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 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人的活动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从遭受病原物的 侵染到发病,从植物个体发病到群体发病,以及一种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 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都需经过一定的过程,并且受许多条件的影响而不断 地变化着。了解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是制定防治病害的策略和方 法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 d isease cycle)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 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病害发生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 体表的阶段。 (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在什么场所、以什么方式越冬或越夏,这涉及病原物的 来源问题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1)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在作物生长后期,有些病原物可以侵染种子或无 性繁殖材料,有的则从病株体内蔓延到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中。 如稻瘟病菌可以侵染水稻种子;甘薯黑斑病菌可以侵染块根等。在 作物收获脱粒过程中,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黑穗病菌可以沾附 在种子的表面,小麦粒线虫病的虫瘿可以混在种子中。这些带有病 原物的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经过越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节,就 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 2)病株残体病株或染病器官死亡后,死体营养生物可以在病组织内以腐 生或休眠方式越冬、越夏。如稻瘟病菌可以在染病的残株中越冬 如小麦赤霉病菌可以在稻桩、玉米等残体中越冬 3)田间的病株活体营养生物在自然间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如小 麦条锈菌在我国平原冬麦区小麦收获前,随气流转移到高山的春麦 上越夏,秋天又随气流转移到平原地区的冬麦苗上越冬。 如小麦黄矮病毒在小麦收获前转移,到玉米、鹅观草上越夏:烟草 花叶病毒可以在多年生野生植物的宿根中越冬。 4)土壤许多病原物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有些病原物随病株残体进 入土壤中越冬,病株死体腐烂分解后,病原物就不能单独长期在土 壤中存活,这类病原物称为土壤寄居菌,如稻白叶枯病菌。有些病 原物在病组织腐烂分解之后仍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存活,这 类平原物称为土壤习居菌,如棉花枯、黄萎病菌等。还有些病原物 产生各种休眠体,如玉米黑粉病菌的冬孢子、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等, 都可以较长时期地在土壤中休眠越冬
第四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 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人的活动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从遭受病原物的 侵染到发病,从植物个体发病到群体发病,以及一种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 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都需经过一定的过程,并且受许多条件的影响而不断 地变化着。了解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是制定防治病害的策略和方 法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 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 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 体表的阶段。 (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在什么场所、以什么方式越冬或越夏,这涉及病原物的 来源问题。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1)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 在作物生长后期,有些病原物可以侵染种子或无 性繁殖材料, 有的则从病株体内蔓延到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中。 如稻瘟病菌可以侵染水稻种子;甘薯黑斑病菌可以侵染块根等。在 作物收获脱粒过程中,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黑穗病菌可以沾附 在种子的表面,小麦粒线虫病的虫瘿可以混在种子中。这些带有病 原物的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经过越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节,就 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 2)病株残体 病株或染病器官死亡后,死体营养生物可以在病组织内以腐 生或休眠方式越冬、越夏。如稻瘟病菌可以在染病的残株中越冬; 如小麦赤霉病菌可以在稻桩、玉米等残体中越冬。 3)田间的病株 活体营养生物在自然间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如小 麦条锈菌在我国平原冬麦区小麦收获前,随气流转移到高山的春麦 上越夏,秋天又随气流转移到平原地区的冬麦苗上越冬。 如小麦黄矮病毒在小麦收获前转移,到玉米、鹅观草上越夏;烟草 花叶病毒可以在多年生野生植物的宿根中越冬。 4)土壤 许多病原物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有些病原物随病株残体进 入土壤中越冬,病株死体腐烂分解后,病原物就不能单独长期在土 壤中存活,这类病原物称为土壤寄居菌,如稻白叶枯病菌。有些病 原物在 病组织 腐烂 分解 之后仍 能在 土壤中 较长 期存 活,这 类平原物称为土壤习居菌,如棉花枯、黄萎病菌等。还有些病原物 产生各种休眠体,如玉米黑粉病菌的冬孢子、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等, 都可以较长时期地在土壤中休眠越冬
5)粪肥有些病原物可以随病株残体混入肥料中。有些病原物如谷子白发 病菌的卵孢子随病株残体被牲畜吃食后,经消化道并不死亡,可 随牲畜粪便混入粪肥中。 6)昆虫有些病毒可以在传毒的昆虫体内越冬,如水稻普通矮缩病毒在黑 尾叶蝉体内越冬。 ⑦)温室内或贮藏窖内有些病原物可以在温室内生长的作物上或在贮藏窖 内贮存的农产品中越冬。如马铃薯环腐病菌等都可以在贮藏运输 期间存活。 各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场所各不相同,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 越夏 如棉花枯萎病菌,可以在种子、病株残体、土壤、棉子饼和粪肥中越冬,而小 麦散黑穗病菌则仅能在种子内越夏、越冬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有三种: 1)休眠有些病原物产生各种各样的休眠体,如卵孢子、厚壁孢子、菌核、 冬孢子、闭囊壳等。这些休眠体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而越冬、越夏。 2)腐生有些病原物可以在病株残体、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腐生而越冬、 越夏,如油菜菌核菌、棉苗立枯病菌等。 3)寄生有些活体营养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上越冬、越夏,如小麦锈菌和 植物病毒等。 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病原物能否顺利越冬、越夏以及越冬越夏后存活的菌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凡环境惫件如温度、湿度、雨水、积雪等有利于作物越冬的都有利于病原物的越 冬。夏季髙温潮湿有利于遗留田间的病株残体分解,可以减少越夏的病原物。 高温堆肥,加速病残组织的分解,就可以减少粪肥中的病原物。 (二)、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1、主动传播:病原物靠自身力量进行传播,例如线虫和游动孢子,能短距 离移动。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都需要借助于外力才能传播 2、被动传播 (1)人为传播播种带有病原物的种子、块根、块茎就可以把病原物从越冬 越夏场所传到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 枯萎病等。在田间施用带有病原物的粪肥,就把病原物传到 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谷子白发病、花生线虫病等。 (2)气流传播许多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的真菌,生长季节遇到适宜的温湿度, 就可以产生大量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田间引起发病,如稻瘟 病、玉米小斑病等。 (3)昆虫传播有些越冬带毒的昆虫迁到田间作物上,就可以引起病毒病的 发生,如玉米粗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等。 (4)雨水和流水水滴的反溅和地面的流水,都可以传播在土壤中越冬、越 夏的病原物,如稻白叶枯病菌等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薄弱的一环,控制或消灭越冬、越夏 菌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三)、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接触 阶段时间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短的几十小时
5)粪肥 有些病原物可以随病株残体混入肥料中。有些病原物如谷子白发 病菌的卵孢子随病株残体被牲畜吃食后,经消化道并不死亡,可 随牲畜粪便混入粪肥中。 6)昆虫 有些病毒可以在传毒的昆虫体内越冬,如水稻普通矮缩病毒在黑 尾叶蝉体内越冬。 7)温室内或贮藏窖内 有些病原物可以在温室内生长的作物上或在贮藏窖 内贮存的农产品中越冬。如马铃薯环腐病菌等都可以在贮藏运输 期间存活。 各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场所各不相同,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 越夏。 如棉花枯萎病菌,可以在种子、病株残体、土壤、棉子饼和粪肥中越冬,而小 麦散黑穗病菌则仅能在种子内越夏、越冬。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 有三种: 1)休眠 有些病原物产生各种各样的休眠体,如卵孢子、厚壁孢子、菌核、 冬孢子、闭囊壳等。这些休眠体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而越冬、越夏。 2)腐生 有些病原物可以在病株残体、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腐生而越冬、 越夏,如油菜菌核菌、棉苗立枯病菌等。 3)寄生 有些活体营养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上越冬、越夏,如小麦锈菌和 植物病毒等。 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病原物能否顺利越冬、越夏以及越冬越夏后存活的菌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凡环境惫件如温度、湿度、雨水、积雪等有利于作物越冬的都有利于病原物的越 冬。夏季高温潮湿有利于遗留田间的病株残体分解,可以减少越夏的病原物。 高温堆肥,加速病残组织的分解,就可以减少粪肥中的病原物。 (二)、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1、主动传播:病原物靠自身力量进行传播,例如线虫和游动孢子,能短距 离移动。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都需要借助于外力才能传播。 2、被动传播 (1)人为传播 播种带有病原物的种子、块根、块茎就可以把病原物从越冬、 越夏场所传到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 枯萎病等。在田间施用带有病原物的粪肥,就把病原物传到 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谷子白发病、花生线虫病等。 (2)气流传播 许多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的真菌,生长季节遇到适宜的温湿度, 就可以产生大量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田间引起发病,如稻瘟 病、玉米小斑病等。 (3)昆虫传播 有些越冬带毒的昆虫迁到田间作物上,就可以引起病毒病的 发生,如玉米粗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等。 (4)雨水和流水 水滴的反溅和地面的流水,都可以传播在土壤中越冬、越 夏的病原物,如稻白叶枯病菌等。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薄弱的一环,控制或消灭越冬、越夏 菌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三)、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接触 阶段时间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短的几十小时
或几天,长的要经过几个月。许多由昆虫传播的病毒,病毒接触寄主和侵入寄主 几乎是同时完成的。真菌的孢子、细菌等接触寄主后,如条件适宜很快就可以萌 发或繁殖和侵入,否则就要待环境条件适宜时才能侵入。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 黑穗病菌的冬孢子、谷子白发病菌的卵孢子,可在种子表面越夏或越冬长达数月 之久,待种子播人土壤中后才萌发和侵人。 、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病程或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到开始发病这一阶段称为病程。当病原物作用于寄主时,寄 主必有相应的反应,因此病原物的侵人和扩展以及寄主的抗侵入和抗扩展,无不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激烈地进行着。病害是否能发生和发生程度,决定于寄主和病 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发展可分以下几个过程 (一)、侵入和抗侵入 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 入阶段 这段时间的长短,一般为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的过程中, 要遇到寄主的抵抗,病原物必须能克服寄主的抵抗才能侵入 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 真菌侵入寄主有以下几种途径 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从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 从伤口侵入。机械损伤、自然伤口如叶片脱落、虫口。 真菌孢子在侵入寄主前,先要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有的芽管顶端与 寄主表面接触部分膨大形成附着胞,固着在寄主表皮上,然后从附着胞长 出侵染丝侵入寄主。 细菌:从自然孔口 伤口 病毒:微小的伤口,寄主细胞没有死亡。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对真菌、细菌来说主要是水分和温、湿度,特别是 水分和湿度更为重要 多数真菌的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顺利萌发,如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水 滴中萌发率达86%,如只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不超过1%,而相对湿度低于90% 时就不能萌发。所以稻瘟病在多雨、多露的季节发生较重。低等真菌的游动孢子 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释放、游动和萌发。小麦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情况有所 不同,在水滴中的萌发率不如在饱和湿度下高 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和细菌的繁殖都有其最适、最髙和最 低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影响孢子萌发的快慢,甚至抑制其萌发。 天气干旱时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从而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冬小麦播种过 晚、玉米播种过早过深,延长幼芽出土时间,从而延长了小麦腥黑穗病菌和玉米 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时间。 3、寄主的抗侵入
或几天,长的要经过几个月。许多由昆虫传播的病毒,病毒接触寄主和侵入寄主 几乎是同时完成的。真菌的孢子、细菌等接触寄主后,如条件适宜很快就可以萌 发或繁殖和侵入,否则就要待环境条件适宜时才能侵入。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 黑穗病菌的冬孢子、谷子白发病菌的卵孢子,可在种子表面越夏或越冬长达数月 之久,待种子播人土壤中后才萌发和侵人。 二、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病程或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到开始发病这一阶段称为病程。当病原物作用于寄主时,寄 主必有相应的反应,因此病原物的侵人和扩展以及寄主的抗侵入和抗扩展,无不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激烈地进行着。病害是否能发生和发生程度,决定于寄主和病 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发展可分以下几个过程: (一)、侵入和抗侵入 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 入阶段。 这段时间的长短,一般为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的过程中, 要遇到寄主的抵抗,病原物必须能克服寄主的抵抗才能侵入。 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 真菌侵入寄主有以下几种途径: 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从自然孔口 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 从伤口侵入。 机械损伤、自然伤口如叶片脱落、虫口。 真菌孢子在侵入寄主前,先要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有的芽管顶端与 寄主表面接触部分膨大形成附着胞,固着在寄主表皮上,然后从附着胞长 出侵染丝侵入寄主。 细菌: 从自然孔口 伤口 病毒:微小的伤口,寄主细胞没有死亡。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对真菌、细菌来说主要是水分和温、湿度,特别是 水分和湿度更为重要。 多数真菌的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顺利萌发,如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水 滴中萌发率达 86%,如只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不超过 1%,而相对湿度低于 90% 时就不能萌发。所以稻瘟病在多雨、多露的季节发生较重。低等真菌的游动孢子 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释放、游动和萌发。小麦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情况有所 不同,在水滴中的萌发率不如在饱和湿度下高。 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和细菌的繁殖都有其最适、最高和最 低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影响孢子萌发的快慢,甚至抑制其萌发。 天气干旱时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从而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冬小麦播种过 晚、玉米播种过早过深,延长幼芽出土时间,从而延长了小麦腥黑穗病菌和玉米 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时间。 3、寄主的抗侵入
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时,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生理特性或对病原物所作出 的生理反应,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 寄主固有的形态:例如寄主表皮的蜡质层、角质层、硅质层、木栓层和表皮 细胞壁较厚有抗侵入的作用。 寄主固有的生理特性:从寄主表面外渗的物质,有的可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 有的寄主表皮细胞内含有杀菌或抑菌物质,伤口愈合快的 如甘薯块根用高温处理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阻止黑斑病菌 的侵入 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病原菌侵入时,寄主体内酚类物质急剧增加。 (二)、扩展和抗扩展(潜育期) 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在真菌性病害 中,从病原物侵入到开始在寄主表面出现孢子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潜育期和潜伏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和寄主植物抗扩展的阶段。一方面 病原物要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分泌各种酶、毒素或其他物质,破坏寄主的正常 新陈代谢和细胞组织,从侵染点向周围扩展蔓延;一方面寄主植物要对病原物的 侵染作出反应,来抵抗病原物的扩展。潜育阶段时间的长短不一,短的几天,长 的将近一年。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真菌:多以菌丝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外蔓延, 如腐霉菌、丝核菌等。 有的在细胞间蔓延,侵入细胞内产生吸器,吸收养料和水分,如霜霉 菌、锈菌等。 有的则穿透皮层细胞进入导管,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 病菌等。 有的侵入后很快扩展到生长点,然后随生长点蔓延,如小麦腥黑穗病 菌等。 有的菌丝只在寄主表面蔓延,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产生吸器摄取营养 如小麦白粉病菌。 细菌:侵入寄主后,先在薄壁细胞间繁殖,细胞死亡后进人细胞 有的能分解细胞间的中胶层,使细胞分离,细胞内含物外渗,造成组 织腐烂,如白菜软腐病菌。 有的扩展到维管束中,造成整株萎蔫,如花生青枯病菌 有的从叶片水孔侵入,在叶片维管束组织中蔓延,如水稻白叶枯病菌。 类菌原体和螺原体病是维管束性病害,由介体传递进入维管束后,多在韧皮 部组织内繁殖和扩展。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先在细胞内增殖,通过胞间联丝再向周围组织蔓延, 有的病毒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组织中蔓延,如枯斑病毒。有的 病毒则进入韧皮部的筛管,沿筛管向寄主周身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中扩展的,多数病害 属这一类,如形成各种斑点的病害(稻瘟病、玉米小斑病、)。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到全株的称为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时,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生理特性或对病原物所作出 的生理反应,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 寄主固有的形态:例如寄主表皮的蜡质层、角质层、硅质层、木栓层和表皮 细胞壁较厚有抗侵入的作用。 寄主固有的生理特性:从寄主表面外渗的物质,有的可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 有的寄主表皮细胞内含有杀菌或抑菌物质,伤口愈合快的 如甘薯块根用高温处理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阻止黑斑病菌 的侵入。 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病原菌侵入时,寄主体内酚类物质急剧增加。 (二)、扩展和抗扩展 (潜育期) 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在真菌性病害 中,从病原物侵入到开始在寄主表面出现孢子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潜育期和潜伏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和寄主植物抗扩展的阶段。一方面 病原物要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分泌各种酶、毒素或其他物质,破坏寄主的正常 新陈代谢和细胞组织,从侵染点向周围扩展蔓延;一方面寄主植物要对病原物的 侵染作出反应,来抵抗病原物的扩展。潜育阶段时间的长短不一,短的几天,长 的将近一年。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真菌:多以菌丝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外蔓延, 如腐霉菌、丝核菌等。 有的在细胞间蔓延,侵入细胞内产生吸器,吸收养料和水分,如霜霉 菌、锈菌等。 有的则穿透皮层细胞进入导管,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 病菌等。 有的侵入后很快扩展到生长点,然后随生长点蔓延,如小麦腥黑穗病 菌等。 有的菌丝只在寄主表面蔓延,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产生吸器摄取营养, 如小麦白粉病菌。 细菌:侵入寄主后,先在薄壁细胞间繁殖,细胞死亡后进人细胞。 有的能分解细胞间的中胶层,使细胞分离,细胞内含物外渗,造成组 织腐烂,如白菜软腐病菌。 有的扩展到维管束中,造成整株萎蔫,如花生青枯病菌。 有的从叶片水孔侵入,在叶片维管束组织中蔓延,如水稻白叶枯病菌。 类菌原体和螺原体病是维管束性病害,由介体传递进入维管束后,多在韧皮 部组织内繁殖和扩展。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先在细胞内增殖,通过胞间联丝再向周围组织蔓延, 有的病毒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组织中蔓延,如枯斑病毒。有的 病毒则进入韧皮部的筛管,沿筛管向寄主周身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 2、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中扩展的,多数病害 属这一类,如形成各种斑点的病害(稻瘟病、玉米小斑病、)。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到全株的称为系统侵染
有3种情况:①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黄萎病菌、花生青枯病菌等: ②沿筛管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小麦黄矮病毒等 ③沿生长点蔓延,如玉米丝黑穗病菌、谷子白发病菌等。 2.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蔽 潜伏侵染: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体内潜伏,不立即表现症状,而在 一定的条件下或在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 例如甘薯的块根被黑斑病菌侵染后不一定立即表现症状,而在贮 藏期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表现症状 这与潜育期不同,潜育期是在正常情况下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经过 定的潜育期即表现出症状来,潜伏侵染则不一定表现出症状 有的潜伏侵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表现症状。例如病毒侵染马铃薯品种爱德华 国王后,病毒在其中潜伏表表现症状称为带毒者。棉花枯萎病菌能侵染多种 植物,除了在少数植物如棉花上表现症状外,在许多植物中潜伏,并不表现 症状 症状隐蔽: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例如低 温或高温,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如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例如棉 花黄萎病再现症状后在棉株现蕾时由于髙温症状又隐蔽或不显 著,以后温度降低时又可再表现。 4.寄主的抗扩展 寄主受病原物侵染后在侵染点的周围形成木栓层,阻碍病原物向其他部位 蔓延及其毒素的扩散 在生理生化方面,寄主在侵染点还可以产生植物抗毒素。如甘薯感染黑斑 病后产生甘薯酮,能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5.影响潜育阶段的条件 潜育阶段的长短因病害种类不同而异,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湿度不成问题,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如稻 瘟病在26~28℃时潜育期只有4.5天,24~25度时为5.5天,17-18度时 为8天,9~11℃时为13~18天。 (三)、发病期 寄主开始显症的阶段称为发病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寄主表现出症状,局部侵染的病害只出现局部性症状,系统 侵染的病害出现全株性症状。在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中,先出现病斑,后出现 孢子。细菌性病害则可在病部出现细菌“溢脓”。 环境条件对寄主症状的表现和新的繁殖体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如稻瘟病在潮 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干旱时则产生很少或不产生分生孢子。马 铃薯晚疫病在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并产生白色霉状物,干旱时病斑停止扩大,不 产生霉状物。 寄主的抗病性也有影响,在水稻抗病品种上,稻瘟病只形成很小的褐点型病 斑。在玉米抗病品种上,大斑病产生褪绿型病斑,很少产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 则形成萎蔫型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三、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群体中进行再次
有 3 种情况:①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黄萎病菌、花生青枯病菌等; ②沿筛管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小麦黄矮病毒等; ③沿生长点蔓延,如玉米丝黑穗病菌、谷子白发病菌等。 2.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蔽 潜伏侵染: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体内潜伏,不立即表现症状,而在 一定的条件下或在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 例如甘薯的块根被黑斑病菌侵染后不一定立即表现症状,而在贮 藏期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表现症状。 这与潜育期不同,潜育期是在正常情况下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经过一 定的潜育期即表现出症状来,潜伏侵染则不一定表现出症状。 有的潜伏侵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表现症状。例如病毒侵染马铃薯品种爱德华 国王后,病毒在其中潜伏表表现症状称为带毒者。棉花枯萎病菌能侵染多种 植物,除了在少数植物如棉花上表现症状外,在许多植物中潜伏,并不表现 症状。 症状隐蔽: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例如低 温或高温,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如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例如棉 花黄萎病再现症状后在棉株现蕾时由于高温症状又隐蔽或不显 著,以后温度降低时又可再表现。 4.寄主的抗扩展 寄主受病原物侵染后在侵染点的周围形成木栓层,阻碍病原物向其他部位 蔓延及其毒素的扩散。 在生理生化方面,寄主在侵染点还可以产生植物抗毒素。如甘薯感染黑斑 病后产生甘薯酮,能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5.影响潜育阶段的条件 潜育阶段的长短因病害种类不同而异,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湿度不成问题,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如稻 瘟病在 26~28℃时潜育期只有 4.5 天,24~25 度时为 5.5 天,17—18 度时 为 8 天,9~11℃时为 13~18 天。 (三)、发病期 寄主开始显症的阶段称为发病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寄主表现出症状,局部侵染的病害只出现局部性症状,系统 侵染的病害出现全株性症状。在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中,先出现病斑,后出现 孢子。细菌性病害则可在病部出现细菌“溢脓”。 环境条件对寄主症状的表现和新的繁殖体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如稻瘟病在潮 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干旱时则产生很少或不产生分生孢子。马 铃薯晚疫病在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并产生白色霉状物,干旱时病斑停止扩大,不 产生霉状物。 寄主的抗病性也有影响,在水稻抗病品种上,稻瘟病只形成很小的褐点型病 斑。在玉米抗病品种上,大斑病产生褪绿型病斑,很少产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 则形成萎蔫型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三、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群体中进行再次
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 初侵染。 再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经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 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发展有两种情况: 1)单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 单循环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 2)少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还有1-2次再侵染的病害,称为, 如棉花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这些病害虽然在寄主的生长 后期有进行再侵染的可能,但不重要。再侵染有多次的,称 为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 3)多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有初侵染,又有多次再侵染的病 害。小麦锈病、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等 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决定于适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和再侵染的次数。病原物通 过各种方式作近距离或远距离传播,病害扩大蔓延直至达到高峰或作物成熟收获 为止。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 去呢?一年生的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 引起病害。有的在一个地方的作物收获前,病原物转移到另一地方的同一作物上 例如稻瘟病菌可从早稻转到中稻和晚稻。有的可从一种作物转移到另一种作物, 例如水稻纹枯病菌也可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寄生。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 马铃薯环腐病等可通过块根、块茎在贮藏期继续发展为害,成为下一生长季节发 病的菌源。以上是病害循环的过程,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前病原物从越 冬、越夏场所经过传播与寄主植物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和形成繁殖体,又经 过传播和再侵染,造成植物群体发病达到高峰。生长季节结束,病原物又进行越 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开始时,病害的发生过程又开始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种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和 发展,就会导致病害大发生。 病害流行: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普遍而严重发生,对 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病害不一定每年都流行。在流行的年份,不一定每个地区都能流行,因此分 为常发区和偶发区。 常发区:有些地区的条件,经常有利于病害发生,病害经常流行。 偶发区:一般年份条件都不利于病害发生,只有个别年份病害偶然流行的地区 地方流行病:在地理范围上,多数病害是局部地区流行,称为地方流行病,一些 由土壤传播的病原物,如一些由细菌或线虫所引起的病害,病原物在田间传播的 距离不远尤其是这样
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 初侵染。 再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经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 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发展有两种情况: 1)单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 单循环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 2)少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还有 1-2 次再侵染的病害,称为, 如棉花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这些病害虽然在寄主的生长 后期有进行再侵染的可能,但不重要。再侵染有多次的,称 为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 3)多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有初侵染,又有多次再侵染的病 害。小麦锈病、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等。 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决定于适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和再侵染的次数。病原物通 过各种方式作近距离或远距离传播,病害扩大蔓延直至达到高峰或作物成熟收获 为止。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 去呢?一年生的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 引起病害。有的在一个地方的作物收获前,病原物转移到另一地方的同一作物上, 例如稻瘟病菌可从早稻转到中稻和晚稻。有的可从一种作物转移到另一种作物, 例如水稻纹枯病菌也可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寄生。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 马铃薯环腐病等可通过块根、块茎在贮藏期继续发展为害,成为下一生长季节发 病的菌源。以上是病害循环的过程,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前病原物从越 冬、越夏场所经过传播与寄主植物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和形成繁殖体,又经 过传播和再侵染,造成植物群体发病达到高峰。生长季节结束,病原物又进行越 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开始时,病害的发生过程又开始。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种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和 发展,就会导致病害大发生。 病害流行: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普遍而严重发生,对 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病害不一定每年都流行。在流行的年份,不一定每个地区都能流行,因此分 为常发区和偶发区。 常发区:有些地区的条件,经常有利于病害发生,病害经常流行。 偶发区:一般年份条件都不利于病害发生,只有个别年份病害偶然流行的地区。 地方流行病:在地理范围上,多数病害是局部地区流行,称为地方流行病,一些 由土壤传播的病原物,如一些由细菌或线虫所引起的病害,病原物在田间传播的 距离不远尤其是这样
广泛流行病:一些由气流传播的病原物,就可以被传播较远,例如锈菌的夏孢子 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锈病发生的面积可达几个省,几个国 家。称为广泛流行病。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在农业系统中植物病害的消长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农业系统涉及生态系统 和经济系统,人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如能将各因素保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 动态平衡,例如杜绝危险性的病原物的引进、合理进行作物和品种布局、保持 合理的栽培管理等等,就能把生产放在稳定的基础上。如破坏这种平衡使有利于 病害的发生,病害将大流行。现将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如下: 1.寄主植物 (1)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中,病害的潜育 期短,病原物形成的繁殖体数量大,多循环病害的循环周转快,在有利的环境条 件下,病害容易流行。 种植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但如果种植具有专化抗性的品种和在病 原物群体中如出现对它能致病的小种,抗病品种就会表现为感病。 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如对当地的病原物小种不能抵抗,就会引起病害流行。 如湖南省从东北引进青森5号水稻品种引起稻瘟病流行;河北省从罗马尼亚引进 玉米杂交种引起小斑病流行。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植物病害流行范围的大小和为害程度 有关。感病寄主植物群体越大,分布越广,病害流行的范围也越大,为害也越重。 尤其是大面积种植同一感病品种,即品种单一化,就为病原物繁殖积累和扩大传 播创造有利的条件,可以导致在短期内病害迅速流行。 例如1960年前后,碧蚂1号小麦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1964年气 象条件对条锈病流行有利,加上其它感病品种,当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总面积 800万公顷。这实例都说明大面积单一种植遗传性同质的感病品种,是人为地为 病害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病原物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没有大量的病原物存在, 病害是不能流行的 (1)病原物的毒性病原物通过变异产生毒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导致作物品 种由抗病表现为不抗病以至病害流行,是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例如稻瘟病菌 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不断发生变异,使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发生困难 但是有的病原物变异后具有较强的毒力和适应力,可以逐渐增长而导致病害 流行。例如美国1970年造成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的玉米小斑病菌小种T,过去早 就在美国存在。将1955年的培养物与1970年的相比较,1970年的小种T在形 成孢子的能量上要比1955年的大15倍,在感病组织中定殖得较快和能在较广泛 的气候范围内引起侵染。1970年遇到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感病品种和气候适宜于 小斑病流行,就爆发了毁灭性的灾难 (2)病原物的数量上面已经提过,病害的迅速增长有赖于病原物群体的迅 速增长。 各种病原物的繁殖能力不同,有的有高度的繁殖力,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大量 的后代,为病害流行提供大量的病原物。例如小麦条锈菌的一千夏孢子侵入小麦 后,可以产生10-100个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以产生3000个夏孢子。即
广泛流行病:一些由气流传播的病原物,就可以被传播较远,例如锈菌的夏孢子 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锈病发生的面积可达几个省,几个国 家。称为广泛流行病。 二、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在农业系统中植物病害的消长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农业系统涉及生态系统 和经济系统,人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如能将各因素保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 动态平衡,例如杜绝危险性的病原物的引进、合理进行作物和品种布局、保持 合理的栽培管理等等,就能把生产放在稳定的基础上。如破坏这种平衡使有利于 病害的发生,病害将大流行。现将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如下: 1.寄主植物 (1)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中,病害的潜育 期短,病原物形成的繁殖体数量大,多循环病害的循环周转快,在有利的环境条 件下,病害容易流行。 种植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但如果种植具有专化抗性的品种和在病 原物群体中如出现对它能致病的小种,抗病品种就会表现为感病。 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如对当地的病原物小种不能抵抗,就会引起病害流行。 如湖南省从东北引进青森 5 号水稻品种引起稻瘟病流行;河北省从罗马尼亚引进 玉米杂交种引起小斑病流行。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植物病害流行范围的大小和为害程度 有关。感病寄主植物群体越大,分布越广,病害流行的范围也越大,为害也越重。 尤其是大面积种植同一感病品种,即品种单一化,就为病原物繁殖积累和扩大传 播创造有利的条件,可以导致在短期内病害迅速流行。 例如 1960 年前后,碧蚂 1 号小麦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1964 年气 象条件对条锈病流行有利,加上其它感病品种,当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总面积 800 万公顷。这实例都说明大面积单一种植遗传性同质的感病品种,是人为地为 病害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 2.病原物 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没有大量的病原物存在, 病害是不能流行的。 (1)病原物的毒性 病原物通过变异产生毒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导致作物品 种由抗病表现为不抗病以至病害流行,是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例如稻瘟病菌 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不断发生变异,使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发生困难。 但是有的病原物变异后具有较强的毒力和适应力,可以逐渐增长而导致病害 流行。例如美国 1970 年造成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的玉米小斑病菌小种 T,过去早 就在美国存在。将 1955 年的培养物与 1970 年的相比较,1970 年的小种 T 在形 成孢子的能量上要比 1955 年的大 15 倍,在感病组织中定殖得较快和能在较广泛 的气候范围内引起侵染。1970 年遇到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感病品种和气候适宜于 小斑病流行,就爆发了毁灭性的灾难。 (2)病原物的数量 上面已经提过,病害的迅速增长有赖于病原物群体的迅 速增长。 各种病原物的繁殖能力不同,有的有高度的繁殖力,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大量 的后代,为病害流行提供大量的病原物。例如小麦条锈菌的一千夏孢子侵入小麦 后,可以产生 10—100 个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以产生 3000 个夏孢子。即
一个夏孢子繁殖一代,至少可以产生30000个夏孢子。有的病原物如引起棉苗 立枯病的丝核菌,只以菌丝体在土中蔓延;有的如油莱菌核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 只形成有性孢子而不形成无性孢子,它们的群体数量都增长较慢,需要多年积累 才能引起病害流行。 (3)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产生了大量的繁殖体后,需要有效的介体或动力 才能在短期内把它们传播扩散,引起病害流行。 气流、风雨(尤其是暴风雨)、流水和昆虫传播病原物与病害流行有较大的 关系。 水稻白叶枯病往往在暴风雨后爆发。风雨不仅可以传播病原细菌,还可以 使擿叶与健叶接触摩擦和造成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 田间流水可以把病原物在田间广泛传播。水稻白叶枯病和烟草黑胫病的流 行都与流水传播病原物有关。 有许多病毒是由昆虫传播的。传毒昆虫的数量越多、活动范围越大,病害流 行就越广和越严重。小麦黄矮病、油菜花叶病等的大流行,与蚜虫的大发生总是 的 3。环境条件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 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前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因为高湿度有利于真菌孢子的 形成、萌发和细菌的繁殖,所以雨水多的年份常引起多种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的 流行。如小麦锈病、稻瘟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等都是这样。 雨水较少的年份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所以病毒性病害容易流行,如小 麦黄矮病、水稻黄矮病等。 在雨水较少但田间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一些不是必须在水滴中而在高湿度下 孢子就可以萌发的真菌所引致的病害,如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就可以流行。 田间湿度高、昼夜温差大,容易结露,雨多、露多或雾多有利于病害流行, 如马铃薯晚疫病等。、 不同病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同,如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 疫病、玉米大斑病等都在较低的温度下流行,而小麦秆锈病、玉米小斑病、小麦 赤霉病等则在较高的温度下流行。 作物生长发育要求适宜的条件,如条件不适宜可以诱发病害。如水稻是喜温 作物,苗期遇低温容易引起烂秧,抽穗后如遇降温则易诱发稻瘟病流行。小麦苗 期春冻,易诱发根腐病等。 4.栽培管理耕作制度的改变,就改变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关 系,往往会影响病害的流行。 例如甘肃张掖地区原为春麦区,后来扩种冬麦,使传毒蚜虫有了越冬场所, 于是小麦黄矮病严重发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实行棉麦间作套种后,小麦行间杂 草丛生,有利于灰飞虱活动,以至丛矮病逐年加重,达到积年流行的程度 以上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环节。应该看到,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往往不是 孤立地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以稻瘟病为例,如果种植感病品种,施用过多氮肥, 冷水灌田或抽穗后雨多并带来低温,稻瘟病就有可能大流行。 也应该看到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主有次,在一定的时间内常有一种因素起主 导作用,影响着病害的发展和流行。如上述的稻瘟病流行条件中,即使感病品种 多氮肥等条件都具备,但没有充分的湿度条件,稻瘟病就不能流行,因此湿度条
一个夏孢子繁殖一代,至少可以产生 30 000 个夏孢子。有的病原物如引起棉苗 立枯病的丝核菌,只以菌丝体在土中蔓延;有的如油莱菌核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 只形成有性孢子而不形成无性孢子,它们的群体数量都增长较慢,需要多年积累 才能引起病害流行。 (3)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产生了大量的繁殖体后,需要有效的介体或动力, 才能在短期内把它们传播扩散,引起病害流行。 气流、风雨(尤其是暴风雨)、流水和昆虫传播病原物与病害流行有较大的 关系。 水稻白叶枯病往往在暴风雨后爆发。风雨不仅可以传播病原细菌,还可以 使瓋叶与健 叶接触摩擦和造成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 田间流水可以把病原物在田间广泛传播。水稻白叶枯病和烟草黑胫病的流 行都与流水传播病原物有关。 有许多病毒是由昆虫传播的。传毒昆虫的数量越多、活动范围越大,病害流 行就越广和越严重。小麦黄矮病、油菜花叶病等的大流行,与蚜虫的大发生总是 一致的。 3。环境条件 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 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前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因为高湿度有利于真菌孢子的 形成、萌发和细菌的繁殖,所以雨水多的年份常引起多种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的 流行。如小麦锈病、稻瘟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等都是这样。 雨水较少的年份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 所以病毒性病害容易流行,如小 麦黄矮病、水稻黄矮病等。 在雨水较少但田间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一些不是必须在水滴中而在高湿度下 孢子就可以萌发的真菌所引致的病害,如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就可以流行。 田间湿度高、昼夜温差大,容易结露,雨多、露多或雾多有利于病害流行, 如马铃薯晚疫病等。 、 不同病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同,如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 疫病、玉米大斑病等都在较低的温度下流行,而小麦秆锈病、玉米小斑病、小麦 赤霉病等则在较高的温度下流行。 作物生长发育要求适宜的条件,如条件不适宜可以诱发病害。如水稻是喜温 作物,苗期遇低温容易引起烂秧,抽穗后如遇降温则易诱发稻瘟病流行。小麦苗 期春冻,易诱发根腐病等。 4.栽培管理 耕作制度的改变,就改变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关 系,往往会影响病害的流行。 例如甘肃张掖地区原为春麦区,后来扩种冬麦,使传毒蚜虫有了越冬场所, 于是小麦黄矮病严重发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实行棉麦间作套种后,小麦行间杂 草丛生,有利于灰飞虱活动,以至丛矮病逐年加重,达到积年流行的程度。 以上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环节。应该看到,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往往不是 孤立地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以稻瘟病为例,如果种植感病品种,施用过多氮肥, 冷水灌田或抽穗后雨多并带来低温,稻瘟病就有可能大流行。 也应该看到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主有次,在一定的时间内常有一种因素起主 导作用,影响着病害的发展和流行。如上述的稻瘟病流行条件中,即使感病品种、 多氮肥等条件都具备,但没有充分的湿度条件,稻瘟病就不能流行,因此湿度条
件就是决定性因素或主导因素。 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1.病害流行的类型 (1)积年流行病单循环或少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在一个生长季 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没有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 主要决定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这类病害要经过 多年积累大量的病原物群体后才逐年加重,最后达到流行的程 度。这类病害称为积年流行病。 如河南省的棉花枯萎病在解放初期只有两个县零星发生,60年代蔓延到30 多个县,70年代蔓延到70多个县,80年代蔓延到90多个县,在发生面积和危 害程度上都越来越严重。 (2)单年流行病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由轻到重达 到流行程度,这类病害称为单年流行病。如稻瘟病、小麦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等。 病害流行与否取决于当年的气象条件。 3.病害流行的变化病害流行既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内是否流行及其流行的程度,也就必然会有变化。可分为季节变 化和年份变化 (1)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指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的消长变化。 有的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没有多大的变化,有的则有很大的变化 单循环病害没有再侵染。病原物初次侵染多少植株,后期就出现多少病株, 病株不再增长。少循环病害虽然病原物有再侵染,但再侵染不重要,病害增长的 幅度不大,也没有多大的季节变化 多循环病害则季节变化大,一般讲有始发、盛发期和衰退三个阶段, 始发期:发病初期病情发展较慢 盛发期:病害发展很快,几乎直线上升, 衰退期:衰退当植物近成熟或死亡时,病情发展速度又变慢。 多数病害流行的情况都是这样。有的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已经开始流行,但以 后天气转旱或温度过低,病害就不能继续发展。 北方水稻和南方晚稻如叶稻瘟发生较重,而抽穗后又有雨并且气温又在 20℃以下,则穗颈稻瘟就要大流行。如后期较干旱,即使叶瘟较重,穗颈稻瘟也 不一定流行。如后期雨多,即使叶瘟不重,穗颈稻瘟也可能流行。因此叶瘟和穗 颈瘟并不一定成正相关。。 有的病害发展呈波浪式的,不止有一个发病高峰。在两个高峰之间,病情可 以相对下降。 (2)年份变化年份变化是指一种病害在不同年份发生程度的变化。 单循环和少循环病害需要逐年积累病原物才能达到流行的程度。当病原物群 体和病害发展到盛期后,由于某些条件的改变,又可以下降。例如棉花枯萎病发 生普遍严重时,进行轮作或采用抗病品种,病害就可以下降 多循环病害在不同年份是否流行和流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 化。因为除了耕作制度、种植的作物和品种以及病原物的毒性有变化外,一般年 份间有较大变化的是气候条件,其中尤以湿度变化的差异可以很大。雨、露、雾, 其中尤其是以降雨期、降雨日、降雨量和雨日、雨量的分布等与病害流行有密切
件就是决定性因素或主导因素。 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1.病害流行的类型 (1)积年流行病 单循环或少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在一个生长季 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没有大的变化。 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 主要决定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这类病害要经过 多年积累大量的病原物群体后才逐年加重,最后达到流行的程 度。这类病害称为积年流行病。 如河南省的棉花枯萎病在解放初期只有两个县零星发生,60 年代蔓延到 30 多个县,70 年代蔓延到 70 多个县, 80 年代蔓延到 90 多个县,在发生面积和危 害程度上都越来越严重。 (2)单年流行病 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由轻到重达 到流行程度,这类病害称为单年流行病。如稻瘟病、小麦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等。 病害流行与否取决于当年的气象条件。 3.病害流行的变化 病害流行既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内是否流行及其流行的程度,也就必然会有变化。可分为季节变 化和年份变化。 (1)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是指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的消长变化。 有的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没有多大的变化,有的则有很大的变化。 单循环病害没有再侵染。病原物初次侵染多少植株,后期就出现多少病株, 病株不再增长。少循环病害虽然病原物有再侵染,但再侵染不重要,病害增长的 幅度不大,也没有多大的季节变化。 多循环病害则季节变化大,一般讲有始发、盛发期和衰退三个阶段, 始发期:发病初期病情发展较慢, 盛发期:病害发展很快,几乎直线上升, 衰退期:衰退当植物近成熟或死亡时,病情发展速度又变慢。 多数病害流行的情况都是这样。有的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已经开始流行,但以 后天气转旱或温度过低,病害就不能继续发展。 北方水稻和南方晚稻如叶稻瘟发生较重,而抽穗后又有雨并且气温又在 20℃以下,则穗颈稻瘟就要大流行。如后期较干旱,即使叶瘟较重,穗颈稻瘟也 不一定流行。如后期雨多,即使叶瘟不重,穗颈稻瘟也可能流行。因此叶瘟和穗 颈瘟并不一定成正相关。。 有的病害发展呈波浪式的,不止有一个发病高峰。在两个高峰之间,病情可 以相对下降。 (2)年份变化 年份变化是指一种病害在不同年份发生程度的变化。 单循环和少循环病害需要逐年积累病原物才能达到流行的程度。当病原物群 体和病害发展到盛期后,由于某些条件的改变,又可以下降。例如棉花枯萎病发 生普遍严重时,进行轮作或采用抗病品种,病害就可以下降。 多循环病害在不同年份是否流行和流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 化。因为除了耕作制度、种植的作物和品种以及病原物的毒性有变化外,一般年 份间有较大变化的是气候条件,其中尤以湿度变化的差异可以很大。雨、露、雾, 其中尤其是以降雨期、降雨日、降雨量和雨日、雨量的分布等与病害流行有密切
的关系。 另一方面,许多由昆虫传播的病毒病,则在气候条件有利于媒介昆虫活动的 情况下发生较重。所以雨水较少的年份,各种作物的病毒病则发生较为突出 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研究病害流行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预测病害的发生时期和严重程度,以便 及时做好防治的准备工作。 要做好病害的预报工作,首先要做好病害的监测。 1.监测:病害监测包括对病原物和环境条件的动态的监测。根据监测的结 果,可用数学模式或系统分析对植物病害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 2.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 1)主要是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例如病害循环的特点、病害流 行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季节变化、年份变化 2)配合准确的气象预报和病情的准确调查,就可以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3.病害预测预报的类型 1).长期预报是指在较长时期之前对病害发生进行预报,例如今年预测明 年,或上一生长季节预测下一生长季节对病害可能发生的情况作 出预报。 预报的主要依据是①初侵染的菌源和菌量(种子或土壤的带菌量等 ②品种的抗病性 ③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和栽培条件等) 2.短期预报是在病害发生前不久或病害发生的初期对短期内病害可能发 生的趋势和程度作出预报 主要依据是①当时田间存在的菌量或发病情况 ②短期内气象预报是否有利于病害发生; ③栽培条件是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的关系。 另一方面,许多由昆虫传播的病毒病,则在气候条件有利于媒介昆虫活动的 情况下发生较重。所以雨水较少的年份,各种作物的病毒病则发生较为突出。 三、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研究病害流行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预测病害的发生时期和严重程度,以便 及时做好防治的准备工作。 要做好病害的预报工作,首先要做好病害的监测。 1.监测:病害监测包括对病原物和环境条件的动态的监测。根据监测的结 果,可用数学模式或系统分析对植物病害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 2.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 1) 主要是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例如病害循环的特点、病害流 行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季节变化、年份变化 等等, 2) 配合准确的气象预报和病情的准确调查,就可以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3.病害预测预报的类型 1).长期预报 是指在较长时期之前对病害发生进行预报,例如今年预测明 年,或上一生长季节预测下一生长季节对病害可能发生的情况作 出预报。 预报的主要依据是:①初侵染的菌源和菌量(种子或土壤的带菌量等); ②品种的抗病性; ③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和栽培条件等)。 2.短期预报 是在病害发生前不久或病害发生的初期对短期内病害可能发 生的趋势和程度作出预报。 主要依据是:①当时田间存在的菌量或发病情况; ②短期内气象预报是否有利于病害发生; ③栽培条件是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