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小麦学栽培学》 第一章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5,文件大小:244.5KB,团购合买
我国大部分处于北纬20°~50°的中纬度地带,既能种植冬小麦又能种植春 小麦。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因而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内蒙古、黑龙江、吉 林、青海只种春小麦;宁夏、辽宁、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新疆、甘 肃、西藏冬春麦都种植,其他只种冬麦。出现了青藏高原冬春麦区,长城沿线春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概述 小麦学名 Triticum L。英文名 wheat。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起源 般认为小麦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半山间地区的伊朗、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 等。中国栽培小麦历史的历史比较悠久,麦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一。一般认为小 麦传入我国的途径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由土耳其——新疆,蒙古;南路由印度 云南一—四川一一全国各地。 二、进化 小麦族植物区别其他族植物的特点是:复穗状花序,穗的侧面着生带有两个护 颖片的密集的小穗,淀粉粒为单粒,染色体较大且为7的倍数,小麦族内约有300 余个种,其中的77%为多年生,其余为一年生 根据细胞染色体数目、血清反应及遗传分析等方法的研究,初步揭示出,目前 栽培的六倍体( AABBDD)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进化过程:(n为染色体基数) 栽培一粒小麦 粒系 进化 野生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n=7,BB) 野生四倍体二粒小麦(m=14,ABE 山羊草属节节麦×二粒系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n=7,DD) 其他四倍体的二粒系 (原始六倍体)斯卑尔脱小麦(n=21,AABD)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普通小麦系 这样经过两次染色体加倍的飞跃与长期的自然进化形成了三个系,约20余个种, 其中普通系由于是异源多倍体,含有多个二倍体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生态上的广 泛适应性及经济产量较高的特点。 小麦的分布情况 1、世界小麦的分布 小麦是世界栽培分布最广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0°~60°以及南纬20 40°间,以欧亚大陆和北美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世界冬春麦面积约 为3:1 2、我国小麦的分布

概 述 小麦学名 Triticum L.。英文名 wheat。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一、起源 一般认为小麦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半山间地区的伊朗、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 等。中国栽培小麦历史的历史比较悠久,麦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一。一般认为小 麦传入我国的途径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由土耳其——新疆,蒙古;南路由印度—— 云南——四川——全国各地。 二、进化 小麦族植物区别其他族植物的特点是:复穗状花序,穗的侧面着生带有两个护 颖片的密集的小穗,淀粉粒为单粒,染色体较大且为 7 的倍数,小麦族内约有 300 余个种,其中的 77%为多年生,其余为一年生。 根据细胞染色体数目、血清反应及遗传分析等方法的研究,初步揭示出,目前 栽培的六倍体(AABBDD)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进化过程:(n 为染色体基数) 栽培一粒小麦 一粒系 进化 野生一粒小麦 ×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n=7 , AA) (n=7 , BB) 野生四倍体二粒小麦 (n=14 , AABB) 山羊草属节节麦 × 二粒系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n=7 , DD) 其他四倍体的二粒系 (原始六倍体)斯卑尔脱小麦 (n=21 , AABBDD)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普通小麦系 这样经过两次染色体加倍的飞跃与长期的自然进化形成了三个系,约20 余个种, 其中普通系由于是异源多倍体,含有多个二倍体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生态上的广 泛适应性及经济产量较高的特点。 三、小麦的分布情况 1、世界小麦的分布 小麦是世界栽培分布最广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0°~60°以及南纬20°~ 40°间,以欧亚大陆和北美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 80%以上,世界冬春麦面积约 为 3:1。 2、我国小麦的分布

我国大部分处于北纬20°~50°的中纬度地带,既能种植冬小麦又能种植春小 麦。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因而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内蒙古、黑龙江、吉林、 青海只种春小麦;宁夏、辽宁、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新疆、甘肃、西 藏冬春麦都种植,其他只种冬麦。出现了青藏高原冬春麦区,长城沿线春麦区,黑 龙江垦区春麦区这三大麦区。我国栽培的小麦类型: A、普通小麦( Aestivum)占90%多 B、圆锥小麦( Tturgidum)零星种植在我国中部、西部和西北部 C、密穗小麦( Compactum)和硬粒小麦( Durum)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D、波兰小麦( T polonium)主要在新疆种植 E、云南小麦是我国所特有一种的小麦类型,属于普通小麦的亚种,种植在云南西部, 由于其春性强,极不易脱粒,群众称为“铁壳麦”。 小麦属中虽然种很多,但目前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 粒小麦、密穗小麦等少数种 3、黑龙江省发展春小麦生产的建议 ①充分利用我省自然条件,发展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生产。 我省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450~600m,土壤类型为黑土、黑钙土、 草甸土,质地为砂质壤土及粘壤,土壤有机质含量2.5~6%,土壤肥沃,有利于蛋 白质积累。我省这些自然条件与加拿大、北美优质春麦区极为相似。农业部2001年 5月发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中,已将黑龙江省列为东北红粒强筋、中筋春 麦区。充分利用我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克服不利自然因素,完全能够生产出优质春 小麦。 ②适时早播,并选用早熟品种,以躲过雨季,提高小麦品质 土壤化冻达到5~6cm深时,就要及时播种,播期一般在3月末4月初。早播可 以延长小麦的生理性低温春化阶段,提高蛋白质含量。种植早熟小麦可使小麦在7 月上旬成熟,躲过7月中下旬的雨季,避免穗发芽现象,并可减少赤霉病的发生, 有效提高小麦收获品质。我省中南部地区的安达、肇东、兰西的早熟小麦后茬复种 秋菜的做法,为我省小麦探索出了一条增产、增效之路。 ③实行产业化对接,按照各种专用粉配比需要选择小麦品种,使强、中、弱筋 品种按合理的比例均衡发展。 要使小麦生产与面粉加工的效益都达到最大化,就要走大集团面粉加工企业与 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对接之路。我省乡村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以及零星小面粉厂的 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 小麦生产基地要根据龙头企业加工不同用途型专用粉的配比需要,以定单农业 的形式生产弱筋、中筋及强筋商品麦。含面筋越低的小麦,所需肥料等农业物资投 入越低;中高筋小麦需肥量大,而且还需补充S、駟、Se等中量、微量元素肥料

我国大部分处于北纬 20°~50°的中纬度地带,既能种植冬小麦又能种植春小 麦。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因而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内蒙古、黑龙江、吉林、 青海只种春小麦;宁夏、辽宁、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新疆、甘肃、西 藏冬春麦都种植,其他只种冬麦。出现了青藏高原冬春麦区,长城沿线春麦区,黑 龙江垦区春麦区这三大麦区。我国栽培的小麦类型: A、普通小麦(T.aestivum)占 90%多。 B、圆锥小麦(T.turgidum)零星种植在我国中部、西部和西北部。 C、密穗小麦(T.compactum)和硬粒小麦(T.durum)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D、波兰小麦(T.polonicm)主要在新疆种植。 E、云南小麦是我国所特有一种的小麦类型,属于普通小麦的亚种,种植在云南西部, 由于其春性强,极不易脱粒,群众称为“铁壳麦”。 小麦属中虽然种很多,但目前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 粒小麦、密穗小麦等少数种。 3、黑龙江省发展春小麦生产的建议 ①充分利用我省自然条件,发展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生产。 我省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 450~600mm,土壤类型为黑土、黑钙土、 草甸土,质地为砂质壤土及粘壤,土壤有机质含量 2.5~6%,土壤肥沃,有利于蛋 白质积累。我省这些自然条件与加拿大、北美优质春麦区极为相似。农业部 2001 年 5 月发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中,已将黑龙江省列为东北红粒强筋、中筋春 麦区。充分利用我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克服不利自然因素,完全能够生产出优质春 小麦。 ②适时早播,并选用早熟品种,以躲过雨季,提高小麦品质 土壤化冻达到 5~6cm 深时,就要及时播种,播期一般在 3 月末 4 月初。早播可 以延长小麦的生理性低温春化阶段,提高蛋白质含量。种植早熟小麦可使小麦在 7 月上旬成熟,躲过 7 月中下旬的雨季,避免穗发芽现象,并可减少赤霉病的发生, 有效提高小麦收获品质。我省中南部地区的安达、肇东、兰西的早熟小麦后茬复种 秋菜的做法,为我省小麦探索出了一条增产、增效之路。 ③实行产业化对接,按照各种专用粉配比需要选择小麦品种,使强、中、弱筋 品种按合理的比例均衡发展。 要使小麦生产与面粉加工的效益都达到最大化,就要走大集团面粉加工企业与 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对接之路。我省乡村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以及零星小面粉厂的 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 小麦生产基地要根据龙头企业加工不同用途型专用粉的配比需要,以定单农业 的形式生产弱筋、中筋及强筋商品麦。含面筋越低的小麦,所需肥料等农业物资投 入越低;中高筋小麦需肥量大,而且还需补充 S、Mg、Se 等中量、微量元素肥料

生产成本较高 ④发挥我省优势,扩大绿色小麦生产规模 我省开发较晩,自然资源污染较轻,特别是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我省北部地区如 嫩江流域各县市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的大气环境符合GB3095-82标准,农田灌溉水质 符合GB5084—92标准,加工用水符合GB5794-85标准,发展绿色小麦生产潜力巨 大 四、栽培区划 1、小麦区域划分的依据 小麦种植区域的区划,是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生长 发育的综合影响而进行划分的。其中气候、土壤条件与品种特性为主要因素,其他 是从属因素,尤其是在气候条件中温度与雨量是最主导的因素。 2、分区命名 由于在命名上存在播性与种性(品种)感温特性相混淆的问题,因此中国小麦 分区命名采用三级命名法:三主区的命名为按播性命名,十亚区的命名为按“地域 播性一冬春性”三级命名,(参看57页表)。 主区是以播性而定的,因为小麦播性是自然温光变化梯度和品种感温、感光特 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反映不同麦区栽培生态特性的基本特征。秋播后经越冬阶 段的为冬麦区,而春播的为春麦区。 由于自然生态条件的交叉和重叠(如低纬度高海拔或高纬度低海拔等),春麦区 中也有部分地区可以秋播。 亚区是指基本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类型和主要栽培特点大体一致,在小麦生育 进程和生产管理上具有较大共性的种植区 3.我国小麦品质区划的依据和原则 ①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降雨量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一成熟期的降雨量,后者更为重要。总体来 讲,较多的降雨对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向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 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温度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一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后者对品质的影响更 大。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 日照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纬度和海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雨、温度和日照对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 ②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③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馒头是我国小麦消费的主体, 因此,从全国来讲,应以生产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为主。但近

生产成本较高。 ④发挥我省优势,扩大绿色小麦生产规模 我省开发较晚,自然资源污染较轻,特别是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我省北部地区如 嫩江流域各县市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的大气环境符合 GB3095-82 标准,农田灌溉水质 符合 GB5084-92 标准,加工用水符合 GB5794-85 标准,发展绿色小麦生产潜力巨 大。 四、栽培区划 1、小麦区域划分的依据 小麦种植区域的区划,是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生长 发育的综合影响而进行划分的。其中气候、土壤条件与品种特性为主要因素,其他 是从属因素,尤其是在气候条件中温度与雨量是最主导的因素。 2、分区命名 由于在命名上存在播性与种性(品种)感温特性相混淆的问题,因此中国小麦 分区命名采用三级命名法:三主区的命名为按播性命名,十亚区的命名为按“地域 —播性—冬春性”三级命名,(参看 57 页表)。 主区是以播性而定的,因为小麦播性是自然温光变化梯度和品种感温、感光特 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反映不同麦区栽培生态特性的基本特征。秋播后经越冬阶 段的为冬麦区,而春播的为春麦区。 由于自然生态条件的交叉和重叠(如低纬度高海拔或高纬度低海拔等),春麦区 中也有部分地区可以秋播。 亚区是指基本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类型和主要栽培特点大体一致,在小麦生育 进程和生产管理上具有较大共性的种植区。 3.我国小麦品质区划的依据和原则 ①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降雨量 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降雨量,后者更为重要。总体来 讲,较多的降雨对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向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 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温度 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后者对品质的影响更 大。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 日照 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纬度和海拔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雨、温度和日照对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 ②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③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 面条和馒头是我国小麦消费的主体, 因此,从全国来讲,应以生产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为主。但近

年来面包和饼干、糕点等食品的消费增长较快,在小麦商品率较高地区应加速发展 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生产 ④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 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产的小麦以中弱筋为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加 速现有优质小麦的合理布局和应用,并根据布局需要加速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 改良进程。 ⑤面向主产区,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为了使品质区划方案能尽快对农业生产 发挥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品质区划以主产麦区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地区。考虑到 现有资料的局限性,本次品质区划只提出框架性的初步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补充 修正和完善。 第一章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1小麦的一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 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同阶 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为了研究、交流和生产上 栽培管理的方便,根据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明显的形态表现或生理特点,把小麦的 生划分为若干生育阶段和生育期。 一生:由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期:出苗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时期:小麦一生中不同形态变化所持续的时间 全生育期:由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关于生育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差异大,小麦的生育期不尽相同,秋冬播小麦大多在 230~280天,春播小麦为100~120天,东北春播春性麦区只有70~90天。黑龙江地区 早熟品种一般为79~83天;中熟品种84-87天;晚熟品种88~93天。 二、关于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受到内部遗传特性、生理特性及外界栽培环境的共同影响。从外部 形态形成变化上春小麦的一生可概括为十个时期,即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 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及成熟。冬小麦还有越冬与返青。各生育期划分标 准 出苗期:当第一片绿叶伸出胚芽鞘两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三叶期:当第三片绿叶伸出两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分蘖期:当主茎第一叶的蘖芽伸出叶鞘1~1.5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拔节期:(农艺)基部第一节露出地表1.5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生理)基部节间开始伸长,也叫起身期,即麦苗由匍匐型转化成直立型

年来面包和饼干、糕点等食品的消费增长较快,在小麦商品率较高地区应加速发展 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生产。 ④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 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产的小麦以中弱筋为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加 速现有优质小麦的合理布局和应用,并根据布局需要加速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 改良进程。 ⑤面向主产区,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 为了使品质区划方案能尽快对农业生产 发挥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品质区划以主产麦区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地区。考虑到 现有资料的局限性,本次品质区划只提出框架性的初步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补充、 修正和完善。 第一章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1 小麦的一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 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同阶 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为了研究、交流和生产上 栽培管理的方便,根据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明显的形态表现或生理特点,把小麦的 一生划分为若干生育阶段和生育期。 一生:由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期:出苗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时期:小麦一生中不同形态变化所持续的时间。 全生育期:由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一、关于生育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差异大,小麦的生育期不尽相同,秋冬播小麦大多在 230~280 天,春播小麦为 100~120 天,东北春播春性麦区只有 70~90 天。黑龙江地区 早熟品种一般为 79~83 天;中熟品种 84~87 天;晚熟品种 88~93 天。 二、关于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受到内部遗传特性、生理特性及外界栽培环境的共同影响。从外部 形态形成变化上春小麦的一生可概括为十个时期,即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 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及成熟。冬小麦还有越冬与返青。各生育期划分标 准: 出苗期:当第一片绿叶伸出胚芽鞘两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三叶期:当第三片绿叶伸出两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分蘖期:当主茎第一叶的蘖芽伸出叶鞘 1~1.5 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拔节期:(农艺)基部第一节露出地表 1.5 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生理)基部节间开始伸长,也叫起身期,即麦苗由匍匐型转化成直立型

起身的实质标志是幼穗分化的二棱期 孕穗期:当旗叶完全展开,叶耳可见旗叶叶鞘包着幼穗明显膨胀,大穗分化进入四 分体分化期,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抽穗期:当小麦的主穗伸出旗叶叶鞘1/2,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开花期:当主穗中部露出黄色花药,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成熟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植株特征、穗部变化、籽粒含水量的状态可分为乳 熟、蜡熟、完熟。 三、小麦的三段生长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1、两段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之前 生殖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 2、三段划分 ①依器官分化和生长特征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抽穗 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 ②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作用划分: 幼苗阶段:从出苗到起身(生理拔节)。 器官建成阶段:从起身到开花 籽粒形成阶段:从开花到成熟。 3、四段划分 ①播种到三叶;三叶到拔节;拔节到开花;开花到成熟四个阶段。 ②播种到出苗;出苗到分蘖;分蘖到抽穗;抽穗到成熟。 4、五段划分 叶性器官分化期;穗轴节片分化期;花器分化期;性细胞分化期;籽粒形成充 实期。 从育种和栽培工作的需要,以及反映不同地区气候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并便 于比较和用于生产,把生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小麦的三段生长 在小麦的一生中,形态建成有两个明显的转折。一是幼穗开始花器分化,拔节 开始,以起身(即生理拔节或幼穗分化到二棱末期)为转折点。二是器官(包括营 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全部建成,开花受精,植株转入下一代的种子形成,以开花为 转折点。以此两个转折点为界,可以把小麦一生分为三个生育阶段。 1、幼苗阶段

起身的实质标志是幼穗分化的二棱期。 孕穗期:当旗叶完全展开,叶耳可见旗叶叶鞘包着幼穗明显膨胀,大穗分化进入四 分体分化期,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抽穗期:当小麦的主穗伸出旗叶叶鞘 1/2,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开花期:当主穗中部露出黄色花药,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成熟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植株特征、穗部变化、籽粒含水量的状态可分为乳 熟、蜡熟、完熟。 三、小麦的三段生长 ㈠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1、两段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之前。 生殖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 2、三段划分 ①依器官分化和生长特征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抽穗。 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 ②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作用划分: 幼苗阶段:从出苗到起身(生理拔节)。 器官建成阶段:从起身到开花。 籽粒形成阶段:从开花到成熟。 3、四段划分 ①播种到三叶;三叶到拔节;拔节到开花;开花到成熟四个阶段。 ②播种到出苗;出苗到分蘖;分蘖到抽穗;抽穗到成熟。 4、五段划分 叶性器官分化期;穗轴节片分化期;花器分化期;性细胞分化期;籽粒形成充 实期。 从育种和栽培工作的需要,以及反映不同地区气候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并便 于比较和用于生产,把生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㈡ 小麦的三段生长 在小麦的一生中,形态建成有两个明显的转折。一是幼穗开始花器分化,拔节 开始,以起身(即生理拔节或幼穗分化到二棱末期)为转折点。二是器官(包括营 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全部建成,开花受精,植株转入下一代的种子形成,以开花为 转折点。以此两个转折点为界,可以把小麦一生分为三个生育阶段。 1、幼苗阶段

从种子萌发到起身期。为了便于观察记载,可以包括从出苗到起身这一段时期。 在幼苗阶段,小麦只分化出叶、根和蘖。由于分蘖基本上全在此阶段出现,所以在 此阶段确定了群体总茎数,为最后穗数奠定基础。如果分蘖数量不足或过多,可以 在这个时期釆取措施促其增加或控制其过量出现。在生产上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器官建成阶段 包括起身到开花一段时期。这个阶段是花器分化时期,因而是决定穗粒数的关 键时期。分蘖经过两极分化,有效分蘗和无效分蘖界限分明,群体穗数也在此期间 最后确定。这个阶段形成全部叶片、根系、茎秆和花器,至此植株的全部营养器官 和结实器官均已建成,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对产量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因而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 3、籽粒形成阶段 包括从开花到成熟。籽粒灌浆、成熟是渐进的过程,涉及到营养物质的转移和 物质的转化以及水分的散失,无论对产量形成还是品质的优劣都是关键时期。在生 产上这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对粒重和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 §1—2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一、阶段发育 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要发生一系列的质变,在不同质变的基础上才能够由 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就是小麦的阶段发育。我们栽培小麦自 古有宿麦(冬小麦)和旋麦(春小麦)之分。小麦冬春性实质是小麦的感温感光性 小麦在开花前必需顺利通过春化(感温)阶段和光照(感光)阶段。(跨区)如冬麦 春播,会出现不断分蘖一直到秋天,不能抽穗开花结实。如春麦秋播,入冬前抽穗, 抗寒性下降、冻死 ()小麦的感温性 萌动种子胚的生长或绿色幼苗的生长点,只要有适当的综合外界条件,就能开 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这些综合外界条件其中要求以温度为主,根据通过春化阶段 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弱冬性、春性。 1、冬性 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3℃,经历35天以上,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正常抽 穗。冬性小麦品种冬季幼苗生长匍匐、耐寒性好、分蘖力强。这类品种主要种植在 我国北方冬麦区,但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品种全生育期差异较大,种植在我国北方 冬麦区的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长达270天以上,而南方冬麦区冬性小麦品种的全 生育期只有120天左右。 2、弱冬性 春化阶段适宜温度为0~7℃,经历15~35天。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抽穗、开花、 结实或延期抽穗、开花、结实。这类品种幼苗习性、耐寒性与分蘖力介于冬性与春

从种子萌发到起身期。为了便于观察记载,可以包括从出苗到起身这一段时期。 在幼苗阶段,小麦只分化出叶、根和蘖。由于分蘖基本上全在此阶段出现,所以在 此阶段确定了群体总茎数,为最后穗数奠定基础。如果分蘖数量不足或过多,可以 在这个时期采取措施促其增加或控制其过量出现。在生产上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器官建成阶段 包括起身到开花一段时期。这个阶段是花器分化时期,因而是决定穗粒数的关 键时期。分蘖经过两极分化,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界限分明,群体穗数也在此期间 最后确定。这个阶段形成全部叶片、根系、茎秆和花器 ,至此植株的全部营养器官 和结实器官均已建成,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对产量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因而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 3、籽粒形成阶段 包括从开花到成熟。籽粒灌浆、成熟是渐进的过程,涉及到营养物质的转移和 物质的转化以及水分的散失,无论对产量形成还是品质的优劣都是关键时期。在生 产上这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对粒重和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 §1—2 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一、阶段发育 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要发生一系列的质变,在不同质变的基础上才能够由 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就是小麦的阶段发育。我们栽培小麦自 古有宿麦(冬小麦)和旋麦(春小麦)之分。小麦冬春性实质是小麦的感温感光性。 小麦在开花前必需顺利通过春化(感温)阶段和光照(感光)阶段。(跨区)如冬麦 春播,会出现不断分蘖一直到秋天,不能抽穗开花结实。如春麦秋播,入冬前抽穗, 抗寒性下降、冻死。 ㈠ 小麦的感温性 萌动种子胚的生长或绿色幼苗的生长点,只要有适当的综合外界条件,就能开 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这些综合外界条件其中要求以温度为主,根据通过春化阶段 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弱冬性、春性。 1、冬性 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 0~3℃,经历 35 天以上,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正常抽 穗。冬性小麦品种冬季幼苗生长匍匐、耐寒性好、分蘖力强。这类品种主要种植在 我国北方冬麦区,但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品种全生育期差异较大,种植在我国北方 冬麦区的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长达 270 天以上,而南方冬麦区冬性小麦品种的全 生育期只有 120 天左右。 2、弱冬性 春化阶段适宜温度为 0~7℃,经历 15~35 天。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抽穗、开花、 结实或延期抽穗、开花、结实。这类品种幼苗习性、耐寒性与分蘖力介于冬性与春

性品种之间。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平原冬麦区 3、春性 春化温度为0~12℃,经历5~15天,不经低温春化过程也能正常抽穗,但往往主 穗较小。春性品种在秋播过早时,容易在冬前生长过旺而遭冻害。这类品种幼苗直 立,耐寒性较差,分蘖力弱。春性品种全生育期较短,通常在80~120天之间。主 要分布于北方春麦区和钱塘江以南冬麦区。 有关春性的生理机制尚未深入揭示,一般认为因低温作用而生成成花促进物质,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感受低温和短日信息而启动幼穗分化的过程中起桥梁作 用的可能是内源激素脱落酸(ABA),或者是脱落酸与其他内源激素比例间的变化。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报道,低温并不是促进春化反应而抽穗的唯一因素,无低温而有 适当的温光组合,也能使小麦冬性品种幼穗发育而顺利抽穗。感受低温的部位是生 长点,当生长点伸长(高与宽比大于1)标志着春化阶段结束。 白光照阶段 在完成春化阶段后,条件具备时即转入第二个发育阶段一—光照阶段,这一阶 段除了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养分条件外,主要对光照时间和温度反应特别敏感, 光照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高于25℃或低于10℃光照发育延缓。小麦属于长 日性作物,通过光照阶段时要求长光照条件一般在连续光照下进行最快;自然条件 下无连续光照,以10~18小时最适;每天光照少于12小时,发育延缓;不足8小 时,许多品种停止生长,不能抽穗。 光照阶段类型: A、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16天以上,能正常抽穗, 南方冬播春性品种属此类型(低纬度的春性小麦) B、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下不能抽穗,但在12小时下经24天可抽 穗,弱冬性品种属此类型。 C、反应敏感型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日照下,经过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 阶段而抽穗,冬性和高纬度地区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另外光质对光照阶段发育也有明显作用,长波光(红色光),可以促进长日照作 物的光照阶段发育;波长较短的部分光(兰紫光)则有延迟作用,小麦穗的分化与 光照阶段发育同时开始,雌雄蕊原基的出现,是光照阶段结束的标志。 由于品种交换,遗传物质重组,对低温春化的反应出现了6个等级:弱春性、 春性、冬春性、冬性、强冬性、超强冬性。光照也分为5个等级:长光敏感型、长 光弱敏感型、长短光不敏感型、短光弱敏感型、短光敏感型 由于温度与光长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存在着互作效应,根据不同品种对温光 互作效应的反应不同,又可分为6个类型:①强春性长光敏感型;②春性长光敏感 型;③冬春性长光敏感型;④冬性、强冬性长短光不敏感型;⑤冬性、强冬性长短

性品种之间。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平原冬麦区。 3、春性 春化温度为 0~12℃,经历 5~15 天,不经低温春化过程也能正常抽穗,但往往主 穗较小。春性品种在秋播过早时,容易在冬前生长过旺而遭冻害。这类品种幼苗直 立,耐寒性较差,分蘖力弱。春性品种全生育期较短,通常在 80~120 天之间。主 要分布于北方春麦区和钱塘江以南冬麦区。 有关春性的生理机制尚未深入揭示,一般认为因低温作用而生成成花促进物质,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感受低温和短日信息而启动幼穗分化的过程中起桥梁作 用的可能是内源激素脱落酸(ABA),或者是脱落酸与其他内源激素比例间的变化。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报道,低温并不是促进春化反应而抽穗的唯一因素,无低温而有 适当的温光组合,也能使小麦冬性品种幼穗发育而顺利抽穗。感受低温的部位是生 长点,当生长点伸长(高与宽比大于 1)标志着春化阶段结束。 ㈡ 光照阶段 在完成春化阶段后,条件具备时即转入第二个发育阶段-—光照阶段,这一阶 段除了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养分条件外,主要对光照时间和温度反应特别敏感, 光照阶段的适宜温度为 20℃左右,高于 25℃或低于 10℃光照发育延缓。小麦属于长 日性作物,通过光照阶段时要求长光照条件一般在连续光照下进行最快;自然条件 下无连续光照,以 10~18 小时最适;每天光照少于 12 小时,发育延缓;不足8小 时,许多品种停止生长,不能抽穗。 光照阶段类型: A、反应迟钝型 在每天8~12 小时日照条件下,经 16 天以上,能正常抽穗, 南方冬播春性品种属此类型(低纬度的春性小麦)。 B、反应中等型 在每天8小时日照下不能抽穗,但在 12 小时下经 24 天可抽 穗,弱冬性品种属此类型。 C、反应敏感型 在每天 12 小时以上的日照下,经过 30~40 天才能通过光照 阶段而抽穗,冬性和高纬度地区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另外光质对光照阶段发育也有明显作用,长波光(红色光),可以促进长日照作 物的光照阶段发育;波长较短的部分光(兰紫光)则有延迟作用,小麦穗的分化与 光照阶段发育同时开始,雌雄蕊原基的出现,是光照阶段结束的标志。 由于品种交换,遗传物质重组,对低温春化的反应出现了 6 个等级:弱春性、 春性、冬春性、冬性、强冬性、超强冬性。光照也分为 5 个等级:长光敏感型、长 光弱敏感型、长短光不敏感型、短光弱敏感型、短光敏感型。 由于温度与光长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存在着互作效应,根据不同品种对温光 互作效应的反应不同,又可分为 6 个类型:①强春性长光敏感型;②春性长光敏感 型;③冬春性长光敏感型;④冬性、强冬性长短光不敏感型;⑤冬性、强冬性长短

光敏感型;⑥超强冬性长短光敏感型。(参看书63页) 南方秋播小麦由于秋季气温高,日照较短,春季气温上升早,形成了春性、光 长反应迟钝、各生育时期发育较快和全生育期较短的生态特性;而北方和西部海拔 较高地区的秋播小麦品种,由于秋冬气温低,春季气温回升迟,日照长,所以形成 冬性强,光长反应灵敏,前期、中期发育慢和全生育期较长的生态特点。高纬度地 区的春小麦,由于长期春播和夏初日照日渐趋长的条件下通过光照阶段,因而形成 强春性和对日照长短反应灵敏的特性。 二、阶段发育的应用 1、引种 根据区域生态特征与品种特征,凡是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引种,易于成 功。将强冬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而春播,必然导致不能抽穗,即使是弱冬性品种, 也因春化阶段进行缓慢,使生育期延长,或将弱冬性或春性品种引致强冬性品种地 区秋播,则因抗寒能力弱而遭冻死。同是春性品种,由于高纬地区品种对光照反应 敏感,引致低纬地区时,春化阶段虽顺利通过,但因对光照长短反应敏感在低纬短 日条件下,光照阶段通过缓慢,明显迟熟。相反,低纬地区的春性品种引致高纬地 区后,有提早成熟趋势,进行夏播,不因夏秋日照较短而延迟光照阶段的通过。 2、用种 在栽培上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等特性,通过 调整播期、密度和肥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器官的形成,以协调各器官之间的 关系,提高产量构成。例如,对春性强、春化阶段通过快、光照反应敏感的品种, 在高纬地区春播条件下,应适当早播,加强种肥施用和提早第一次肥水管理,有利 于形成大穗和增加有效分蘗。 3、育种 根据品种温光类型的差异进行生态育种,可以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富、冬春性差 距更大的品种温光类型 §1-3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是子房受精后发育的果实,植物学分类上属于颖果(果皮和种皮不可 分) ()外观 1、外部结构 麦粒隆起的一面为背面,相对的一面为腹面,腹面有腹沟,背面基部胚,相对 的一端有茸毛称作冠毛或端毛。腹沟冠毛是否附着种衣剂是检验拌种是否合格标准。 2、形态 椭圆、卵圆居多,还有近圆、圆筒、梭型,同一品种形态也不相同,穗中部粒

光敏感型;⑥超强冬性长短光敏感型。(参看书 63 页) 南方秋播小麦由于秋季气温高,日照较短,春季气温上升早,形成了春性、光 长反应迟钝、各生育时期发育较快和全生育期较短的生态特性;而北方和西部海拔 较高地区的秋播小麦品种,由于秋冬气温低,春季气温回升迟,日照长,所以形成 冬性强,光长反应灵敏,前期、中期发育慢和全生育期较长的生态特点。高纬度地 区的春小麦,由于长期春播和夏初日照日渐趋长的条件下通过光照阶段,因而形成 强春性和对日照长短反应灵敏的特性。 二、阶段发育的应用 1、引种 根据区域生态特征与品种特征,凡是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引种,易于成 功。将强冬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而春播,必然导致不能抽穗,即使是弱冬性品种, 也因春化阶段进行缓慢,使生育期延长,或将弱冬性或春性品种引致强冬性品种地 区秋播,则因抗寒能力弱而遭冻死。同是春性品种,由于高纬地区品种对光照反应 敏感,引致低纬地区时,春化阶段虽顺利通过,但因对光照长短反应敏感在低纬短 日条件下,光照阶段通过缓慢,明显迟熟。相反,低纬地区的春性品种引致高纬地 区后,有提早成熟趋势,进行夏播,不因夏秋日照较短而延迟光照阶段的通过。 2、用种 在栽培上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等特性,通过 调整播期、密度和肥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器官的形成,以协调各器官之间的 关系,提高产量构成。例如,对春性强、春化阶段通过快、光照反应敏感的品种, 在高纬地区春播条件下,应适当早播,加强种肥施用和提早第一次肥水管理,有利 于形成大穗和增加有效分蘖。 3、育种 根据品种温光类型的差异进行生态育种,可以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富、冬春性差 距更大的品种温光类型。 §1—3 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一、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是子房受精后发育的果实,植物学分类上属于颖果(果皮和种皮不可 分)。 ㈠ 外观 1、外部结构 麦粒隆起的一面为背面,相对的一面为腹面,腹面有腹沟,背面基部胚,相对 的一端有茸毛称作冠毛或端毛。腹沟冠毛是否附着种衣剂是检验拌种是否合格标准。 2、形态 椭圆、卵圆居多,还有近圆、圆筒、梭型,同一品种形态也不相同,穗中部粒

饱满规则。(教材上有图片) 3、色泽 黄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深黄色、紫色。生产上分为红皮麦(紫色)和白皮 麦(几种黄色),两者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红皮麦种皮较厚,通气性差,皮层细胞规则、紧凑,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抗穗发芽。 ②白皮麦种皮较薄,通气性好,皮层细胞不规则、疏松,休眠期短,出粉率 高,不抗穗发芽,面粉加工后发粘。 白内观 纵剖小麦子粒可看到三层结构:皮层、胚乳和胚。 1、皮层 包括种皮和果皮,约占种子总重量的5~75%。具有保护作用、通透水分和空气 的性能,决定种子的休眠期。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皮则是由内珠被发育而 来。皮层与胚乳的糊粉层及胚构成加工过程中的麸皮,是优质饲料。 2、胚乳 约占整个籽粒重量90-93%以上,由位于胚乳最外层的糊粉层和位于内层的淀粉 层组成。胚乳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灰分等,以淀粉为主。蛋白质的多少和形 式决定小麦的品质,蛋白质含量越多时面筋含量越高。 湿面筋(%)=(蛋白质-7.34)/02271% 干面筋(%)=(蛋白质-7.34)/063% 定容积内小麦籽粒的绝对重量(g)为容重,容重高的小麦品种胚乳组织比 较致密,籽粒饱满,形态一致,质强,比重大,含水量少,成熟好。容重越高,出 粉率越高,灰分含量越低。据报道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 优质小麦容重标准:1级800g/;2级<790g1;3级<770g 我国规定商品小麦容重标准:1级790g1以上:2级770g1:3级750g1;4级730g 5级710 3、胚 胚是未来植株的雏形(原始体),一般仅占整个籽粒重量的2~3%,具有很强的 生命力。含脂肪、不饱和脂肪酸(22碳)。例如:麦片(也叫麦胚片),脑白金。 教材66也的图,要求掌握胚的画法,每种结构的名称及其功能。 二、种子萌发过程 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条件下,便可萌动,乃至发 芽生长。小麦种子萌发要经历吸水膨胀的物理过程,营养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以及 种子萌发的生物学过程这三个阶段。 1、种子吸水膨胀过程

饱满规则。(教材上有图片) 3、色泽 黄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深黄色、紫色。生产上分为红皮麦(紫色)和白皮 麦(几种黄色),两者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红皮麦 种皮较厚,通气性差,皮层细胞规则、紧凑,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抗穗发芽。 ②白皮麦 种皮较薄,通气性好,皮层细胞不规则、疏松,休眠期短,出粉率 高,不抗穗发芽,面粉加工后发粘。 ㈡ 内观 纵剖小麦子粒可看到三层结构:皮层、胚乳和胚。 1、皮层 包括种皮和果皮,约占种子总重量的 5~7.5%。具有保护作用、通透水分和空气 的性能,决定种子的休眠期。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皮则是由内珠被发育而 来。皮层与胚乳的糊粉层及胚构成加工过程中的麸皮,是优质饲料。 2、胚乳 约占整个籽粒重量 90~93%以上,由位于胚乳最外层的糊粉层和位于内层的淀粉 层组成。胚乳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灰分等,以淀粉为主。蛋白质的多少和形 式决定小麦的品质,蛋白质含量越多时面筋含量越高。 湿面筋(%)=(蛋白质-7.34)/0.2271 % 干面筋(%)=(蛋白质-7.34)/0.63 % 一定容积内小麦籽粒的绝对重量(g/l)为容重,容重高的小麦品种胚乳组织比 较致密,籽粒饱满,形态一致,质强,比重大,含水量少,成熟好。容重越高,出 粉率越高,灰分含量越低。据报道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76。 优质小麦容重标准:1 级<800g/l ; 2 级<790g/l ; 3 级<770g/l 我国规定商品小麦容重标准:1 级790g/l 以上;2 级 770g/l ;3 级750g/l ;4 级 730g/l ; 5 级 710g/l 3、胚 胚是未来植株的雏形(原始体),一般仅占整个籽粒重量的 2~3%,具有很强的 生命力。含脂肪、不饱和脂肪酸(22 碳)。例如:麦片(也叫麦胚片),脑白金。 教材 66 也的图,要求掌握胚的画法,每种结构的名称及其功能。 二、种子萌发过程 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条件下,便可萌动,乃至发 芽生长。小麦种子萌发要经历吸水膨胀的物理过程,营养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以及 种子萌发的生物学过程这三个阶段。 1、种子吸水膨胀过程

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主要是满足胚乳贮存性物质的转化和胚部萌动生理活动对 水分的要求,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这些亲水胶体在水分作用下由凝胶状 态变成溶胶状态 2、物质转化过程 随着种子吸水的增加,呼吸作用逐渐加强,种子内各种酶类开始活动。在酶的 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就开始转化为胚所能吸收利用的简单物质,从而促进了胚的 萌动。 3、生物学过程 当种子吸水达本身重的45~50%时开始萌动。萌发首先是胚根的萌动,在膨压的 作用下,胚根鞘突出种皮,在农艺上称“露白”俗称“拱嘴”,种子先长出的是胚根 有人误称是发芽,当胚根长出与种子等长,而胚芽为种子长的12是才是真正发芽。 三、幼胚生长与出苗 1、胚芽鞘 种子萌发后,胚芽鞘向上生长露出表土后停止生长,这是紫外线作用的结果。 胚芽鞘是小麦第一片不完全叶,保护幼芽岀土。第一片绿叶达到正常大小时,胚芽 鞘就皱缩死亡。 2、第一片绿叶 小麦的第一片绿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上下宽窄相近,顶端较钝,叶片 小而厚,叶脉明显,叶鞘较短,第一片绿叶的大小与胚乳的大小有关,籽粒大胚乳 大,第一片绿叶也大。第一片绿叶出现较早,面积也大,制造的营养物质就多,幼 苗的根和其他部分的生长也好,对形成壮苗优良好的作用 3、地中茎 地中茎是胚芽鞘节与第一叶着生部位之间的组织。播种深则地中茎长,浅则短 (有的无地中茎)。地中茎过长,消耗种子养分过多,出苗弱。生产上如能准确播深 到3厘米最好,在保证出苗的情况下,播深越浅越好。 4、三叶期 三叶期也叫离乳期,是小麦一生中重要的时期 ①当第三叶抽出后,幼苗由胚乳营养转向独立营养 ②是小麦进入幼穗分化与分蘖、长根、长叶的同时并进阶段,是增加穗数的关 键时期。 ③生长点在地下,是农事活动最佳期,可进行灌溉、灭草、喷药等。④如三叶 期干旱或氮磷肥不足,则生长停滞 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1、匀:小麦植株个体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营养面积,分布均匀

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主要是满足胚乳贮存性物质的转化和胚部萌动生理活动对 水分的要求,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这些亲水胶体在水分作用下由凝胶状 态变成溶胶状态。 2、物质转化过程 随着种子吸水的增加,呼吸作用逐渐加强,种子内各种酶类开始活动。在酶的 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就开始转化为胚所能吸收利用的简单物质,从而促进了胚的 萌动。 3、生物学过程 当种子吸水达本身重的 45~50%时开始萌动。萌发首先是胚根的萌动,在膨压的 作用下,胚根鞘突出种皮,在农艺上称“露白”俗称“拱嘴”,种子先长出的是胚根, 有人误称是发芽,当胚根长出与种子等长,而胚芽为种子长的 1/2 是才是真正发芽。 三、幼胚生长与出苗 1、胚芽鞘 种子萌发后,胚芽鞘向上生长露出表土后停止生长,这是紫外线作用的结果。 胚芽鞘是小麦第一片不完全叶,保护幼芽出土。第一片绿叶达到正常大小时,胚芽 鞘就皱缩死亡。 2、第一片绿叶 小麦的第一片绿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上下宽窄相近,顶端较钝,叶片 小而厚,叶脉明显,叶鞘较短,第一片绿叶的大小与胚乳的大小有关,籽粒大胚乳 大,第一片绿叶也大。第一片绿叶出现较早,面积也大,制造的营养物质就多,幼 苗的根和其他部分的生长也好,对形成壮苗优良好的作用。 3、地中茎 地中茎是胚芽鞘节与第一叶着生部位之间的组织。播种深则地中茎长,浅则短 (有的无地中茎)。地中茎过长,消耗种子养分过多,出苗弱。生产上如能准确播深 到 3 厘米最好,在保证出苗的情况下,播深越浅越好。 4、三叶期 三叶期也叫离乳期,是小麦一生中重要的时期。 ①当第三叶抽出后,幼苗由胚乳营养转向独立营养。 ②是小麦进入幼穗分化与分蘖、长根、长叶的同时并进阶段,是增加穗数的关 键时期。 ③生长点在地下,是农事活动最佳期,可进行灌溉、灭草、喷药等。④如三叶 期干旱或氮磷肥不足,则生长停滞。 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㈠ 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1、匀:小麦植株个体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营养面积,分布均匀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5页,可试读19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