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语言·主体·性别一一初探巴特勒的知识迷宫 对地封闭(也就是说必须排斥不符合这种法则的她者),被反复引用,这种 引用的结果就是书写出我们(具有性别特征)的身体,建立起我们的主体。 然而,我们应该对“语言言说言说者未必成功”这样的说法记忆犹新。福 柯说,法则是发散的,不确定的;德里达说,引用可以是失败的一所以, 巴特勒说:那些被排斥被放逐的她者一一女性,同性恋者,有色人种,劳工. 阶级一时时刻刻威胁着那个规范的主体,她们是完美世界里的憧憧鬼 影,她们提醒我们意义重组和主体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样的理论框架里,让我们最后来看巴特勒著名的表演论 (performativity),表演性是建构/重建主体的重要途径,然而,贯穿始终 的表演性(从奥斯汀的言谈行事开始),绝不能被误解为演员戴上面具进 行表演。所谓的变装(drag)和戏拟(parody)所指的是基于社会建构基础 上的重建,并非随心所欲或心血来潮的空中楼阁。在这种意义上,另一位 女性主义理论家娜斯邦(Martha Nussbaum)把巴特勒批评成本着失败主 义精神而逃避现实的嬉皮领袖,虽然不无其道理,却其实是误读。巴特勒 的表演论所阐释的是身体的建构过程以及重建的可能:首先,纯粹的天然 性身体并不存在,我们所说的“身体”,是重重社会规范依赖社会强制反复 书写、引用(另一种表述是:表演)自己的结果。换言之,作为社会规范的 性别(生理性的“性别”作为独立概念儿乎完全地被文化性的“性别”所涵 盖了)通过表演来创造主体。规范(性别),表演(引用),主体(身体),这三 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上可以做区分,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断流动着白我创 造的完整过程,即,性别规范引用自己从而表演出主体,而所谓的“面具 说”却假设了某个可以戴面具的主体的存在。性别不是面具,可以随戴随 摘,更不存在一个先于表演的主体,仿佛“面具”下真有某个“演员”(主 体)。其次,因为有社会性文化性的规范存在,被创造的主体注定有边界, 然面,边界之外并非空白,边界外的生存,就是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特 例,比如,异性恋社会中的同性恋者,以及难以被主张两性区别的月然科 学(所谓的月然科学毕竟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所归类的双性人。再次,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