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7期 月 CHINA COMMENT 优化产业 结构 中俄共奏“春天的交响 透视产业结构调整追切性 “加减乘除”算惠农“折扣”账 两会”折射“中国式民主”三大亮点 中日“融冰”需双向推动 中共中宣传部委耗新华通讯社主办 ( 半月谈2007年第7期目录 按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 读者评刊 我们喜欢阅读“民生报道” 半月评论 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力谈:构筑人才高地,加强法律监督 实践篇:剑胆琴心为人民 思路篇: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谈:司法为民是改革方向 实践篇:群众满意,法律天平上的“准星
半月谈 2007 年第 7 期 半月谈 2007 年第 7 期目录 按 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 读者评刊 我们喜欢阅读“民生报道” 半月评论 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力谈: 构筑人才高地,加强法律监督 实践篇:剑胆琴心为人民 思路篇: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谈:司法为民是改革方向 实践篇:群众满意, 法律天平上的“准星
专题报道 节能环保困局逼出治理“新政” 本刊特稿 中俄共奏“春天的交响 “加减乘除”算惠农“折扣”账 政治观察 2007:反“台独”关键年 学杂费全免,西部孩子还缺啥 经济纵横 百姓理财谨防四个误区 农民缘何乐于卷入“以租代征”利益链 城市的灵魂是文化 北京公交优先:向都市“肠梗阻”开刀 “保耕地,造好砖” 闻热线 百姓背不动豪华“公共场馆” 惠农路”咋修成了“豆腐渣” 军事天地
专题报道 透视产业结构调整迫切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本之道 节能环保困局逼出治理“新政” 本刊特稿 中俄共奏“春天的交响” “加减乘除”算惠农“折扣”账 政治观察 “两会”折射“中国式民主”三大亮点 2007:反“台独”关键年 学杂费全免,西部孩子还缺啥 经济纵横 百姓理财谨防四个误区 农民缘何乐于卷入“以租代征”利益链 城市的灵魂是文化 北京公交优先:向都市“肠梗阻”开刀 “保耕地,造好砖” 新闻热线 百姓背不动豪华“公共场馆” “惠农路”咋修成了“豆腐渣” 军事天地
与中国特种侦察兵“零距离”接触 半月说法 物权法让您的生活更安心 谈天说地 “政企分肥”不去,住房责任难分56十二次下跪呼唤人间良知 校园话题 孩子需要大把零花钱吗 百姓视点 聚焦政府官员诚信缺失 百事咨询 租房人能否互换居住 读者之页 农民对金融服务有“五盼 国际时事 伊战四年,美国走不出中东泥潭 中日“融冰”需双向推动 朝鲜外交全面出击 信息广场 国内外半月大事
与中国特种侦察兵“零距离”接触 半月说法 物权法让您的生活更安心 谈天说地 “政企分肥”不去,住房责任难分 56 十二次下跪呼唤人间良知 校园话题 孩子需要大把零花钱吗 百姓视点 聚焦政府官员诚信缺失 百事咨询 租房人能否互换居住 读者之页 农民对金融服务有“五盼” 国际时事 伊战四年,美国走不出中东泥潭 中日“融冰”需双向推动 朝鲜外交全面出击 小测验 信息广场 国内外半月大事
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温家宝 总理则坦言,“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总书记和总理在同一时段内如此强调忧患意识,不是随意,更 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清醒认识,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 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深厚感情的真诚体现。所以,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秉持忧患意识,既是 一种现实要求,一种责任自觉,更是一种政治境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体现在知忧患上。今日的中国发展成绩很大、成就很多,但“名为治 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很多,甚至很严峻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四大结构性问 个都是悬在中国经济发展头上的利剑。比如,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依赖于投资,但我们是否还能 支撑已高得离谱的投资率;我们的经济增长也很大依赖于外贸出口,但现在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与贸易争 端,已使我们不能再保持持续贸易顺差: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很大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与环境的软约束,但 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供给与严峻的环境压力,我们还能继续如此大手大脚吗? 进一步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在做了很多工作的同时,也忽略了很多该做的工作。比如,这些年来 我们在注重效率,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基尼系数逼近0.45甚至更高,10% 的群体占有了接近一半的财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形势严峻:再比如,随着改革进入攻 坚阶段,过去被捂住的各种老大难、烂摊子和积累遗留的大量问题都相继暴露出来,像由于拆迁补偿问 引发的冲突、由于干群关系紧张产生的纠纷、由于农民失地生活无保导致的对立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可能 表现为一个侧面、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问题,但放置于矛盾凸显期这一大背景下,就有可能演化为社会 性的问题、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邓小平曾讲过一句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前,人民群众可 能对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的感受并不强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 等方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长,对于政治参与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增长。由此,温总理指出,要把“逐步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一重大历史任 务。但实事求是讲,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准备不足,这一历史任务才刚刚破题。可是,在人民群众政治意识 和权利意识日益快速提升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做,而且要尽快做,做慢了都不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还体现在能忧患上。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不是不知道上面所说的这些问 题,也不是不知道忧患的客观必要性,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很难树立起忧患意识。总是在想,我们干了那 么多的事情,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明摆的,不说功劳,苦劳总有一点吧。何况我们现在也有资格、有条件、 有能力过得好一些,何苦把自己搞得那么苦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时一事的应付了事,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 发达。对于某一阶段性的工作,我们可能已经完成了,甚至完成得还很好,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 大事业来说,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 评功摆好”。的确,我们已经总体小康了,我们的一些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可能已过上相对好的生活,但 在不平衡、有差距、低水平的小康现状背后还有很多的群众日子并不宽裕,甚至还有很多艰难疾苦。如果 我们还不忘自己是共产党人,那么,共产党人的觉悟、共产党人的责任、共产党人的使命,所有这一切都 指向了我们要能忧患,要去忧患,要甘于忧患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更重要的在于要去解忧患。看到问题的存在,也意识到问题的紧迫与
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 辛鸣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温家宝 总理则坦言,“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总书记和总理在同一时段内如此强调忧患意识,不是随意,更 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清醒认识,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 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深厚感情的真诚体现。所以,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秉持忧患意识,既是 一种现实要求,一种责任自觉,更是一种政治境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体现在知忧患上。今日的中国发展成绩很大、成就很多,但“名为治 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很多,甚至很严峻。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四大结构性问 题,哪一个都是悬在中国经济发展头上的利剑。比如,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依赖于投资,但我们是否还能 支撑已高得离谱的投资率;我们的经济增长也很大依赖于外贸出口,但现在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与贸易争 端,已使我们不能再保持持续贸易顺差;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很大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与环境的软约束,但 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供给与严峻的环境压力,我们还能继续如此大手大脚吗? 进一步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在做了很多工作的同时,也忽略了很多该做的工作。比如,这些年来, 我们在注重效率,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基尼系数逼近 0.45 甚至更高,10% 的群体占有了接近一半的财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形势严峻;再比如,随着改革进入攻 坚阶段,过去被捂住的各种老大难、烂摊子和积累遗留的大量问题都相继暴露出来,像由于拆迁补偿问题 引发的冲突、由于干群关系紧张产生的纠纷、由于农民失地生活无保导致的对立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可能 表现为一个侧面、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问题,但放置于矛盾凸显期这一大背景下,就有可能演化为社会 性的问题、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邓小平曾讲过一句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前,人民群众可 能对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的感受并不强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 等方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长,对于政治参与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增长。由此,温总理指出,要把“逐步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一重大历史任 务。但实事求是讲,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准备不足,这一历史任务才刚刚破题。可是,在人民群众政治意识 和权利意识日益快速提升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做,而且要尽快做,做慢了都不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还体现在能忧患上。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不是不知道上面所说的这些问 题,也不是不知道忧患的客观必要性,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很难树立起忧患意识。总是在想,我们干了那 么多的事情,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明摆的,不说功劳,苦劳总有一点吧。何况我们现在也有资格、有条件、 有能力过得好一些,何苦把自己搞得那么苦。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时一事的应付了事,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 发达。对于某一阶段性的工作,我们可能已经完成了,甚至完成得还很好,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 大事业来说,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 评功摆好”。的确,我们已经总体小康了,我们的一些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可能已过上相对好的生活,但 在不平衡、有差距、低水平的小康现状背后还有很多的群众日子并不宽裕,甚至还有很多艰难疾苦。如果 我们还不忘自己是共产党人,那么,共产党人的觉悟、共产党人的责任、共产党人的使命,所有这一切都 指向了我们要能忧患,要去忧患,要甘于忧患。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更重要的在于要去解忧患。看到问题的存在,也意识到问题的紧迫与
严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头脑中、观念里、感情上,那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政策的设计、制度的安排, 把我们己经意识到的、可以通过努力而加以解决的问题给解决掉,这才是忧患的现实意义所在。这就要求 我们共产党人甚至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利益结构和体制机制障 ,消除引发忧患的各种问题与弊端。 清醒而知忧患,自觉而能忧患,务实而解忧患。秉持忧患意识这样一种政治境界,未雨绸缪、防微杜 渐,中国人民必能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更加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 将早日实现! 思路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力谈:构筑人才高地,加强法律监督 孙爱东许永俊 海淀区是首都北京的重要功能区,是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全国闻名的科技大区、教 育大区、文化大区和人才大区。身处其中的海淀区检察院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主题, 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要求落到具体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青年文 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严打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反贪局、全国十佳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院… 孙力检察长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说,海淀检察院是一个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团体。全院平均 年龄为34.7岁,本科以上学历的186人,占干警总数的97.4%。其中研究生学历58人。多年来,他们以 占全北京市7%的办案人员,完成了占全市22%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量。其中,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为推进检察改革和业务建设发挥了有力作用 现在随着形势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提高,社会对公平正义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孙力说,海 淀检察院坚持司法公正与检务公开相结合,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杈威性和公信力。第一,以监督促公正。 树立监督者受监督的理念,创立“与人大代表街乡对口联系”制度、控诉案件人民监督员公开审查制度、 广开渠道公开征求律师、法院意见制度等,不断强化接受监督的理念。第二,以公开促公正。在推出“海 淀检察院便民维权十六条”基础上,去年又推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的措施,不断扩大检务公开的力度 范围,使检察工作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第三,以规范促公开。为防止人走政息,海淀检察院以建立保持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契机,充分发挥制度管长远的作用,建立了覆盖 全部业务部门的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图等体系,并逐年修订。(编辑:薛凯) 剑胆琴心为人民 孙爱东许永俊
严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头脑中、观念里、感情上,那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政策的设计、制度的安排, 把我们已经意识到的、可以通过努力而加以解决的问题给解决掉,这才是忧患的现实意义所在。这就要求 我们共产党人甚至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利益结构和体制机制障 碍,消除引发忧患的各种问题与弊端。 清醒而知忧患,自觉而能忧患,务实而解忧患。秉持忧患意识这样一种政治境界,未雨绸缪、防微杜 渐,中国人民必能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更加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 将早日实现! 思路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力谈:构筑人才高地,加强法律监督 孙爱东 许永俊 海淀区是首都北京的重要功能区,是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全国闻名的科技大区、教 育大区、文化大区和人才大区。身处其中的海淀区检察院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主题, 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要求落到具体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青年文 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严打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反贪局、全国十佳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院…… 孙力检察长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说,海淀检察院是一个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团体。全院平均 年龄为 34.7 岁,本科以上学历的 186 人,占干警总数的 97.4%。其中研究生学历 58 人。多年来,他们以 占全北京市 7%的办案人员,完成了占全市 22%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量。其中,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为推进检察改革和业务建设发挥了有力作用。 现在随着形势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提高,社会对公平正义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孙力说,海 淀检察院坚持司法公正与检务公开相结合,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一,以监督促公正。 树立监督者受监督的理念,创立“与人大代表街乡对口联系”制度、控诉案件人民监督员公开审查制度、 广开渠道公开征求律师、法院意见制度等,不断强化接受监督的理念。第二,以公开促公正。在推出“海 淀检察院便民维权十六条”基础上,去年又推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的措施,不断扩大检务公开的力度、 范围,使检察工作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第三,以规范促公开。为防止人走政息,海淀检察院以建立保持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契机,充分发挥制度管长远的作用,建立了覆盖 全部业务部门的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图等体系,并逐年修订。(编辑:薛凯) 实践篇: 剑胆琴心为人民 孙爱东 许永俊
“真是谢谢你啊,我来了每次都麻烦你,又买午饭,又买车票………” “多亏了你帮忙,我那事总算是了了,现在心里头舒服多了……” 在海淀区检察院控审处采访时,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话语。一位位普通百姓在得到检察干警认真 耐心、热情的解答后,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帮助困难老人买盒饭,给诉冤人起身倒杯水,点滴的温暖, 拉近了检察干警与百姓的距离 维护那一方的平安 2006年10月31日,北京秋高气爽。法庭上,正进行着一场庄严的审判。刘某垂头站立在被告席 上。2002年~2004年间,刘某利用其担任北京某著名高校装备处采购员的便利,先后收受他人贿赂9605 美元,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这是海淀检察院受理的第一例涉及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 在办理此案的过程中,海淀检察院反贪局的侦查人员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很快拿下了犯罪嫌疑人 刘某的口供,使得错综复杂的案情基本上浮出了水面。但是,仅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不能够对其定罪处 罚的。此时,行贿方的账务报表就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证据。在此案涉及的行贿方中,有两家公司位于香 港。而香港公司迟迟不肯配合,甚至声称只接受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査。面对这样的僵局,侦查人员突破种 种困难,终于在案件即将到期的时候,得到了关键的证据 去年年初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统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海淀检察院反贪局作为其 重要的职能部门,始终走在打击职务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前列。反贪局把查办大要案作为重点,1998 年成立至今共计立案288件322人,立案总数居全市第一,其中90%为大要案,涉及处级以上的要案58人 局级20人,百万元以上案件22件22人,取得了查处一个、挽救一片、稳定一方的工作效果 千里传书感化服刑人员 2002年5月,北京某IT公司张龙被原单位开除。11月初的一天,张龙无意中发现原单位一辆桑塔纳 轿车的钥匙还在自己手里。出于报复,他回到原单位将车开走,并低价转卖。很快,这起盗窃案被移送至 海淀检察院起诉一处审査起诉。在提讯室里,张龙第一次见到了承办此案的女检察官杨新娥。几年前的这 次提讯,让张龙终生难忘。“提讯结束后,她突然问了我一句,‘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听到这句话, 我感觉她就像是个好朋友在替我惋惜,忽然感到很温暖,不知不觉地哭了。”经过审理,法院以盗窃罪判 处张龙有期徒刑10年 “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结束每天的劳动改造,躺在床上,女检察官的形象,总是浮现在张龙的眼 前。张龙作出了个大胆的决定一—从湖南岳阳监狱写信给远在北京的杨新娥。 杨新娥回信了!收到这封来自“海淀检察院”的回信,张龙乐得像个孩子一样,把信传给身边的 每名服刑人员。“很久没有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了。我真的很感激她!”从此以后,张龙把杨新娥当成了 自己的亲姐姐,厚厚的长信来往于千里之遥的京湘两地。不久前,杨新娥获得湖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批准, 千里迢迢赶赴湖南岳阳监狱看望张龙 在杨新娥的感化下,张龙已成为狱里的一名特殊“教师”,在监狱开设的电脑培训班里为120名 “学员”讲授电脑知识,多次获得监狱领导的好评 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 2006年10月30日,海淀检察院收到了一个案件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这是该院2006年根 据刑事和解政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的70余起案件中的一个。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和受害人赵某本是邻 居,一个晚上,王某和朋友在外聚会喝酒后开车回家,却发现一辆轿车停在自己的车位上。王某下车后 对着这辆车大展拳脚。第二天,警方接到报警后很快査明事实。后来,王某因故意毁坏财物被刑事拘留。 检察院承办人员通过审査案件发现,王某的行为是酒后的一时失态,犯罪情节较轻,造成的损失较
“真是谢谢你啊,我来了每次都麻烦你,又买午饭,又买车票……” “多亏了你帮忙,我那事总算是了了,现在心里头舒服多了……” 在海淀区检察院控审处采访时,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话语。一位位普通百姓在得到检察干警认真、 耐心、热情的解答后,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帮助困难老人买盒饭,给诉冤人起身倒杯水,点滴的温暖, 拉近了检察干警与百姓的距离。 维护那一方的平安 2006 年 10 月 31 日,北京秋高气爽。法庭上,正进行着一场庄严的审判。刘某垂头站立在被告席 上。2002 年~2004 年间,刘某利用其担任北京某著名高校装备处采购员的便利,先后收受他人贿赂 9605 美元,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这是海淀检察院受理的第一例涉及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 在办理此案的过程中,海淀检察院反贪局的侦查人员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很快拿下了犯罪嫌疑人 刘某的口供,使得错综复杂的案情基本上浮出了水面。但是,仅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不能够对其定罪处 罚的。此时,行贿方的账务报表就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证据。在此案涉及的行贿方中,有两家公司位于香 港。而香港公司迟迟不肯配合,甚至声称只接受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面对这样的僵局,侦查人员突破种 种困难,终于在案件即将到期的时候,得到了关键的证据。 去年年初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统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海淀检察院反贪局作为其 重要的职能部门,始终走在打击职务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前列。反贪局把查办大要案作为重点,1998 年成立至今共计立案 288 件 322 人,立案总数居全市第一,其中 90%为大要案,涉及处级以上的要案 58 人, 局级 20 人,百万元以上案件 22 件 22 人,取得了查处一个、挽救一片、稳定一方的工作效果。 千里传书感化服刑人员 2002 年 5 月,北京某 IT 公司张龙被原单位开除。11 月初的一天,张龙无意中发现原单位一辆桑塔纳 轿车的钥匙还在自己手里。出于报复,他回到原单位将车开走,并低价转卖。很快,这起盗窃案被移送至 海淀检察院起诉一处审查起诉。在提讯室里,张龙第一次见到了承办此案的女检察官杨新娥。几年前的这 次提讯,让张龙终生难忘。“提讯结束后,她突然问了我一句,‘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听到这句话, 我感觉她就像是个好朋友在替我惋惜,忽然感到很温暖,不知不觉地哭了。”经过审理,法院以盗窃罪判 处张龙有期徒刑 10 年。 “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结束每天的劳动改造,躺在床上,女检察官的形象,总是浮现在张龙的眼 前。张龙作出了个大胆的决定———从湖南岳阳监狱写信给远在北京的杨新娥。 杨新娥回信了!收到这封来自“海淀检察院”的回信,张龙乐得像个孩子一样,把信传给身边的 每名服刑人员。“很久没有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了。我真的很感激她!”从此以后,张龙把杨新娥当成了 自己的亲姐姐,厚厚的长信来往于千里之遥的京湘两地。不久前,杨新娥获得湖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批准, 千里迢迢赶赴湖南岳阳监狱看望张龙。 在杨新娥的感化下,张龙已成为狱里的一名特殊“教师”,在监狱开设的电脑培训班里为 120 名 “学员”讲授电脑知识,多次获得监狱领导的好评。 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 2006 年 10 月 30 日,海淀检察院收到了一个案件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这是该院 2006 年根 据刑事和解政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的 70 余起案件中的一个。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和受害人赵某本是邻 居,一个晚上,王某和朋友在外聚会喝酒后开车回家,却发现一辆轿车停在自己的车位上。王某下车后, 对着这辆车大展拳脚。第二天,警方接到报警后很快查明事实。后来,王某因故意毁坏财物被刑事拘留。 检察院承办人员通过审查案件发现,王某的行为是酒后的一时失态,犯罪情节较轻,造成的损失较
小,事后也积极进行弥补,符合刑事和解政策的基本精神,于是决定尝试对此案进行调解。在检察官的调 解下,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而王某也成为海淀检察院落实刑事和解政策的受益者,最终获得了不予起诉 的处理结果 当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淀检察院对刑事和 解政策的运用正顺应了这一要求,既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罚效益,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加害人及被害人 的合法利益,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编辑:薛凯) 思路篇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谈:司法为民是改革方向 本刊记者李自良王研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改革措施频频冲击人们的眼帘:率先在全国推出死刑注射执行:率先在全国 成立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率先在全国法院建立以管案、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由于综合业绩 突出,昆明中院2006年荣立全国法院集体一等功 一个位处边疆省份的中级人民法院,何以能走在前列,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在接受半 月谈记者专访时说,司法为民是灵魂,司法为民是方向,正是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我们改革的基点、动 力、成效才都有保证。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最终目的都是司法为民:改革的成效,最终也要看司法为民措 施是否真正落实。 杨玉兰认为,司法为民是新时期衡量人民法院全部司法活动的根本标准。司法为民包括四方面的 内容:一是通过审判案件,及时公正化解社会矛盾,调解社会纠纷:二是多举措为民提供便利和服务,比 如方便诉讼、提供司法救助等:三是通过司法实现法律的激励作用:四是发挥法律规则的矫正功能 据介绍,围绕司法为民的宗旨,近年来昆明中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人 民法院来说,依法审理好各类诉讼案件是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和手段。为此,昆明中 院从法官队伍入手,从运行机制入手,从解决司法实践难题λ手,大胆改革,把司法为民的宗旨全面落实 到保护人民、打击犯罪、制裁违法、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审判工作中去。“与司法为民的宗旨相符,我 们就大胆去试。”杨玉兰说 秉持司法为民的宗旨和理念,昆明中院正实现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跨越。从2000年开始,昆明中院 持续保持了收结案件上升、未结案件下降的良好态势。2006年昆明中院执结率达92.4%,高出全国平均数 12个百分点。 谈及昆明中院的发展,杨玉兰满怀信心: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指导,以司法为民为基点, 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基层建设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队伍为保证,全面增强司法能力,不断提高司 法水平。(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小,事后也积极进行弥补,符合刑事和解政策的基本精神,于是决定尝试对此案进行调解。在检察官的调 解下,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而王某也成为海淀检察院落实刑事和解政策的受益者,最终获得了不予起诉 的处理结果。 当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淀检察院对刑事和 解政策的运用正顺应了这一要求,既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罚效益,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加害人及被害人 的合法利益,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编辑:薛凯) 思路篇: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谈:司法为民是改革方向 本刊记者 李自良 王研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改革措施频频冲击人们的眼帘:率先在全国推出死刑注射执行;率先在全国 成立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率先在全国法院建立以管案、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由于综合业绩 突出,昆明中院 2006 年荣立全国法院集体一等功。 一个位处边疆省份的中级人民法院,何以能走在前列,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兰在接受半 月谈记者专访时说,司法为民是灵魂,司法为民是方向,正是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我们改革的基点、动 力、成效才都有保证。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最终目的都是司法为民;改革的成效,最终也要看司法为民措 施是否真正落实。 杨玉兰认为,司法为民是新时期衡量人民法院全部司法活动的根本标准。司法为民包括四方面的 内容:一是通过审判案件,及时公正化解社会矛盾,调解社会纠纷;二是多举措为民提供便利和服务,比 如方便诉讼、提供司法救助等;三是通过司法实现法律的激励作用;四是发挥法律规则的矫正功能。 据介绍,围绕司法为民的宗旨,近年来昆明中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人 民法院来说,依法审理好各类诉讼案件是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和手段。为此,昆明中 院从法官队伍入手,从运行机制入手,从解决司法实践难题入手,大胆改革,把司法为民的宗旨全面落实 到保护人民、打击犯罪、制裁违法、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审判工作中去。“与司法为民的宗旨相符,我 们就大胆去试。”杨玉兰说。 秉持司法为民的宗旨和理念,昆明中院正实现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跨越。从 2000 年开始,昆明中院 持续保持了收结案件上升、未结案件下降的良好态势。2006 年昆明中院执结率达 92.4%,高出全国平均数 12 个百分点。 谈及昆明中院的发展,杨玉兰满怀信心: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指导,以司法为民为基点, 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基层建设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队伍为保证,全面增强司法能力,不断提高司 法水平。(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群众满意,法律天平上的“准星” 本刊记者李自良王研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楼是一座具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和深刻法治艺术内涵的大楼。进入采访 发现,与大楼样式相对应的是,“法为民所司”已经成为春城人民能够深刻感受到的另一道风景 让执行不再难 2007年春节前夕,在昆明打工的段新国一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和400多名工友在昆明一家房地 产公司打工,却一直没有拿到工钱。情急之下,段新国和工友们一起,把房地产公司告到了法院。可他没 抱多大希望:听说光是官司判下来就要很长时间,何况还要让公司掏出钱来,再把钱发给大家,看来今年 春节是不行了。 让段新国意外的是,2月份的一天,他接到了法院电话,说可以领钱了!2月14日,段新国作为民 工代表欢欢喜喜领回了工钱 这一天,昆明中院执行局共向12个单位和2名个人发还了5992万余元的执行款,其中有不少采取 了新的执行方法,如段新国的工钱,就是“先予执行”。昆明中院执行局局长邱继辉告诉记者,中院2006 年12月出台规定:拖欠涉农案件当事人工资或劳务报酬的事实清楚,经承包人申请并依法提供担保,人民 法院可以就工程款中涉及涉农案件当事人工资或劳务报酬部分裁定先予执行,不必先经过判决。中院对该 案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后,仅用10天便将200万元案款执行到位。如果走正常的审判、裁定、执行等 程序,最少也要2个月 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而且严重影响法院威信、损害法律尊严。面对这一“痼疾” 昆明中院没有回避,而是迎接挑战,攻坚克难。昆明中院首先开展了执行积案清理,仅2006年就清理2200 余件,分析原因并进行登记。随后,中院开始解决这些执行积案,采取多种方式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特 别是对赡养、抚养、拖欠工资、拒付工程款等案件加大了执行力度,仅2006年就追回4.4亿元债权。为建 立长效机制,昆明中院还专门建立了法院执行威慑网,把拒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在网上公布。对一些情节 恶劣的“老赖”,还在媒体上进行曝光,并采取了限制被执行人经营消费、财产举报有奖等有力措施 让法官到信访窗口轮值 到昆明中院反映疑问或委屈的群众有这样的待遇,来自审判庭的专业法官将向他们认真负责地回答 解释,提供帮助。昆明中院从2007年1月起实行的《法官轮值制度》,要求新仼命的部门副职、审判长、 审判员和助理审判人员,必须到信访接待窗口作为期6个月的接待。 2006年5月,民事审判庭法官付锡勇从基层法院调动到中院担任审判员。2007年2月1日,他成 为中院首个到信访接待窗口轮值的法官。轮值期间的一件事令他难忘:一位当事人因工伤被火烧成残疾 但因不了解法律规定,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或申请仲裁,导致他一审、二审败诉,没能拿到赔 偿。“当事人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想不通。我就先向他解释了有关法律规定,又告诉他可以去市政府、市工 会的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并把电话等提供给他,最后他满意地走了。如果没有中院的轮值渠道,他根 本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求帮助。” 付锡勇说,类似的事情让自己看到,法官的判决对当事人有着实实在在的结果,这就要求法官在行 使裁判权时更加慎重。“而且群众的视角和我们不同,法官应该更多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作出让 群众服气或满 说到这一新的制度,昆明中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这不仅能促进法官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 当事人对判后案件的反应,也能够增强法官化解矛盾的能力、办案的质量意识、服务群众的意识。践行司 法为民的宗旨,最终要靠法官的具体活动来实现,这就要求法官不是简单地适用法律条文,而是要在审判
群众满意,法律天平上的“准星” 本刊记者 李自良 王研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楼是一座具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和深刻法治艺术内涵的大楼。进入采访 发现,与大楼样式相对应的是,“法为民所司”已经成为春城人民能够深刻感受到的另一道风景。 让执行不再难 2007 年春节前夕,在昆明打工的段新国一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和 400 多名工友在昆明一家房地 产公司打工,却一直没有拿到工钱。情急之下,段新国和工友们一起,把房地产公司告到了法院。可他没 抱多大希望:听说光是官司判下来就要很长时间,何况还要让公司掏出钱来,再把钱发给大家,看来今年 春节是不行了。 让段新国意外的是,2 月份的一天,他接到了法院电话,说可以领钱了!2 月 14 日,段新国作为民 工代表欢欢喜喜领回了工钱。 这一天,昆明中院执行局共向 12 个单位和 2 名个人发还了 5992 万余元的执行款,其中有不少采取 了新的执行方法,如段新国的工钱,就是“先予执行”。昆明中院执行局局长邱继辉告诉记者,中院 2006 年 12 月出台规定:拖欠涉农案件当事人工资或劳务报酬的事实清楚,经承包人申请并依法提供担保,人民 法院可以就工程款中涉及涉农案件当事人工资或劳务报酬部分裁定先予执行,不必先经过判决。中院对该 案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后,仅用 10 天便将 200 万元案款执行到位。如果走正常的审判、裁定、执行等 程序,最少也要 2 个月。 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而且严重影响法院威信、损害法律尊严。面对这一“痼疾”, 昆明中院没有回避,而是迎接挑战,攻坚克难。昆明中院首先开展了执行积案清理,仅 2006 年就清理 2200 余件,分析原因并进行登记。随后,中院开始解决这些执行积案,采取多种方式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特 别是对赡养、抚养、拖欠工资、拒付工程款等案件加大了执行力度,仅 2006 年就追回 4.4 亿元债权。为建 立长效机制,昆明中院还专门建立了法院执行威慑网,把拒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在网上公布。对一些情节 恶劣的“老赖”,还在媒体上进行曝光,并采取了限制被执行人经营消费、财产举报有奖等有力措施。 让法官到信访窗口轮值 到昆明中院反映疑问或委屈的群众有这样的待遇,来自审判庭的专业法官将向他们认真负责地回答 解释,提供帮助。昆明中院从 2007 年 1 月起实行的《法官轮值制度》,要求新任命的部门副职、审判长、 审判员和助理审判人员,必须到信访接待窗口作为期 6 个月的接待。 2006 年 5 月,民事审判庭法官付锡勇从基层法院调动到中院担任审判员。2007 年 2 月 1 日,他成 为中院首个到信访接待窗口轮值的法官。轮值期间的一件事令他难忘:一位当事人因工伤被火烧成残疾, 但因不了解法律规定,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或申请仲裁,导致他一审、二审败诉,没能拿到赔 偿。“当事人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想不通。我就先向他解释了有关法律规定,又告诉他可以去市政府、市工 会的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并把电话等提供给他,最后他满意地走了。如果没有中院的轮值渠道,他根 本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求帮助。” 付锡勇说,类似的事情让自己看到,法官的判决对当事人有着实实在在的结果,这就要求法官在行 使裁判权时更加慎重。“而且群众的视角和我们不同,法官应该更多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作出让 群众服气或满意的判决。” 说到这一新的制度,昆明中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这不仅能促进法官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 当事人对判后案件的反应,也能够增强法官化解矛盾的能力、办案的质量意识、服务群众的意识。践行司 法为民的宗旨,最终要靠法官的具体活动来实现,这就要求法官不是简单地适用法律条文,而是要在审判
中融入法官的法律思想、司法理念和审判经验 昆明中院院长杨玉兰告诉记者,现代社会只注意培养法官的法律职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法官的素 面提高。“我常常告诉法官们,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要说自己审理了多少案件。我更注重的是你们 审案的质量,更注重的是群众服气不服气、满意不满意。”为此,2005年2月,昆明中院开始在互联网上 公布裁判文书。这一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事人或其他社会人士对法律的误解和对法院执法的猜疑, 同时促进审判人员业务素质和文书质量的提高。(编辑:孙爱东) 编者按:“十一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均未完成令总理遗憾,让国人忧心。指标未完成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 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 因此,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是治本之道。那么,产业结构该如何调?阻力有哪些? 又该如何破除呢? 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本之道 本刊记者秦交锋孙爱东 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发展大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过去百年发展历程中遭遇的资源 环境问题,也在中国20多年里集中暴发 以2006年为例,我国GDP总量达到20.94万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为此消耗的能 源达24.6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5%;钢材消费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材消耗量的30%;水 泥消耗12.4亿吨,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与此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可比能耗要高出15%,火电供电能耗要高 出20%,水泥的综合能耗要高出23.6%。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认为,虽然这中间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 化加速的历史阶段性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消耗资源性产品 转移到中国,相应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的原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 出表明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性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而产业结构不 合理则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生产结构、产业组织 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一是生产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 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国 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三是产业技术结构不够合理。四是高技术产业 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相对落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39.5%,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
中融入法官的法律思想、司法理念和审判经验。 昆明中院院长杨玉兰告诉记者,现代社会只注意培养法官的法律职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法官的素 质必须全面提高。“我常常告诉法官们,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要说自己审理了多少案件。我更注重的是你们 审案的质量,更注重的是群众服气不服气、满意不满意。”为此,2005 年 2 月,昆明中院开始在互联网上 公布裁判文书。这一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事人或其他社会人士对法律的误解和对法院执法的猜疑, 同时促进审判人员业务素质和文书质量的提高。(编辑:孙爱东) 编者按:“十一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均未完成令总理遗憾,让国人忧心。指标未完成,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 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 因此,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是治本之道。那么,产业结构该如何调?阻力有哪些? 又该如何破除呢? 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本之道 本刊记者 秦交锋 孙爱东 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发展大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过去百年发展历程中遭遇的资源 环境问题,也在中国 20 多年里集中暴发。 以 2006 年为例,我国 GDP 总量达到 20.94 万亿元,占世界 GDP 总量的 5.5%左右,但为此消耗的能 源达 24.6 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 15%;钢材消费 3.88 亿吨,约占世界钢材消耗量的 30%;水 泥消耗 12.4 亿吨,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 54%。 与此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可比能耗要高出 15%,火电供电能耗要高 出 20%,水泥的综合能耗要高出 23.6%。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认为,虽然这中间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 化加速的历史阶段性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消耗资源性产品 转移到中国,相应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的原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 出表明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性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而产业结构不 合理则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生产结构、产业组织 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一是生产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 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国 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三是产业技术结构不够合理。四是高技术产业、 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相对落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例为 39.5%,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
均值64%,也明显落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5%。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问题,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在经济增长的“量”的扩张方面总是快速增长,而在产业结构优化 的“质”的提高方面,没有大的改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抓手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服务业比重 偏低,而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这样经济增长就过于依赖消耗能源和资源。因此,如果不 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个时期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走不好 也走不远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夏鸿辉说:“把单位GDP能耗未完成首年目标与经济增长速度 连续4年达到10%以上放到一起比较,很有警示意义。这说明我们以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说明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还会面临很大挑战。” 在最近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和专家普遍认为,节能环保工作已刻 不容缓,如果我们还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将积 重难返,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将难以持续,国家安全也难以保证。而以节能减排力争达标来促进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倍加重视的头等战略任务 中央政策落实打折,市场传导机制受 可以说,在中央政府层面,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发改委三番五次申明单 位GDP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各地也陆续调低GDP指标,调高降耗指标。在固定资产投 资领域,未进行节能审査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査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为了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 迅速扩张,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出台了带有连坐性质的“区域限批”政策。但是,现实效果却不容乐观 以2006年的产业政策为例,国家发改委集中出台了钢铁、电解铝、水泥、焦炭等10个行业的产业 结构调整政策,重点对行业准入、财税待遇、能源成本方面进行干预,引导相应行业升级。但此后国家发 改委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开工项目进行严格检查后发现,新开工项目中违规项目比例相当高,焦炭项目为 50%,煤炭项目为42%,铁合金项目为39%,水泥项目为35%,电力和钢铁项目均为26%,纺织项目为22% 深究其原因,邯郸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君清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现在不少地方领导发展经济饥不择食, 甚至不惜上马一些能源消耗多、污染大的企业。地方政绩还是通过GDP来体现,越往基层走,地方领导的 环保观念越差。在环保检查中,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非常严重,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管不顾,不经过审批 就上项目,很难监管。地方政府漠视环保法,抱着“孩子已经生岀来,反正你不能掐死它”的想法。最后 环保部门迁就地方政府,向企业妥协。当前的问题是,越是宏观的东西,基层政府越不关心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节能减排上下更大力气 方面需要政府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本身具有调节的功能。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 资源、能源、劳动力等价格上涨的压力,大多数挡在了政府层面,没有及时向社会传递,实际上起到了屏 蔽的作用。许多地方政府以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还在我行我素,GDP在增长,效益在增长。这样一来, 日子好好的凭什么要搞节能减排。市场传递的扭曲信号,导致出现扭曲效果。比如成品油价格倒挂,生产 企业亏损,而消费量还在增长,造成能源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搞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除了政府的作 以外,还要有经济驱动力。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还是采取浪费资源的方式,是受利益驱动的。 陈清泰认为,仅仅用行政的手段把节能减排的目标分配到地方本身不科学,因为各地的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环境容量不同,用同一指标衡量不科学。考核的方式单一,结果会出假数字,容易出现各地节 能减排指标完成而全国没有完成的情况。总的来说,应该通过明确的价格信号、严格的法律监管使更多的 企业感到高耗能、高污染的日子过不下去,无利可图,这样节能减排的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更新发展观念,加快疗治“结构病
均值 64%,也明显落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 55%。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问题,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在经济增长的“量”的扩张方面总是快速增长,而在产业结构优化 的“质”的提高方面,没有大的改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抓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服务业比重 偏低,而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这样经济增长就过于依赖消耗能源和资源。因此,如果不 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个时期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走不好, 也走不远。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夏鸿辉说:“把单位 GDP 能耗未完成首年目标与经济增长速度 连续 4 年达到 10%以上放到一起比较,很有警示意义。这说明我们以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说明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还会面临很大挑战。” 在最近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和专家普遍认为,节能环保工作已刻 不容缓,如果我们还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将积 重难返,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将难以持续,国家安全也难以保证。而以节能减排力争达标来促进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倍加重视的头等战略任务。 中央政策落实打折,市场传导机制受阻 可以说,在中央政府层面,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发改委三番五次申明单 位 GDP 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各地也陆续调低 GDP 指标,调高降耗指标。在固定资产投 资领域,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为了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 迅速扩张,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出台了带有连坐性质的“区域限批”政策。但是,现实效果却不容乐观。 以 2006 年的产业政策为例,国家发改委集中出台了钢铁、电解铝、水泥、焦炭等 10 个行业的产业 结构调整政策,重点对行业准入、财税待遇、能源成本方面进行干预,引导相应行业升级。但此后国家发 改委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开工项目进行严格检查后发现,新开工项目中违规项目比例相当高,焦炭项目为 50%,煤炭项目为 42%,铁合金项目为 39%,水泥项目为 35%,电力和钢铁项目均为 26%,纺织项目为 22%。 深究其原因,邯郸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君清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现在不少地方领导发展经济饥不择食, 甚至不惜上马一些能源消耗多、污染大的企业。地方政绩还是通过 GDP 来体现,越往基层走,地方领导的 环保观念越差。在环保检查中,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非常严重,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管不顾,不经过审批 就上项目,很难监管。地方政府漠视环保法,抱着“孩子已经生出来,反正你不能掐死它”的想法。最后 环保部门迁就地方政府,向企业妥协。当前的问题是,越是宏观的东西,基层政府越不关心。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节能减排上下更大力气,一 方面需要政府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本身具有调节的功能。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 资源、能源、劳动力等价格上涨的压力,大多数挡在了政府层面,没有及时向社会传递,实际上起到了屏 蔽的作用。许多地方政府以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还在我行我素,GDP 在增长,效益在增长。这样一来, 日子好好的凭什么要搞节能减排。市场传递的扭曲信号,导致出现扭曲效果。比如成品油价格倒挂,生产 企业亏损,而消费量还在增长,造成能源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搞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除了政府的作用 以外,还要有经济驱动力。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还是采取浪费资源的方式,是受利益驱动的。 陈清泰认为,仅仅用行政的手段把节能减排的目标分配到地方本身不科学,因为各地的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环境容量不同,用同一指标衡量不科学。考核的方式单一,结果会出假数字,容易出现各地节 能减排指标完成而全国没有完成的情况。总的来说,应该通过明确的价格信号、严格的法律监管使更多的 企业感到高耗能、高污染的日子过不下去,无利可图,这样节能减排的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更新发展观念,加快疗治“结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