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1期 新年致读者 新年致读者 迎着春天的气息,伴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步入2007年。 过去的一年,我们努力耕耘、奋力开拓,精心策划重点报道、认真编写每篇文章,目的是满足广大 读者的多种需求。为此,我们紧抓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导向。我们的方针是以加强和改进正面报道为突破口,以提升总体报道影响力为目标把握 好舆论导向。在广大读者的来信中,对本刊舆论导向正确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令我们欣慰的 抓重点、抓特色。我们的做法:一是力求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敏锐捕捉整个社会围绕转动的 重大问题、及时准确解读好中央的有关精神和重大部署,并全力办好有关重点栏目。如:“建设新农村” 专栏、“创新社会”专栏、“来自基层和谐的报告”专栏。建设新农村既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 们报道的着力点。本刊的新农村建设报道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肯定。二是突出策划优先、点子取胜的 报道理念,通过实行重点选题备稿制度来组织规模性、系统性、战役性的深度报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的同时,选择基层“刮风”、“作秀”、“造假”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抓软性。一是通过提高常规栏目质量,强调贴近性和可读性来软化内容。如努力办好“百姓 身边的共产党员”、“半月说法”、“校园话题”、“军事天地”、“读者之页”、“信息广场”等栏目 这些栏目力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增加可读性和知识性。二是通过配文照片、漫画的选择,通过美化版式 来软化版面。 —抓创意。在抓创意方面我们力求做到角度新、立意高、能出彩。2006年,编辑部抓创意最 成功的战例就是两会报道。我们在第四期推出了大型专题报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五期推出大型 专题报道《两会特辑:来自基层科学发展的报告》。这两期上会杂志受到了与会代表、委员和广大读者的 广泛好评,读者的肯定就是对办刊人最好的褒扬。 新的一年,对上述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将继续坚持,此外,还将在“求新、求动、求富、求精、求 实”这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力争使我们的报道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新的一年,本刊还将加强对有关考试群体的考务辅导服务,如:高考、高自考、研究生考试、公务 员考试、司法考试等等。我们真诚地期待着您的热心参与,请将您的需求和建议告诉我们。让我们在新的 一年里,编读互动,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各项报道再上一个新台阶。 半月评论 绿水青山也是政绩 微言 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GDP的上升毫无疑问是政绩。但是,实现绿色GDP的发展,保护了绿水 青山同样是政绩,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 绿色GDP是扣除经济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损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净值,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 统筹、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
半月谈 2007 年第 1 期 新年致读者 新年致读者 迎着春天的气息,伴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步入 2007 年。 过去的一年,我们努力耕耘、奋力开拓,精心策划重点报道、认真编写每篇文章,目的是满足广大 读者的多种需求。为此,我们紧抓以下几个环节: ———抓导向。我们的方针是以加强和改进正面报道为突破口,以提升总体报道影响力为目标把握 好舆论导向。在广大读者的来信中,对本刊舆论导向正确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令我们欣慰的。 ———抓重点、抓特色。我们的做法:一是力求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敏锐捕捉整个社会围绕转动的 重大问题、及时准确解读好中央的有关精神和重大部署,并全力办好有关重点栏目。如:“建设新农村” 专栏、“创新社会”专栏、“来自基层和谐的报告”专栏。建设新农村既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 们报道的着力点。本刊的新农村建设报道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肯定。二是突出策划优先、点子取胜的 报道理念,通过实行重点选题备稿制度来组织规模性、系统性、战役性的深度报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的同时,选择基层“刮风”、“作秀”、“造假”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抓软性。一是通过提高常规栏目质量,强调贴近性和可读性来软化内容。如努力办好“百姓 身边的共产党员”、“半月说法”、“校园话题”、“军事天地”、“读者之页”、“信息广场”等栏目。 这些栏目力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增加可读性和知识性。二是通过配文照片、漫画的选择,通过美化版式 来软化版面。 ———抓创意。在抓创意方面我们力求做到角度新、立意高、能出彩。2006 年,编辑部抓创意最 成功的战例就是两会报道。我们在第四期推出了大型专题报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五期推出大型 专题报道《两会特辑:来自基层科学发展的报告》。这两期上会杂志受到了与会代表、委员和广大读者的 广泛好评,读者的肯定就是对办刊人最好的褒扬。 新的一年,对上述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将继续坚持,此外,还将在“求新、求动、求富、求精、求 实”这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力争使我们的报道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新的一年,本刊还将加强对有关考试群体的考务辅导服务,如:高考、高自考、研究生考试、公务 员考试、司法考试等等。我们真诚地期待着您的热心参与,请将您的需求和建议告诉我们。让我们在新的 一年里,编读互动,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各项报道再上一个新台阶。 半月评论 绿水青山也是政绩 微言 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GDP 的上升毫无疑问是政绩。但是,实现绿色 GDP 的发展,保护了绿水 青山同样是政绩,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 绿色 GDP 是扣除经济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损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净值,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 统筹、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 GDP 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
展观与政绩观。绿色GDP更能科学地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短短两三年时间,“绿色GDP”在我 国由一个冷僻陌生的专业名词,正在迅速走向一个能实实在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和 战略:由学界开始走向社会;由政府文件、工作会议和宣传培训开始走向决策者、管理者和公众。在这种 大背景下,全国10省市的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这充分表明,绿色GDP核算在我国正处于一个 由理念倡导向试点核算推进的重要关键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再也不能承受资源枯竭带来的挑战:中国社会进入人均 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矛盾多发期,再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环境 代价到底有多大,一直只停留在粗略的估算水平上。正如国家权威部门所言,核算出来的某些数据有时会 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 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λ的増加,GDP数据也随之増加。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増多,这明摆着是 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因为缺乏权威性、科学性,这种估算难以 成为发展决策和政绩评价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和指导思想上转变发展观念,找到一个科学的,既能反映发展速度,又能 评价发展质量的工具。因此,国家提出采用绿色GDP这个指标来衡量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提 出利用这个指标来考核领导政绩,其主要目的是逐步引导各级领导转变发展理念,并将理念付诸行动,从 根本上改变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观念,改变环境问题只有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才能考虑的错误思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绿色GDP核算研究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国际公认并采纳的绿色GDP 核算制度。尽管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也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地迈出第一步。 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 中的又一重大举措。启动试点本身就是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10个试点省市的积极参与,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的最 坚实的基础。核算过程本身也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如万元GDP能源资源消耗等指标,让我们了解哪些部 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髙强度区”,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这样,我 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污染治理重点、规划产业环保功能区、协调区域发展方向,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 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完善现行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 形成核算结果发布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核算监督管理制度 绿色GDP核算工作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破口 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目标顺利实现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不仅是为了得到一组数字,目的之一是要把绿色GDP核算体系指标纳入对党 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提高其科学决策 的水平。 绿色GDP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从世界环 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 时,一定要坚持公众参与。 绿色GDP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当前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观念挑战和制度缺失。但在这个问题上,我 们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必须先把这个工作干起来,然后一步一步地扎实向前推进。 专题报道 来自绿色GDP试点的报告 编者按
展观与政绩观。绿色 GDP 更能科学地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短短两三年时间,“绿色 GDP”在我 国由一个冷僻陌生的专业名词,正在迅速走向一个能实实在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和 战略;由学界开始走向社会;由政府文件、工作会议和宣传培训开始走向决策者、管理者和公众。在这种 大背景下,全国 10 省市的绿色 GDP 核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这充分表明,绿色 GDP 核算在我国正处于一个 由理念倡导向试点核算推进的重要关键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再也不能承受资源枯竭带来的挑战;中国社会进入人均 GDP 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矛盾多发期,再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环境 代价到底有多大,一直只停留在粗略的估算水平上。正如国家权威部门所言,核算出来的某些数据有时会 “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 GDP。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 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 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 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 也跟着大发展。中国在 20 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因为缺乏权威性、科学性,这种估算难以 成为发展决策和政绩评价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和指导思想上转变发展观念,找到一个科学的,既能反映发展速度,又能 评价发展质量的工具。因此,国家提出采用绿色 GDP 这个指标来衡量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提 出利用这个指标来考核领导政绩,其主要目的是逐步引导各级领导转变发展理念,并将理念付诸行动,从 根本上改变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观念,改变环境问题只有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才能考虑的错误思 想。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绿色 GDP 核算研究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国际公认并采纳的绿色 GDP 核算制度。尽管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也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地迈出第一步。 建立中国绿色 GDP 核算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 中的又一重大举措。启动试点本身就是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10 个试点省市的积极参与,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的最 坚实的基础。核算过程本身也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如万元 GDP 能源资源消耗等指标,让我们了解哪些部 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这样,我 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污染治理重点、规划产业环保功能区、协调区域发展方向,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 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完善现行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 形成核算结果发布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核算监督管理制度。 绿色 GDP 核算工作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破口, 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目标顺利实现。 建立绿色 GDP 核算体系不仅是为了得到一组数字,目的之一是要把绿色 GDP 核算体系指标纳入对党 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提高其科学决策 的水平。 绿色 GDP 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从世界环 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 GDP 核算体系的同 时,一定要坚持公众参与。 绿色 GDP 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当前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观念挑战和制度缺失。但在这个问题上,我 们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必须先把这个工作干起来,然后一步一步地扎实向前推进。 专题报道 来自绿色 GDP 试点的报告 编者按: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 系,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 的绿色GDP试点工作。这10个试点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 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目前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专家验收评审阶段。 这次试点具有开创性、先导性。通过试点,检验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完善了核算 框架和技术方法,并为全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人才、资料、经验。 建立绿色GDP是一项长期的、跨部门合作、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这次试点克服重重 困难,可以说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试点的目的也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绿色GDP从概念走向应用,试点地区在全国先行一步,其经验、探索和存在的困难无疑对其他地方 有重要借鉴意义。本刊记者分赴试点地区,采撷到试点过程中的第一手信息并与大家分享,旨在推动这 工作。 绿色GDP试点迈出可喜一步 本刊记者 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倒逼地方“主动”试点 浙江主动要求参与试点的过程很有代表性 朱天福,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浙江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査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经过 对于这次试点,浙江是“主动要求的”,因为浙江的资源承载能力实在有限。朱天福首先向记者细 数起浙江的“家底”。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 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耕地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代价 对此,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有精彩的归纳,“粗放型增长模式所引发的诸多资源、环境问题,正形 成一种倒逼机制,把浙江压迫到了一个节点位置。”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也多次表示,浙江正经历着“成长 的烦恼”,如存量土地减少、水荒等:而在这个相对高的基数上,期待经济保持高增长更是面临着巨大的 制约 因此,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10月联合印发《关于征集开展绿色GDP核算和环境 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试点省市的通知》后,浙江马上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省委、省政府指示要积极参 加试点。2004年11月22日,浙江省环保局和浙江省统计局联合向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提出申请,随 即得到了批准。2005年3月,浙江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地方领导重视,是试点得以顺利开展的强有力保障。在组织方面,辽宁等大部分试点地区,直接由 主管副省长或市长牵头领导,同时充分吸收牵头部门参与核算试点工作。浙江等一些省还在省域范围内选 择城市进行试点,为下一步全面推开绿色GDP核算提供试点经验。 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至少应该包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 水资源、渔业资源等5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2大项环境退化成本。受基础数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绿色 GDP 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 系,2005 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 10 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 的绿色 GDP 试点工作。这 10 个试点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 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目前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专家验收评审阶段。 这次试点具有开创性、先导性。通过试点,检验了绿色 GDP 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完善了核算 框架和技术方法,并为全国绿色 GDP 核算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人才、资料、经验。 建立绿色 GDP 是一项长期的、跨部门合作、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这次试点克服重重 困难,可以说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试点的目的也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绿色 GDP 从概念走向应用,试点地区在全国先行一步,其经验、探索和存在的困难无疑对其他地方 有重要借鉴意义。本刊记者分赴试点地区,采撷到试点过程中的第一手信息并与大家分享,旨在推动这一 工作。 绿色 GDP 试点迈出可喜一步 本刊记者 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倒逼地方“主动”试点 浙江主动要求参与试点的过程很有代表性。 朱天福,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浙江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经过。 对于这次试点,浙江是“主动要求的”,因为浙江的资源承载能力实在有限。朱天福首先向记者细 数起浙江的“家底”。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 在 GDP 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耕地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代价。 对此,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有精彩的归纳,“粗放型增长模式所引发的诸多资源、环境问题,正形 成一种倒逼机制,把浙江压迫到了一个节点位置。”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也多次表示,浙江正经历着“成长 的烦恼”,如存量土地减少、水荒等;而在这个相对高的基数上,期待经济保持高增长更是面临着巨大的 制约。 因此,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 2004 年 10 月联合印发《关于征集开展绿色 GDP 核算和环境 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试点省市的通知》后,浙江马上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省委、省政府指示要积极参 加试点。2004 年 11 月 22 日,浙江省环保局和浙江省统计局联合向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提出申请,随 即得到了批准。2005 年 3 月,浙江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地方领导重视,是试点得以顺利开展的强有力保障。在组织方面,辽宁等大部分试点地区,直接由 主管副省长或市长牵头领导,同时充分吸收牵头部门参与核算试点工作。浙江等一些省还在省域范围内选 择城市进行试点,为下一步全面推开绿色 GDP 核算提供试点经验。 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完整的绿色 GDP 核算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至少应该包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 水资源、渔业资源等5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2大项环境退化成本。受基础数
据和技术条件所限,此次核算未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 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包括20多项,而此次仅核算了其中10项。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探索绿色GDP核算的一 个有益启示是一——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从一个局部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信息和分析材 料。比如,芬兰的木材和林木产品实物流量的核算、法国的水资源核算、挪威的能源核算等等,都是从某 个方面打开突破口 对于这次试点,有关省市均充分考虑了自己的现实状况,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这一特点,在浙江体 现得尤为明显 浙江的关注点在生产领域。记者注意到,浙江调查项目与调查样本的确定主要考虑三大原则,其中 两个明确提到“浙江实际”。浙江除了尽量按国家要求的试点项目进行调查,满足国家课题研究资料需要 外,就是根据浙江特点,选择优先领域,突出重点,并扩大调查样本,力求对浙江研究具有代表性 这具体体现在浙江选择的6个试点项目上。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所长谭湘萍分析 说,目前绿色ωDP核算体系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着相当多的技术上的困难。有鉴于此,浙江最终选择 的是企事业单位环保支出项目调査、污染引起的家庭清洁和劳务费用增加调査、生活用洁净水替代成本调 査和统计分析、工业用水额外处理手段和设施成本案例调査、固体废物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以及环境污染事 故经济损失调查评估等6项 浙江此次试点对象仅选取了生态环境领域的“三废”,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并没有涉及耕 地、矿物、森林等资源,生态破坏等内容。“毕竟,对于浙江来说,‘三废’污染的重点在生产领域。这 是目前社会最关注、最迫切的领域。”朱天福认为,浙江省进行的只是局部的绿色GDP研究,不是完整意 义上的绿色GDP,最多只能称之为“浅绿色”GDP 四川省首次调查了全省所有工业污染源,并依据调查数据建立工业污染源统计动态数据库,为四川 绿色GDP试点及排污交易制度等提供较真实全面的第一手数据 而重庆市则首先把水和环境纳入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这是因为: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 是支柱产业,由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对重庆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三峡 库区有78.9%的区县在重庆境内,水资源对重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分析说,由于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差异,绿色GDP的核算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制定科 学合理的标准 架构立体“火力网”,配套政策也跟上 推行绿色GDP试点工作,必须有一系列政策、法律、规划等与之相呼应,形成一个立体“火力网”。 记者了解到,这种“火力网”目前正在迅速形成当中。 四川省2006年制定出台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建设“生态四川”。与绿色GDP相似,《纲要》也设计了一系列考核指标,包括环保产业占GDP比重 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主要河流年水消耗率、地下水超采率、主要污染物 排放强度、降水門值、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旅游区环境达标率等等,并确定了计算方法,指定了 数据来源单位 《纲要》将四川省划分为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地等7个生态建设区,分别开列出优先、限 制、禁止的产业。例如,川西北高原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规划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有机食 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合理发展畜牧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禁止无序开发水能资源:禁 止发展严重破坏沼泽湿地及其水资源涵养功能的产业,禁止侵占湿地开发草场 另据记者了解,四川一些市、县也专门为保护环境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这些法规更加具体 更有针对性。例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专门立法规定水电企业必须保证下游河道不断流
据和技术条件所限,此次核算未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 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包括 20 多项,而此次仅核算了其中 10 项。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探索绿色 GDP 核算的一 个有益启示是———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从一个局部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信息和分析材 料。比如,芬兰的木材和林木产品实物流量的核算、法国的水资源核算、挪威的能源核算等等,都是从某 一个方面打开突破口。 对于这次试点,有关省市均充分考虑了自己的现实状况,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这一特点,在浙江体 现得尤为明显。 浙江的关注点在生产领域。记者注意到,浙江调查项目与调查样本的确定主要考虑三大原则,其中 两个明确提到“浙江实际”。浙江除了尽量按国家要求的试点项目进行调查,满足国家课题研究资料需要 外,就是根据浙江特点,选择优先领域,突出重点,并扩大调查样本,力求对浙江研究具有代表性。 这具体体现在浙江选择的 6 个试点项目上。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所长谭湘萍分析 说,目前绿色 GDP 核算体系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着相当多的技术上的困难。有鉴于此,浙江最终选择 的是企事业单位环保支出项目调查、污染引起的家庭清洁和劳务费用增加调查、生活用洁净水替代成本调 查和统计分析、工业用水额外处理手段和设施成本案例调查、固体废物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以及环境污染事 故经济损失调查评估等 6 项。 浙江此次试点对象仅选取了生态环境领域的“三废”,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并没有涉及耕 地、矿物、森林等资源,生态破坏等内容。“毕竟,对于浙江来说,‘三废’污染的重点在生产领域。这 是目前社会最关注、最迫切的领域。”朱天福认为,浙江省进行的只是局部的绿色 GDP 研究,不是完整意 义上的绿色 GDP,最多只能称之为“浅绿色”GDP。 四川省首次调查了全省所有工业污染源,并依据调查数据建立工业污染源统计动态数据库,为四川 绿色 GDP 试点及排污交易制度等提供较真实全面的第一手数据。 而重庆市则首先把水和环境纳入了绿色 GDP 核算的研究。这是因为: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 是支柱产业,由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对重庆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三峡 库区有 78.9%的区县在重庆境内,水资源对重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分析说,由于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差异,绿色 GDP 的核算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制定科 学合理的标准。 架构立体“火力网”,配套政策也跟上 推行绿色 GDP 试点工作,必须有一系列政策、法律、规划等与之相呼应,形成一个立体“火力网”。 记者了解到,这种“火力网”目前正在迅速形成当中。 四川省 2006 年制定出台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 年至 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建设“生态四川”。与绿色 GDP 相似,《纲要》也设计了一系列考核指标,包括环保产业占 GDP 比重、 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主要河流年水消耗率、地下水超采率、主要污染物 排放强度、降水 PH 值、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旅游区环境达标率等等,并确定了计算方法,指定了 数据来源单位。 《纲要》将四川省划分为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地等7个生态建设区,分别开列出优先、限 制、禁止的产业。例如,川西北高原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规划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有机食 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合理发展畜牧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禁止无序开发水能资源;禁 止发展严重破坏沼泽湿地及其水资源涵养功能的产业,禁止侵占湿地开发草场。 另据记者了解,四川一些市、县也专门为保护环境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这些法规更加具体、 更有针对性。例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专门立法规定水电企业必须保证下游河道不断流
试点意义:不只是为了核减GDP数字 截至目前,10个试点省市都还没有公布核算结果。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绿色GDP 核算是一个体系,最后的指标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者和决策者来说,过程也很重要。 试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0个试点地区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试点 省市完成了涵盖30%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3 万份家庭问卷的调查,调查同时涉及除环保和统计部门以外的卫生、农业、水利、城建、交通等相关部 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的最坚实的基础。 一搞清污染实物量、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是基础性工作,通过核算,把基础性工作抓起来,为环境 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浙江省尽最大可能扩展了样本量,最后确定调查样本单位约4000家。10个试点省市数据一汇总 浙江省有效样本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占试点调查总样本单位的21.5%。朱天福兴奋地说,一系列付出为分 析浙江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治理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核算过程带来许多有用信息,帮助政府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 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相应的,这些部门、地区将成为治理重点。 辽宁省通过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发现,造纸业是增加值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行业,扣减指数为 60多。换句话说,造纸业创造增加值的60%以上需要拿出来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 环境退化成本算起来同样令人触目惊心。核算表明,在辽宁,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是最值得关 注的,2004年辽宁省城市大气污染造成不少城市居民过早死亡,约2万人因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住院,1.1 万人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由于饮用水污染造成农民癌症死亡人数3189人,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约 109.83亿元。 辽宁在试点总结报告中特别写到,“对全省环境退化成本和GDP污染扣减指数有一个初步测算,对 各行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代价第一次有了透彻的了解,第一次获得了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价值数 深入开掘绿色GDP核算的过程和结果,为环境税收、生态补偿、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等政策制 定提供依据 四川省环保局副局长隋川成介绍说,环保部门通过对水、废气的损失初步核算,算出四川省应用治 理成本高达121亿元,占当年GDP的2%左右,而实际治理成本才14亿多元 淡化单纯经济增长指标,增加一系列与绿色GDP相关的环保指标,日渐成为一些地方干部考核制度 呈现的新气象。浙江省委组织部此前刚刚确定的26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中,新增 加了万元GDP建设用地增量、万元GDP能耗及降低率、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等指标,用政绩考核的杠杆改变官员片面追求GDP的理念 “开展绿色GDP核算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最后的那个绿色GDP值。试点只是起点。”国家环保总局副 局长潘岳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个观点,环境价值的评价从来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科学研究本身也是 个不断求证去伪的过程,对这项工作不能期望一步到位。他说,试点工作不能等到所有理论都完善、所 有方法都天衣无缝了再开始。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政策是:“鉴于中国当前环境与资源的严峻形势,无论有多大困难,绿色GDP 的研究与试验工作必须毫不犹豫地向前推进!” 绿色GDP待闯三道关 绿色GDP待闯三道关
试点意义:不只是为了核减 GDP 数字 截至目前,10 个试点省市都还没有公布核算结果。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绿色 GDP 核算是一个体系,最后的指标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者和决策者来说,过程也很重要。 试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0 个试点地区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试点 省市完成了涵盖 30%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 3 万份家庭问卷的调查,调查同时涉及除环保和统计部门以外的卫生、农业、水利、城建、交通等相关部门。 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的最坚实的基础。 ──搞清污染实物量、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是基础性工作,通过核算,把基础性工作抓起来,为环境 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浙江省尽最大可能扩展了样本量,最后确定调查样本单位约 4000 家。10 个试点省市数据一汇总, 浙江省有效样本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占试点调查总样本单位的 21.5%。朱天福兴奋地说,一系列付出为分 析浙江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治理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核算过程带来许多有用信息,帮助政府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 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相应的,这些部门、地区将成为治理重点。 辽宁省通过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发现,造纸业是增加值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行业,扣减指数为 60 多。换句话说,造纸业创造增加值的 60%以上需要拿出来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 环境退化成本算起来同样令人触目惊心。核算表明,在辽宁,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是最值得关 注的,2004 年辽宁省城市大气污染造成不少城市居民过早死亡,约2万人因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住院,1.1 万人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由于饮用水污染造成农民癌症死亡人数 3189 人,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约 109.83 亿元。 辽宁在试点总结报告中特别写到,“对全省环境退化成本和 GDP 污染扣减指数有一个初步测算,对 各行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代价第一次有了透彻的了解,第一次获得了经环境污染调整的 GDP 价值数 据。” ———深入开掘绿色 GDP 核算的过程和结果,为环境税收、生态补偿、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等政策制 定提供依据。 四川省环保局副局长隋川成介绍说,环保部门通过对水、废气的损失初步核算,算出四川省应用治 理成本高达 121 亿元,占当年 GDP 的 2%左右,而实际治理成本才 14 亿多元。 淡化单纯经济增长指标,增加一系列与绿色 GDP 相关的环保指标,日渐成为一些地方干部考核制度 呈现的新气象。浙江省委组织部此前刚刚确定的 26 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中,新增 加了万元 GDP 建设用地增量、万元 GDP 能耗及降低率、万元 GDP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等指标,用政绩考核的杠杆改变官员片面追求 GDP 的理念。 “开展绿色 GDP 核算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最后的那个绿色 GDP 值。试点只是起点。”国家环保总局副 局长潘岳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个观点,环境价值的评价从来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科学研究本身也是 一个不断求证去伪的过程,对这项工作不能期望一步到位。他说,试点工作不能等到所有理论都完善、所 有方法都天衣无缝了再开始。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政策是:“鉴于中国当前环境与资源的严峻形势,无论有多大困难,绿色 GDP 的研究与试验工作必须毫不犹豫地向前推进!” 绿色 GDP 待闯三道关 绿色 GDP 待闯三道关
本刊记者 试点之前,有人说绿色CDP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面临无数难关 10省市的试点,虽然只是推行绿色GDP长征中的一小步,但却迈出了从理想到现实的一大步 试点不只是探索、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试点的目的。10省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遭遇的 困惑、困难、困境,对绿色GDP的未来更具启示意义 困惑:不应该敏感的绿色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10省市试点情况,恰遇各省“谈绿色变”的敏感期。某媒体“一些省市要求退 出试点”的报道,把试点省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样一来,记者到相关部门的采访要求,有的被婉 拒,有的被敷衍。 公允地讲,试点省市至少不应该是首先被批评的对象。试点之初,国家课题组原本设想在全国各地 区选择代表省份参加。自愿报名的结果是,西北地区省份无一参加。不参加或者“只做不说”,暗含这样 个信息:绿色GDP在有些地方并未得到完全认同 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 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要随之改变,同时由于扣除环境损失成本,也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 降。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要进行绿色GDP核算,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做不做”的问题上,有些地方由于观念陈旧选择了放弃。而试点省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遇 到了“心魔”。地方统计部门普遍反映,由于对环境业务不熟悉而“感到无从下手”、“感到任务不明确”。 由于调查统计工作琐碎、繁难,一些地方工作人员感叹:课题中最为繁重和基础工作的调查由我们地方 做,我们提供基础数据,国家课题组则计算这些数据。 国家环保总局一位领导对地方在试点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做了形象而生动的描述:从好奇到怀疑、从 期望到失望、从信心百倍到赶快交差 目前,各试点省市的核算工作已经结束,正在接受国家课题组的验收。有媒体报道,有的试点省已 经表态“初步决定不参加验收”。而核算的具体结果,到目前为止,10个试点省市还没有一家公开发布 关于没有发布的原因,试点省市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公布数字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经过核 算,某某年GDP的5%要扣除掉’,这个数字能说明什么呢?”二是对于公布结果有顾虑。认为当我们把 个新砝码加进去的时候,在看到正面效果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负面效果。在污染损失评价中,人为 操纵的空间过大,一些地方官可能会为了出政绩,既不专心抓发展,也不专心抓环保,而是跑到评估单位 “攻关”去了,绿色GDP的执行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困难:事非经过不知难 其实,在绿色GDP试点之前,有许多困难是可以预料到的,比如理论不完善、没有可借鉴经验、数 据不全、资源环境难以估价等等。即使国家课题组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在地方具体试点过程中 个又一个现实问题还是不断摆在面前等待解决 钱难倒英雄汉。”此次试点工作,其经费来源是中央和地方各自筹集、各自负担。国家课题 组估算地方核算经费大约在100万元~160万元之间,在试点过程中,落实经费成为开展核算工作必须解决 的首要问题 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朱天福说,国家课题组的预算编制是一份标准的学术课题的经费 预算模式,都是些“劳务费、交通通信费、印刷复印费”,并没有考虑到试点调查过程中的实际难处 于财政厅对绿色GDP核算这个新生事物不了解,只拨了100万元,而这些钱仅够省一级的,下面经费还得
本刊记者 试点之前,有人说绿色 GDP 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面临无数难关。 10 省市的试点,虽然只是推行绿色 GDP 长征中的一小步,但却迈出了从理想到现实的一大步。 试点不只是探索、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试点的目的。10 省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遭遇的 困惑、困难、困境,对绿色 GDP 的未来更具启示意义。 困惑:不应该敏感的绿色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 10 省市试点情况,恰遇各省“谈绿色变”的敏感期。某媒体“一些省市要求退 出试点”的报道,把试点省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样一来,记者到相关部门的采访要求,有的被婉 拒,有的被敷衍。 公允地讲,试点省市至少不应该是首先被批评的对象。试点之初,国家课题组原本设想在全国各地 区选择代表省份参加。自愿报名的结果是,西北地区省份无一参加。不参加或者“只做不说”,暗含这样 一个信息:绿色 GDP 在有些地方并未得到完全认同。 绿色 GDP 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一旦实施绿色 GDP,人们心中的 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要随之改变,同时由于扣除环境损失成本,也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 降。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唯 GDP 至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要进行绿色 GDP 核算,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做不做”的问题上,有些地方由于观念陈旧选择了放弃。而试点省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遇 到了“心魔”。地方统计部门普遍反映,由于对环境业务不熟悉而“感到无从下手”、“感到任务不明确”。 由于调查统计工作琐碎、繁难,一些地方工作人员感叹:课题中最为繁重和基础工作的调查由我们地方来 做,我们提供基础数据,国家课题组则计算这些数据。 国家环保总局一位领导对地方在试点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做了形象而生动的描述:从好奇到怀疑、从 期望到失望、从信心百倍到赶快交差。 目前,各试点省市的核算工作已经结束,正在接受国家课题组的验收。有媒体报道,有的试点省已 经表态“初步决定不参加验收”。而核算的具体结果,到目前为止,10 个试点省市还没有一家公开发布。 关于没有发布的原因,试点省市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公布数字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经过核 算,某某年 GDP 的 5%要扣除掉’,这个数字能说明什么呢?”二是对于公布结果有顾虑。认为当我们把 一个新砝码加进去的时候,在看到正面效果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负面效果。在污染损失评价中,人为 操纵的空间过大,一些地方官可能会为了出政绩,既不专心抓发展,也不专心抓环保,而是跑到评估单位 “攻关”去了,绿色 GDP 的执行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困难:事非经过不知难 其实,在绿色 GDP 试点之前,有许多困难是可以预料到的,比如理论不完善、没有可借鉴经验、数 据不全、资源环境难以估价等等。即使国家课题组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在地方具体试点过程中,一 个又一个现实问题还是不断摆在面前等待解决。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此次试点工作,其经费来源是中央和地方各自筹集、各自负担。国家课题 组估算地方核算经费大约在 100 万元~160 万元之间,在试点过程中,落实经费成为开展核算工作必须解决 的首要问题。 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朱天福说,国家课题组的预算编制是一份标准的学术课题的经费 预算模式,都是些“劳务费、交通通信费、印刷复印费”,并没有考虑到试点调查过程中的实际难处。由 于财政厅对绿色 GDP 核算这个新生事物不了解,只拨了 100 万元,而这些钱仅够省一级的,下面经费还得
自行筹备。目前,一些省市明确表示不再参加2007年的试点工作,其理由正是“经费不足” 对于绿色GDP核算而言,取得真实、详细的数据是最基础的工作,遇到的难题也最多。“拿到一个 数据很不容易,即使是环保部门下面的监测站,我们去拿数据也要做很多协商工作,按说这些数据都应是 公开的。”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感叹道 辽宁在试点过程中反映,由于绿色GDP的基础支撑数据还不完善,难以满足调查和核算需要。比如 大气健康和水农业调查的数据没有达到设想要求,对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带来很大难度,个别指标只是在 省级层面,不能分解到各市,也影响了核算的质量。 大量需要直接测量的原始数据采集难度更大。一些调查方案不够细化或者过于完美,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对地方调査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由于“难度很大或者设计比较偏向理想化”等因 素,浙江最终没有开展建筑类型与材料存量调查、水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 研究等3个项目。 打个比方说吧,建筑类型调査即便仅在杭州进行,按照1%的样本量,大致就需要调查人员数清 楚20个小区的每一个窗户、墙面等:再如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建立起模型至少需要搜集到一些医疗机构近 10年的档案资料,难度可以想象。”朱天福说。 各省在试点过程遇到的另一普遍性问题是人才问题。由于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环保领域的问题比 较陌生,实际工作中感到难度很大。为此,国家课题组先后对地方工作人员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王金南 形容这个过程是“边培训、边核算、边总结、边提高”。另外,由于地方统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人手不 够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困境:绿色GDP不能“孤军取胜” 环保是一项大战略,绿色ωDP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发挥作用不能“孤军取胜”。国家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除了东部各省,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让他们 心甘情愿地开展绿色GDP核算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系列制度政策去推动。” 绿色GDP核算的相关制度建设对保证核算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而现实中,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 本空白。亟待建立的相关制度包括: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相关标准法规制度、核算工作制度,以及研究如 何利用绿色GDP核算过程和结果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如环境税收、环境补偿,尤其是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 度等 绿色GDP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土资源、水利、林业、环境、海洋、农业、卫生、建设、统 计等多个部门,因此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亟待建立。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合作得好,可以发挥各 部门的优势:合作不好,难免相互掣肘,工作就难以开展。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就曾遇到环保与统计两个 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 绿色核算不是目的,不是通过绿色核算就可以实现科学发展,还有大量实实在在工作需要做。微观 上,要提高公民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程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要有一个资源环境评估,提倡循环经济模式, 限制破坏性生产。宏观上,绿色核算的数据和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为区域 发展重新定位,为产业调整、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背景资料和技术支撑。 (专题策划、编辑:颜彦、秦交锋/采写:傅丕毅张非非田刚岳德亮陈孟阳张淼淼邹兰葛如江马 姝瑞徐旭忠)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 郑州市副市长龚立群谈:教育均衡是政府的责任
自行筹备。目前,一些省市明确表示不再参加 2007 年的试点工作,其理由正是“经费不足”。 对于绿色 GDP 核算而言,取得真实、详细的数据是最基础的工作,遇到的难题也最多。“拿到一个 数据很不容易,即使是环保部门下面的监测站,我们去拿数据也要做很多协商工作,按说这些数据都应是 公开的。”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感叹道。 辽宁在试点过程中反映,由于绿色 GDP 的基础支撑数据还不完善,难以满足调查和核算需要。比如 大气健康和水农业调查的数据没有达到设想要求,对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带来很大难度,个别指标只是在 省级层面,不能分解到各市,也影响了核算的质量。 大量需要直接测量的原始数据采集难度更大。一些调查方案不够细化或者过于完美,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对地方调查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由于“难度很大或者设计比较偏向理想化”等因 素,浙江最终没有开展建筑类型与材料存量调查、水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 研究等 3 个项目。 “打个比方说吧,建筑类型调查即便仅在杭州进行,按照 1%的样本量,大致就需要调查人员数清 楚 20 个小区的每一个窗户、墙面等;再如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建立起模型至少需要搜集到一些医疗机构近 10 年的档案资料,难度可以想象。”朱天福说。 各省在试点过程遇到的另一普遍性问题是人才问题。由于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环保领域的问题比 较陌生,实际工作中感到难度很大。为此,国家课题组先后对地方工作人员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王金南 形容这个过程是“边培训、边核算、边总结、边提高”。另外,由于地方统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人手不 够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困境:绿色 GDP 不能“孤军取胜” 环保是一项大战略,绿色 GDP 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发挥作用不能“孤军取胜”。国家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除了东部各省,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让他们 心甘情愿地开展绿色 GDP 核算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系列制度政策去推动。” 绿色 GDP 核算的相关制度建设对保证核算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而现实中,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 本空白。亟待建立的相关制度包括: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相关标准法规制度、核算工作制度,以及研究如 何利用绿色 GDP 核算过程和结果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如环境税收、环境补偿,尤其是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 度等。 绿色 GDP 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土资源、水利、林业、环境、海洋、农业、卫生、建设、统 计等多个部门,因此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亟待建立。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合作得好,可以发挥各 部门的优势;合作不好,难免相互掣肘,工作就难以开展。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就曾遇到环保与统计两个 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 绿色核算不是目的,不是通过绿色核算就可以实现科学发展,还有大量实实在在工作需要做。微观 上,要提高公民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程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要有一个资源环境评估,提倡循环经济模式, 限制破坏性生产。宏观上,绿色核算的数据和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为区域 发展重新定位,为产业调整、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背景资料和技术支撑。?莰 (专题策划、编辑:颜彦、秦交锋 /采写:傅丕毅 张非非 田刚 岳德亮 陈孟阳 张淼淼 邹兰 葛如江 马 姝瑞 徐旭忠)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 郑州市副市长龚立群谈:教育均衡是政府的责任
近年来,郑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郑州市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龚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政府必须担起的责任, 龚立群认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由于发展不均衡,教育城乡差别、校际差别 过大,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矛盾 “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目的是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龚立群指出。近年来,在省政府的 支持下,郑州大力实施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学 校寄宿制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加强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郑州还结合实际, 加大对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的一批中、小学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强了教师的流动 和交流,使一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得到改善。 在郑州市推进教育均衡化的探索中,新郑起步比较早,成效显著,得到教育部的肯定。龚立群说 “新郑经验证明了,只要政策措施到位,区域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可行的。目前新郑的经验正在郑州其 他县市区推广 郑州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感受是:“督政”比“督学”更重要。龚立群说, 要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必须以政府及时、足额的教育投入作保障。因此,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督」 机构,不应仅仅是督学,而应加大对政府教育工作的监督力度 而郑州正是抓住了“督政”这个关键环节。2004年以来,郑州市连续3年每年对所辖各县市区政府的 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重点评估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等 四个方面,有效提高了县市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2005年督导评估中,查出有6个县市区财政少 拨付教育经费共计2400多万元,督查评估结果在全市公开通报,所欠经费得以及时追补。2006年,郑州 市农村学校取消了义务教育学杂费,在政府教育负担增加的情况下,各县市区都基本做到了经费及时、足 额拨付到位。(编辑:薛凯) 实践篇 新郑:“十年一剑”促均衡 取消“择校”,各高中校长抓阄抽取生源是河南省新郑市高中招生的一道风景。而支撑这一风景的,是当 地政府转变教育发展思路,扶弱促强,使城乡学校实现从硬件到师资均衡发展的举措。这就是得到教育部 背定的“新郑模式”。 新郑市是一个6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1997年以前,新郑市仅有两所普通高中。那时,新郑每年中 招都要上演“择校大战”:新郑一中好学生“挤破头”,二中却为生源差“皱眉头”。上高中难,上一中 更难,引来社会一片责难声 从1997年起,新郑市政府在投资新建三中时,开始改革招生办法,逐步减少一中优先录取名额 使三所高中均分生源。即由教育体育局对中招上线考生电脑排位,由三所学校抓阄抽取,使各校生源基本 均衡。2004年以后,新郑市又新建了两所高中,变为5所高中均分生源。 均衡生源为校间打造了平等竞争的平台。一中校长助理王福民说:“以往一中录取的都是尖子生, 老师即使睡大觉,好学生照样上大学。如今要想保住名校的牌子,就得下工夫了。”二中教师苏凯霞说: 按过去那种招生办法,二中再努力也赶不上一中。现在比高低,拼的是实力。”2006年河南省高考理科 状元就出自二中 生源均衡仅是为改变“择校”迈出的第一步,政府重点扶持弱校,使各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基本 相当,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在“扶弱促强”原则指导下,近年来新郑每年投入近亿元资金,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和建设新校。新 郑还通过从优势学校抽调骨干充实新校、弱校的办法,推动师资均衡。新郑三中建校之初,就从一中抽调
近年来,郑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郑州市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龚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政府必须担起的责任。 龚立群认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由于发展不均衡,教育城乡差别、校际差别 过大,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矛盾。 “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目的是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龚立群指出。近年来,在省政府的 支持下,郑州大力实施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学 校寄宿制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加强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郑州还结合实际, 加大对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的一批中、小学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强了教师的流动 和交流,使一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得到改善。 在郑州市推进教育均衡化的探索中,新郑起步比较早,成效显著,得到教育部的肯定。龚立群说: “新郑经验证明了,只要政策措施到位,区域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可行的。目前新郑的经验正在郑州其 他县市区推广。” 郑州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感受是:“督政”比“督学”更重要。龚立群说, 要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必须以政府及时、足额的教育投入作保障。因此,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 机构,不应仅仅是督学,而应加大对政府教育工作的监督力度。 而郑州正是抓住了“督政”这个关键环节。2004 年以来,郑州市连续 3 年每年对所辖各县市区政府的 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重点评估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等 四个方面,有效提高了县市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2005 年督导评估中,查出有 6 个县市区财政少 拨付教育经费共计 2400 多万元,督查评估结果在全市公开通报,所欠经费得以及时追补。2006 年,郑州 市农村学校取消了义务教育学杂费,在政府教育负担增加的情况下,各县市区都基本做到了经费及时、足 额拨付到位。(编辑:薛凯) 实践篇: 新郑:“十年一剑”促均衡 取消“择校”,各高中校长抓阄抽取生源是河南省新郑市高中招生的一道风景。而支撑这一风景的,是当 地政府转变教育发展思路,扶弱促强,使城乡学校实现从硬件到师资均衡发展的举措。这就是得到教育部 肯定的“新郑模式”。 新郑市是一个 60 多万人口的县级市。1997 年以前,新郑市仅有两所普通高中。那时,新郑每年中 招都要上演“择校大战”:新郑一中好学生“挤破头”,二中却为生源差“皱眉头”。上高中难,上一中 更难,引来社会一片责难声。 从 1997 年起,新郑市政府在投资新建三中时,开始改革招生办法,逐步减少一中优先录取名额, 使三所高中均分生源。即由教育体育局对中招上线考生电脑排位,由三所学校抓阄抽取,使各校生源基本 均衡。2004 年以后,新郑市又新建了两所高中,变为 5 所高中均分生源。 均衡生源为校间打造了平等竞争的平台。一中校长助理王福民说:“以往一中录取的都是尖子生, 老师即使睡大觉,好学生照样上大学。如今要想保住名校的牌子,就得下工夫了。”二中教师苏凯霞说: “按过去那种招生办法,二中再努力也赶不上一中。现在比高低,拼的是实力。”2006 年河南省高考理科 状元就出自二中。 生源均衡仅是为改变“择校”迈出的第一步,政府重点扶持弱校,使各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基本 相当,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在“扶弱促强”原则指导下,近年来新郑每年投入近亿元资金,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和建设新校。新 郑还通过从优势学校抽调骨干充实新校、弱校的办法,推动师资均衡。新郑三中建校之初,就从一中抽调
了10名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2003年,新郑市在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的基础 上,给边远农村教师每月增加了50元津贴:有计划地优先安排农村教师进修:抽调名师到薄弱学校任职 兼课。经过多年坚持,新郑农村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在生源、硬件、师资等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各校竞争激烈,比肩前进,促进了教育规模和水平的整体 提高。2006年,新郑市高中在校生已是9年前的5倍。2006年高考,5所高中上线率不相上下,而新郑市 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等指标,已连续6年居于全省前列。 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郑模式”的魅力所在。依据初中综合考评成绩, 给初中学校分配高中入学名额,是新郑市的另一个创造。 过去,由于乡镇初中办学条件差,有的地方甚至连续几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高中。从1998年起 新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乡镇和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各校初中生人数、巩固率、办学条件、教育管 理、教学成绩等都纳入评估,并据此分配高中招生名额。每年中招前,根据各初中综合评估得分,一个乡 镇一个分数线确定上线名单,再由电脑按成绩排位分组,高中校长抓阄 这一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升学竟争”转向了“办学竞争”。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兴办和支 义务教育的职责得到了体现。一度衰落的山区初中又红火了起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郑城乡中小学在 硬件设施等方面差距已不大。全市已有145所普通中小学达到郑州市标准化学校标准,占学校总数的83% 是郑州所辖各市县达标率最高的。而初中学生巩固率也由10年前的60%提高到96%以上 “新郑模式”历经10年发展,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贏得了群众支持。记者在新郑市街头进行随机 访问,学生家长无不对“无择校烦恼”感到欣慰 但是,均衡教育是否会影响教育品牌和特色的争议在新郑一直没有停息。一些想上一中却被分配到 二中的学生家长就曾到市政府上访,按综合考评成绩给乡镇初中分配高中招生名额,也曾被指责为“人为 制造教育不公”。 但实践证明,均衡与特色并不矛盾,只有均衡才能实现广泛的优质。曾任新郑一中教务主任、如今 担任新郑二中校长的陈明说:“在资源基本均衡的条件下,新郑各学校都在争创特色。一中是老牌名校 多年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和校风仍是其优势;二中以人性化管理凝聚师生,正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新郑市教育体育局长朱德民总结说,均衡教育资源,必须要有恒心,仅凭一股热情,搞一阵风是不 行的。地方党委、政府能否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扶弱促强”的均衡政策,最为关键。(编辑:薛凯) 政治观察 新班子当有执政新理念 当前,我国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一些地方的换届工作已经完成。这意 味着,又有很多领导干部走上了新的岗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履新的领导干部们都在积极谋划以新的发展、 新的建设、新的成绩为党的十七大献礼。愿意有所作为,主动有所作为,这是好现象,干事业就需要有这 样一种劲头。但新人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错误的老路,不能走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 符的老路。实践证明,老办法、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所以,我们希望新班子要有执政新理念。 执政新理念体现在经济发展中,就是心甘情愿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加快发展,进一步把经济总量做得再大一些,依然是新班子要面对的中心工作。但经济发展绝对不 能为快而快,为GDP而GDP,更不能一说发展就是加大投资,就是开工上项目。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只
了 10 名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2003 年,新郑市在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的基础 上,给边远农村教师每月增加了 50 元津贴;有计划地优先安排农村教师进修;抽调名师到薄弱学校任职、 兼课。经过多年坚持,新郑农村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在生源、硬件、师资等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各校竞争激烈,比肩前进,促进了教育规模和水平的整体 提高。2006 年,新郑市高中在校生已是 9 年前的 5 倍。2006 年高考,5 所高中上线率不相上下,而新郑市 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等指标,已连续 6 年居于全省前列。 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郑模式”的魅力所在。依据初中综合考评成绩, 给初中学校分配高中入学名额,是新郑市的另一个创造。 过去,由于乡镇初中办学条件差,有的地方甚至连续几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高中。从 1998 年起, 新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乡镇和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各校初中生人数、巩固率、办学条件、教育管 理、教学成绩等都纳入评估,并据此分配高中招生名额。每年中招前,根据各初中综合评估得分,一个乡 镇一个分数线确定上线名单,再由电脑按成绩排位分组,高中校长抓阄。 这一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升学竞争”转向了“办学竞争”。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兴办和支持 义务教育的职责得到了体现。一度衰落的山区初中又红火了起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郑城乡中小学在 硬件设施等方面差距已不大。全市已有 145 所普通中小学达到郑州市标准化学校标准,占学校总数的 83%, 是郑州所辖各市县达标率最高的。而初中学生巩固率也由 10 年前的 60%提高到 96%以上。 “新郑模式”历经 10 年发展,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赢得了群众支持。记者在新郑市街头进行随机 访问,学生家长无不对“无择校烦恼”感到欣慰。 但是,均衡教育是否会影响教育品牌和特色的争议在新郑一直没有停息。一些想上一中却被分配到 二中的学生家长就曾到市政府上访,按综合考评成绩给乡镇初中分配高中招生名额,也曾被指责为“人为 制造教育不公”。 但实践证明,均衡与特色并不矛盾,只有均衡才能实现广泛的优质。曾任新郑一中教务主任、如今 担任新郑二中校长的陈明说:“在资源基本均衡的条件下,新郑各学校都在争创特色。一中是老牌名校, 多年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和校风仍是其优势;二中以人性化管理凝聚师生,正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新郑市教育体育局长朱德民总结说,均衡教育资源,必须要有恒心,仅凭一股热情,搞一阵风是不 行的。地方党委、政府能否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扶弱促强”的均衡政策,最为关键。(编辑:薛凯) 政治观察 新班子当有执政新理念 辛鸣 当前,我国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一些地方的换届工作已经完成。这意 味着,又有很多领导干部走上了新的岗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履新的领导干部们都在积极谋划以新的发展、 新的建设、新的成绩为党的十七大献礼。愿意有所作为,主动有所作为,这是好现象,干事业就需要有这 样一种劲头。但新人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错误的老路,不能走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 符的老路。实践证明,老办法、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所以,我们希望新班子要有执政新理念。 执政新理念体现在经济发展中,就是心甘情愿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加快发展,进一步把经济总量做得再大一些,依然是新班子要面对的中心工作。但经济发展绝对不 能为快而快,为 GDP 而 GDP,更不能一说发展就是加大投资,就是开工上项目。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只
考虑经济活动活跃与繁荣,却不管这种活跃与繁荣能持续多久,能产生多少实际效益:只考虑工程项目本 身、甚至仅仅是建设期间带来的一点利益,全然不考虑为此浪费了多少资源,破坏了多少环境,付出了多 少隐性代价:只考虑发挥低劳动成本优势赚得一点辛苦钱,忘记了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 延后成本迟早要我们支付。结果他们的一番好意,一腔热血,在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下,不 仅没有实在的收获,反倒把这几年宏观调控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更有甚者,经济建设过分挤占 本来应该用于社会事业和其他方面的资金还将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无论就我国的经济家底还是所处发 展环境都不允许我们再走这样一条路了。 坚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浪費资源,又不能破坏环境,还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把眼前与长远 统筹考虑。这样的发展确实可能没有过去那么快,体现在数字报表上可能没有过去那样好看,发展起来可 能也比过去要难一些。但这样的发展才是真实的发展,才是靠得住的发展,也才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发展。 因此,新班子、新干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觉性,把主要精力放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 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换上来,放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上来,放到走自主创新道路上来,放 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 在新的发展与建设中,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折不扣地完 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鼓励、引导企业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能力,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 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执政新理念体现在社会建设中,就是聚精会神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到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享。 随着我国总体实现小康,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 新特点。比如,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越来越敏感,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日益拉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和 贫富差距,如何在进一步做大蛋糕和更公正地切好蛋糕之间,我们要有新抉择。又比如,改革发展使我国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既在根本 上相一致又在客观上存在矛盾与冲突,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 面需要新思路。还比如,过去那种党委政府包揽一切、包办一切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还往往心有余而 力不足,吃力不讨好。干部劳神费力半天,群众一点不买账。在社会关系更加多样、社会活动更加活跃 社会空间更加扩展的背景下,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也需要新思维。 执政新理念体现在能力建设上,就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我们要尊重科学,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要遵循客观规律:我们要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党内民主带 动人民民主: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一切执政行为都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展开,自觉 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努力使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 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需要指出的是,执政新理念的真正确立有待于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支撑。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无可 厚非,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我们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广阔舞台。但如 果我们仅仅是为政绩而政绩,甚至把政绩变异为形象工程,数字游戏,忘却了政绩背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基 础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政绩就变了味,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警醒的。(编辑:孙爱东 中国工会提出新维权观 部委新年新举措(上)
考虑经济活动活跃与繁荣,却不管这种活跃与繁荣能持续多久,能产生多少实际效益;只考虑工程项目本 身、甚至仅仅是建设期间带来的一点利益,全然不考虑为此浪费了多少资源,破坏了多少环境,付出了多 少隐性代价;只考虑发挥低劳动成本优势赚得一点辛苦钱,忘记了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量 延后成本迟早要我们支付。结果他们的一番好意,一腔热血,在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下,不 仅没有实在的收获,反倒把这几年宏观调控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更有甚者,经济建设过分挤占 本来应该用于社会事业和其他方面的资金还将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无论就我国的经济家底还是所处发 展环境都不允许我们再走这样一条路了。 坚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浪费资源,又不能破坏环境,还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把眼前与长远 统筹考虑。这样的发展确实可能没有过去那么快,体现在数字报表上可能没有过去那样好看,发展起来可 能也比过去要难一些。但这样的发展才是真实的发展,才是靠得住的发展,也才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发展。 因此,新班子、新干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觉性,把主要精力放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 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换上来,放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上来,放到走自主创新道路上来,放到 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 在新的发展与建设中,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折不扣地完 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鼓励、引导企业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能力,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 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执政新理念体现在社会建设中,就是聚精会神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到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享。 随着我国总体实现小康,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 新特点。比如,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越来越敏感,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日益拉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和 贫富差距,如何在进一步做大蛋糕和更公正地切好蛋糕之间,我们要有新抉择。又比如,改革发展使我国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既在根本 上相一致又在客观上存在矛盾与冲突,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 面需要新思路。还比如,过去那种党委政府包揽一切、包办一切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还往往心有余而 力不足,吃力不讨好。干部劳神费力半天,群众一点不买账。在社会关系更加多样、社会活动更加活跃、 社会空间更加扩展的背景下,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也需要新思维。 执政新理念体现在能力建设上,就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我们要尊重科学,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要遵循客观规律;我们要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党内民主带 动人民民主;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一切执政行为都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展开,自觉、积 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努力使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 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需要指出的是,执政新理念的真正确立有待于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支撑。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无可 厚非,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我们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广阔舞台。但如 果我们仅仅是为政绩而政绩,甚至把政绩变异为形象工程,数字游戏,忘却了政绩背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基 础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政绩就变了味,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警醒的。(编辑:孙爱东) 中国工会提出新维权观 部委新年新举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