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7年 带钢所需弯矩和板的弹复曲率明显减 小,同时曲线变得平缓,这样节钢经弯 1.4 n=0 曲后的曲率会更快的趋向一致,从而可 n=0.】 12 n=0.2 以更快地将带钢矫直, E1.0F n=03 0.8 n=06 n0.5 3中间层应变的计算 0.61 n=04 0.4 要消除板的三维缺陷,必需使板沿 0.2 0 纵向产生一定的塑性延伸,其衡量指标 0.1 10 100 中 是中间层应变&(图2)而不是中性层偏 移距△.中性层偏移距△是产生中间层 图4心、m与①的关系 应变的必要条件.对于&以前的文献是根据弯曲程度最大时横断面上的应力分布来进行 计算,设有考虑中性层在变形过程中是变化的,因而将给结果带来误差.计算8。要分弹 性变形和塑性变形2种情况来讨论 在弹性变形阶段,拉伸变形和弯曲变形符合简单的叠加原理: Ene=N/(Ebh)=na,/E (10) 在塑性变形阶段,任一时刻中间层应变增量dε,与曲率增量dk和中性层偏移量△的关 系为: demp=△dk, (11) 所以 der=Be+mp=naJ/E+Adk=na,/E+(hk /2)d= na/E+(c/E) Sdd (12) 将(8),(9)式代入式(12)中,可求出中间层应变: t-na/E+(o/E[1+-(1-n)/y+"nd)- .IA-n) J11-) [n(④,-2)-2n(1-ns (13) 式中,①,是一个拉弯过程的最大弯曲曲率, 35 Φ≥1/1-n) 30 由式(13)可以作出图5.图5显示纵向 25h n=0.6 拉力对中间层应变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没 20H n0.5 有纵向拉力就没有中间层就变,纵向拉力越 &15 n=0.4 大,中间层应变越大, n=03 10 采用式(13),可以计算中间层应变.例 n=0.2 如:(1)n=0时、8=0;(2)n=0.4,Φ,=10 n=0.1 0 时,m=0.4(10-2)-2n(1-0.4)o,/E=4.22 10 2030 4050 Φ 对于低碳钢(8≈0.15%),8m≈0.633%, 图5中间层应变变化曲线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卯 年 一卜 工︸ 口曰尸 一一 带钢 所 需 弯矩 和 板 的 弹 复 曲 率 明 显 减 小 , 同时 曲线 变得 平缓 , 这样 带钢经 弯 曲后 的 曲率 会更 快的趋 向一致 , 从而 可 以 更快地将带钢矫直 中间层 应 变的计算 要 消除板 的三 维缺 陷 , 必需 使板 沿 纵 向产生一 定 的塑性 延 伸 , 其衡量 指 标 是 中间层应变 气 图 而 不 是 中性 层 偏 移距 △ 中性层偏 移距 △ 是产生 中间层 】 二 一 图 砂 、 与 中 的关系 应变 的必要 条件 对于 气 以前 的文献是 根 据 弯曲程 度 最 大 时横 断 面 上 的 应 力分布来进行 计算 , 没有 考虑 中性层在 变形 过程 中是 变化 的 , 因而将给结果 带来误 差 计 算 ‘ 要 分 弹 性 变形 和 塑性 变形 种情 况来讨论 在弹性 变形 阶段 , 拉伸变形 和弯 曲变形 符合 简单的叠 加 原理 二 州 在 塑性 变形 阶段 , 任一 时刻 中间层 应变增 量 ‘ 与 曲率增 量 和 中性层偏移量 △ 的关 系为 际 , 所 以 、 一 、 · 、 一 “ · ‘ “ 一 胭· ” “ 、 , 掀, · · “ , 将 , 式代人式 中 , 可 求出 中间层 应 变 、 一 胆 · 。 饭 浅卜 【 冲 一 一 冲 乍中 工中 人 一 凡︶亏少、 ‘ 一产刀尸月月 工卜︵厂‘一 ‘,,,、,﹄、 ︺︸‘ ︺ 叭一 一 一 乓 式 中 , 叭 是 一 个拉弯过程 的最大 弯曲曲率 , 叭 一 由式 可 以 作 出 图 图 显 示 纵 向 拉力 对中 间 层 应 变 的 影 响 是 非 常 明 显 的 , 没 有纵 向拉 力 就 没 有 中 间 层 就 变 , 纵 向拉 力 越 大 , 中间层 应 变越 大 采 用 式 , 可 以 计 算 中 间层 应 变 例 如 时 , 气 二 , 叭 时 , 、 一 一 一 吼 乓 对 于 低 碳 钢 认“ , 气 ‘ 马 , ‘ 图 中间层应 变变化 曲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