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拿地(坤)来说其德应为“柔”“静”、“方”等 、作为物质自然界运动变化文言》日“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俞琰 和发展规律的“德” 《周易集说》解释说:“天属乾阳而刚,坤卦六爻纯 乎阴柔,是为至柔。动则复为乾阳而刚,故曰坤 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自然界,古人称作”天”至柔而动也刚,坤虽动而生物,其体本静。坤卦 或“天地”。相应的,我们所说的物质自然界运动 六爻,纯乎阴静,是为至静。唯其至静.所以其德 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古人叫做“天道”或“天德”。方正而截然不易,故曰至静而德方。”汉人荀爽 因此,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德”的内涵绝不 “坤性至静,得阳而动,布于四方也。”(《周易 仅仅囿限于狭隘的伦理圈子中,而是有着更为广 集解·坤卦》)《易纂言》日:“坤体颓然不动,故 泛的哲学意蕴。“德”所具有的自然规律的内涵.日至静;然其生物之德,普遍四周,无处久缺故 早在《尚书》中就有了萌芽。《尚书·大禹谟》云 方’。”在这里“德”亦做规律之意指能周遍四 “惟德动天,天远弗届。口《皋陶谟》云:“允迪厥 方,普及万物的不可抗拒的宇宙自然变化发展规 德,谟明弼谐。”《大禹谟》云:“好生之德,洽于民 律。由于有了乾,垆才能尽湿岬之本质。《系辞 心。”都与“天德”具有密切的关联。老子道德 下,“乾、H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和德,而刚 经》中多次提到“玄德”“上德”、“孔德”等有体。若坤不是各自独立发展变化的,《易 念,其基卒合又也往往同物质世界的规律与法则 》认为只有阴阳规律相合,乾坤之刚柔性质才 得以展现。《文言》又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和 联系花一起。《子·天地》则明确提出了“天 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 德这一概念。《易传》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儒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从字面上 家作品但它谈天道、论天德明确地把“德”同物看,这句话意为圣贤君子之德应与天地相合。但 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联系在一起 是·圣贤之德要合的对象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 《易传》作者把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运动变天地之德。因此《文言》作者在这里已触及到了 化发展规律称作“德”《系辞下》云:“天地之大 天德”和“地德”的问题,所言大人之德,就是符 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崔憬解释说:“言圣人 合天地之德的“德”,唯其与天地和德,故其先于 行易之道,当须法天地之大德,宝万乘之大位,谓天地之象而行动,天地不违背他;后于天地之象 以道济天下为宝,是其大宝也“俞琰《周易集而处事,也能遵循天地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 说》日:“天地以生物为德,故人以天地之德为大 物质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即天地 德。可见依照一定的原理和法则生化万物,之德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 这就是天地之大德。这种物质世界生化不已的只有认识规律,顺应规律,才能在改造客观物质 大德,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拿天(乾)和地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象传》在解释《大有》 (坤)来说,其生化万物的功能又各不相同。 和《大畜》时说:“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 拿天(乾)来说,其德有四:元、享、,利、贞。朱之,日大有。其德刚德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 《周易本义》曰:“元者,生万物之始,天地之德,以·元亨’”“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易传》告诉人们 也。享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大有”之德乃刚健而文明,人们只有依其刚健而 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之会也。利者,生物文明的性质顺乎天而应乎时,才能达到万事享 之遂,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与人通吉顺。而依据“大畜”卦,则应尚刚畜贤,不忘 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不忧艰险、“利涉大川 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此两卦卦意相互照应,意义递进,既有天地的运 事之干。干,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行享通之规律,又有卦象对天地之规律的真实 因此,元、、利、贞四德实际上说的是物质自然照,还有人身心的修养体悟。因此,《系辞下》又 界产生、发展、壮大的一个完整过程 乾坤引申出艰难险阻的社会人生道理便不显 2c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一 、 作为物质 自然界运动变化 和发展规律的 “ 德 ” 我们今 天所说的物质 自然 界 , 古 人 称作 “ 天 ” 或 “ 天 地 ” 。 相 应 的 , 我们所 说 的物 质 自然界 运 动 变化和 发 展 的 规 律 , 古 人 叫 做 “ 天 道 ” 或 “ 天 德 ” 。 因此 , 在 中国古代 思 想 家 那 里 , “ 德 ” 的 内 涵 绝 不 仅仅 囿 限 于 狭 隘 的伦 理 圈子 中 , 而是 有着 更 为广 泛 的哲 学 意蕴 。 “ 德 ” 所 具有 的 自然 规律 的 内涵 , 早在《尚书 》中就有 了萌芽 。 《尚书 · 大 禹漠 》云 “ 惟 德动天 , 天 远 弗 届 。 ”川 《皋 陶 漠 》云 “ 允 迪 厥 德 , 漠 明弼 谐 。 ”《大 禹漠 》云 “ 好 生 之 德 , 洽 于 民 心 。 ”都 与 “ 天 德 ” 具 有 密 切 的 关 联 。 老 子《道 德 经 》中多次 提 到 “ 玄 德 ” 、 “ 上 德 ” 、 “ 孔 德 ”叫 等概 念 , 其基本 含义 也 往往 同物 质世界 的规 律 与法 则 联 系在 一 起 。 《庄 子 · 天 地 》则 明 确 提 出 了 “ 天 德 ”闭 这一 概 念 。 《易 传 》从 总 体 上 看 , 无 疑 是 儒 家作 品 , 但它谈天 道 、 论 天德 , 明确 地 把 “ 德 ” 同物 质世 界 的运 动 、 变 化和 发展规律联 系在一起 《易传 》作 者 把存 在 于 物 质 世 界 中 的 运 动 变 化发展 规 律 称作 “ 德 ” 。 《系 辞 下 》云 “ 天 地 之 大 德 曰 生 , 圣 人 之大 宝 曰 位 。 ” 崔憬 解 释 说 “ 言 圣 人 行易之道 , 当须法 天 地 之 大 德 , 宝 万 乘之 大 位 , 谓 以 道 济天 下 为 宝 , 是其 大宝 也 。 ”川 俞淡《周 易 集 说 》曰 “ 天 地 以 生 物 为 德 , 故 人 以 天 地 之 德 为 大 德 。 ”川 可 见 , 依 照 一 定 的 原 理 和 法则 生 化 万 物 , 这就是 天 地 之 大 德 。 这 种 物 质 世 界 生 化 不 已 的 大德 , 又 有 不 同 的 表 现 形 式 , 就 拿 天 乾 和 地 坤 来说 , 其生化万物的功 能又 各不相同 。 拿天 〔乾 来说 , 其德 有 四 元 、 亨 、 利 、 贞 。 朱 熹《周易本 义 》曰 “ 元者 , 生 万 物 之始 , 天 地 之德 , 莫先于此 , 故于时 为春 , 与 人则 为 仁 , 而 众 善 之 长 也 。 亨者 , 生 物 之 通 , 物 至 于 此 , 莫 不 嘉 美 , 故 于 时为夏 , 于人则 为礼 , 而 众美 之会 也 。 利者 , 生 物 之遂 , 物 各得 其宜 , 不 相 妨 害 , 故 于 时 为秋 , 与人 则 为义 , 而 得其 分之 和 。 贞 者 , 生 物之 成 , 实理 具 备 , 随 在 各 足 , 故 于 时 为 冬 , 于 人 则 为 智 , 而 为 众 事之干 。 干 , 木 之 身 , 而 枝 叶 所 依 以 立 者 也 。 ’电二 因此 , 元 、 亨 、 利 、 贞 四 德实 际 上 说 的是物 质 自然 界产生 、 发展 、 壮大的 一个完整 过程 。 拿地 坤 来说 , 其德应 为 “ 柔 ” 、 “ 静 ” 、 “ 方 ”等 。 哎文 言 》曰 “ 坤 至 柔而 动 也 刚 , 至 静而 德方 。 ” 俞淡 谈周 易集说 》解 释 说 “ 天 属 乾 阳 而 刚 , 坤 卦六 丈 纯 乎阴柔 , 是 为 至 柔 。 动 则 复 为 乾 阳 而 刚 , 故 日 坤 至 柔 而 动也 刚 。 坤 虽 动而 生 物 , 其体本静 。 坤 卦 六 交 , 纯 乎 阴静 , 是为 至 静 。 唯 其至 静 , 所 以 其 德 方正 而 截 然 不 易 , 故 日 至 静 而 德 方 。 ” 汉 人 荀 爽 曰 “ 坤 性 至 静 , 得 阳 而 动 , 布 于 四 方 也 。 ” 《周 易 集解 · 坤 卦 》川《易纂 言 》日 “ 坤体颓 然 不 动 , 故 日 至 静 然 其生 物之 德 , 普遍 四周 , 无 处 久 缺 , 故 日 ‘ 方 ’。 ”在 这 里 “ 德 ” 亦 做规律之 意 , 指 能周遍 四 方 普及 万 物 的不 可 抗拒 的宇宙 自然变 化 发展规 律 。 由于有 了乾 , 坤 才 能尽 显 坤 之 本 质 。 《系辞 下 》日 “ 乾 、 阳物也 坤 , 阴 物也 。 阴 阳 和 德 , 而 刚 柔 有 体 。 ”乾坤 并 不 是 各 自独 立 发 展 变 化 的 , 《易 传 矛认 为 只 有 阴 阳 规律 相 合 , 乾 坤 之 刚 柔 性 质 才 得 以 展现 。 《文言 》又 说 “ 夫 ‘ 大人 ’者 , 与 天 地 和 其德 , 与 日月和 其 明 , 与 四 时 和 其序 , 与鬼 神 和 其 吉 凶 , 先 天 而 天 弗违 , 后 天 而 奉 天 时 。 ” 从 字 面 上 看 , 这句话 意 为圣 贤君 子 之 德 应 与 天 地 相 合 。 但 是 , 圣 贤之德要 合 的对象是什 么 呢 毫无疑 问 是 天 地 之德 。 因 此 ,《文 言 》作者 在 这 里 已 触 及 到 了 “ 天 德 ” 和 “ 地 德 ” 的 问题 , 所 言 大人 之德 , 就 是 符 合天 地之 德 的 “ 德 ” , 唯 其 与 天 地 和 德 , 故 其 先 于 天 地 之象 而 行 动 , 天 地 不 违 背他 后 于 天 地 之 象 而处 事 , 也能遵循 天地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规律 。 物 质 自然 界 的运 动变化 和 发 展 规律 , 即 天 地 之德是 客观的 , 不 依 人 的 意 志 为转 移 的 , 因 此 , 人 只有 认识规 律 , 顺 应 规 律 , 才 能 在 改 造 客观 物 质 世 界 的 活 动 中取 得 成 功 。 《象传 》在 解 释《大 有 》 和《大畜 》时 说 “ 大 有 , 柔 得 尊 位大 中 , 而 上 下 应 之 , 曰 大有 。 其德刚健 而 文 明 , 应 乎 天 而 时行 , 是 以 ‘ 元亨 ’ 。 , 大 畜 , 刚 健笃实 、 辉光 日新 。 其 德 刚 上 而 尚贤 , 能止 健 , 大 正 也 。 ” 。 《易 传 》告 诉人 们 , “ 大有 ”之德乃 刚健 而 文 明 , 人 们 只有 依其 刚健 而 文 明的性质 , 顺 乎天 而 应 乎 时 , 才 能 达 到 万 事 亨 通 吉顺 。 而 依据 “ 大 畜 ” 卦 , 则 应 尚 刚畜 贤 , 不 忘 自己 的 品 德 修养 , 才 能不 优艰 险 、 “ 利 涉 大 川 ” 。 此 两卦卦意相 互 照 应 , 意 义 递进 , 既 有 天 地 的 运 行 亨通之 规律 , 又 有 卦 象对 天 地之规律的真实 写 照 , 还有 人 身心 的修养 体 悟 。 因 此 , 《系 辞 下 》又 从 乾坤 引 申 出艰 难 险 阻 的社 会 人 生 道 理 便 不 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