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己的表现多么外行,但我们还是狂热地投入其间,陶醉在台上台下、屏上屏下热切的互动之 中。普通人对于《超级女声》的热爱,一面是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一面是看到了许多具有喜 剧感的场面。我觉得‘超女’们的可贵在于她们坦然地面对成功的同时,也认同规则,坦然 地面对失败。这是中国普通人的选择。她们愿意承担竞争和奋斗,那种认为她们被动消极, 只有依赖社会和他人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今天,这种“选秀文化”已经被大家所适应和 习惯,没有了当初的新奇感和当时的“震惊”的体验,而且像一切事物一样,在它发展的过 程中也肯定开始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但“草根”崛起的趋向和电视与互联网、手机短信 等新媒体的融合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草根”文化正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放 大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达空间。这些都在2005年呈现了更为丰富 和多样的特点。“中国梦”仍然是许许多多人在观看选秀节目的基础,“选秀文化”的“励志” 的效应还仍然存在。 “选秀文化”的“青春性”当然也是其中的关键。它说明了青少年已经成为文化 生产和消费的最大的主力。对于“选秀”的青春性,我认为:“这说明80年代后期出生的“尿 不湿一代’对于文化的支配力,他们的代表李宇春和周笔畅在台上,在台下的他们却用短信 决定了一切。他们出生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也已经显示了巨大的消费能力。他们没 有历史的重负,非常明亮和阳光,但似乎缺少文化的积淀。他们对于文化的影响当然会长久 地影响我们的未来。今天的这一切需要谨慎的评估和认真地对待。”今天看来,这种状况已 经有了更为明显和更为深刻的发展。而且随着“选秀”活动的多样化,现在女性青少年观众 的能量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波新的以“男生”为中心的选秀潮流。但这一潮流其实和“超 级女声”鼎盛的2005年一样仍然是青少年文化的结果。不少人在今天像当年指责李宇春和 周笔畅过分男性化一样,批评今天的“好男儿”“快乐男声”过度女性化。其实这都显示了 这里趣味的主导者仍然是青少年,特别是以18岁左右的青少年为中心的文化选择的特点。 在青春期,对于某种“中性化”的追求往往是一种时尚。所以,选秀文化的基本形态还是一 种青少年文化。它往往是生活规划还没有完全确定,生活的道路选择还没完全清晰的年轻人 的“迷恋”的对象。这种文化的影响力说明了在青少年文化和成年人文化之间的“代际”文 化的差异,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短信等新媒体的“媒际”差异已经凸显了出来。今天的电视 剧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成年人的文化,而“选秀”这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产物就成为 种青少年文化的表征。 当然,随着选秀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化,也暴露了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首先,这 里的娱乐性也还在于它的蜚短流长的传闻,有时的趣味并不高雅。这些当然都可能引起非议。 其次,现在一举成名的愿望过度膨胀也会造成一些青少年沉溺于“选秀”的想法,而忽视了 自身条件的差异。再次,某些选秀节目往往过度商业化,也造成一些选手利用短信等手段进 行不一定完全正当的竞争。这些都是值得人们充分警觉和加以防范的。 无论如何,经过近年的发展,“选秀文化”显示了中国今天大众文化的新走向, 而且己经显示了其强大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心里学角度剖析电视选秀节目是否会持续兴盛下去 栾轶玫 近两年“电视选秀”节目成为一种新的类型化节目被各家媒体广泛复制。如湖南 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非常6+1》、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以及 各类电视台层级繁多的“选秀”节目成为当下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电视选秀究其实质 是一种平民化的娱乐传播,这类节目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平民化:节目方式与内容上的“平己的表现多么外行,但我们还是狂热地投入其间,陶醉在台上台下、屏上屏下热切的互动之 中。普通人对于《超级女声》的热爱,一面是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一面是看到了许多具有喜 剧感的场面。我觉得‘超女’们的可贵在于她们坦然地面对成功的同时,也认同规则,坦然 地面对失败。这是中国普通人的选择。她们愿意承担竞争和奋斗,那种认为她们被动消极, 只有依赖社会和他人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今天,这种“选秀文化”已经被大家所适应和 习惯,没有了当初的新奇感和当时的“震惊”的体验,而且像一切事物一样,在它发展的过 程中也肯定开始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但“草根”崛起的趋向和电视与互联网、手机短信 等新媒体的融合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草根”文化正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放 大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达空间。这些都在 2005 年呈现了更为丰富 和多样的特点。“中国梦”仍然是许许多多人在观看选秀节目的基础,“选秀文化”的“励志” 的效应还仍然存在。 “选秀文化”的“青春性”当然也是其中的关键。它说明了青少年已经成为文化 生产和消费的最大的主力。对于“选秀”的青春性,我认为:“这说明 80 年代后期出生的‘尿 不湿一代’对于文化的支配力,他们的代表李宇春和周笔畅在台上,在台下的他们却用短信 决定了一切。他们出生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也已经显示了巨大的消费能力。他们没 有历史的重负,非常明亮和阳光,但似乎缺少文化的积淀。他们对于文化的影响当然会长久 地影响我们的未来。今天的这一切需要谨慎的评估和认真地对待。”今天看来,这种状况已 经有了更为明显和更为深刻的发展。而且随着“选秀”活动的多样化,现在女性青少年观众 的能量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波新的以“男生”为中心的选秀潮流。但这一潮流其实和“超 级女声”鼎盛的 2005 年一样仍然是青少年文化的结果。不少人在今天像当年指责李宇春和 周笔畅过分男性化一样,批评今天的“好男儿”“快乐男声”过度女性化。其实这都显示了 这里趣味的主导者仍然是青少年,特别是以 18 岁左右的青少年为中心的文化选择的特点。 在青春期,对于某种“中性化”的追求往往是一种时尚。所以,选秀文化的基本形态还是一 种青少年文化。它往往是生活规划还没有完全确定,生活的道路选择还没完全清晰的年轻人 的“迷恋”的对象。这种文化的影响力说明了在青少年文化和成年人文化之间的“代际”文 化的差异,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短信等新媒体的“媒际”差异已经凸显了出来。今天的电视 剧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成年人的文化,而“选秀”这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产物就成为 一种青少年文化的表征。 当然,随着选秀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化,也暴露了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首先,这 里的娱乐性也还在于它的蜚短流长的传闻,有时的趣味并不高雅。这些当然都可能引起非议。 其次,现在一举成名的愿望过度膨胀也会造成一些青少年沉溺于“选秀”的想法,而忽视了 自身条件的差异。再次,某些选秀节目往往过度商业化,也造成一些选手利用短信等手段进 行不一定完全正当的竞争。这些都是值得人们充分警觉和加以防范的。 无论如何,经过近年的发展,“选秀文化”显示了中国今天大众文化的新走向, 而且已经显示了其强大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心里学角度剖析电视选秀节目是否会持续兴盛下去 栾轶玫 近两年“电视选秀”节目成为一种新的类型化节目被各家媒体广泛复制。如湖南 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非常 6+1》、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以及 各类电视台层级繁多的“选秀”节目成为当下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电视选秀究其实质 是一种平民化的娱乐传播,这类节目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平民化:节目方式与内容上的“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