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蒸汽冷凝的两种形式滴状冷凝,膜状冷凝。工业传热按膜状冷凝计算,因为滴状冷凝 不能持久。 排放不凝性气体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降低蒸汽的压力,形成额外热阻。排放不凝性 气体的目的是避免其积累,提高ā。 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 黑度实际物体辐射能力与同温度黑体的辐射能力之比。 对各种波长辐射能具有同样吸收率的理想物体 克希霍夫定律同一灰体的吸收率与其黑度在数值上相等,£=。 角系数仅与可见面积大小、角度、距离有关。 传热过程的控制步臻该步骤阻力远大于其他各步骤的阻力之和,传热速率由该步骤所 决定 传热操作线换热器同一横截面上热流体温度T与冷流体温度t的关系,它是换热器段 的热量衡算结果。 逆流、并流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向而流称为逆流,同向而流称为并流。 6.3基本内容: 本章考察热传导、对流给热的传热速率,重点分析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操作。 一、热传导 1.傅立叶定律 当物体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导,热传导速率可以用傅立叶定律描述 9-1 6-1 式中入:Wm·℃,为导热系数。傅立叶定律表明,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入的数量 级为:金属10-102Wm·℃: 绝热材料10210Wm·℃: 液体10Wm· 气体10W/m·C。 导热系数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温度压力有关。其特点是: 1)入金属>入液体>入气体: 2)温度升高时,入下降,但水明显例外:入4上升:入属下降:大多入上升。 2.平壁导热 单层平壁在定态一维(横向导热不计)导热,且导热系数视作常数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解 析解分析:①取控制体②作热量衡算③结合特征方程解析解,可以导得: 热流量Q=,4-1=.-业 6-2 此式表明,温度在平壁中是线性分布的。上式也可表示为 6-3 式6-3的含义为 过程速率。推动力 阻力 6-4 对于多层平壁导热,由于每层壁过程速率相等,采用数学上的等比定律可得 47 蒸汽冷凝的两种形式 滴状冷凝,膜状冷凝。工业传热按膜状冷凝计算,因为滴状冷凝 不能持久。 排放不凝性气体 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降低蒸汽的压力,形成额外热阻。排放不凝性 气体的目的是避免其积累,提高α。 黑体 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 黑度 实际物体辐射能力与同温度黑体的辐射能力之比。 灰体 对各种波长辐射能具有同样吸收率的理想物体。 克希霍夫定律 同一灰体的吸收率与其黑度在数值上相等,ε=a。 角系数 仅与可见面积大小、角度、距离有关。 传热过程的控制步骤 该步骤阻力远大于其他各步骤的阻力之和,传热速率由该步骤所 决定。 传热操作线 换热器同一横截面上热流体温度 T 与冷流体温度 t 的关系,它是换热器段 的热量衡算结果。 逆流、并流 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向而流称为逆流,同向而流称为并流。 6.3 基本内容: 本章考察热传导、对流给热的传热速率,重点分析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操作。 一、热传导 1.傅立叶定律 当物体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导,热传导速率可以用傅立叶定律描述 n t q ∂ ∂ = −λ 6-1 式中λ:W/m·℃,为导热系数。傅立叶定律表明,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λ的数量 级为:金属 10~102 W/m·℃; 绝热材料 10-2~10-1W/m·℃; 液体 10-1W/m·℃; 气体 10-2W/m·℃。 导热系数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温度压力有关。其特点是: 1)λ金属>λ液体>λ气体; 2)温度升高时,λ液下降,但水明显例外;λ气上升;λ金属下降;大多λ非金属上升。 2.平壁导热 单层平壁在定态一维(横向导热不计)导热,且导热系数视作常数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解 析解分析:①取控制体②作热量衡算③结合特征方程解析解,可以导得: 热流量 δ − = λ − = λ 1 1 2 t t A x t t Q A 6-2 此式表明,温度在平壁中是线性分布的。上式也可表示为 R t A t t Q ∆ = δ λ − = / 1 2 6-3 式 6-3 的含义为 阻力 推动力 过程速率 = 6-4 对于多层平壁导热,由于每层壁过程速率相等,采用数学上的等比定律可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