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符号学简史 建立奠定了认识论基础。他关于口语性故事的表达与内容的划 分并进而为每一个方面区分出实体与形式的主张,为从科学理 论上确立内容的形式描述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国语言学家邦维 尼斯特(1902一1976)有关“陈述活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使得 符号学借助于叙述主体的陈述来掌握意义成为可能,从而形成 了话语符号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因此也就使符号学更靠近了 言语活动的实际情况。 2、文化人类学为符号学提供了部分研究对象。由于文化人 类学与符号学都关心话语中影响个体言语的文化习惯(风俗、 习惯、沉淀在集体的言语活动实践中的动因等),所以它们在这 些方面多有交叉。而对于主导话语的跨文化形式即叙事文形式 的规律性研究,早在符号学介人之前就由文化人类学家们开始 了,当然,这种研究也首先得益于语言学的理论启发。马塞·莫 斯(1872一1950)是这种研究的开拓者,他1925年出版的《论赠 品,古代交换形式》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价值物品与财富在社会 的循环中的相互关系。列维一斯特劳斯(1908一)在1950年发 表的《莫斯著述导论》一文中指出,莫斯的研究是“一种超越经 验观察并达到深层真实的努力”,从此,“社会性变成了一种系 统,而在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衔接、等值和 蕴涵关系”。列维一斯特劳斯本人也在这方面有过非常出色的 分析实践。迪梅齐(1898一1986)在《神话与史诗》中以相近的 术语解释了印欧宗教中众神的“三种等级功能的意识形态”。 于是,一种总的结构,在不考虑个别的情况下出现了,而在这种 结构中,特殊的问题也在其中找到了它们的准确位置。显然,这 种原理,与符号学在话语中的研究极为相似。罗兰·巴特在20 世纪50年代开始的社会神话研究和继而进行的叙事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