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 《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①、郭双林《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②、周丕显《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 史研究》③、李海勇《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④、董剑平《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 贾建飞《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⑦、章永俊《论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⑧以及赵夏《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⑨等 有关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个案性研究主要围绕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者及其著作展开。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先后对祁韵士、徐松、松筠、龚自珍、魏源、沈垚、俞正燮、张澍、何秋涛、张 穆等人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的重心则主要集中在了祁韵士、徐 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几个重点个案身上 祁韵士祁韵士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其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为众多中国史学史著作及专题研 究论文所称颂。师道刚《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祁韵士》是一篇较早研究祁韵士学术成就的论文,并将 祁韵士的治学态度归纳为三个方面:“尊重实践,勇于创新,敢于批判”;“从实际出发,讲求经世致用”;“政治 上维护统一,重视民族团结。周轩《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一文全面介绍和研究了祁韵士一生及其学术 成就,认为祁韵士是“西域史地学的拓荒先驱和奠基人。徐松巍、田志勇《祁韵士: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 文认为:“19世纪的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创始人不应归功于徐松,而是较之略早的祁韵士。他不仅开西北边 疆史地学研究的风气之先,而且以其丰硕的成果奠定了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基础。牛海桢在《清代西北边疆史 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一文中认为:“祁韵士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在清代诸学者中起步最早,也最早提出了 信今而证古’的研究原则,这种求真求实又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风,直接影响到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 在这方面,祁韵士可以说具有草创之功。”“从而成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同类论文还有包文汉 《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③、宋守忠《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⑩等。 徐松相对于徐松在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巨大成就而言,研究徐松的论文却不是很多。赵俪生的《徐松及其 〈西域水道记)》是研究徐松的一篇力作。该文将徐松的一生“划分为几个跳动式的段落。第一段落,自20岁至 30岁,可谓一帆风顺与少年得志的时代”;“第二段落,自30岁至40岁,为得罪遣戍时期”;“第三段落,自40 岁至60岁,为居京治学时期。”然后该文主要针对《西域水道记》一书,做了专门和较为深入地介绍和分析 意在揭示该书的自然科学价值与人文科学价值。③周轩的《徐松与《西域水道记》全面论述了徐松的生平、学 术交游、遣戍伊犁的缘由,并重点论述了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成就,文章认为,徐松等人的学风“正反 ①刘汉屏:《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载《光明日报》1987年4月8日 ②郭双林:《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载《河南大学学报》193年第1期 ③周丕显:《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史研究》,载《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④李海勇:《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载《社会科学家》1998年增刊。 ⑥董剑平:《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⑥贾建飞:《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载《西域研究》2003年第1期 ⑦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 ⑧章永俊:《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载《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2期。 ⑨赵夏:《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载《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师道刚:《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祁韵士》,载《晋阳学刊》1980年第1期 ⑩周轩:《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载《紫禁城》1992年第3期。 ⑧徐松巍、田志勇:《祁韵士: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载《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牛海桢:《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包文汉:《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收入《1979-1999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 学出版社,1999年。 ③宋守忠:《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载《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4 ③赵俪生:《徐松及其〈西域水道记)》,载《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o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①、郭双林《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②、周丕显《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 史研究》③、李海勇《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④、董剑平《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⑤、 贾建飞《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⑥、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⑦、章永俊《论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⑧ 以及赵夏《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⑨ 等。 2 有关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个案性研究主要围绕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者及其著作展开。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学术界先后对祁韵士、徐松、松筠、龚自珍、魏源、沈垚、俞正燮、张澍、何秋涛、张 穆等人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但研究的重心则主要集中在了祁韵士、徐 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几个重点个案身上。 祁韵士 祁韵士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 , 其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为众多中国史学史著作及专题研 究论文所称颂。师道刚《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 ———祁韵士》是一篇较早研究祁韵士学术成就的论文 , 并将 祁韵士的治学态度归纳为三个方面 :“尊重实践 , 勇于创新 , 敢于批判”;“从实际出发 , 讲求经世致用”; “政治 上维护统一 , 重视民族团结。”λυ周轩《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一文全面介绍和研究了祁韵士一生及其学术 成就 , 认为祁韵士是“西域史地学的拓荒先驱和奠基人”λϖ。徐松巍、田志勇《祁韵士 : 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 一文认为 :“19 世纪的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创始人不应归功于徐松 , 而是较之略早的祁韵士。他不仅开西北边 疆史地学研究的风气之先 , 而且以其丰硕的成果奠定了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基础。”λω牛海桢在《清代西北边疆史 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一文中认为 : “祁韵士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 在清代诸学者中起步最早 , 也最早提出了 ‘信今而证古’的研究原则 , 这种求真求实又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风 , 直接影响到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 在这方面 , 祁韵士可以说具有草创之功。”“从而成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λξ。同类论文还有包文汉 《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λψ、宋守忠《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λζ等。 徐松 相对于徐松在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巨大成就而言 , 研究徐松的论文却不是很多。赵俪生的《徐松及其 〈西域水道记〉》是研究徐松的一篇力作。该文将徐松的一生“划分为几个跳动式的段落。第一段落 , 自 20 岁至 30 岁 , 可谓一帆风顺与少年得志的时代”;“第二段落 , 自 30 岁至 40 岁 , 为得罪遣戍时期”; “第三段落 , 自 40 岁至 60 岁 , 为居京治学时期。”然后该文主要针对《西域水道记》一书 , 做了专门和较为深入地介绍和分析 , 意在揭示该书的自然科学价值与人文科学价值。λ{周轩的《徐松与〈西域水道记〉》全面论述了徐松的生平、学 术交游、遣戍伊犁的缘由 , 并重点论述了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成就 , 文章认为 , 徐松等人的学风“正反 · 031 · 《西域研究》2007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λϖ λω λξ λψ λζ λ{ 刘汉屏 :《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 载《光明日报》1987 年 4 月 8 日。 郭双林 :《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 载《河南大学学报》1993 年第 1 期。 周丕显 :《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史研究》, 载《甘肃社会科学》1993 年第 1 期。 李海勇 :《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 载《社会科学家》1998 年增刊。 董剑平 :《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 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 3 期。 贾建飞 :《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 载《西域研究》2003 年第 1 期。 章永俊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 年第 3 期。 章永俊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 载《史学史研究》2004 年第 2 期。 赵夏 :《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 载《北京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 师道刚 :《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 ———祁韵士》, 载《晋阳学刊》1980 年第 1 期。 周轩 :《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 载《紫禁城》1992 年第 3 期。 徐松巍、田志勇 :《祁韵士 : 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 载《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 年第 4 期。 牛海桢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 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 年第 3 期。 包文汉 :《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 收入《1979 —1999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南开大 学出版社 , 1999 年。 宋守忠 :《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 载《甘肃民族研究》1986 年第 4 期。 赵俪生 :《徐松及其〈西域水道记〉》, 载《兰州大学学报》1992 年第 4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