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0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第二章:藏象 课题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授课时数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1掌握臧象的概念 教学目的 2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3掌握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4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阐释臧象的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 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藏的基本涵义与象的基本涵义。(约15分钟) 教 2介绍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5分钟)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5分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5分钟)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5分钟) 3阐述藏象学说的特点: 臧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5分钟) 过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5分钟) 4列表比较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与生理特点。(约10分钟) 5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1)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之精、五脏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的涵义。(约 程|20分钟) (2)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藏精→精化为气(脏气)→气分为阴气(五脏之阴)、 阳气(五脏之阳)。(约15分钟) 1重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和生理特点;③五脏精气 点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难 2难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关键是分清“精与 点气的概念内涵”运用前面所学的阴阳学说讲清“精与气分阴阳”与“气自身分阴阳”的区 思|别 3思考题:①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 题上有何特点?③⑧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④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⑤试述五脏精气阴阳 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3 2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4-156 3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8-120 孙广仁.藏象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中医研究,1997,10(5):1-5 5孙广仁简论五脏精气阴阳中医研究,1998,11(1):1-4 6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44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10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的 1 掌握藏象的概念; 2 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3 掌握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4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教 学 过 程 1 阐释藏象的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 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藏的基本涵义与象的基本涵义。(约 15 分钟) 2 介绍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 5 分钟)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 5 分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 5 分钟)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 5 分钟) 3 阐述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 5 分钟)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 5 分钟) 4 列表比较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与生理特点。(约 10 分钟) 5 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1)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之精、五脏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的涵义。(约 20 分钟) (2)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藏精→精化为气(脏气)→气分为阴气(五脏之阴)、 阳气(五脏之阳)。(约 15 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和生理特点;③五脏精气 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2 难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关键是分清“精与 气的概念内涵”,运用前面所学的阴阳学说讲清“精与气分阴阳”与“气自身分阴阳”的区 别。 3 思考题:①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 上有何特点?③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④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⑤试述五脏精气阴阳 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3 2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4-156 3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8-120 4 孙广仁.藏象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中医研究,1997,10(5):1-5 5 孙广仁.简论五脏精气阴阳.中医研究,1998,11(1):1-4 6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4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