重 量的增长是不可逆的,植物的生长可分为营养体生长和生殖体生长两部分,体现在于整个生命活动的
过程中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按着物种特有的规律,有顺序地 由营养体向生殖体的转变,直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来体现的。 植物的生长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受精卵连续分裂形成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进而出现形态、机能 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这种由受精卵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出形态、机能及化学构成上异质 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分化。分化也是质的变化,从植物器官水平上讲,分化是新器官的出现。细胞的 分裂,分化多在茎(或枝)端、根端的分生组织内进行,特别是茎端分生组织,它要进行叶芽和花芽的分 化,由叶芽发展为茎叶,由花芽发展为花或花序。植物分裂、分化除了顶端分生组织外,在器官发生 过程中形成的侧生、居间分生组织也能分裂和分化。所以,由于分生组织的不断分裂和分化,它使植 物能够不断地生长和加粗。此外,植物的薄壁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恢复分生能力。例如离体器 官(根、茎、叶)在适宜环境下能形成一个新的植株。生产上的菊花、薄荷、枸杞、马兜铃、金银花、巴 戟、地黄等的扦插繁殖,分割繁殖就是利用此种分生能力。从细胞全能性看,几乎每个生活细胞、器 官或组织都能再生为一个完整的植株。这点已被许多利用组织培养手段获得药用植物的再生植株所证 纵观药用植物的个体发育,从形态和生理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胚胎发生、营养器官发生和生殖器官 发生。胚胎的发生是随着种子形成过程在母体上发育的。营养器官发生阶段主要是种子萌发后根、茎、 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其分化比较简单,分化后生长占优势:而生殖器官发生阶段,主要是以生殖器 官的分化占优势,此阶段的分化较前阶段分化复杂。但生殖器官发生阶段,也伴有营养器官的生长 只是不占优势。由营养器官发生阶段转到生殖器官发生阶段,各种药用植物都要满足其特定的光,温 等环境条件。以花、果实或种子为主要产品的药用植物,这一转变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产品的 数量和质量。因此,有关学者都很重视药用植物生育过程中这一重要的质变阶段。 生长是量的增加,发育是质的变化。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相伴的生长,发育是不能继续正常进行。 许多事例表明,花芽多少与营养器官生长量紧密相关。所以,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的,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药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之间,并非始终是相互协调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千变万化的环境条件,难 免不出现只利于某一方面而不利于另一方面的情况,一旦此种情况出现,势必导致生长与发育的不协 调,最终造成减产或品质低劣。药用植物栽培管理,就是通过人为措施调节相互关系,使之符合人们 栽培的要求 二、药用植物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一的生长根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没有节和节间 的区分。根主要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及繁殖等功能。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合成氨基酸、 生物激素、生物碱等有机物的能力。许多药用植物的根或根皮是重要的中药材。例如人参、西洋参 三七、党参、黄芪、龙胆、玄参、何首乌、牡丹等。 根有定根、不定根之分。定根是直接或间接起源于胚根的根。不定根是由胚轴、茎、叶或老根上发生 的根。我们把一个植物体所有的根称做根系。植物根系按其形态不同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1.直根系主根发达、较粗大,垂直向下生长。其中侧根小或少的药用植物有人参、西洋参、党参、 桔梗、当归、白芷、黄芪等:主根发达较粗,但侧根也发达的药用植物有牛膝、紫菀、黄芩等。直根 系的植物种类很多,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均属直根系 直根系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后,主根生长较快,入土较深,进.入生长中、后期、根粗膨大较快。 地上部枝叶临近枯萎时,根的生长减缓下来,物质积累加快。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从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仿的不定根,簇生呈胡 须状,没有主次之分。单子叶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某些多年生双子叶植物的根一一细辛、龙胆等也 是须根系。禾本科药用植物的须根系由种子根(初生根)和节根(次生根)组成。种子萌发时,先长出初生 胚根,接着从下胚轴上生出数条次生胚根,这些统称种子根。节根是须根系构成的主要部分,它是从
过程中。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按着物种特有的规律,有顺序地 由营养体向生殖体的转变,直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来体现的。 植物的生长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受精卵连续分裂形成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进而出现形态、机能 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这种由受精卵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出形态、机能及化学构成上异质 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分化。分化也是质的变化,从植物器官水平上讲,分化是新器官的出现。细胞的 分裂,分化多在茎(或枝)端、根端的分生组织内进行,特别是茎端分生组织,它要进行叶芽和花芽的分 化,由叶芽发展为茎叶,由花芽发展为花或花序。植物分裂、分化除了顶端分生组织外,在器官发生 过程中形成的侧生、居间分生组织也能分裂和分化。所以,由于分生组织的不断分裂和分化,它使植 物能够不断地生长和加粗。此外,植物的薄壁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恢复分生能力。例如离体器 官(根、茎、叶)在适宜环境下能形成一个新的植株。生产上的菊花、薄荷、枸杞、马兜铃、金银花、巴 戟、地黄等的扦插繁殖,分割繁殖就是利用此种分生能力。从细胞全能性看,几乎每个生活细胞、器 官或组织都能再生为一个完整的植株。这点已被许多利用组织培养手段获得药用植物的再生植株所证 明。 纵观药用植物的个体发育,从形态和生理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胚胎发生、营养器官发生和生殖器官 发生。胚胎的发生是随着种子形成过程在母体上发育的。营养器官发生阶段主要是种子萌发后根、茎、 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其分化比较简单,分化后生长占优势;而生殖器官发生阶段,主要是以生殖器 官的分化占优势,此阶段的分化较前阶段分化复杂。但生殖器官发生阶段,也伴有营养器官的生长, 只是不占优势。由营养器官发生阶段转到生殖器官发生阶段,各种药用植物都要满足其特定的光,温 等环境条件。以花、果实或种子为主要产品的药用植物,这一转变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产品的 数量和质量。因此,有关学者都很重视药用植物生育过程中这一重要的质变阶段。 生长是量的增加,发育是质的变化。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相伴的生长,发育是不能继续正常进行。 许多事例表明,花芽多少与营养器官生长量紧密相关。所以,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的,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药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之间,并非始终是相互协调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千变万化的环境条件,难 免不出现只利于某一方面而不利于另一方面的情况,一旦此种情况出现,势必导致生长与发育的不协 调,最终造成减产或品质低劣。药用植物栽培管理,就是通过人为措施调节相互关系,使之符合人们 栽培的要求。 二、药用植物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一)根的生长根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没有节和节间 的区分。根主要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及繁殖等功能。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合成氨基酸、 生物激素、生物碱等有机物的能力。许多药用植物的根或根皮是重要的中药材。例如人参、西洋参、 三七、党参、黄芪、龙胆、玄参、何首乌、牡丹等。 根有定根、不定根之分。定根是直接或间接起源于胚根的根。不定根是由胚轴、茎、叶或老根上发生 的根。我们把一个植物体所有的根称做根系。植物根系按其形态不同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1.直根系主根发达、较粗大,垂直向下生长。其中侧根小或少的药用植物有人参、西洋参、党参、 桔梗、当归、白芷、黄芪等;主根发达较粗,但侧根也发达的药用植物有牛膝、紫菀、黄芩等。直根 系的植物种类很多,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均属直根系。 直根系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后,主根生长较快,入土较深,进.入生长中、后期、根粗膨大较快。 地上部枝叶临近枯萎时,根的生长减缓下来,物质积累加快。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从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仿的不定根,簇生呈胡 须状,没有主次之分。单子叶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某些多年生双子叶植物的根——细辛、龙胆等也 是须根系。禾本科药用植物的须根系由种子根(初生根)和节根(次生根)组成。种子萌发时,先长出初生 胚根,接着从下胚轴上生出数条次生胚根,这些统称种子根。节根是须根系构成的主要部分,它是从
基部茎节长出的不定根,节根长出的顺序是从下位节移向上位节,数目不等。薏苡等禾谷类药用植物 近地面的茎节,常生长一轮或几轮较粗的节根(又叫支持根),入土后对抗倒伏和吸收都有一定的作用 禾谷类药用植物须根的数量和重量随分蘖节的发生而不断增加,分蘖盛期时,须根数量最多,抽 穗前后,根的重量最高。细辛、龙胆等植物须根的数量随年生的增长而增加,每年9月间须根重量最 大 3.根的变态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植物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生活环境条件,其 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上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常见的变态根有 (1)贮藏根根的一部或全部肥大肉质,其内贮藏营养物质。依形态的不同主要有:圆锥根,如胡萝 卜、白芷、桔梗;圆柱根,如丹参、菘蓝;块根,如何首乌、麦冬、乌头等。 (2)气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如吊兰、石斛等 3)支持根自茎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增强支持作用。如薏苡、甘蔗等 (4)寄生根插入寄生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如菟丝子、列当、桑寄生、槲寄生等。 (5)攀缘根(又叫附着根)不定根具有攀附作用。如常春藤、薜荔、凌霄等。 (6)水生根水生植物的飘浮在水中的根。如浮萍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因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分为深根系和浅根系两类。象甘草、黄芪、红 花等为深根系植物,其根入土深度超过200cm:象贝母、半夏、天南星、延胡索、川芎、白芷、当归、 白术、番红花、砂仁、山药、百合等为线根系植物,其中平贝母、半夏、天南星、延胡索、川芎等根 系入土最浅。浅根系药用植物的根系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耕层中,就深根系植物来讲,其根系的80%左 右,在田间条件下,也主要集中在耕层之内。 4.根系生长的特性植物根系生长有趋肥性,即根系生长多偏向肥料集中的地方,耕层根系分布较多与 趋肥特性有关。施磷肥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适当增施K肥利于根中干物质积累。植物根系生长有 向水性,一般旱地植物根系入土较深,湿地与水中生长的植物,根系入土较浅。如水蓼在湿地或浅水 中生长时,根系多分布在20cm表层内,在旱地生长时,根系多分布在10-35cm层内。又如黄芪生长 在砂土、砂质壤土中,主根粗长,侧根少,入土深度超过200cm,粗大根体长达?0-90em(俗称鞭杆芪), 如果生长粘壤或土层较浅的地方,主根入土深70-110cm,主体短粗(30cm左右)、侧根多而粗大(商品 称鸡爪芪)。土壤肥水状况对苗期根系生长影响极大,人工控制苗期肥水供应,对定植成活和后期健壮 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根系生长有向氧性、趋温性。土壤通气良好,是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人参须根的向氧性、趋温 性较为明显。生长在林下的人参须根,多生长在温暖通气良好的表层(俗称返须),人工栽培条件下,参 须也伸展在表层土壤中;薏苡能够生长在低湿的地块,是因为它的根系中有比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土 壤中CO:浓度低时,对根系生长有利,CO。浓度髙时,有害于根系生长发育。疏松土壤通气良好, CO。浓度低,地温适宜,所以根系生长发育良好。 (二)茎的生长茎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是绝大多数植物体地上部分的躯干。其上有芽、节和节间, 并着生叶、花、果实和种子,具有背地性,有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的功能。许多药用植物的茎或 茎皮都是常用的药材。如麻黄、荆芥、延胡索、天麻、半夏、杜仲、肉桂、黄柏等。 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一个植物体最初的茎是由种子胚芽发育而成的,主茎是地上部分的躯干,茎上 的分枝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生长在茎顶或枝端的芽称为顶芽,生长在叶腋中的称作腋芽(又称侧芽),顶 芽、腋芽均属定芽;在老茎、根、叶上产生的芽,因没有固定位置,称作不定芽。芽从其生理活动状 态分为活动芽、休眠芽两种。通常条件下,正在生长的芽为活动芽,植物茎顶枝端的顶芽和上部的腋 芽常是活动芽,枝干下部的腋芽往往是休眠芽。活动芽和休眠芽也受条件影响,在特定条件下,两者 可以互相转变。温带地区冬季寒冷,越冬芽也是休眠芽。自然条件不能满足通过休眠的条件,它就不 萌发生长。如人参、西洋参、细辛、平贝母等 植物茎有地上地下之分。地下茎是茎的变态,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态构 造和生理功能上产生了许多变化。药用植物地下茎常见的变态有根茎、块茎、球茎、鱗茎等
基部茎节长出的不定根,节根长出的顺序是从下位节移向上位节,数目不等。薏苡等禾谷类药用植物 近地面的茎节,常生长一轮或几轮较粗的节根(又叫支持根),入土后对抗倒伏和吸收都有一定的作用。 禾谷类药用植物须根的数量和重量随分蘖节的发生而不断增加,分蘖盛期时,须根数量最多,抽 穗前后,根的重量最高。细辛、龙胆等植物须根的数量随年生的增长而增加,每年 9 月间须根重量最 大。 3.根的变态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植物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生活环境条件,其 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上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常见的变态根有: (1)贮藏根根的一部或全部肥大肉质,其内贮藏营养物质。依形态的不同主要有:圆锥根,如胡萝 卜、白芷、桔梗;圆柱根,如丹参、菘蓝;块根,如何首乌、麦冬、乌头等。 (2)气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如吊兰、石斛等。 (3)支持根自茎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增强支持作用。如薏苡、甘蔗等。 (4)寄生根插入寄生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如菟丝子、列当、桑寄生、槲寄生等。 (5)攀缘根(又叫附着根)不定根具有攀附作用。如常春藤、薜荔、凌霄等。 (6)水生根水生植物的飘浮在水中的根。如浮萍。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因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分为深根系和浅根系两类。象甘草、黄芪、红 花等为深根系植物,其根入土深度超过 200cm;象贝母、半夏、天南星、延胡索、川芎、白芷、当归、 白术、番红花、砂仁、山药、百合等为线根系植物,其中平贝母、半夏、天南星、延胡索、川芎等根 系入土最浅。浅根系药用植物的根系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耕层中,就深根系植物来讲,其根系的 80%左 右,在田间条件下,也主要集中在耕层之内。 4.根系生长的特性植物根系生长有趋肥性,即根系生长多偏向肥料集中的地方,耕层根系分布较多与 趋肥特性有关。施磷肥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适当增施 K 肥利于根中干物质积累。植物根系生长有 向水性,一般旱地植物根系入土较深,湿地与水中生长的植物,根系入土较浅。如水蓼在湿地或浅水 中生长时,根系多分布在 20cm 表层内,在旱地生长时,根系多分布在 10—35cm 层内。又如黄芪生长 在砂土、砂质壤土中,主根粗长,侧根少,入土深度超过 200em,粗大根体长达?0—90em(俗称鞭杆芪), 如果生长粘壤或土层较浅的地方,主根入土深 70—110cm,主体短粗(30cm 左右)、侧根多而粗大(商品 称鸡爪芪)。土壤肥水状况对苗期根系生长影响极大,人工控制苗期肥水供应,对定植成活和后期健壮 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根系生长有向氧性、趋温性。土壤通气良好,是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人参须根的向氧性、趋温 性较为明显。生长在林下的人参须根,多生长在温暖通气良好的表层(俗称返须),人工栽培条件下,参 须也伸展在表层土壤中;薏苡能够生长在低湿的地块,是因为它的根系中有比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土 壤中 CO:浓度低时,对根系生长有利,CO。浓度高时,有害于根系生长发育。疏松土壤通气良好, CO。浓度低,地温适宜,所以根系生长发育良好。 (二)茎的生长 茎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是绝大多数植物体地上部分的躯干。其上有芽、节和节间, 并着生叶、花、果实和种子,具有背地性,有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的功能。许多药用植物的茎或 茎皮都是常用的药材。如麻黄、荆芥、延胡索、天麻、半夏、杜仲、肉桂、黄柏等。 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一个植物体最初的茎是由种子胚芽发育而成的,主茎是地上部分的躯干,茎上 的分枝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生长在茎顶或枝端的芽称为顶芽,生长在叶腋中的称作腋芽(又称侧芽),顶 芽、腋芽均属定芽;在老茎、根、叶上产生的芽,因没有固定位置,称作不定芽。芽从其生理活动状 态分为活动芽、休眠芽两种。通常条件下,正在生长的芽为活动芽,植物茎顶枝端的顶芽和上部的腋 芽常是活动芽,枝干下部的腋芽往往是休眠芽。活动芽和休眠芽也受条件影响,在特定条件下,两者 可以互相转变。温带地区冬季寒冷,越冬芽也是休眠芽。自然条件不能满足通过休眠的条件,它就不 萌发生长。如人参、西洋参、细辛、平贝母等。 植物茎有地上地下之分。地下茎是茎的变态,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态构 造和生理功能上产生了许多变化。药用植物地下茎常见的变态有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
根茎又叫根状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的叶已退化成鳞片状,或全部退化,节上有胚芽,有的还 有顶芽。根茎多延长横生(又叫横卧茎),其上生有不定根。根茎的形态及节间的长短因植物种类而异, 有的细长,如五味子、枸杞、芦苇、款冬、薄荷等,其中五味子、芦苇的根茎特别发达;有的根茎短 粗或肉质,如姜、郁金、知母、射干、藕等:有些学者把短缩的地中茎(茎很短,节密集的)也列为根茎 之中,如人参、西洋参、三七、龙胆、细辛等。 块茎是膨大成不规则的块状的地下茎,肉质,节间很短,叶退化成小鳞片或枯萎脱落,如天麻、土贝 母、独角莲、半夏、天南星、延胡索等。 球茎是一种膨大呈球形或扁球形的地下茎,肉质,有明显的节和短缩的节间,节上有较大的膜质鳞片 顶芽发达∵,靠近顶芽的腋芽常生长发育,基部着生不定根,如番红花、荸荠、慈姑等 鳞茎是一种茎、叶变态呈球形或扁球形的地下茎,其茎高度短缩,茎节密集成圆盘状(鳞茎盘,盘上着 生许多肉质肥厚的鳞片状的变态叶。顶芽位于(或者称为包被在)鱗片之中央,鳞片腋间生有腋芽,鳞茎 盘基部生不定根,如百合、贝母(平贝、浙贝、伊贝、川贝)、洋葱等。 地下茎主要具有贮藏、繁殖的功能,了解地下茎生长发育特点,便于改进栽培措施,促进生长发育, 这对扩大繁殖、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有些根茎虽然不入药,但对产品器官的形成和产量有影响, 如款冬是未开放的花蕾入药,其花着生在根茎上,根茎生长的好坏,与花蕾的形成和产量的多少影响 很大。又如番红花是柱头入药,不开花就没有产量,试验表明,球茎达到一定重量后才开花,在此重 量以上,球茎越大开花越多,若使球茎长得大,就要施肥灌水,还必须适当疏出腋芽 地上茎的变态也很多,如叶状茎或叶状枝(仙人掌、天门冬)、刺状茎(山楂、酸橙、皂荚)、茎卷须(栝楼、 丝瓜、南瓜、罗汉果、木鳖),以及大蒜、卷丹等的珠芽等。地上茎变态部分入药不多,但对栽培管理 产量有一定影响。 药用植物茎的生长,从其生长习性看,有直立生长(乔木类—一松、杉、女贞、杜仲、川楝、黄柏,灌 木类——栀子、枳壳、枸杞,草本——牛膝、白术、缬草、甘草、黄芪、独活、玄参、白芍)、缠绕生 长(五味子、乌兜铃、何首乌、扁豆)、攀援生长(栝楼、丝瓜、山葡萄)、匍匐生长(砂仁、蛇莓)。植物 生长习性是确定某些栽培管理措施的依据。 茎的分枝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的,由于顶芽和腋芽存在着一定的生长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受着遗传特性 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分枝方式。植物的分枝方式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 种。单轴分枝又叫总状分枝,即主茎的顶芽活动从岀苗起不断生长,始终占据优势,最终形成一个直 立的主轴(其侧枝的生长始终处于弱势状态)。以茎皮、树干为收获目的的药用植物,在栽培时,注意保 持顶端生长优势,是培植优质产品的重要措施之一。合轴分枝的特点是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死亡, 或是分化为花芽,由靠近顶芽的腋芽迅速发育成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生长不久后,新枝的顶芽又 同样停止生长、再由侧边腋芽代替生长的一种分枝方式。有的药用植物自身两种分枝方式都有,如枸 杞、山茱萸等结果类药用植物的结果枝为合轴分枝,徒长枝为单轴分枝。 禾本科地下茎节(分蘖节)可以产生分蘖;天南星科、鸢尾科、兰科中的部分药用植物的块茎、球茎上可 以产生新的小块茎、小球茎,这是良好的繁殖材料 植物分枝(分蘗)的发生是有一定顺序的,从主茎上发生的分枝(分蘖)为第一级分枝(分蘖),从第一级分 枝(分蘖)上产生的分枝(分蘖)为二级分枝(分蘗),依此类推。由于田间栽培时,有些第二级分枝或分蘖 对产量无价值,反而消耗了植物体的营养,因此,从事生产时,必须掌握妤播种密度,或通过植株调 整技术(摘心、打杈、修剪等)控制无效分枝(分蘖),使田间有个合理的密度和良好的株型 茎秆的健壮生长是确保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髙产的基础。栽培药用植物生长的好坏,不能只看高度 项指标,一般土壤肥力过高,或肥料比例失调(特别是氮肥过多),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培土过浅, 多雨或刮风等都会引起植物倒伏。植物倒伏后,地上部株体不能正常伸展生长,枝、叶间相互遮挡 光合积累受到严重影响,轻者减收,重者植体死亡,使生产频临绝收境地。 (三)叶的生长 1.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形态变化叶是植物的重要的营养器官,一般为绿色的扁平体,具有向光
根茎又叫根状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的叶已退化成鳞片状,或全部退化,节上有胚芽,有的还 有顶芽。根茎多延长横生(又叫横卧茎),其上生有不定根。根茎的形态及节间的长短因植物种类而异, 有的细长,如五味子、枸杞、芦苇、款冬、薄荷等,其中五味子、芦苇的根茎特别发达;有的根茎短 粗或肉质,如姜、郁金、知母、射干、藕等;有些学者把短缩的地中茎(茎很短,节密集的)也列为根茎 之中,如人参、西洋参、三七、龙胆、细辛等。 块茎是膨大成不规则的块状的地下茎,肉质,节间很短,叶退化成小鳞片或枯萎脱落,如天麻、土贝 母、独角莲、半夏、天南星、延胡索等。 球茎是一种膨大呈球形或扁球形的地下茎,肉质,有明显的节和短缩的节间,节上有较大的膜质鳞片, 顶芽发达·,靠近顶芽的腋芽常生长发育,基部着生不定根,如番红花、荸荠、慈姑等。 鳞茎是一种茎、叶变态呈球形或扁球形的地下茎,其茎高度短缩,茎节密集成圆盘状(鳞茎盘),盘上着 生许多肉质肥厚的鳞片状的变态叶。顶芽位于(或者称为包被在)鳞片之中央,鳞片腋间生有腋芽,鳞茎 盘基部生不定根,如百合、贝母(平贝、浙贝、伊贝、川贝)、洋葱等。 地下茎主要具有贮藏、繁殖的功能,了解地下茎生长发育特点,便于改进栽培措施,促进生长发育, 这对扩大繁殖、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有些根茎虽然不入药,但对产品器官的形成和产量有影响, 如款冬是未开放的花蕾入药,其花着生在根茎上,根茎生长的好坏,与花蕾的形成和产量的多少影响 很大。又如番红花是柱头入药,不开花就没有产量,试验表明,球茎达到一定重量后才开花,在此重 量以上,球茎越大开花越多,若使球茎长得大,就要施肥灌水,还必须适当疏出腋芽。 地上茎的变态也很多,如叶状茎或叶状枝(仙人掌、天门冬)、刺状茎(山楂、酸橙、皂荚)、茎卷须(栝楼、 丝瓜、南瓜、罗汉果、木鳖),以及大蒜、卷丹等的珠芽等。地上茎变态部分入药不多,但对栽培管理、 产量有一定影响。 药用植物茎的生长,从其生长习性看,有直立生长(乔木类——松、杉、女贞、杜仲、川楝、黄柏,灌 木类——栀子、枳壳、枸杞,草本——牛膝、白术、缬草、甘草、黄芪、独活、玄参、白芍)、缠绕生 长(五味子、乌兜铃、何首乌、扁豆)、攀援生长(栝楼、丝瓜、山葡萄)、匍匐生长(砂仁、蛇莓)。植物 生长习性是确定某些栽培管理措施的依据。 茎的分枝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的,由于顶芽和腋芽存在着一定的生长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受着遗传特性 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分枝方式。植物的分枝方式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 种。单轴分枝又叫总状分枝,即主茎的顶芽活动从出苗起不断生长,始终占据优势,最终形成一个直 立的主轴(其侧枝的生长始终处于弱势状态)。以茎皮、树干为收获目的的药用植物,在栽培时,注意保 持顶端生长优势,是培植优质产品的重要措施之一。合轴分枝的特点是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死亡, 或是分化为花芽,由靠近顶芽的腋芽迅速发育成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生长不久后,新枝的顶芽又 同样停止生长、再由侧边腋芽代替生长的一种分枝方式。有的药用植物自身两种分枝方式都有,如枸 杞、山茱萸等结果类药用植物的结果枝为合轴分枝,徒长枝为单轴分枝。 禾本科地下茎节(分蘖节)可以产生分蘖;天南星科、鸢尾科、兰科中的部分药用植物的块茎、球茎上可 以产生新的小块茎、小球茎,这是良好的繁殖材料。 植物分枝(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顺序的,从主茎上发生的分枝(分蘖)为第一级分枝(分蘖),从第一级分 枝(分蘖)上产生的分枝(分蘖)为二级分枝(分蘖),依此类推。由于田间栽培时,有些第二级分枝或分蘖 对产量无价值,反而消耗了植物体的营养,因此,从事生产时,必须掌握好播种密度,或通过植株调 整技术(摘心、打杈、修剪等)控制无效分枝(分蘖),使田间有个合理的密度和良好的株型。 茎秆的健壮生长是确保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基础。栽培药用植物生长的好坏,不能只看高度一 项指标,一般土壤肥力过高,或肥料比例失调(特别是氮肥过多),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培土过浅, 多雨或刮风等都会引起植物倒伏。植物倒伏后,地上部株体不能正常伸展生长,枝、叶间相互遮挡, 光合积累受到严重影响,轻者减收,重者植体死亡,使生产频临绝收境地。 (三)叶的生长 1.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形态变化 叶是植物的重要的营养器官,一般为绿色的扁平体,具有向光
性。植物的叶有规律地生于茎(枝)上,担负着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极其复杂的 生理生化过程,概括地说,是植物体中的叶绿体利用太阳光能,把吸收来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水 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有机物质,也是植 物进一步合成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和其它有机物的重要原料。一句话,植物的机体及其内含物,无 不是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物。因此,叶的生长发育程度和叶的总面积大小,对植物生长发育 和产量影响极大 植物叶表面上有很多气孔,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 重要器官,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汽形式从叶面扩散到体外,从而调节植物体内温度变化, 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有些植物的叶除上述主要功能外,还有贮藏作用,如贝母、百合、洋葱的肉质鳞片叶,还有少数植物 的叶有繁殖作用,如落地生根、秋海棠等。 叶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除供食用外,有许多植物的叶可供药用,如大青叶、枇杷叶、桑叶、艾叶 细辛叶、苏叶等 植物的叶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具全者称为完全叶,如桑、桃、甘草、黄芪、棉 花等: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作不完全叶,如女贞、芥菜、油菜、龙胆、莴苣、石竹、连 翘等。植物叶片、叶端、叶基、叶缘的形状:叶脉的类形:叶片的质地:叶面的附属物等的不同,是 区别植物种类、品种、生药的种类等的标志之一。应当指出,药用植物中,具有异形叶性的(即同一植 株上具有不同形状的叶子)植物种类很多,如蓝桉幼枝上的叶是对生无柄的椭圆形叶,而老枝上的叶是 互生有柄的镰形叶;益母草基生叶略呈圆形,中部叶椭圆形,掌状分裂,顶生叶不分裂,呈线形近于 无柄:水毛莨在水中的叶细裂如丝状,而在水面上的叶是掌状深裂:又如慈姑水中叶呈线形,浮在水 面的叶是肾形,露出水面的呈箭形等 植物的叶分单叶和复叶。复叶中又分单身复叶(橙、柚)、三出复叶(赤小豆、绿豆、半夏、酢浆草)、掌 状复叶(人参、大麻等)、羽状复叶(有奇数羽状复叶——苦参、刺槐、盐肤木:偶数羽状复叶一一—皂角、 决明;二回羽状复叶—一合欢、云实;三回羽状复叶—一南天竹、苦楝等)。叶在枝上的排列顺序叫叶 序,植物的叶序一般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几种。植物的叶也有变态现象,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苞叶、鳞叶、刺状叶、叶卷须、叶刺等。 2.叶的分化与生长叶的形成是从生长锥细胞的分化开始。先分化形成叶原基,叶原基进一步分化形 成雏叶,条件适宜时,雏叶便长成幼叶。在寒冷地区,多年生植物于秋季形成越冬芽,越冬芽分化完 毕后不萌动,直接进入休眠阶段,翌春条件适宜时,越冬芽中的雏叶伸出芽鳞,叶片、叶柄便快速生 长。雏叶叶片各部位通常是平均生长的。植物叶片生长的大小取决于植物种类和品种,同时也受温、 光、水、肥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例如马牙型人参的叶片大,叶基夹角大,而长勃型人参的叶片略狭, 叶基夹角也小:红花叶片以植株中部稍偏上(株高1/2至2/3)处为最大,枝顶处叶片最小。通常情 下,气温偏高时,叶片长度生长快,气温偏低时,对叶片宽度、厚度生长有利:适当增施氮肥能促进 叶面积增大:生育前期适当增施磷肥,也有促进叶面积增大的作用,生育后期施磷肥,会加速叶片的 老化:K肥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多数药用植物的叶片是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陆续生长增多。但是,像人参、西洋参等少数药用植物,全 株叶片总数少,这些叶片为一次性长出,一旦受损伤后,当年不再长茎叶。至于叶片功能期的长短, 因植物而异。人参、西洋参叶片一次长出,枯萎时死亡,功能期最长(110-150天)。红花同一植株上 中部叶片功能期最长 3.与叶片有关的几个生理指标 (1)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指数是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 指数(LAD)= 叶面积指数是用来表示绿叶面积大小。在田间直接测定叶面积指数是比较困难的,通常采用取样的方 法间接测定。其做法:在药用植物群体中间,取一定土地面积为样方,先计算样方内所有植株的总叶
性。植物的叶有规律地生于茎(枝)上,担负着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极其复杂的 生理生化过程,概括地说,是植物体中的叶绿体利用太阳光能,把吸收来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水 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有机物质,也是植 物进一步合成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和其它有机物的重要原料。一句话,植物的机体及其内含物,无 一不是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物。因此,叶的生长发育程度和叶的总面积大小,对植物生长发育 和产量影响极大。 植物叶表面上有很多气孔,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 重要器官,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汽形式从叶面扩散到体外,从而调节植物体内温度变化, 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有些植物的叶除上述主要功能外,还有贮藏作用,如贝母、百合、洋葱的肉质鳞片叶,还有少数植物 的叶有繁殖作用,如落地生根、秋海棠等。 叶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除供食用外,有许多植物的叶可供药用,如大青叶、枇杷叶、桑叶、艾叶、 细辛叶、苏叶等。 植物的叶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具全者称为完全叶,如桑、桃、甘草、黄芪、棉 花等;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作不完全叶,如女贞、芥菜、油菜、龙胆、莴苣、石竹、连 翘等。植物叶片、叶端、叶基、叶缘的形状;叶脉的类形;叶片的质地;叶面的附属物等的不同,是 区别植物种类、品种、生药的种类等的标志之一。应当指出,药用植物中,具有异形叶性的(即同一植 株上具有不同形状的叶子)植物种类很多,如蓝桉幼枝上的叶是对生无柄的椭圆形叶,而老枝上的叶是 互生有柄的镰形叶;益母草基生叶略呈圆形,中部叶椭圆形,掌状分裂,顶生叶不分裂,呈线形近于 无柄;水毛莨在水中的叶细裂如丝状,而在水面上的叶是掌状深裂;又如慈姑水中叶呈线形,浮在水 面的叶是肾形,露出水面的呈箭形等。 植物的叶分单叶和复叶。复叶中又分单身复叶(橙、柚)、三出复叶(赤小豆、绿豆、半夏、酢浆草)、掌 状复叶(人参、大麻等)、羽状复叶(有奇数羽状复叶——苦参、刺槐、盐肤木;偶数羽状复叶——皂角、 决明;二回羽状复叶——合欢、云实;三回羽状复叶——南天竹、苦楝等)。叶在枝上的排列顺序叫叶 序,植物的叶序一般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几种。植物的叶也有变态现象,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苞叶、鳞叶、刺状叶、叶卷须、叶刺等。 2.叶的分化与生长 叶的形成是从生长锥细胞的分化开始。先分化形成叶原基,叶原基进一步分化形 成雏叶,条件适宜时,雏叶便长成幼叶。在寒冷地区,多年生植物于秋季形成越冬芽,越冬芽分化完 毕后不萌动,直接进入休眠阶段,翌春条件适宜时,越冬芽中的雏叶伸出芽鳞,叶片、叶柄便快速生 长。雏叶叶片各部位通常是平均生长的。植物叶片生长的大小取决于植物种类和品种,同时也受温、 光、水、肥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例如马牙型人参的叶片大,叶基夹角大,而长勃型人参的叶片略狭, 叶基夹角也小;红花叶片以植株中部稍偏上(株高 1/2 至 2/3)处为最大,枝顶处叶片最小。通常情况 下,气温偏高时,叶片长度生长快,气温偏低时,对叶片宽度、厚度生长有利;适当增施氮肥能促进 叶面积增大;生育前期适当增施磷肥,也有促进叶面积增大的作用,生育后期施磷肥,会加速叶片的 老化:K 肥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多数药用植物的叶片是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陆续生长增多。但是,像人参、西洋参等少数药用植物,全 株叶片总数少,这些叶片为一次性长出,一旦受损伤后,当年不再长茎叶。至于叶片功能期的长短, 因植物而异。人参、西洋参叶片一次长出,枯萎时死亡,功能期最长(110—150 天)。红花同一植株上 中部叶片功能期最长。 3.与叶片有关的几个生理指标 (1)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指数是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 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是用来表示绿叶面积大小。在田间直接测定叶面积指数是比较困难的,通常采用取样的方 法间接测定。其做法:在药用植物群体中间,取一定土地面积为样方,先计算样方内所有植株的总叶
重(lr),然后用总叶重乘以单位叶面积与叶重之比(1/w),求得总叶面积(L),最后用总叶面积除以样方 面积,就得叶面积指数。高棵药用植物,也可取有代表性的植株数株,求其叶面积,而后按种植密度 换算出叶面积指数。 药用植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随生长时间而变化,一般出苗时叶面积指数最小,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叶 面积指数增大,植物群体最繁茂的时候(禾谷类齐穗期,其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盛花至结果期) 叶面积指数值最大,此期过后,部分叶片老化变黄脱落,叶面积指数变小。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 的光强之下,最底层叶片又能获得大约二倍于光补偿点的光强时,植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可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叶面积指数称作最适叶面积指数。最适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因生产水平、药用植物种类和品种而 异。经验认为,叶片上冲(斜向向上伸展),株型紧凑的药用植物或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较大,凡叶片 平展披伏、株型松散的药用植物或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较小。应当指出,有些药用植物(忍冬、党参 五味子等)叶面积指数过大,会导致相互遮蔽,减低透光强度,不是引起倒伏,就是引起落花(蕾)、落 果(荚) (2)净同化率是测定群体条件下药用植物叶片光合生产率的指标。所谓净同化率是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 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假设某植物在t2+t1时间内,平均有1/2(1+2)的叶面积进行光合生产, 净积累干物质重量为W2W1,其净同化率(NAR)应为 浄同化率是以“g/(m3d)”来表示的,净同化率因药用植物种类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变 化在2-4至10-12g/(m2d)范围内 请注意,药用植物与作物一样,净同化率与产量不存在恒定的相关性(A.A HHqhHOpObHq,1979)。且不可误解净同化率高,产量就高。 (四)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花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通过传粉、受精作用,产生果实和种 子,使物种或品种得以延续。因为非种子植物是不开花的,所以种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或显花植物。 裸子植物的花较简单,无花被,成雄球花和雌球花。一般讲花多指被子植物而言 花的形态构造随植物种类而异,就同一物种来说,花的形态构造特征,较其它器官稳定,变异较小 植物在进化中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往往反映到花的构造方面。因此,掌握花的特征,对研究植物 分类、药材原植物的鉴别及花类药材的鉴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植物的花可供药用,如金银花、又叫双花)、红花、菊花、款冬花、洋金花、旋复花、番红花、槐 花、除虫菊、辛夷等 1.花的分化发育典型被子植物的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中最重要的生殖部分,花萼花冠(合称花被)有保护花和引诱昆虫传粉的作用。植物 学中讲过,一朵花凡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的称为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 称为不完全花:一朵花中具有雄蕊和雌蕊的称为两性花,只具有雄蕊或雌蕊的叫单性花。单性花中, 雄花和雌花同生于一个植株上的称为雌雄同株,如蓖麻、丝瓜、冬瓜、五味子、胡桃。雌花和雄花分 别生于不同植株上的称雌雄异株。花在花枝或花轴上排列的方式或开放的次序称为花序。花序分无限 花序(地黄、芥菜、远志、南天竹、牛膝、知母、小茴香、白芷等)、有限花序(鸢尾、姜、紫草、附地 菜、石竹、卫矛、大戟、甘遂、夏枯草、益母草、薄荷等)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成的。花是一种适应于繁殖的,节间极度缩短的,没有顶芽和腋芽的枝条。双子叶 植物花芽分化发育过程大致分为花萼形成,花冠和雄、雌蕊形成,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形成,胚 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胚囊和花粉成熟等阶段,各期的先后因植物而异。有人 把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发育分为生长锥伸长,穗轴节片或枝梗分化,颖花分化,雌雄蕊分化,生殖细 胞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花粉粒充实完成几个阶段。 2.开花和传粉植物种类不同,开花的龄期,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都不完全相同。1—2年生草 本植物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多年生植物(不论草本、木本)生长到一定时期才能开花,少数植物开花后死 亡,多数植物一但开花,每年到时开花,直到枯萎死亡为止。进入开花年龄的多年生植物,由于条件
重(1r),然后用总叶重乘以单位叶面积与叶重之比(1/w),求得总叶面积(L),最后用总叶面积除以样方 面积,就得叶面积指数。高棵药用植物,也可取有代表性的植株数株,求其叶面积,而后按种植密度 换算出叶面积指数。 药用植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随生长时间而变化,一般出苗时叶面积指数最小,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叶 面积指数增大,植物群体最繁茂的时候(禾谷类齐穗期,其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盛花至结果期) 叶面积指数值最大,此期过后,部分叶片老化变黄脱落,叶面积指数变小。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 的光强之下,最底层叶片又能获得大约二倍于光补偿点的光强时,植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可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叶面积指数称作最适叶面积指数。最适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因生产水平、药用植物种类和品种而 异。经验认为,叶片上冲(斜向向上伸展),株型紧凑的药用植物或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较大,凡叶片 平展披伏、株型松散的药用植物或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较小。应当指出,有些药用植物(忍冬、党参、 五味子等)叶面积指数过大,会导致相互遮蔽,减低透光强度,不是引起倒伏,就是引起落花(蕾)、落 果(荚)。 (2)净同化率是测定群体条件下药用植物叶片光合生产率的指标。所谓净同化率是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 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假设某植物在 t2-t1 时间内,平均有 1/2(I1+I2)的叶面积进行光合生产, 净积累干物质重量为 W2-W1,其净同化率(NAR)应为: 净同化率是以“g/(m2d)”来表示的,净同化率因药用植物种类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变 化在 2—4 至 10—12g/(m2d)范围内。 请注意,药用植物与作物一样,净同化率与产量不存在恒定的相关性(A.A. HHqHHOpOBHq,1979)。且不可误解净同化率高,产量就高。 (四)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 花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通过传粉、受精作用,产生果实和种 子,使物种或品种得以延续。因为非种子植物是不开花的,所以种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或显花植物。 裸子植物的花较简单,无花被,成雄球花和雌球花。一般讲花多指被子植物而言。 花的形态构造随植物种类而异,就同一物种来说,花的形态构造特征,较其它器官稳定,变异较小, 植物在进化中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往往反映到花的构造方面。因此,掌握花的特征,对研究植物 分类、药材原植物的鉴别及花类药材的鉴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植物的花可供药用,如金银花、又叫双花)、红花、菊花、款冬花、洋金花、旋复花、番红花、槐 花、除虫菊、辛夷等。 1.花的分化发育 典型被子植物的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中最重要的生殖部分,花萼花冠(合称花被)有保护花和引诱昆虫传粉的作用。植物 学中讲过,一朵花凡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的称为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 称为不完全花;一朵花中具有雄蕊和雌蕊的称为两性花,只具有雄蕊或雌蕊的叫单性花。单性花中, 雄花和雌花同生于一个植株上的称为雌雄同株,如蓖麻、丝瓜、冬瓜、五味子、胡桃。雌花和雄花分 别生于不同植株上的称雌雄异株。花在花枝或花轴上排列的方式或开放的次序称为花序。花序分无限 花序(地黄、芥菜、远志、南天竹、牛膝、知母、小茴香、白芷等)、有限花序(鸢尾、姜、紫草、附地 菜、石竹、卫矛、大戟、甘遂、夏枯草、益母草、薄荷等)。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成的。花是一种适应于繁殖的,节间极度缩短的,没有顶芽和腋芽的枝条。双子叶 植物花芽分化发育过程大致分为花萼形成,花冠和雄、雌蕊形成,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形成,胚 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胚囊和花粉成熟等阶段,各期的先后因植物而异。有人 把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发育分为生长锥伸长,穗轴节片或枝梗分化,颖花分化,雌雄蕊分化,生殖细 胞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花粉粒充实完成几个阶段。 2.开花和传粉 植物种类不同,开花的龄期,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都不完全相同。1—2 年生草 本植物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多年生植物(不论草本、木本)生长到一定时期才能开花,少数植物开花后死 亡,多数植物一但开花,每年到时开花,直到枯萎死亡为止。进入开花年龄的多年生植物,由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