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90· 工程科学学报,第37卷,第6期 则带材各处均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此时的浪形缺陷可 本文基于ABAOUS有限元软件采用线性摄动和 称为弹性后屈曲浪形,弹性后屈曲浪形会随着内应力 弧长法求解了给定初应变分布下的瓢曲浪形模态, 的减小而消失;若内应力不均匀程度较大,带材在浪形 并以极薄钢带的弹性后屈曲浪形和铝带的弹塑性后 波峰波谷位置附近的弯曲曲率较大,以至于在后屈曲 屈曲浪形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浪形缺陷在拉伸 过程中发生局部弯曲塑性变形,此时的浪形缺陷可称 矫直过程的形状、受力和能量变化,研究了初始陡 为弹塑性后屈曲浪形,弹塑性后屈曲浪形不会随着内 度、带厚、拉伸位移等影响因素对浪形的拉伸矫直功 应力的减小而消失.在生产实际中,弹性后屈曲浪形 效的影响 一般发生在极薄带材的生产过程,浪高一般在5mm以 下;弹塑性后屈曲浪形一般发生在具有一定厚度的低 1有限元建模 强度钢带或有色金属带材的生产中,浪高一般在十几 1.1带材浪形产生过程建模及假设 mm到几十mm乃至更大 1.1.1带材后屈曲过程建模 近年来,学者对于带材浪形缺陷和矫直技术的 薄带材浪形缺陷是带材经历轧制、平整等工艺过 研究有很多.Rammerstorfer和Fischer等)分析了 程后内蕴的压应力引起的屈曲行为,其力学根源是带 瓢曲中浪薄带钢在拉伸作用下的内应力分布规律和 材初应变的不均匀分布.因此本文通过给平坦带材加 屈曲模态的变化规律,他们用解析方法得出:随着拉 载宽度方向上的不均匀初应变,采用线性摄动法求解 伸张力增加,带钢的屈曲模态会从弯扭变形转变为 初始位移扰动,采用静态Rks算法求解带钢后屈曲变 浪形模态,之后继续增加张力则浪形的周期减小,浪 形.计算步骤如图1所示.所有步骤均在ABAQUS有 形陡度增大.Fischer还针对冷轧工艺中屈曲的不同 限元软件中设定.图2(a)为采用线性摄动求解出的 产生原因给定不同的浪形函数,并采用里兹法求解 初始位移扰动(面外位移显示放大50倍),图2(b)为 了屈曲浪形与不均匀塑性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戴 采用Rks算法基于初应变和初始位移扰动求解出的 杰涛和张清东④针对常见的中浪板形缺陷,建立其 真实浪形状态(面外位移显示放大20倍) 屈曲及后屈曲变形的解析计算的力学模型和求解方 线性摄动分机 法,并在试验轧机上进行试验轧制研究.戴江波等 理想带钢 丽曲位移模态 采用加载不均匀温度场的方法研究了连续退火炉内 初应变分布 带材的大挠度变形问题.王效岗等采用对带钢浪 初始位移忧动 形曲面进行几何建模的方式分析了中厚板浪形在辊 理想带钢 式矫直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和矫直效果.肖林等 Risk算法 模型2 采用梁弯曲模型研究了金属带材拉伸弯曲的矫直过 程.王文广等0应用板弯曲理论建立了各向同性理 浪形带钢 想弹塑性金属带材的拉伸弯曲变形的一般解析分析 方法和模型.王小红等基于线性强化材料推导建 图1瓢曲浪形缺陷的生成算法 立了拉伸矫直过程的拉伸数学模型,并对AZ31镁合 Fig.1 Generation algorithm of buckling wave-shaped defects 金材质加以验证.在目前的研究中,带材浪形缺陷大 1.1.2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多采用平直带材不均匀应变场近似模拟,或者采用 薄带材厚度较小,宽厚比大于500,且在拉伸过程 直接几何建模的方式加以描述,但前者不能反映浪 中不受法向载荷,因此采用壳模型,带材基本几何尺寸 形缺陷的几何特征,后者不能反映浪形的内应力特 为4m×1m×lmm,厚度H可变.单元类型应选择壳 征.此外,对于弹性后屈曲浪形和弹塑性后屈曲浪形 单元,采用线性减缩积分,即选择四节点壳单元(S4R 之间差异的研究较少,对于浪形缺陷在张力作用下 单元).为保证计算精度,单元长宽比取4,模型总计 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的分析有待深入. 16000个单元.考虑厚度方向应力分布的非线性,在厚 面外位移 面外位移mm 图2浪形缺陷初始扰动(a)和真实面外位移(b) Fig.2 Initial disturbance (a)and real plane displacement (b)of wave-shaped defects工程科学学报,第 37 卷,第 6 期 则带材各处均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此时的浪形缺陷可 称为弹性后屈曲浪形,弹性后屈曲浪形会随着内应力 的减小而消失;若内应力不均匀程度较大,带材在浪形 波峰波谷位置附近的弯曲曲率较大,以至于在后屈曲 过程中发生局部弯曲塑性变形,此时的浪形缺陷可称 为弹塑性后屈曲浪形,弹塑性后屈曲浪形不会随着内 应力的减小而消失. 在生产实际中,弹性后屈曲浪形 一般发生在极薄带材的生产过程,浪高一般在 5 mm 以 下;弹塑性后屈曲浪形一般发生在具有一定厚度的低 强度钢带或有色金属带材的生产中,浪高一般在十几 mm 到几十 mm 乃至更大. 近年来,学者对于带材浪形缺陷和矫直技术的 研究有 很 多. Rammerstorfer 和 Fischer 等[1--3] 分 析 了 瓢曲中浪薄带钢在拉伸作用下的内应力分布规律和 屈曲模态的变化规律,他们用解析方法得出:随着拉 伸张力增加,带钢的屈曲模态会从弯扭变形转变为 浪形模态,之后继续增加张力则浪形的周期减小,浪 图 2 浪形缺陷初始扰动( a)和真实面外位移( b) Fig. 2 Initial disturbance ( a) and real plane displacement ( b) of wave-shaped defects 形陡度增大. Fischer 还针对冷轧工艺中屈曲的不同 产生原因给定不同的浪形函数,并采用里兹法求解 了屈曲浪形与不均匀塑性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 戴 杰涛和张清东[4]针对常见的中浪板形缺陷,建立其 屈曲及后屈曲变形的解析计算的力学模型和求解方 法,并在试验轧机上进行试验轧制研究. 戴江波等[5] 采用加载不均匀温度场的方法研究了连续退火炉内 带材的大挠度变形问题. 王效岗等[6]采用对带钢浪 形曲面进行几何建模的方式分析了中厚板浪形在辊 式矫直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和矫直效果. 肖 林 等[7--9] 采用梁弯曲模型研究了金属带材拉伸弯曲的矫直过 程. 王文广等[10]应用板弯曲理论建立了各向同性理 想弹塑性金属带材的拉伸弯曲变形的一般解析分析 方法和模型. 王小红等[11]基于线性强化材料推导建 立了拉伸矫直过程的拉伸数学模型,并对 AZ31 镁合 金材质加以验证. 在目前的研究中,带材浪形缺陷大 多采用平直带材不均匀应变场近似模拟,或者采用 直接几何建模的方式加以描述,但前者不能反映浪 形缺陷的几何特征,后者不能反映浪形的内应力特 征. 此外,对于弹性后屈曲浪形和弹塑性后屈曲浪形 之间差异的研究较少,对于浪形缺陷在张力作用下 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的分析有待深入. 本文基于 ABAQUS 有限元软件采用线性摄动和 弧长法求解了给定初应变分布下的瓢曲浪形模态, 并以极薄钢带的弹性后屈曲浪形和铝带的弹塑性后 屈曲浪形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浪形缺陷在拉伸 矫直过程 的 形 状、受 力 和 能 量 变 化,研 究 了 初 始 陡 度、带厚、拉伸位移等影响因素对浪形的拉伸矫直功 效的影响. 1 有限元建模 1. 1 带材浪形产生过程建模及假设 1. 1. 1 带材后屈曲过程建模 薄带材浪形缺陷是带材经历轧制、平整等工艺过 程后内蕴的压应力引起的屈曲行为,其力学根源是带 材初应变的不均匀分布. 因此本文通过给平坦带材加 载宽度方向上的不均匀初应变,采用线性摄动法求解 初始位移扰动,采用静态 Riks 算法求解带钢后屈曲变 形. 计算步骤如图 1 所示. 所有步骤均在 ABAQUS 有 限元软件中设定. 图 2( a) 为采用线性摄动求解出的 初始位移扰动(面外位移显示放大 50 倍),图 2( b)为 采用 Riks 算法基于初应变和初始位移扰动求解出的 真实浪形状态(面外位移显示放大 20 倍). 图 1 瓢曲浪形缺陷的生成算法 Fig. 1 Generation algorithm of buckling wave-shaped defects 1. 1. 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薄带材厚度较小,宽厚比大于 500,且在拉伸过程 中不受法向载荷,因此采用壳模型,带材基本几何尺寸 为 4 m × 1 m × 1 mm,厚度 H 可变. 单元类型应选择壳 单元,采用线性减缩积分,即选择四节点壳单元( S4R 单元). 为保证计算精度,单元长宽比取 4,模型总计 16000 个单元. 考虑厚度方向应力分布的非线性,在厚 ·79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