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23期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1,文件大小:240KB,团购合买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首次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 想文化建设并列提出的重要概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时期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建设被纳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 整体转型相结合,具备了立论依据;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半月谈》2007年第23期 目录 使用方法:按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页面 [读者评刊]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半月评论]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赵树凯)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本刊记者孙爱东) 低 [专题报道] 2007:宏观调控凸显6大亮点(本刊记者) 2008:把“两防”作为调控首要任务(本刊记者) [本刊特稿]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路径转换(本刊记者崔军强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双城走出“奶业困境”启示录(本刊记者韩世峰王春雨) 树立国门新形象( 尹萧 [政治观察 铲除非法用工的“病灶”(本刊记者晏国政张涛) 从民生提案到惠民政策(本刊记者林双川) “两基”攻坚:为西部孩子撑起一片天(本刊记者王秀真) [科教] “嫦娥”奔月记(本刊记者孙彦新白瑞雪李宣良) [经济纵横] 专家把脉物价走势(本刊记者秦交锋) 国农村就业结构历史性转变的6大特征(崔传义) “少生快 [江河湖泊行] 探访北京奥运水源地(李俊义程双庆) [新闻热线] 6次整治,缘何治不了“吃砖”之痛(本刊记者韩冰徐亮 [走进高效农业] 肥了稻蟹,鼓了口袋(本刊记者马义任鹏飞杨成军) [谈天说地] 生工程”要不得(杨毅军) 地方政府岂能强制干部“吸家乡烟”(杨涛) 百姓视点] 对“裁员”事件的反思(本刊记者) [文化] 八个农民的十五年文化坚守(本刊记者王艳明) [半月说法]

《半月谈》2007 年第 23 期 目录 使用方法:按 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页面 [读者评刊]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半月评论]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赵树凯)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本刊记者 孙爱东) 低收入者的“温暖之家”(本刊记者 侯大伟) [专题报道] 2007:宏观调控凸显 6 大亮点(本刊记者) 2008:把“两防”作为调控首要任务(本刊记者) [本刊特稿]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路径转换(本刊记者 崔军强)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双城走出“奶业困境”启示录(本刊记者 韩世峰 王春雨) 树立国门新形象(吴俊 尹萧) [政治观察] 铲除非法用工的“病灶”(本刊记者 晏国政 张涛) 从民生提案到惠民政策(本刊记者 林双川) “两基”攻坚:为西部孩子撑起一片天(本刊记者 王秀真) [科教] “嫦娥”奔月记(本刊记者 孙彦新 白瑞雪 李宣良) [经济纵横] 专家把脉物价走势(本刊记者 秦交锋) 我国农村就业结构历史性转变的 6 大特征(崔传义) “少生快富”工程调查(本刊记者 王艳明) [江河湖泊行] 探访北京奥运水源地(李俊义 程双庆) [新闻热线] 6 次整治,缘何治不了“吃砖”之痛(本刊记者 韩冰 徐亮) [走进高效农业] 肥了稻蟹,鼓了口袋(本刊记者 马义 任鹏飞 杨成军) [谈天说地] “大跃进”式的“民生工程”要不得(杨毅军) 地方政府岂能强制干部“吸家乡烟”(杨涛) [百姓视点] 对“裁员”事件的反思(本刊记者) [文化] 八个农民的十五年文化坚守(本刊记者 王艳明) [半月说法]

物权法视野下的3则“物业纠纷”(庄天逸) [军事天地] “以海制陆”新战略(封长虹) 奥运连着你我他] 岂能将奥运政治化(周溢潢) [校园话题] “校长下跪”之 [百事咨询] 企业职工涨工资有什么规定 [读者之页] 农村食品卫生安全令人忧(辽宁李国忱) [国际时事]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重启(柳莉) 且慢为“金砖”和“展望”国家喝彩(李长久) 盟一体化,不是欧盟翻版(张学刚) 格鲁吉亚:“玫瑰”为何凋零(童师群 “深圳”号访日彰显中国军事透眀度(任向群) [国内外半月大事] 国内外半月大事(2007年第23期) [小测验] 小测验(2007年第23期)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我们是驻守在边境一线的武警官兵,非常喜欢《半月谈》。每次执行任务时,我和战友们都 会在背包里揣上一本《半月谈》,闲下来时读一读,翻一翻。《半月谈》版本虽小,内容却非 常丰富,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国内外大事。今年报刊征订时 征求官兵们的意见。大家都要求继续订阅《半月谈》,说有了她的陪伴,为祖国守边防就不 觉得孤独寂寞。我们在遥远的边疆衷心祝愿《半月谈》杂志越办越好! 武警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防支队政治处王考华 《半月谈》第20期的内容是对我们基层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非常有效的指导,帮 助我们了解十七大的新理论、新内容、新要求。我是基层一名深入学校、村组宣讲十七大精 神的退休干部,这期刊登的报告、名单和简历。为我下村入户宣讲提供了学习材料,帮了大 一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方世宏 几位老友在串门时都在打听党的十七大文件已汇编成册,咋书店和市场还不见有售?我 还专门跑到县里去问,回答是:“还没有到县里来。”正在翘盼之时,邮递员送来了今年的第 20期《半月谈》。这本十七大专辑正是我们所需的。几位老友不约而同地笑道:“《半月谈 急读者所急,真是我们的知己 湖北省南彰县南武镇供销社程海群 现在农村最缺的是文化生活,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和硬件建设。《半月谈》最了解农民

物权法视野下的 3 则“物业纠纷”(庄天逸) [军事天地] 美国抛出“以海制陆”新战略(封长虹) [奥运连着你我他] 岂能将奥运政治化(周溢潢) [校园话题] “校长下跪”之辩 [百事咨询] 企业职工涨工资有什么规定 [读者之页] 农村食品卫生安全令人忧(辽宁 李国忱) [国际时事]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重启(柳莉) 且慢为“金砖”和“展望”国家喝彩(李长久) 东盟一体化,不是欧盟翻版(张学刚) 格鲁吉亚:“玫瑰”为何凋零(童师群) “深圳”号访日 彰显中国军事透明度(任向群) [国内外半月大事] 国内外半月大事(2007 年第 23 期) [小测验] 小测验(2007 年第 23 期)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我们是驻守在边境一线的武警官兵,非常喜欢《半月谈》。每次执行任务时,我和战友们都 会在背包里揣上一本《半月谈》,闲下来时读一读,翻一翻。《半月谈》版本虽小,内容却非 常丰富,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国内外大事。今年报刊征订时, 征求官兵们的意见。大家都要求继续订阅《半月谈》,说有了她的陪伴,为祖国守边防就不 觉得孤独寂寞。我们在遥远的边疆衷心祝愿《半月谈》杂志越办越好! ——武警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防支队政治处 王考华 《半月谈》第 20 期的内容是对我们基层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非常有效的指导,帮 助我们了解十七大的新理论、新内容、新要求。我是基层一名深入学校、村组宣讲十七大精 神的退休干部,这期刊登的报告、名单和简历。为我下村入户宣讲提供了学习材料,帮了大 忙。 ——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 方世宏 几位老友在串门时都在打听党的十七大文件已汇编成册,咋书店和市场还不见有售?我 还专门跑到县里去问,回答是:“还没有到县里来。”正在翘盼之时,邮递员送来了今年的第 20 期《半月谈》。这本十七大专辑正是我们所需的。几位老友不约而同地笑道:“《半月谈》 急读者所急,真是我们的知己!” ——湖北省南彰县南武镇供销社 程海群 现在农村最缺的是文化生活,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和硬件建设。《半月谈》最了解农民

的心思,“文化”栏目经常刊登一些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介绍了一批活跃在农 村舞台、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分子,符合农村的实际,非常合农民胃口。如第18期该 栏目刊登的《喜耕田的故事〉为啥这样火》、《“庄户剧团”热唱乡村》,农民很爱读,深受 启发。 山东省邹城市王代印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首次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 想文化建设并列提出的重要概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时期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建设被纳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 整体转型相结合,具备了立论依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成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位一体布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高度 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根本在于解决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特别是重点关注弱势群众。社 会建设要统筹考虑机会、程序、结果公平,最终目标是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因此,社会建 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应该有社会事业的建设、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制建设等,还应该有社会 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协调机制的建设等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社会建设内容时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社会建设重点应该解决好以下问 是发展教育。发展教育获益的不仅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的长远 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最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我国现在实行的是9 年制义务教育,但资料显示,我国25岁以上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只有7.4年。因此,社会建 设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尤其要关注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地区儿童等群体,实现基础教育 的公平 是解决好就业。国家要协调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人人都有 工作。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工作的方式虽然实现了人人都有工作,但是却带来了经济效益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劳动力市场体制,提高了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失业、下岗、“毕业即 失业”等问题。所以,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各单位都应该思考社会的整体利益 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 三是收入分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目 前,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要想短期内缩小或消除差距,是不现实也是不 科学的。关键是要纠正不合理、不公正的差异。因此,社会建设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体现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深刻认识,是解决各阶层利益矛盾、优化 社会阶层结构的迫切需要 四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广泛,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住房保障 养老、医疗等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 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最终目标是保障最大 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五是完善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管理,有了好的社会管理体制,才能最大限度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使社会运转协调,使人民生活安宁和

的心思,“文化”栏目经常刊登一些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介绍了一批活跃在农 村舞台、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分子,符合农村的实际,非常合农民胃口。如第 18 期该 栏目刊登的《〈喜耕田的故事〉为啥这样火》、《“庄户剧团”热唱乡村》,农民很爱读,深受 启发。 ——山东省邹城市 王代印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首次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 想文化建设并列提出的重要概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时期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建设被纳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 整体转型相结合,具备了立论依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成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位一体布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高度。 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根本在于解决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特别是重点关注弱势群众。社 会建设要统筹考虑机会、程序、结果公平,最终目标是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因此,社会建 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应该有社会事业的建设、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制建设等,还应该有社会 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协调机制的建设等。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社会建设内容时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社会建设重点应该解决好以下问 题。 一是发展教育。发展教育获益的不仅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的长远 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最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我国现在实行的是 9 年制义务教育,但资料显示,我国 25 岁以上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只有 7.4 年。因此,社会建 设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尤其要关注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地区儿童等群体,实现基础教育 的公平。 二是解决好就业。国家要协调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人人都有 工作。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工作的方式虽然实现了人人都有工作,但是却带来了经济效益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劳动力市场体制,提高了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失业、下岗、“毕业即 失业”等问题。所以,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各单位都应该思考社会的整体利益。 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 三是收入分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目 前,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要想短期内缩小或消除差距,是不现实也是不 科学的。关键是要纠正不合理、不公正的差异。因此,社会建设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体现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深刻认识,是解决各阶层利益矛盾、优化 社会阶层结构的迫切需要。 四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广泛,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住房保障、 养老、医疗等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 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最终目标是保障最大 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五是完善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管理,有了好的社会管理体制,才能最大限度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使社会运转协调,使人民生活安宁和 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60年里,我们在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 也积累了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20多年中,我们党基本上没有把社会 建设提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使得社会组织丧失了自主和 活力。政府承担的功能严重错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程度 深化.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社会事业整体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也出现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可以说,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矛 盾加剧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较快而又协调地推进社会建 设,是充分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发展 为了顺利推进社会建设,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第一,必须把社会建设提高到事 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无论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还是 从根本要求和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必须协调发 展。第二,必须建立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制。社会建设滞后,宛其原因,除了认识 偏差外。还存在着影响社会建设与其他三大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所以必须建立如决 策机制、投入机制、纠错机制和问责制等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第 必须保持社会建设自身各部分之问的协调发展。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又有组成它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要求社会建设内部 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这是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项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等政策法规,明确了廉租住房保 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来源,申请、审核、公示等具体规定。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为“城 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 本刊记者孙爱东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如何解决?政府对城市住房保障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给出了鲜明回答,“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 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廉租住房制度,在解决群众“住有所居”方面,将扮演一个非常重 要的角色。为此,记者专访了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有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记者:我国的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解决了大多数人有房住的问题,改变了住房严重短缺 的状态。1978年到2006年,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均住房面积从67平方米提高 到20多平方米。但同时,我国还有约1000万户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 以下,这些家庭住房状况急需得到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高 度重视,在推进住房建设工作中,将廉租住房制度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 途径,要求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1998年以来,各地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 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突出问题。截至2006年底,全国还有145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 住房建设制度。今年以来,各地根据国务院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1478亿元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其中今年当年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 60 年里,我们在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 也积累了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 20 多年中,我们党基本上没有把社会 建设提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使得社会组织丧失了自主和 活力。政府承担的功能严重错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程度 深化.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社会事业整体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也出现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可以说,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矛 盾加剧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较快而又协调地推进社会建 设,是充分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发展。 为了顺利推进社会建设,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第一,必须把社会建设提高到事 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无论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还是 从根本要求和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必须协调发 展。第二,必须建立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制。社会建设滞后,宛其原因,除了认识 偏差外。还存在着影响社会建设与其他三大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所以必须建立如决 策机制、投入机制、纠错机制和问责制等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第三, 必须保持社会建设自身各部分之问的协调发展。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又有组成它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要求社会建设内部 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这是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项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等政策法规,明确了廉租住房保 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来源,申请、审核、公示等具体规定。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为“城 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 ■ 本刊记者 孙爱东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如何解决?政府对城市住房保障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给出了鲜明回答,“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 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廉租住房制度,在解决群众“住有所居”方面,将扮演一个非常重 要的角色。为此,记者专访了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有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记者:我国的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解决了大多数人有房住的问题,改变了住房严重短缺 的状态。1978 年到 2006 年,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均住房面积从 6.7 平方米提高 到 20 多平方米。但同时,我国还有约 1000 万户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 10 平方米 以下,这些家庭住房状况急需得到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高 度重视,在推进住房建设工作中,将廉租住房制度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 途径,要求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1998 年以来,各地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 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突出问题。截至 2006 年底,全国还有 145 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 住房建设制度。今年以来,各地根据国务院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 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 147.8 亿元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其中今年当年投

入达77亿元。累计通过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改善了681万户低保家庭的居住条 件,对29.6万户承租公有住房的低保家庭实行了租金减免,其中今年新增租赁住房补贴、 实物配租等保障家庭达41.3万户 记者: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程中遇到了哪些新情况? 负责人:从制度建立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稳定、 规范的廉租住房制度资金渠道,没有建立严格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有待 进一步扩大。据测算,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收人家庭约1000万户, 其中低保家庭400万户。2010年实现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仼务较重。 住房保障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是部门规章, 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整体上不够健全,尚不能有效保障低收 入家庭的住房权益 面向低收入家庭租赁的房源不足。随着各地旧城改造的推进,市场中可供租赁的小户型 低价位房源日趋减少,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领取租赁补贴后难以租到合适的房屋。大部分地区 没有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资料信息服务,不能及时提供房源信息,帮助低收入家庭租到合 适的住房 记者: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难题? 负责人:近几年,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 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的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应保尽保:2008年底 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 入住房困难家庭。“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 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此,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住房保障立法工作。硏究起草《住房保障条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完善住房保障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仼,依法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权 益。第二,开展低收人家庭住房状况调査.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 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第三,落实廉租 住房保障资金及土地供应。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中央、省 市、县各项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保 证供应,并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第四,落实工作责任。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城市 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有关工作情况,要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政绩考核中。第五。健全 工作机制。健全住房保障管理体制,落实廉租住房管理工作机构及具体实施机构,完善申请 审核和公示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要。◇ 低收入者的“温暖之家 ■本刊记者侯大伟 崭新的瓷砖、敞亮的客厅、精心涂刷的墙壁、几浄窗明的厨房……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张 忠兴的“家”,你很难将这套建筑面积近70平方米且装修一新的三室一厅与“城市最低收入 者”联系起来。 张忠兴每个月都要从当地政府那里领取3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方能勉强维持其家 庭正常“运转”。“拥有自己的房子,简直就是奢望。”张忠兴说 张忠兴的奢望在今年年初变成了现实。隶属于成都市政府的住房保障中心将这套配备齐 全、装修一新的住房以完全免费的方式“租”给了张忠兴一家,他们再也不用为寻找全市最 便宜的住房而颠沛流离了

入达 77 亿元。累计通过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改善了 68.1 万户低保家庭的居住条 件,对 29.6 万户承租公有住房的低保家庭实行了租金减免,其中今年新增租赁住房补贴、 实物配租等保障家庭达 41.3 万户。 记者: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程中遇到了哪些新情况? 负责人:从制度建立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稳定、 规范的廉租住房制度资金渠道,没有建立严格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有待 进一步扩大。据测算,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 10 平方米的低收人家庭约 1000 万户, 其中低保家庭 400 万户。2010 年实现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任务较重。 住房保障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是部门规章, 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整体上不够健全,尚不能有效保障低收 入家庭的住房权益。 面向低收入家庭租赁的房源不足。随着各地旧城改造的推进,市场中可供租赁的小户型、 低价位房源日趋减少,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领取租赁补贴后难以租到合适的房屋。大部分地区 没有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资料信息服务,不能及时提供房源信息,帮助低收入家庭租到合 适的住房。 记者: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难题? 负责人:近几年,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2007 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 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的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应保尽保;2008 年底 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 入住房困难家庭。“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 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此,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住房保障立法工作。研究起草《住房保障条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完善住房保障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依法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权 益。第二,开展低收人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 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第三,落实廉租 住房保障资金及土地供应。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中央、省、 市、县各项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保 证供应,并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第四,落实工作责任。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城市 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有关工作情况,要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政绩考核中。第五。健全 工作机制。健全住房保障管理体制,落实廉租住房管理工作机构及具体实施机构,完善申请、 审核和公示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要。◇ 低收入者的“温暖之家” ■ 本刊记者 侯大伟 崭新的瓷砖、敞亮的客厅、精心涂刷的墙壁、几净窗明的厨房……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张 忠兴的“家”,你很难将这套建筑面积近 70 平方米且装修一新的三室一厅与“城市最低收入 者”联系起来。 张忠兴每个月都要从当地政府那里领取 300 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方能勉强维持其家 庭正常“运转”。“拥有自己的房子,简直就是奢望。”张忠兴说。 张忠兴的奢望在今年年初变成了现实。隶属于成都市政府的住房保障中心将这套配备齐 全、装修一新的住房以完全免费的方式“租”给了张忠兴一家,他们再也不用为寻找全市最 便宜的住房而颠沛流离了

张忠兴一家是成都市近几年来大力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受益者之一。该保障体系是 以城市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为救助对象,对其实行住房兜底政策,以保障其住房权益 6年惠及5万户 成都市按照“保障低端、调控中端、引导髙端”的思路,逐步健全、完善城市住房保障 体系(以下简称“住保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以“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为主要方式的 廉租住房制度,以期实现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兜底保障。自2001年以来,累 计已经有近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从当地廉租住房制度申获益 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在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住房保障资金的投入。据了解,成 都市今年的住房保障资金安排高达上亿元,而前几年每年的投入仅为千万元,投入以10倍 的幅度在攀升。在住房保障资金“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成都市更多的家庭被政府纳入到 住房保障制度之下。 为了能将住保体系覆盖更多人群,同时保证住房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和严肃性,成都市还 出台了《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向社会承诺政府有义务解决中低收入者 的住房问题,并构建起一个分层次、多形式的住保体系 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蒋治云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住房保障制度能有效做到应 保尽保,成都市将住房保障资金来源也纳λ保障机制,确定资金来源于“公积金増值收益、 政府土地净收益的5%、保障机枃营运收益、市本级及五城区财政预算安排和社会捐赠”。 这一资金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实现保障对象的“无缝覆盖 成都市住保体系是以其保障对象相互交叉为主要特点的。蒋治云介绍说,过去城市住房 保障体系主要是由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构建起来的,两类住房保障对象之间是“刚性断裂”, 没有交合处,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能享受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夹 心层”群体。 为解决这个问题,成都市在住保体系的多种住房供应模式之间设定了“重叠边界”,使 其各自服务对象相互交叉,以实现“无缝覆盖”。 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剐局长蔡冀川告诉记者,成都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对象从低保家庭扩 大到年收入22万元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使该群体既成为廉租房保障对象。又符合经济适 用房保障对象的双重政策覆盖群体,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或申请廉租房保障,或申 购经济适用房。 完善“进出”机制,确保“公共住房”公平配置 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是确保“住房保障政策”落实到应保家庭、遏制投资或 投机行为的重要手段,更是保证“公共住房”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的关键。 蔡冀川介绍说。成都市已经建立起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审査的准入制度。通过收入、 住房情况初审、公示、复核等手段层层把关,实现审核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政 府优惠政策落实到需要保障的家庭。同时,对享受住房保障家庭逐户建立收入、住房和家庭 常住人口状况的动态档案,实行定期复核,对住房和收入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调整其所享 受的公共保障住房,不断完善“退出机制”。◇ (编辑:孙爱东) 2007:宏观调控凸显6大亮点 本刊记者 编者按: 对中国经济而言,2007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

张忠兴一家是成都市近几年来大力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受益者之一。该保障体系是 以城市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为救助对象,对其实行住房兜底政策,以保障其住房权益。 6 年惠及 5 万户 成都市按照“保障低端、调控中端、引导高端”的思路,逐步健全、完善城市住房保障 体系(以下简称“住保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以“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为主要方式的 廉租住房制度,以期实现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兜底保障。自 2001 年以来,累 计已经有近 5 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从当地廉租住房制度申获益。 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在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住房保障资金的投入。据了解,成 都市今年的住房保障资金安排高达上亿元,而前几年每年的投入仅为千万元,投入以 10 倍 的幅度在攀升。在住房保障资金“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成都市更多的家庭被政府纳入到 住房保障制度之下。 为了能将住保体系覆盖更多人群,同时保证住房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和严肃性,成都市还 出台了《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向社会承诺政府有义务解决中低收入者 的住房问题,并构建起一个分层次、多形式的住保体系。 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蒋治云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住房保障制度能有效做到应 保尽保,成都市将住房保障资金来源也纳入保障机制,确定资金来源于“公积金增值收益、 政府土地净收益的 5%、保障机构营运收益、市本级及五城区财政预算安排和社会捐赠”。 这一资金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实现保障对象的“无缝覆盖” 成都市住保体系是以其保障对象相互交叉为主要特点的。蒋治云介绍说,过去城市住房 保障体系主要是由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构建起来的,两类住房保障对象之间是“刚性断裂”, 没有交合处,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能享受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夹 心层”群体。 为解决这个问题,成都市在住保体系的多种住房供应模式之间设定了“重叠边界”,使 其各自服务对象相互交叉,以实现“无缝覆盖”。 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剐局长蔡冀川告诉记者,成都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对象从低保家庭扩 大到年收入 2.2 万元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使该群体既成为廉租房保障对象。又符合经济适 用房保障对象的双重政策覆盖群体,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或申请廉租房保障,或申 购经济适用房。 完善“进出”机制,确保“公共住房”公平配置 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是确保“住房保障政策”落实到应保家庭、遏制投资或 投机行为的重要手段,更是保证“公共住房”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的关键。 蔡冀川介绍说。成都市已经建立起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审查的准入制度。通过收入、 住房情况初审、公示、复核等手段层层把关,实现审核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政 府优惠政策落实到需要保障的家庭。同时,对享受住房保障家庭逐户建立收入、住房和家庭 常住人口状况的动态档案,实行定期复核,对住房和收入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调整其所享 受的公共保障住房,不断完善“退出机制”。◇ (编辑:孙爱东) 2007:宏观调控凸显 6 大亮点 ■ 本刊记者 编者按: 对中国经济而言,2007 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

多、外贸顺差过大)依然存在,结构性价格増幅持续走髙。资本流动性过剩势头较猛,国民 经济运行中积聚着一定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和风险。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 措施,力求使中国经济的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的轨迹前行。 2008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一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两防”(防止经济增长 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 务。人们十分关注,今年我国宏观调控呈现出哪些亮点?明年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宏观调控的 手段和措施将发生哪些变化? 亮点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有人表示宏观调控不起作用,可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宏观调控,如果没有央行的货币政 策,又会是什么情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反复强调,“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果”。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 控,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形成共同拉动经济 增长的格局。统计显示,前3季度最终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同比提高了 1.3个和7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下降了83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 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115%左 右。这将是中国经济连续5年达到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前3个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 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经济增长波幅很小。而从5年 来看,波幅始终保持在1个百分点左右。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 稳定性已明显增强。 亮点二:更加注重协调配合,调控体系日臻完善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 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强化几大政策“组合拳”发挥联动作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鲜明特色。 之所以强化政策工具综合运用,与我们现在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势有关。面对日益复杂的 局面,单靠货币政策已经难以达到调控目标,财政、货币政策如何有效配合成为更重要的课 题 今年以来央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还降低了银行 储蓄的利息税,调整了证券和股票交易印花税。取消了553项高能耗、高物耗和资源性产品 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节能降耗的措施,提高 了环境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健全了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和落实了最低工资的指导制度 同时,中央出台了扶持加强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稳定价格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特别 是今年财政部宣布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这一有助于回笼货币的措施,被视为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的“创新之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认为,今年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更多地采用了财税 等经济手段。虽然效果慢一些,但是有利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 “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急需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樊纲表示,经济结 构的调整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来配合,而当务之急是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通过改革资源税制度,建立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等措施。积极推动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多、外贸顺差过大)依然存在,结构性价格增幅持续走高。资本流动性过剩势头较猛,国民 经济运行中积聚着一定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和风险。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 措施,力求使中国经济的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的轨迹前行。 2008 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一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两防”(防止经济增长 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 务。人们十分关注,今年我国宏观调控呈现出哪些亮点?明年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宏观调控的 手段和措施将发生哪些变化? 亮点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有人表示宏观调控不起作用,可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宏观调控,如果没有央行的货币政 策,又会是什么情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反复强调,“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果”。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 控,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形成共同拉动经济 增长的格局。统计显示,前 3 季度最终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同比提高了 1.3 个和 7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下降了 8.3 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 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 11.5%左 右。这将是中国经济连续 5 年达到 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前 3 个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 一季度增长 11.1%,二季度增长 11.9%.三季度增长 11.5%,经济增长波幅很小。而从 5 年 来看,波幅始终保持在 1 个百分点左右。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 稳定性已明显增强。 亮点二:更加注重协调配合,调控体系日臻完善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 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强化几大政策“组合拳”发挥联动作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鲜明特色。 之所以强化政策工具综合运用,与我们现在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势有关。面对日益复杂的 局面,单靠货币政策已经难以达到调控目标,财政、货币政策如何有效配合成为更重要的课 题。 今年以来央行 9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 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还降低了银行 储蓄的利息税,调整了证券和股票交易印花税。取消了 553 项高能耗、高物耗和资源性产品 的出口退税,降低了 2268 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节能降耗的措施,提高 了环境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健全了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和落实了最低工资的指导制度。 同时,中央出台了扶持加强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稳定价格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特别 是今年财政部宣布发行 1.55 万亿元特别国债,这一有助于回笼货币的措施,被视为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的“创新之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认为,今年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更多地采用了财税 等经济手段。虽然效果慢一些,但是有利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 “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急需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樊纲表示,经济结 构的调整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来配合,而当务之急是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通过改革资源税制度,建立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等措施。积极推动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亮点三:结构优化成效初现,爱国环境治理迎来“拐点” 半年前,浩瀚的太湖,以蓝藻暴发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深刻拷问。这一事件让 苏南乃至全国认识到: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人民群众 就不会认 继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33%,实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今年前 3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 总量也首次双双下降。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拐点”。过去这些数字都 是上升的 指标升降向折射出科学发展的执着追求。经济上存在的所有问题总的看来是结构性问 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也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 今年以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加大。一方面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投资, 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据悉,今年前3季度我国投资增速总体有所回落,其中粗钢、 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能耗产品产量增幡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今年我国将力争关停小火 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水泥、电解 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也不断加大。 外贸政策的调整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继今年6月对包括钢坯、焦炭、天然石 墨等142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我国又于7 月1日起一次性取消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今年 12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旧目录最大的不同是 明确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外资项目准入,同时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 源、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产业 在这些调控措施作用下,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发改委最新资料显示,目前 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大型燃气轮机、直流输电设备等实现国产化,发电 设备、冶金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稳步提高。 “双下降”的环保“成绩单”固然非常可贵,更为可贵的是,在一些地方。产业提升和 节能减排循环互动的趋势已露端倪。 在浙江,节能减排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且还造就了增势强劲的循环经济产业 许多浙江民企正在描绘新的资本“攻略图”’,并开始掀起一股新的投资热一一循环经济产业 投资热。循环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工业增长最快的产业。 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仍 未改变,经济发展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犹存,势必影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让我们欣慰的 是.我国的节能减排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刚刚作出部署,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 情况将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 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亮点四:稳物价保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踏实 2007年物价跌宕起伏,牵动着百姓的神经。今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首次突 破3%警戒线达到3.3%.此后一直维持在3%以上,10月份达到65%的高点,与8月创出 的10年最高点持平。猪肉、食用油、柴油、液化气等价格上涨,给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带 来较大压力 物价不稳,经济不稳定的风险将继续积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价格走势。及时采 取措施保证供应、稳定价格。国务院月14日专门硏究部署稳定市场供应和保障困难群众 生活工作,强调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农业生产方面,“发 展生产,保障供给”,打牢农业基础的同时,调控模式也有所改善。政府改变了对肉禽制品 重消费、轻生产”的既有调控模式。开始加强对分散自发的市场流通体系的调控能力

亮点三:结构优化成效初现,爱国环境治理迎来“拐点” 半年前,浩瀚的太湖,以蓝藻暴发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深刻拷问。这一事件让 苏南乃至全国认识到: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人民群众 就不会认可。 继 2006 年全国单位 GDP 能耗下降了 1.33%,实现了 2003 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今年前 3 季度,全国单位 GDP 能耗继续下降,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 总量也首次双双下降。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拐点”。过去这些数字都 是上升的。 指标升降向折射出科学发展的执着追求。经济上存在的所有问题总的看来是结构性问 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也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 今年以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加大。一方面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投资, 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据悉,今年前 3 季度我国投资增速总体有所回落,其中粗钢、 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能耗产品产量增幡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今年我国将力争关停小火 电机组 1000 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3000 万吨,落后炼钢产能 3500 万吨。水泥、电解 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也不断加大。 外贸政策的调整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继今年 6 月对包括钢坯、焦炭、天然石 墨等 142 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我国又于 7 月 1 日起一次性取消 553 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今年 12 月 1 日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旧目录最大的不同是 明确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外资项目准入,同时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 源、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产业。 在这些调控措施作用下,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发改委最新资料显示,目前 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大型燃气轮机、直流输电设备等实现国产化,发电 设备、冶金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稳步提高。 “双下降”的环保“成绩单”固然非常可贵,更为可贵的是,在一些地方。产业提升和 节能减排循环互动的趋势已露端倪。 在浙江,节能减排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且还造就了增势强劲的循环经济产业。 许多浙江民企正在描绘新的资本“攻略图”,并开始掀起一股新的投资热——循环经济产业 投资热。循环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工业增长最快的产业。 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仍 未改变,经济发展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犹存,势必影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让我们欣慰的 是.我国的节能减排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刚刚作出部署,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 情况将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 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亮点四:稳物价保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踏实 2007 年物价跌宕起伏,牵动着百姓的神经。今年 3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首次突 破 3%警戒线达到 3.3%.此后一直维持在 3%以上,10 月份达到 6.5%的高点,与 8 月创出 的 10 年最高点持平。猪肉、食用油、柴油、液化气等价格上涨,给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带 来较大压力。 物价不稳,经济不稳定的风险将继续积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价格走势。及时采 取措施保证供应、稳定价格。国务院 11 月 14 日专门研究部署稳定市场供应和保障困难群众 生活工作,强调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农业生产方面,“发 展生产,保障供给”,打牢农业基础的同时,调控模式也有所改善。政府改变了对肉禽制品 “重消费、轻生产”的既有调控模式。开始加强对分散自发的市场流通体系的调控能力

政府调控物价,还需一个过程,而人们的生活却不能停滞。为了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 送到千家万户。确保让人民生活得更踏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 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引导居民消费;落实学校食堂以及公共交通等公益性行业补贴 政策,提高低收人人群社会保障标准.保证市场基本平稳。 亮点五: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温家 宝总理说,“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民富才能国强,发展成果最终要由人民共享。今年以来,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见证了人民 享受改善民生的成果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们已经在农村实现了9年制义务教育,即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明年将在城市免除9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杂费。从今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计划招收 免费师范生1.2万人,实行定向招生,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今年以前的全国 中等和高等学校的助学金只有18亿元,明年要达到350亿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前3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0万人,已提前完成了全年城 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预期目标。8月底通过的就业促进法,把积极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 一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今年以来,国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积极 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目前城市低保人数基本稳定在2200多万人。农村低保人数预计 今年底将达3000万人。 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我国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 务网络建设,加强医药价格管理,使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目前农村合作 医疗覆盖面为80%,明年要达到100%:参保基金达到100元,其中政府出资80元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各地纷纷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积极推进。垄断行业平均工资实行限高封顶的办法也正在硏究探索中。 亮点六:“住房难”开始破题,安居梦想朝着现实迈进 “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民有很大的意 见 这些话语道出了温总理对民情民意的深刻理解,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也表明党和 国家已经把住房问题当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调控声声紧、房价节节高”的状况,一大部分百姓买 不起房或背负沉重债务买房。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和谐。国际上的经验表明,住房问题。 尤其是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平正义和社 会和谐的大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政府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几个月前,《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 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 重要内容。政府强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回归公共政策,是旨在改善民生的再一次房改。百 姓看到,安居的梦想已开始朝着现实迈进。2007年,国内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 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建设部不久前表示,要加强 住房有效供应,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遹用住房、“两限”普通商品住房、中低价位和中小套 型普通商品住房等五类住房用地不低于居住用地的70% 温总理最近再次向我们清晰展现了政府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基本思路。他说,政府的职责 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 他还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他们中有许多人工资也不是很高”。◇ 2008:把“两防”作为调控首要任务

政府调控物价,还需一个过程,而人们的生活却不能停滞。为了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 送到千家万户。确保让人民生活得更踏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 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引导居民消费;落实学校食堂以及公共交通等公益性行业补贴 政策,提高低收人人群社会保障标准.保证市场基本平稳。 亮点五: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温家 宝总理说,“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民富才能国强,发展成果最终要由人民共享。今年以来,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见证了人民 享受改善民生的成果。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们已经在农村实现了 9 年制义务教育,即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明年将在城市免除 9 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杂费。从今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计划招收 免费师范生 1.2 万人,实行定向招生,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今年以前的全国 中等和高等学校的助学金只有 18 亿元,明年要达到 350 亿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前 3 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920 万人,已提前完成了全年城 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的预期目标。8 月底通过的就业促进法,把积极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今年以来,国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积极 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目前城市低保人数基本稳定在 2200 多万人。农村低保人数预计 今年底将达 3000 万人。 ——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我国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 务网络建设,加强医药价格管理,使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目前农村合作 医疗覆盖面为 80%,明年要达到 100%;参保基金达到 100 元,其中政府出资 80 元。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各地纷纷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积极推进。垄断行业平均工资实行限高封顶的办法也正在研究探索中。 亮点六:“住房难”开始破题,安居梦想朝着现实迈进 “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民有很大的意 见。”……这些话语道出了温总理对民情民意的深刻理解,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也表明党和 国家已经把住房问题当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调控声声紧、房价节节高”的状况,一大部分百姓买 不起房或背负沉重债务买房。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和谐。国际上的经验表明,住房问题。 尤其是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平正义和社 会和谐的大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政府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几个月前,《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 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 重要内容。政府强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回归公共政策,是旨在改善民生的再一次房改。百 姓看到,安居的梦想已开始朝着现实迈进。2007 年,国内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 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建设部不久前表示,要加强 住房有效供应,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两限”普通商品住房、中低价位和中小套 型普通商品住房等五类住房用地不低于居住用地的 70%。 温总理最近再次向我们清晰展现了政府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基本思路。他说,政府的职责 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 他还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他们中有许多人工资也不是很高”。◇ 2008:把“两防”作为调控首要任务

本刊记者 从“一防”到“两防”,从“双稳健”到一“稳”一“紧”,从“又好又快”到“好字优 先”……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勾画出一幅新的路线图 从“一防”到“两防”:缓解通胀成为新任务调控复杂性加剧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研究部署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时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表述。从过去提出 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一个“防止”到现在的两个“防止”,凸显出中国发展 任务的新变化: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 稳定物价的重要性为何被提到如此高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指 出,当前物价上涨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心进一步增加。 央行11月发布报告,提醒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份报告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粮食 价格引发价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二是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 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物价面临着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 重通胀压力。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也形成了价格上涨压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某 些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到国内市场价格。而这一点,在今年粮食价格的上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提醒我们绝不能小视当前的“结构性上涨”。尤其是这一问题有 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全局、普通群众生活时,更要高度重视。 明年宏观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分关键。中央政策硏究室经济专家王兰军指出, 解决价格问题,首先应采取措施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因经济过热引发生产资 料价格上涨,进而演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从“双稳健”到一“稳”一“紧”:强烈的政策信号传递出中央对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表明, 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金融硏究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告诉记者:“货币政策从‘稳 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 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 策走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 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时面临通缩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形势,稳健的货 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 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来自央行的最新信息显示,明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 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指货币的总量要压下来。手段主 要有两个:一个是多种方法的使用,比如票据对冲流动性,公开业务市场操作,提高利率等 一个是使用这些方法的力度要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冋时,明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 稳健。这样,自2005年以来“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明年将变成一“稳”一“紧”相 搭配

■ 本刊记者 从“一防”到“两防”,从“双稳健”到一“稳”一“紧”,从“又好又快”到“好字优 先”……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勾画出一幅新的路线图。 从“一防”到“两防”:缓解通胀成为新任务 调控复杂性加剧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研究部署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时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表述。从过去提出 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一个“防止”到现在的两个“防止”,凸显出中国发展 任务的新变化: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 稳定物价的重要性为何被提到如此高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指 出,当前物价上涨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心进一步增加。 央行 11 月发布报告,提醒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份报告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粮食 价格引发价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二是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 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物价面临着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 重通胀压力。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也形成了价格上涨压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某 些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到国内市场价格。而这一点,在今年粮食价格的上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提醒我们绝不能小视当前的“结构性上涨”。尤其是这一问题有 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全局、普通群众生活时,更要高度重视。 明年宏观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分关键。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专家王兰军指出, 解决价格问题,首先应采取措施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因经济过热引发生产资 料价格上涨,进而演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从“双稳健”到一“稳”一“紧”:强烈的政策信号传递出中央对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表明, 已实施 10 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告诉记者:“货币政策从‘稳 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 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 策走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 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时面临通缩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 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形势,稳健的货 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 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来自央行的最新信息显示,明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 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指货币的总量要压下来。手段主 要有两个:一个是多种方法的使用,比如票据对冲流动性,公开业务市场操作,提高利率等; 一个是使用这些方法的力度要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同时,明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 稳健。这样,自 2005 年以来“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明年将变成一“稳”一“紧”相 搭配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1页,可试读17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