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6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5卷 然集中在梁端位于钢板墙侧边上部的位置.柱子底 翼缘位置.右侧梁端屈服区域更加集中.左右柱的 边开始出现微小屈服区域 柱底及柱顶屈服区域进一步发展,形成明显屈服区 在0=1/125rad时,如图4(e),钢板墙中的屈 域 服区域有轻徽向右移动的趋势.梁端位于钢板墙侧 由以上各阶段的两边连接竖向加劲式钢板剪 边上部位置的屈服区域也有变小向右移动趋势,表 力墙屈服区域的发展情况来看,在逐渐增大的水平 现为左端屈服区域明显变小,呈条状且右移,右端 荷载作用下,首先在钢板墙底边角部及梁端部与钢 屈服区域轻微变小且右移.柱子底部屈服区域发展 板墙连接处出现屈服区,随着侧向荷载的增大,钢 变大,柱子顶部与梁连接处开始出现局部微小屈服 板墙中部屈服区域面积逐渐增大到大部分钢板墙区 区域. 域,接着柱子底端出现屈服区,最后柱子顶部出现 在0=l/56rad时,如图4(f),钢板墙中的屈服 屈服区. 区域向右偏移明显,靠近钢板墙右侧边的部分区域 为了分析两边连接竖向加劲式钢板剪力墙的 也逐渐进入屈服状态.梁中屈服区域左侧梁端屈服 受力机制,现对其第一主应力的发展情况作研究 区域更加分散,呈长条状出现在腹板中部及靠近上 其各阶段的第一主应力的发展情况见图5. (a (b) (c) (d) (e) (f) 图5第一主应力随层间侧移角8变化.(a)8=1/1238rad:(b)6=1/757rad;(c)0=1/619rad:(d)0=1/260rad:(e)0=1/125rad; (f)0=1/56rad Fig.5 Change in the first principal stress with story drift angle 0:(a)0=1/1238 rad;(b)0=1/757 rad;(c)0=1/619 rad;(d) 9=1/260rad;(e)0=-1/125rad:(f)0=1/56rad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多高层钢结构进 力条带中部逐渐发展得饱满,主拉应力条带的方向 行第一和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时要求其层间位移角分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变小的趋势.主拉应力条带间 别小于1/250rad和1/50rad12.由图5(a)~(d)可 的蓝色区域逐渐变窄,钢板墙右下角压力区往上轻 知,当.0<1/260rad<1/250rad时,对应于小震, 微移动,梁左端压力区向右轻微移动. 钢板墙内主要以面内剪切为主.由图5(c)和(f)可 结合图4(f)和图5()来看,钢板墙右下侧位于 知,在1/250rad<0<1/56rad<1/50rad时,对应 主拉应力条带与右侧边加劲肋之间的部分在主压应 于中震及大震,钢板墙内主拉应力条带逐渐发展成力作用下进入屈服.图5()中框架梁右端红色区域 型,钢板墙以主拉应力条带来抵抗进一步增加的水即钢板墙右侧边顶部往左的一段梁腹板内,应力集 平荷载,依靠钢板剪力墙发展塑性变形来耗能.主 中明显,此区域的梁腹板第一主拉应力方向大部分 拉应力条带为图中红色部分,钢板墙右下角以及梁 与水平方向垂直,此处梁在受力上与被直接剪切类 左端存在受压区.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加大,主拉应 似.因此对此处梁腹板除了设置单块的横向加劲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