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经济学研究 升了32个百分点。相应地,小学及以 表2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下学历就业人员比例的下降幅度达到 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0.21 11百分点。从绝对量上看,就业204826348712847 人员中文盲的数量从04亿下降至2010342394881396037 0.39 05亿2,小学文化的数量从207亿下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历年。 降至1.50亿,初中文化的数量从3.60 图1各行业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亿上升至3.72亿,高中文化的数量从 096亿上升至1.28亿,大学专科及以10 研究生及以上 m本科 上学历的数量从052亿上升至0996 ■大学专科 亿。然而,就业人员整体的受教育程 初中 度仍然偏低,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 ■小学 历的就业人员比例仅占129个百分 未上过学 点,小学及以下学历就业人员的比例 达到21.6个百分点,初中学历的人员 占比487%。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012年 当前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现有劳动力的知识储备 很可能会适应不了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图1描述了各行业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从中可以看 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要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意味着这类行业对就业人员 的教育水平要求较高,而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因而,要保证产业升级顺利进行, 相应的提升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3.地域结构 由于地区间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层次较高,产业结构 健全,二、三次产业占比大幅上升,劳动力收益高于其他地区,另外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发 展空间更大,吸引了劳动力向这些地区流动。我国东部地区拥有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级和合理的产业 结构,因此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李宝庆等,2013),图2描述了中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 情况,从该表可以看出,东部劳动力占比最大;其次是中部;占比最小的是西部。劳动力的地域分布 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从变化趋势来看,在2000-2008年期间东部地区劳动力的比重有 小幅上升,中部和西部的劳动力比重则小幅下降,但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地域分布相对稳定。 4.产业结构 图2中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情况(万人%)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实际 45.00 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演进规律,即劳动力将首先 口东部 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 口西部占比 业流向第三产业。表3描述了中国三大产10 业就业份额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21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基本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的演 表3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份额的变化(%) 理。从200年到2011年,第一第一产业+21+2039172151362912824 进规律,但也不完全符合这一定 20032004200520060200720082009001020112003-2011变动 产业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主第三产业H1.|1313(+121+51431+01+131601 要被第二产业吸纳,第一产业劳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012年数据计算所得,江苏社会科学 2015 年第 3 期 经济学研究 升了3.2个百分点。相应地,小学及以 下学历就业人员比例的下降幅度达到 11.1 个百分点。从绝对量上看,就业 人员中文盲的数量从 0.4 亿下降至 0.15 亿,小学文化的数量从 2.07 亿下 降至 1.50 亿,初中文化的数量从 3.60 亿上升至 3.72 亿,高中文化的数量从 0.96 亿上升至 1.28 亿,大学专科及以 上学历的数量从 0.52 亿上升至 0.99 亿。然而,就业人员整体的受教育程 度仍然偏低,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 历的就业人员比例仅占 12.9 个百分 点,小学及以下学历就业人员的比例 达到 21.6 个百分点,初中学历的人员 占比48.7%。 当前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现有劳动力的知识储备 很可能会适应不了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图1描述了各行业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从中可以看 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要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意味着这类行业对就业人员 的教育水平要求较高,而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因而,要保证产业升级顺利进行, 相应的提升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3. 地域结构 由于地区间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层次较高,产业结构 健全,二、三次产业占比大幅上升,劳动力收益高于其他地区,另外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发 展空间更大,吸引了劳动力向这些地区流动。我国东部地区拥有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级和合理的产业 结构,因此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李宝庆等,2013),图2描述了中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 情况,从该表可以看出,东部劳动力占比最大;其次是中部;占比最小的是西部。劳动力的地域分布 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从变化趋势来看,在2000-2008年期间东部地区劳动力的比重有 小幅上升,中部和西部的劳动力比重则小幅下降,但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地域分布相对稳定。 4. 产业结构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实际 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演进规律,即劳动力将首先 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 业流向第三产业。表 3 描述了中国三大产 业就业份额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21 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基本 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的演 进规律,但也不完全符合这一定 理。从 2003 年到 2011 年,第一 产业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主 要被第二产业吸纳,第一产业劳 表2 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 2008 2009 2010 2011 未上过学 5.3 4.8 3.4 2.0 小学 27.4 26.3 23.9 19.6 初中 47.7 48.7 48.8 48.7 高中 12.7 12.8 13.9 16.7 大学专科 4.4 4.7 6.0 7.6 大学本科 2.3 2.5 3.7 4.9 研究生及以上 0.21 0.23 0.39 0.4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历年。 图1 各行业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12年。 图2 中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情况 (万人/%) 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表3 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份额的变化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3 4.42 41.9 53.6 2004 4.20 42.3 53.5 2005 3.91 43.4 52.7 2006 3.72 44.2 52.1 2007 3.55 44.5 51.9 2008 3.36 43.9 52.7 2009 2.97 44.0 53.0 2010 2.88 44.3 52.9 2011 2.49 46.9 50.6 2003-2011变动 -43.67 11.93 -5.60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计算所得。 - 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