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8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CH1=2Bh19(p1十51) 1.2地震动输入 CHi=2B[h:P:(pi十i)十 i=2,3,,n 根据桥址处的地质勘查资料,桥梁所在场地属 h+19:+1(p+1十5+1)] 二类场地,按8度进行抗震设防,本文采用E (2) Centro波、Taft波以及人工波沿顺桥向作为输入,并 根据50年超越概率2%作为罕遇地震输入,其加速 式中,B为桩的半径;h:为第i层土的厚度;b为纵 度峰值调整为400cms2,其波形及反应谱如图4 波波速;丛为剪切波速 所示 400 El-Centro (a) 1200 El-Centro (b) 400 Taft 200 800 200 400 -20 -200 400 0 30 2 A0060 10203040 50 60 时间s 周期s 时间s 1400 Taft (d) 400 人工波 (e) 1000 人工波 (f) 1200 1000 200 800 800 吃 400 -200 200 200 400 10 周期s 时间⅓ 周期/s 图4输入地震加速度及反应谱 Fig.4 Acceleration and response spectra of earthquake 体系的柔性增加,整体刚度下降,造成结构的自振频 2动力特性分析及地震反应分析 率降低,自振周期延长.而自振周期增大的比值又 2.1动力特性分析 与桥梁的各向刚度密切相关,由于桥梁本身的侧向 在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子空间迭代 刚度较小,因此土弹簧的施加对该桥梁结构侧向刚 法对其进行振型分析,该结构的主要自由振动频率 度的影响要比对竖向刚度的影响程度大,而竖弯和 及振型特点如表2所示,通过比较考虑桩土作用前 侧弯的耦合振型中其自振周期的变化程度介于竖弯 后的频率和周期可知,由于土弹簧的约束作用,结构 和侧弯之间. 表2两种计算模型下结构自振频率及振型特性 Table 2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tructure models 基础固结模式 桩土相互作用 振型 振型特性 f/Hz Ti/s f/Hz T2/s 1 0.343 2.915 0.340 2.941 主拱和主梁反对称竖弯 2 0.691 1.447 0.635 1.575 主拱和主梁对称侧弯 3 0.815 1.227 0.801 1.248 主拱和主梁侧弯竖弯耦合 4 0.818 1.222 0.814 1.229 主拱和主梁反对称竖弯 5 1.017 0.983 1.014 0.986 主拱和主梁对称竖弯 6 1.107 0.903 1.033 0.968 主拱反对称侧弯,主梁竖弯 7 1.399 0.715 1.235 0.810 主拱和主梁对称竖弯 8 1.652 0.605 1.472 0.679 主拱对称侧弯,主梁竖弯 9 1.914 0.522 1.705 0.586 主拱和主梁对称竖弯 10 1.933 0.517 1.674 0.597 主拱和主梁反对称侧弯CH1=2Bh1ρ1(υP1+υS1) CHi=2B[ hρi i(υP i+υS i)+ hi+1ρi+1(υP i+1+υS i+1)] i=2‚3‚…‚n (2) 式中‚B 为桩的半径;hi 为第 i 层土的厚度;υP 为纵 波波速;υS 为剪切波速. 1∙2 地震动输入 根据桥址处的地质勘查资料‚桥梁所在场地属 二类场地‚按 8 度进行抗震设防.本文采用 E-l Centro波、Taft 波以及人工波沿顺桥向作为输入‚并 根据50年超越概率2%作为罕遇地震输入‚其加速 度峰值调整为400cm·s —2‚其波形及反应谱如图4 所示. 图4 输入地震加速度及反应谱 Fig.4 Acceleration and response spectra of earthquake 2 动力特性分析及地震反应分析 2∙1 动力特性分析 在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子空间迭代 法对其进行振型分析.该结构的主要自由振动频率 及振型特点如表2所示.通过比较考虑桩土作用前 后的频率和周期可知‚由于土弹簧的约束作用‚结构 体系的柔性增加‚整体刚度下降‚造成结构的自振频 率降低‚自振周期延长.而自振周期增大的比值又 与桥梁的各向刚度密切相关‚由于桥梁本身的侧向 刚度较小‚因此土弹簧的施加对该桥梁结构侧向刚 度的影响要比对竖向刚度的影响程度大‚而竖弯和 侧弯的耦合振型中其自振周期的变化程度介于竖弯 和侧弯之间. 表2 两种计算模型下结构自振频率及振型特性 Table2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tructure models 振型 基础固结模式 桩土相互作用 f/Hz T1/s f/Hz T2/s 振型特性 1 0∙343 2∙915 0∙340 2∙941 主拱和主梁反对称竖弯 2 0∙691 1∙447 0∙635 1∙575 主拱和主梁对称侧弯 3 0∙815 1∙227 0∙801 1∙248 主拱和主梁侧弯竖弯耦合 4 0∙818 1∙222 0∙814 1∙229 主拱和主梁反对称竖弯 5 1∙017 0∙983 1∙014 0∙986 主拱和主梁对称竖弯 6 1∙107 0∙903 1∙033 0∙968 主拱反对称侧弯‚主梁竖弯 7 1∙399 0∙715 1∙235 0∙810 主拱和主梁对称竖弯 8 1∙652 0∙605 1∙472 0∙679 主拱对称侧弯‚主梁竖弯 9 1∙914 0∙522 1∙705 0∙586 主拱和主梁对称竖弯 10 1∙933 0∙517 1∙674 0∙597 主拱和主梁反对称侧弯 ·108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