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呼之欲出 一访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本刊记者李玲 为了充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对我国带来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 事务,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 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据悉,我国已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该方案阐述中国政府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 立场,提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为此,半月谈记者独家采访了专注该领域研究十几年的科技部 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记者:请您扼要介绍《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吕学都:该报告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 响,预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相关政策 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 题。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1℃~2.1℃,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自然灾害将进一步加剧。为此,我们要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的驱 动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增加,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吕学都:我国科学家进行的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温室效应将使中国地区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明显 升高,并可能导致强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继续增加。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1.4mm 3.2mm,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等级下降,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21%,西藏冻土层最严重地区减薄达4m~5m, 青海和甘南牧区产草量下降,西南地区、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北方干早受灾面积扩大 南方洪涝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6大江河 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同时,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190年 以来,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太湖、黄河均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洪灾损失日趋严重 记者: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哪些领域的影响可能最严重? 吕学都: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沿海岸带的影响最为严重:同时,气候变化 对人体健康、旅游业、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国东北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气候区域干暖 将导致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演变为草甸湿地。青 高原多年冻土将退化,这会对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将使内陆湖泊加速萎缩,加剧 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潮影响 的程度加重,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等生态群遺到破坏,沿海土地盐渍化加剧等。另外,气候变暖 将使未来我国空调制冷所需电力消费持续增长 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将增加。气候变化将増大心血管病、疟疾、登革热和 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记者:中国已经和将要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呼之欲出 ———访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本刊记者 李玲 为了充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对我国带来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 事务,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 12 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 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据悉,我国已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该方案阐述中国政府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 立场,提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为此,半月谈记者独家采访了专注该领域研究十几年的科技部 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记者:请您扼要介绍《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吕学都:该报告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 响,预测了 21 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相关政策。 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 题。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 1.1℃~2.1℃,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自然灾害将进一步加剧。为此,我们要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的驱 动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增加,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吕学都:我国科学家进行的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温室效应将使中国地区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明显 升高,并可能导致强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继续增加。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 1.4mm~ 3.2mm,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等级下降,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 21%,西藏冻土层最严重地区减薄达 4m~5m, 青海和甘南牧区产草量下降,西南地区、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北方干旱受灾面积扩大, 南方洪涝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 6 大江河 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同时,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 1990 年 以来,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太湖、黄河均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洪灾损失日趋严重。 记者: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哪些领域的影响可能最严重? 吕学都: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沿海岸带的影响最为严重;同时,气候变化 对人体健康、旅游业、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国东北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气候区域干暖 将导致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演变为草甸湿地。青藏 高原多年冻土将退化,这会对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将使内陆湖泊加速萎缩,加剧 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潮影响 的程度加重,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等生态群遭到破坏,沿海土地盐渍化加剧等。另外,气候变暖 将使未来我国空调制冷所需电力消费持续增长。 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将增加。气候变化将增大心血管病、疟疾、登革热和 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记者:中国已经和将要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