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口 从数学角度研究和完善综合会计等式 李杨茜瓦庆昀唐建(博士)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综合会计等式,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数学角度推导综合会计等式。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 综合会计等式的成立性,以及应用问题,最后,推导出科学的综合会计等式,这对于完善会计等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综合会计等式成立性应用影响 、引言 因为: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 所有者权益变动量=(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 会计核算实务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综合会计等式权益 ② 的成立性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讲,国内学者从会计要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③3 素的口径和时点这两个研究角度来否定综合会计等式的成立 利润=收入一费用 性。具体来讲,我国关于收入、费用会计要素规定的是狭义口 将③代入②后再代入①,将④代入①,可得 径,与利润的广义口径不一致,这一问题将导致综合会计等式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 不平衡。由于任何时点都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用 而,综合会计等式中这三个静态会计要素如果属于同一时点, 将费用移至左边,(期末)负债和(期初所有者权益移至 将导致“收入=费用”这一错误结论,从而否定了综合会计等右边,可得: 式的成立性。 (期末)资产+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 我们认为,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的概念口径非入 致仅是导致综合会计等式不平衡的原因之一,而综合会计去掉静态会计要素的时刻标准,可得综合会计等式: 等式中三个静态会计要素并非同一时点要素,动态会计要素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流量要素)与静态会计要素(存量要素)可以进行合理的数理 三、综合会计等式是否成立 推导,以反映动态会计要素与静态会计要素的相互联系。本文 从综合会计等式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等式②符合变化 从数学角度推导和论证综合会计等式的成立性,提出在综合量定义,等式③是静态会计等式,等式④是动态会计等式,均 会计等式可能不成立的情况下现实中大量应用的理由,并推能通过数据证明成立,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假设①是否成立。换 导出合理的综合会计等式。 而言之,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是否就一定等于本期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数学推导过程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会计要素的定义,所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以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 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但同时对收入和费用进行了狭义定义,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构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 利得与损失被排除在外,无法归入相应会计要素,因而我国关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由股本(实收资 于会计要素的规定存在缺陷。可能原因在于我国会计准则制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 定者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时,未考虑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构成。因而,从理论上讲,所有者 素规定的差异性 权益变动量就是股本变动量、资本公积变动量、盈余公积变动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量和未分配利润变动量之和。由于我国企业一般按年度进行 收益和费用五要素,其中明确指出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费用利润分配,平时月份并不分配,每月净利润体现在“本年利润” 包括损失,均属于广义定义。在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通常账户中,因而本期未分配利润变动量在未分配前,实质上就是 认为会计等式中的收入、费用要素采用的是广义定义,本文下本月利润。一般情况下,本期企业股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 述推导中的收入、费用亦属于广义定义 不会发生变动,这三部分变动量即为零,因而,本期所有者权 综合会计等式的逻辑推导如下 益变动量等于利润。但是少数情况下,这三个部分会发生变 假设 动,此时,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量就不等于利润,综合会计等 所有者权益变动量≡(本期利润 ①式不能成立。 2012.5上旬·05·□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2012.5 上旬·05·□ 从数学角度研究和完善综合会计等式 【摘要】 本文首先总结了综合会计等式,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数学角度推导综合会计等式。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 综合会计等式的成立性,以及应用问题,最后,推导出科学的综合会计等式,这对于完善会计等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综合会计等式 成立性 应用影响 李杨茜 瓦庆昀 唐 建(博士)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6) 一、引言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 会计核算实务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综合会计等式 的成立性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讲,国内学者从会计要 素的口径和时点这两个研究角度来否定综合会计等式的成立 性。具体来讲,我国关于收入、费用会计要素规定的是狭义口 径,与利润的广义口径不一致,这一问题将导致综合会计等式 不平衡。由于任何时点都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 而,综合会计等式中这三个静态会计要素如果属于同一时点, 将导致“收入=费用”这一错误结论,从而否定了综合会计等 式的成立性。 我们认为,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的概念口径非 一致仅是导致综合会计等式不平衡的原因之一,而综合会计 等式中三个静态会计要素并非同一时点要素,动态会计要素 (流量要素)与静态会计要素(存量要素)可以进行合理的数理 推导,以反映动态会计要素与静态会计要素的相互联系。本文 从数学角度推导和论证综合会计等式的成立性,提出在综合 会计等式可能不成立的情况下现实中大量应用的理由,并推 导出合理的综合会计等式。 二、综合会计等式数学推导过程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但同时对收入和费用进行了狭义定义, 利得与损失被排除在外,无法归入相应会计要素,因而我国关 于会计要素的规定存在缺陷。可能原因在于我国会计准则制 定者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时,未考虑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 素规定的差异性。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益和费用五要素,其中明确指出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费用 包括损失,均属于广义定义。在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通常 认为会计等式中的收入、费用要素采用的是广义定义,本文下 述推导中的收入、费用亦属于广义定义。 综合会计等式的逻辑推导如下: 假设: 所有者权益变动量≡(本期)利润 ① 因为: 所有者权益变动量=(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 权益 ②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 ③ 利润=收入-费用 ④ 将③代入②后再代入①,将④代入①,可得: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 将费用移至左边,(期末)负债和(期初)所有者权益移至 右边,可得: (期末)资产+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 入 ⑤ 去掉静态会计要素的时刻标准,可得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⑥ 三、综合会计等式是否成立 从综合会计等式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等式②符合变化 量定义,等式③是静态会计等式,等式④是动态会计等式,均 能通过数据证明成立,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假设①是否成立。换 而言之,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是否就一定等于本期利润?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会计要素的定义,所 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以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 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构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 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由股本 (实收资 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 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构成。因而,从理论上讲,所有者 权益变动量就是股本变动量、资本公积变动量、盈余公积变动 量和未分配利润变动量之和。由于我国企业一般按年度进行 利润分配,平时月份并不分配,每月净利润体现在“本年利润” 账户中,因而本期未分配利润变动量在未分配前,实质上就是 本月利润。一般情况下,本期企业股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 不会发生变动,这三部分变动量即为零,因而,本期所有者权 益变动量等于利润。但是少数情况下,这三个部分会发生变 动,此时,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量就不等于利润,综合会计等 式不能成立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