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8期 CHINA COMMENT 国铁路 第次大速 07年立法直击民生问题 湘吉三省农民增收调查 中共中夹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 半月谈2007年第8期目录 按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 读者评刊 “《半月谈》是我的老朋友”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提高农民收入,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思路篇: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谈:强化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半月谈 2007 年第 8 期 半月谈 2007 年第 8 期目录 按 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 读者评刊 “《半月谈》是我的老朋友” 半月评论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已”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提高农民收入,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实践篇:“猪─沼─果”: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 思路篇: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谈:强化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实践篇:碧海蓝天永相 专题报道 教育公平新探中南海力促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呼唤多方攻坚 求解教育公平难题 本刊特稿 世界瞩目的“融冰之旅” 政治观察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呼之欲出 民法院:破解“民告官”四大难题 经济纵横 权威解读首季经济形势 湘赣吉三省农民增收调查 我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 考务之窗 政策解读篇: 焦点关注:高考将更加公正公平 解读2007年招生新政 应考服务篇 名师忠告:准备高考要抓住重点
实践篇:碧海蓝天永相伴 专题报道 教育公平新探中南海力促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 呼唤多方攻坚 求解教育公平难题 本刊特稿 世界瞩目的“融冰之旅” 政治观察 2007 年立法直击民生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呼之欲出 人民法院: 破解“民告官”四大难题 经济纵横 权威解读首季经济形势 湘赣吉三省农民增收调查 我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 考务之窗 政策解读篇: 焦点关注:高考将更加公正公平 解读 2007 年招生新政 应考服务篇: 名师忠告:准备高考要抓住重点
增强自信,轻松上阵 我是这样冲刺的 新闻热线 建设新农村谨防“伪城市化跃进 来自基层和谐的报告 监督议事会“管”住了村干部 教育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须臾不可忽视 军事天地 蓝天英灵李剑英 建设新农村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半月说法 物权法:为农民土地权益“保驾护航” 谈天说地 不要以“政府专用”的名头糊弄百姓 1.4亿元打水漂,谁为决策失误担责 视我们的自理能力 百事咨询 保护举报人有哪些规定 读者之页 三穗县四类人走俏
增强自信,轻松上阵 我是这样冲刺的 新闻热线 建设新农村谨防“伪城市化跃进” 来自基层和谐的报告 监督议事会“管”住了村干部 教育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须臾不可忽视 军事天地 蓝天英灵李剑英 建设新农村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半月说法 物权法:为农民土地权益“保驾护航” 谈天说地 不要以“政府专用”的名头糊弄百姓 1.4 亿元打水漂,谁为决策失误担责 校园话题 审视我们的自理能力 百事咨询 保护举报人有哪些规定 读者之页 三穗县四类人走俏
国际时事 在肯尼亚看野生动物撒野 小测验 信息广场 国内外半月大事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已” 任俊峰 在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艰苦的农村,有一个叫邓平寿的镇党委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靠双脚一村 户地走访:他经常一身灰衣,一双胶鞋,一个黄色帆布包,在田间地头为民解忧:他家里的生活就靠养 猪种田、栽桑养蚕维持,和周围农民没有任何区别:他淡泊名利,几次谢绝上级把他调整到县里重要岗 的好意……今年1月,当他因患急性胰腺炎去世后,上万名群众徒步7公里自发为他送行。 这样一位扎根基层、政绩突岀、淡泊名利、群众赞誉的好干部的逝去,让人深感痛惜。在邓平寿身 上,我们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体现,也看到了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改进的方向。邓平寿就 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民心所想、所向: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己”,一定要身体力行 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今年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 总书记特别强调,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总 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蕴涵深刻,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突出的作风问题,已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构建。有的领导干部消极对待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不强, 为房价升高推波助澜,为国家限制发展产业暗开绿灯。少数一把手独断专行,好大喜功,把有限的财政资 金不是用在民生领域,而是用来大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一些地方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情况比较 严重,建了不少豪华办公楼、剧院、博物馆、体育馆,给群众背上沉重负担。还有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大 吃大喝,沉溺声色,在腐败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些不正之风尽管只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影响却很坏,不仅影响了党的形象,也带坏了干 部队伍。如果不及时纠正,势必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 锲而不舍,绝不能再出现“虚”功“虚”做、“说说而已”的情况。各级党委都要把加强作风建设提到重 要议事日程上来,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真正结合起来,使领导干部作风在短期内有一个新的改进。 首先,要突出重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胡锦涛 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 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
国际时事 美国热衷张罗亚太自贸区的背后 在肯尼亚看野生动物撒野 小测验 信息广场 国内外半月大事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已” 任俊峰 在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艰苦的农村,有一个叫邓平寿的镇党委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靠双脚一村 一户地走访;他经常一身灰衣,一双胶鞋,一个黄色帆布包,在田间地头为民解忧;他家里的生活就靠养 猪种田、栽桑养蚕维持,和周围农民没有任何区别;他淡泊名利,几次谢绝上级把他调整到县里重要岗位 的好意……今年 1 月,当他因患急性胰腺炎去世后,上万名群众徒步 7 公里自发为他送行。 这样一位扎根基层、政绩突出、淡泊名利、群众赞誉的好干部的逝去,让人深感痛惜。在邓平寿身 上,我们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体现,也看到了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改进的方向。邓平寿就 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民心所想、所向: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已”,一定要身体力行。 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今年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 总书记特别强调,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总 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蕴涵深刻,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突出的作风问题,已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构建。有的领导干部消极对待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不强, 为房价升高推波助澜,为国家限制发展产业暗开绿灯。少数一把手独断专行,好大喜功,把有限的财政资 金不是用在民生领域,而是用来大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一些地方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情况比较 严重,建了不少豪华办公楼、剧院、博物馆、体育馆,给群众背上沉重负担。还有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大 吃大喝,沉溺声色,在腐败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些不正之风尽管只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影响却很坏,不仅影响了党的形象,也带坏了干 部队伍。如果不及时纠正,势必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 锲而不舍,绝不能再出现“虚”功“虚”做、“说说而已”的情况。各级党委都要把加强作风建设提到重 要议事日程上来,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真正结合起来,使领导干部作风在短期内有一个新的改进。 首先,要突出重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胡锦涛 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 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三个意识”为切入点,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应成为当前各级领导 班子思考、学习和工作的重点。这些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这本是好事 但也滋长了部分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不良风气。一些地方超前建设,追求一步到位,大肆兴建豪华气派 楼堂馆所。如果把这些钱投到廉租房建设、低保救助等民生问题上,不知可以解决多少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化解多少遗留的历史难题!这种骄奢淫逸、忽视民生、大肆浪费的风气,与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的执政理 念背道而驰,如果任其蔓延,势必会使我们丧失革除积弊、实现转型的良好时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整体部署 其次,要抓住制度这个根本。作风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大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它更多地和思 想水平、道德品质、修养、个性等联系在一起,具有界定模糊、难以量化、往往并不触及法律等特点,如 果没有制度的规范、保障、引导和约束,结果必然是热闹一阵,然后不了了之。没有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是不少地方的领导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还要引入群众评价体系。领导干部的作风情况,群众最清楚。但可惜的是,由于渠道不畅, 群众的看法很难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或者,即使反映上去了,也石沉大海。这就让我们反思,为什么最 有发言权的反而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为什么我们一再丧失在出现苗头时挽救干部的机会?为什么一些 真诚反映问题的群众却落得屡遺报复的凄凉下场?归根结底,是我们缺乏保障群众监督权利的制度体系。 前不久,中组部要求,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考核和了解,并作为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 据,作风不好的不能进班子。广东省委也决定,将领导干部作风纳入巡视范围,巡视组要广泛听取一般干 部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一些不同的声音,以去伪存真。这些好的办法和规定,一旦和群众评价体系相结 合,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思路篇 提高农民收入,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本刊记者郭远明 作为我国南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江西省赣州市将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方向,取得 了引人注目的成效,成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市。 个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是如何走上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的?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 逸阳介绍说,赣州市下辖1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全市农业人口676万人,人均 耕地0.6亩,地少人多,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在上世纪60~80年代,由于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水 土流失十分严重。市情决定了赣州不能采取高消耗、高投入的农业发展模式。多年来,赣州市把生态循环 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方向,致力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相协调,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农村生态保 护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互相促进的路子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广大农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赣州市是如何有效推进生态循环农业 建设的? 农民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者,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能力和水平,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 关键。从2004年起,赣州市全面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大力开展培训,在观念上向农民灌输生态、循环
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三个意识”为切入点,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应成为当前各级领导 班子思考、学习和工作的重点。这些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这本是好事, 但也滋长了部分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不良风气。一些地方超前建设,追求一步到位,大肆兴建豪华气派的 楼堂馆所。如果把这些钱投到廉租房建设、低保救助等民生问题上,不知可以解决多少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化解多少遗留的历史难题!这种骄奢淫逸、忽视民生、大肆浪费的风气,与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的执政理 念背道而驰,如果任其蔓延,势必会使我们丧失革除积弊、实现转型的良好时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整体部署。 其次,要抓住制度这个根本。作风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大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它更多地和思 想水平、道德品质、修养、个性等联系在一起,具有界定模糊、难以量化、往往并不触及法律等特点,如 果没有制度的规范、保障、引导和约束,结果必然是热闹一阵,然后不了了之。没有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是不少地方的领导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还要引入群众评价体系。领导干部的作风情况,群众最清楚。但可惜的是,由于渠道不畅, 群众的看法很难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或者,即使反映上去了,也石沉大海。这就让我们反思,为什么最 有发言权的反而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为什么我们一再丧失在出现苗头时挽救干部的机会?为什么一些 真诚反映问题的群众却落得屡遭报复的凄凉下场?归根结底,是我们缺乏保障群众监督权利的制度体系。 前不久,中组部要求,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考核和了解,并作为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 据,作风不好的不能进班子。广东省委也决定,将领导干部作风纳入巡视范围,巡视组要广泛听取一般干 部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一些不同的声音,以去伪存真。这些好的办法和规定,一旦和群众评价体系相结 合,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思路篇: 提高农民收入,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本刊记者 郭远明 作为我国南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江西省赣州市将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方向,取得 了引人注目的成效,成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市。 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是如何走上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的?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 逸阳介绍说,赣州市下辖 18 个县(市、区),国土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全市农业人口 676 万人,人均 耕地 0.6 亩,地少人多,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在上世纪 60~80 年代,由于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水 土流失十分严重。市情决定了赣州不能采取高消耗、高投入的农业发展模式。多年来,赣州市把生态循环 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方向,致力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相协调,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农村生态保 护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互相促进的路子。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广大农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赣州市是如何有效推进生态循环农业 建设的? 农民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者,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能力和水平,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 关键。从 2004 年起,赣州市全面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大力开展培训,在观念上向农民灌输生态、循环
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理念,引导他们自觉遵循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规范和生产技术标准。到2006年 底,全市有157万人次的农民接受了一项以上正规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政府根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 求,围绕脐橙、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编写了通俗易懂的资料,免费派发到千家万户。 赣州还建立带头人队伍,在全市培养3万名农业科技带头人,每个村由政府“埋单”培养一名“用 得上、留得住”的农业专业的大学生 赣州市在广泛实践基础上,创造了以山林、农田、水面、庭院为依托,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业 产业发展的“猪一沼一果”工程模式,探索出了“山上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猪、山塘养鱼”的山地立 体开发模式,每年施用沼肥种植花卉、水稻、烟叶、脐橙等农作物的面积达550万亩。这一系列新探索被 农业部誉为生态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猪-沼一果”: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 郭远明胡竹林梁飞 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猪一沼一果 工程建设,赣州市成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者,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 循环农业让农民“腰包鼓了”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走进赣州农村,目之所及,“一片果(一眭菜),一栏猪,一口沼气池,一户 小康人家”的生态农业美景尽收眼底。在瑞金市武阳村农民梁永华家的“猪一沼一果(鱼)”生态循环庄 园里,50亩“纽荷尔”脐橙长势喜人,8个沼气池、3间猪舍和一口鱼塘浑然一体,猪壮鱼肥· “沼气是个宝啊!我们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用来烧水煮饭点灯,沼渣、沼液用来给果树施肥, 形成了良性循环,每年光节约电费、化肥、饲料等款项就超过7000元。脐橙只施农家肥,个大味甜,卖价 也高。”憨厚、朴实的梁永华开心地向记者介绍他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秘诀”。 梁永华受益于沼气生态循环模式,是赣州市大力推进“猪一沼一果”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惠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赣州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状况被称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以土地规模扩张 为基础,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途径狭窄 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农民吴小华告诉记者,原来家里12亩蔬菜每亩收入满打满算也不 过4000元左右,扩大规模又缺乏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也缺乏技术 为加快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带动农村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赣州市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 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求全市每年新增“猪一沼一果”生态农业示范户2万户以上。市里明文规定,政 府为生态农业示范小区建设搞好通水、通电、通路,并减免各种税费,实行区内建栏补助、提供贷款贴息 等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相应围绕规模开发、山地流转、用电用水、良种补贴等,实施了一系列优 惠政策
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理念,引导他们自觉遵循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规范和生产技术标准。到 2006 年 底,全市有 157 万人次的农民接受了一项以上正规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政府根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 求,围绕脐橙、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编写了通俗易懂的资料,免费派发到千家万户。 赣州还建立带头人队伍,在全市培养 3 万名农业科技带头人,每个村由政府“埋单”培养一名“用 得上、留得住”的农业专业的大学生。 赣州市在广泛实践基础上,创造了以山林、农田、水面、庭院为依托,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业 产业发展的“猪─沼─果”工程模式,探索出了“山上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猪、山塘养鱼”的山地立 体开发模式,每年施用沼肥种植花卉、水稻、烟叶、脐橙等农作物的面积达 550 万亩。这一系列新探索被 农业部誉为生态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猪-沼-果”: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 郭远明 胡竹林 梁飞 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猪─沼─果” 工程建设,赣州市成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者,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 循环农业让农民“腰包鼓了”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走进赣州农村,目之所及,“一片果(一畦菜),一栏猪,一口沼气池,一户 小康人家”的生态农业美景尽收眼底。在瑞金市武阳村农民梁永华家的“猪─沼─果(鱼)”生态循环庄 园里,50 亩“纽荷尔”脐橙长势喜人,8 个沼气池、3 间猪舍和一口鱼塘浑然一体,猪壮鱼肥…… “沼气是个宝啊!我们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用来烧水煮饭点灯,沼渣、沼液用来给果树施肥, 形成了良性循环,每年光节约电费、化肥、饲料等款项就超过 7000 元。脐橙只施农家肥,个大味甜,卖价 也高。”憨厚、朴实的梁永华开心地向记者介绍他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秘诀”。 梁永华受益于沼气生态循环模式,是赣州市大力推进“猪─沼─果”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惠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赣州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状况被称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以土地规模扩张 为基础,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途径狭窄。 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农民吴小华告诉记者,原来家里 12 亩蔬菜每亩收入满打满算也不 过 4000 元左右,扩大规模又缺乏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也缺乏技术。 为加快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带动农村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赣州市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 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求全市每年新增“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户 2 万户以上。市里明文规定,政 府为生态农业示范小区建设搞好通水、通电、通路,并减免各种税费,实行区内建栏补助、提供贷款贴息 等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相应围绕规模开发、山地流转、用电用水、良种补贴等,实施了一系列优 惠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赣州市努力改善沼气池型,提高质量标准,创造了强回流沼气池、康乐型沼气池 等,创新推广应用了远距离输气技术、稻草替代发酵技术,实行沼气池与猪舍、厕所三结合或“一池三改”, 解决了进出料、回流搅拌和厕所冲水难的问题。 在“猪一沼一果”生态工程建设中,赣州市坚持“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循环利用、持续消费” 的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品种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采取“公司+小区+农 户”、“协会+大户带小户”、农户自愿集中、企业联合运作等形式,积极构建生态畜牧小区,促使产业规 模聚集。生态畜牧小区推行山顶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猪、水面养鱼、沼气煮饭、沼液施果等资源综合 利用,种养互动 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农业走出新路 赣州市于都县小溪乡簸箕村农民许地长是赣州市生态农业走廊里的一名“庄园主”。他告诉记者,原 来家里6亩脐橙不仅产量低,果质、卖相也差。他看到村里不少村民建起了“猪一沼一果”生态农庄,脐 橙产量大大提高,果质、卖价也好,且成本大大降低,当即参加了乡里举办的“猪一沼一果”技术培训班 2005年,他与村里的一户养猪大户合作建起了“猪一沼一果”生态庄园。如今他们庄园每年的收入都在20 万元以上。 目前,赣州市京九、赣龙铁路和105、323、319、206国道沿线6条“猪一沼一果”生态农业走廊 粗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稻”、“猪一沼一菜”三大模式为主导,“猪一沼 一鱼”等模式共同发展的农业新格局,农业经济逐步走上了生态、循环、持续的发展轨道 生态专家、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鄢帮有认为,“猪一沼一果”工程模式的 推广实施,有效实现了资源反馈式循环利用,较好地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良性发展 调查显示,2006年,赣州市农村沼气池年产沼气2.3亿立方米,折合16.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保护林 地面积254.5万亩,脐橙产量增长31.3%。通过发展沼气池,赣州市每年还增加优质有机肥250多万吨, 扶持10多万户畜禽养殖户和果(菜)业种植户,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 境效益相统一。(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碧海蓝天永相伴 本刊记者吕福明 虽然岸边就是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但套子湾附近的海水却是碧蓝的。当地环保部门检测表明,这 里的海水水质常年处于一级和二级之间。令当地人骄傲的,还有头顶那片湛蓝的天空。这片清洁的工业园 区就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人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山东省率先通过了ISol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列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区域。 “环保不过关,什么都免谈
在实际操作中,赣州市努力改善沼气池型,提高质量标准,创造了强回流沼气池、康乐型沼气池 等,创新推广应用了远距离输气技术、稻草替代发酵技术,实行沼气池与猪舍、厕所三结合或“一池三改”, 解决了进出料、回流搅拌和厕所冲水难的问题。 在“猪─沼─果”生态工程建设中,赣州市坚持“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循环利用、持续消费” 的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品种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采取“公司+小区+农 户”、“协会+大户带小户”、农户自愿集中、企业联合运作等形式,积极构建生态畜牧小区,促使产业规 模聚集。生态畜牧小区推行山顶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猪、水面养鱼、沼气煮饭、沼液施果等资源综合 利用,种养互动。 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农业走出新路 赣州市于都县小溪乡簸箕村农民许地长是赣州市生态农业走廊里的一名“庄园主”。他告诉记者,原 来家里 6 亩脐橙不仅产量低,果质、卖相也差。他看到村里不少村民建起了“猪─沼─果”生态农庄,脐 橙产量大大提高,果质、卖价也好,且成本大大降低,当即参加了乡里举办的“猪─沼─果”技术培训班。 2005 年,他与村里的一户养猪大户合作建起了“猪─沼─果”生态庄园。如今他们庄园每年的收入都在 20 万元以上。 目前,赣州市京九、赣龙铁路和 105、323、319、206 国道沿线 6 条“猪─沼─果”生态农业走廊 粗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猪─沼─果”、“猪─沼─稻”、“猪─沼─菜”三大模式为主导,“猪─沼 ─鱼”等模式共同发展的农业新格局,农业经济逐步走上了生态、循环、持续的发展轨道。 生态专家、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鄢帮有认为,“猪─沼─果”工程模式的 推广实施,有效实现了资源反馈式循环利用,较好地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良性发展。 调查显示,2006 年,赣州市农村沼气池年产沼气 2.3 亿立方米,折合 16.4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保护林 地面积 254.5 万亩,脐橙产量增长 31.3%。通过发展沼气池,赣州市每年还增加优质有机肥 250 多万吨, 扶持 10 多万户畜禽养殖户和果(菜)业种植户,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 境效益相统一。(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碧海蓝天永相伴 本刊记者 吕福明 虽然岸边就是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但套子湾附近的海水却是碧蓝的。当地环保部门检测表明,这 里的海水水质常年处于一级和二级之间。令当地人骄傲的,还有头顶那片湛蓝的天空。这片清洁的工业园 区就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人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山东省率先通过了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列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区域。 “环保不过关,什么都免谈
环保不过关,什么都免谈”。这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在外商面前说得最硬的一句 话。2006年,这一句话将38个投资项目拒之门外 开发区城市管理环保局环境保护处处长王永军说:“近年来,所有入区项目,第一关就是前置审批。” 开发区管委会2002年投资300多万元,编制了环境保护规划,提高招商门槛,优化产业结构基础。通过严 把项目准入关,对进区投资新项目按照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控制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高 耗能行业的生产规模,一律不得上马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项目。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际上,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早在前几 年启动。1996年~1998年,开发区全部取消4吨以下锅炉,进行能源结构调整。1999年,全部污水进市 污水处理厂,不再直接排入海中。在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开发区积极打造节能型产业体系。2006年,开 发区依托龙头企业和一批专业园区,对项目用地进行统筹规划,提高投资强度,为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留 足发展空间。这一年,全区聚集度最高、各项消耗相对较低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汽车产业,占据了绝对 主导地位,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2.4%和3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69.5亿 元,占总量的60.7%。 烟台市经贸委副主任姜明说,按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要求,烟台市确定机械、电子、食品、黄金 为4大支柱产业,就连一向污染严重的黄金产业也已转向发展黄金深加工。这种结构上的调整,带动了全 市节能降耗工作。 政府:做“四两拨千斤”的施力者 如今,“捡破烂”也能捡出大产业。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这样一家靠收工业废品年创产值 过亿元的企业—一烟台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蔡水源是一位精明的南方人,他领着记者参观了废品加工车间。这里并没有多少 高科技,只是将收购来的铁片、木条、塑料等固体废弃物,简单加工成工业原料或半成品,再卖给需要的 企业。但这的确是一个赚钱的产业,几分钱收来的废品经过简单分类加工就可增值10倍,甚至几十倍。记 者看到,厂内新添置的有色金属分解设备,可以将电脑废弃主板零件,分解加工成各种金属或其他材料粉 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像这类资源再生企业还有近60家,企业注册资本1.7亿美元,投资总额 2.8亿美元。而这类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企业的集群式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烟台经济技术 开发区在土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规划建设了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成为全区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处理、加工 再生的平台。去年,仅绿环再生资源、众诚生化等企业,就加工废旧资源2900吨,实现产值1.83亿元 姜明认为,有限的财政投入,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这充分彰显了政府在推进循环经 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专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只是政府发挥政策引导的一个环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还 利用技改贷款贴息,进口设备关税抵免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国债项目,不断加大技 改投入力度,对耗能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2006年,全区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技 改项目43个,全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76亿多元 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20亿元,较上年增长34.4%:GDP总量是1998的 12.4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项能耗指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去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为0.39吨 标准煤,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44.4%:万元GDP取水量为7.29立方米,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7.1%。 (编辑:孙爱东) 2007年立法直击民生问题 本刊记者殷丽娟
“环保不过关,什么都免谈”。这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在外商面前说得最硬的一句 话。2006 年,这一句话将 38 个投资项目拒之门外。 开发区城市管理环保局环境保护处处长王永军说:“近年来,所有入区项目,第一关就是前置审批。” 开发区管委会 2002 年投资 300 多万元,编制了环境保护规划,提高招商门槛,优化产业结构基础。通过严 把项目准入关,对进区投资新项目按照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控制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高 耗能行业的生产规模,一律不得上马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项目。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际上,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早在前几 年启动。1996 年~1998 年,开发区全部取消 4 吨以下锅炉,进行能源结构调整。1999 年,全部污水进市 污水处理厂,不再直接排入海中。在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开发区积极打造节能型产业体系。2006 年,开 发区依托龙头企业和一批专业园区,对项目用地进行统筹规划,提高投资强度,为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留 足发展空间。这一年,全区聚集度最高、各项消耗相对较低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汽车产业,占据了绝对 主导地位,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区总量的 32.4%和 3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 369.5 亿 元,占总量的 60.7%。 烟台市经贸委副主任姜明说,按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要求,烟台市确定机械、电子、食品、黄金 为 4 大支柱产业,就连一向污染严重的黄金产业也已转向发展黄金深加工。这种结构上的调整,带动了全 市节能降耗工作。 政府:做“四两拨千斤”的施力者 如今,“捡破烂”也能捡出大产业。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这样一家靠收工业废品年创产值 过亿元的企业──烟台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蔡水源是一位精明的南方人,他领着记者参观了废品加工车间。这里并没有多少 高科技,只是将收购来的铁片、木条、塑料等固体废弃物,简单加工成工业原料或半成品,再卖给需要的 企业。但这的确是一个赚钱的产业,几分钱收来的废品经过简单分类加工就可增值 10 倍,甚至几十倍。记 者看到,厂内新添置的有色金属分解设备,可以将电脑废弃主板零件,分解加工成各种金属或其他材料粉 末。 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像这类资源再生企业还有近 60 家,企业注册资本 1.7 亿美元,投资总额 2.8 亿美元。而这类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企业的集群式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烟台经济技术 开发区在土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规划建设了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成为全区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处理、加工、 再生的平台。去年,仅绿环再生资源、众诚生化等企业,就加工废旧资源 2900 吨,实现产值 1.83 亿元。 姜明认为,有限的财政投入,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这充分彰显了政府在推进循环经 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专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只是政府发挥政策引导的一个环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还 利用技改贷款贴息,进口设备关税抵免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国债项目,不断加大技 改投入力度,对耗能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2006 年,全区新开工 3000 万元以上技 改项目 43 个,全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 76 亿多元。 2006 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820 亿元,较上年增长 34.4%;GDP 总量是 1998 的 12.4 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项能耗指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去年,全区万元 GDP 能耗为 0.39 吨 标准煤,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 44.4%;万元 GDP 取水量为 7.29 立方米,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 17.1%。 (编辑:孙爱东) 2007 年立法直击民生问题 本刊记者 殷丽娟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立法计划己经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吴高盛 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安排了22件立法项目,与以往相比,很多直击民生问题 吴高盛说,根据2007年立法计划安排,22件立法项目按其审议方式和时间,大致分为三类:一是 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法律案2件,即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这两件法律草案已经提请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二是安排再次审议的法律案5件。其中,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过二审 拟安排2007年4月人大常委会三审。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强制法、禁毒法、反垄断法等法律草案已经初 审,今年将分别安排二审、三审,对其中条件成熟的,争取年内通过。三是计划初次提请审议的法律案15 件,包括制定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城乡规划法、循环经济法、违法行为矫治法、社会保险 法、国有资产法,修改节约能源法、律师法、民事诉讼法、刑法修正案(七)、科学技术进步法、刑事诉 讼法、食品卫生法等 谈及今年立法新特点,吴高盛说,食品卫生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法等一批以民生为指向的重要法律草案被列入立法计划。 法要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吴高盛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苏丹红”、“福寿螺” 等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让百姓难以放心,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立法的 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现实中食品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龙治水、部门分割等造成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日 益突出。如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各有标准,有 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这些标准不统一,检测机构不统一,信息发布也 不统一,使老百姓无所适从,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为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首先要建立一个统 的食品卫生标准。然而,食品安全卫生立法涉及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多个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体制 吴高盛指出:立法偏重于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 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都是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以就业促进法为例,吴高盛说,“十 一五”期间我国将有5000多万人面临就业,然而,就业的岗位只有4000多万个,缺口达1000多万个,劳 动力结构性矛盾又加剧了劳动力就业的不平衡。与此同时,在就业过程中还出现一些学历歧视、户口歧视 性别歧视、外貌歧视等就业歧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就业促进法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吴高盛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建设 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社 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全国的农村社 会保障制度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这不仅与建设和谐社会不相符,也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 特别需要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据吴高盛介绍,22件立法项目,多数进展比较顺利,但社会保险法、违法行为矫治法、食品卫生 法等几部法律草案的起草、修改工作难度还比较大,各方认识还不尽一致。有关方面正在抓紧工作,努力 使各项法律草案按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吴高盛说,立法计划是指导性的,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以上立法项目, 争取在2007年审议通过10~15件,特别是循环经济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在法律 体系中起重要支架作用的法律,在提请审议或通过后,到2008年初,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将达到230件左 右。(编辑:林双川)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中央高层领导曾经讲,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中国政府高 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 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7 年立法计划已经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吴高盛 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安排了 22 件立法项目,与以往相比,很多直击民生问题。 吴高盛说,根据 2007 年立法计划安排,22 件立法项目按其审议方式和时间,大致分为三类:一是 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法律案2件,即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这两件法律草案已经提请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二是安排再次审议的法律案5件。其中,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过二审, 拟安排 2007 年 4 月人大常委会三审。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强制法、禁毒法、反垄断法等法律草案已经初 审,今年将分别安排二审、三审,对其中条件成熟的,争取年内通过。三是计划初次提请审议的法律案 15 件,包括制定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城乡规划法、循环经济法、违法行为矫治法、社会保险 法、国有资产法,修改节约能源法、律师法、民事诉讼法、刑法修正案(七)、科学技术进步法、刑事诉 讼法、食品卫生法等。 谈及今年立法新特点,吴高盛说,食品卫生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法等一批以民生为指向的重要法律草案被列入立法计划。 立法要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吴高盛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苏丹红”、“福寿螺” 等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让百姓难以放心,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立法的 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现实中食品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龙治水、部门分割等造成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日 益突出。如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各有标准,有 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这些标准不统一,检测机构不统一,信息发布也 不统一,使老百姓无所适从,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为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 的食品卫生标准。然而,食品安全卫生立法涉及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多个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体制。 吴高盛指出:立法偏重于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 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都是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以就业促进法为例,吴高盛说,“十 一五”期间我国将有 5000 多万人面临就业,然而,就业的岗位只有 4000 多万个,缺口达 1000 多万个,劳 动力结构性矛盾又加剧了劳动力就业的不平衡。与此同时,在就业过程中还出现一些学历歧视、户口歧视、 性别歧视、外貌歧视等就业歧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就业促进法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吴高盛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建设 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社 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全国的农村社 会保障制度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这不仅与建设和谐社会不相符,也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 特别需要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据吴高盛介绍,22 件立法项目,多数进展比较顺利,但社会保险法、违法行为矫治法、食品卫生 法等几部法律草案的起草、修改工作难度还比较大,各方认识还不尽一致。有关方面正在抓紧工作,努力 使各项法律草案按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吴高盛说,立法计划是指导性的,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以上立法项目, 争取在 2007 年审议通过 10~15 件,特别是循环经济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在法律 体系中起重要支架作用的法律,在提请审议或通过后,到 2008 年初,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将达到 230 件左 右。(编辑:林双川)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中央高层领导曾经讲,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中国政府高 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 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呼之欲出 一访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本刊记者李玲 为了充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对我国带来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 事务,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 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据悉,我国已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该方案阐述中国政府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 立场,提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为此,半月谈记者独家采访了专注该领域研究十几年的科技部 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记者:请您扼要介绍《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吕学都:该报告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 响,预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相关政策 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 题。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1℃~2.1℃,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自然灾害将进一步加剧。为此,我们要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的驱 动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增加,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吕学都:我国科学家进行的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温室效应将使中国地区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明显 升高,并可能导致强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继续增加。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1.4mm 3.2mm,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等级下降,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21%,西藏冻土层最严重地区减薄达4m~5m, 青海和甘南牧区产草量下降,西南地区、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北方干早受灾面积扩大 南方洪涝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6大江河 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同时,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190年 以来,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太湖、黄河均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洪灾损失日趋严重 记者: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哪些领域的影响可能最严重? 吕学都: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沿海岸带的影响最为严重:同时,气候变化 对人体健康、旅游业、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国东北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气候区域干暖 将导致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演变为草甸湿地。青 高原多年冻土将退化,这会对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将使内陆湖泊加速萎缩,加剧 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潮影响 的程度加重,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等生态群遺到破坏,沿海土地盐渍化加剧等。另外,气候变暖 将使未来我国空调制冷所需电力消费持续增长 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将增加。气候变化将増大心血管病、疟疾、登革热和 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记者:中国已经和将要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呼之欲出 ———访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本刊记者 李玲 为了充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对我国带来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 事务,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 12 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 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据悉,我国已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该方案阐述中国政府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 立场,提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为此,半月谈记者独家采访了专注该领域研究十几年的科技部 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 记者:请您扼要介绍《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吕学都:该报告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 响,预测了 21 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相关政策。 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 题。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 1.1℃~2.1℃,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自然灾害将进一步加剧。为此,我们要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的驱 动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增加,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吕学都:我国科学家进行的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温室效应将使中国地区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明显 升高,并可能导致强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继续增加。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 1.4mm~ 3.2mm,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等级下降,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 21%,西藏冻土层最严重地区减薄达 4m~5m, 青海和甘南牧区产草量下降,西南地区、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北方干旱受灾面积扩大, 南方洪涝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 6 大江河 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同时,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 1990 年 以来,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太湖、黄河均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洪灾损失日趋严重。 记者: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哪些领域的影响可能最严重? 吕学都: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沿海岸带的影响最为严重;同时,气候变化 对人体健康、旅游业、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国东北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气候区域干暖 将导致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演变为草甸湿地。青藏 高原多年冻土将退化,这会对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将使内陆湖泊加速萎缩,加剧 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潮影响 的程度加重,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等生态群遭到破坏,沿海土地盐渍化加剧等。另外,气候变暖 将使未来我国空调制冷所需电力消费持续增长。 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将增加。气候变化将增大心血管病、疟疾、登革热和 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记者:中国已经和将要采取哪些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