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析能力去思考、判断和选择,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对知识由简单获取变为主动探求,提高 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转变”角色,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选择1到2个学生感 兴趣的热点问题,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教案,经过筛选,由学生主讲,教师总结点评, 从而使课堂教学氛围热烈,形式活泼,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做不 仅进课堂、进教材,而且进头脑,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4、实践教学方面,32学时统一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之中,制定了《思想政治 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考试与评价方式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 标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 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探索期末网络考试评价新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参与50%+书面作业50%)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网络考试成绩50%。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有关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 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能力,正确分析和评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从而达到提 高思想素质之目的。学习本课程,探索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形成“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具体目标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系统教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 得丰富的历史知识,逐步实现三大目标。 第一,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 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学习 者应理论联系实际,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 题,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 践。 第二,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之 中,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大提升,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各种现实热点问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以及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