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杨仙等:小间距平行顶管管道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1379 因此新建顶管拱顶土压力基本等于既有顶管底部 cd-/sin/(/4+o/2) 的应力与两管间所夹土体的重力之和. 由上述分析可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 两个假设条件的合理性.最终采用本文构建的理 kotanod=/sin/(/4+o2) 论方法计算出的本案例中新建顶管拱顶土压力为 kotanod o+do 48.8kPa,稍大于数值模拟结果(47.4kPa),也进一步 图4BC段微元体受力示意图 验证了假设条件及本文所构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Fig.4 Schematic of force on the micro-element in the BC segment 2新建顶管拱顶土压力计算方法 C点的纵坐标为: (I)AB段土压力计算 sn任-) AB段中,松动部分的微元体两侧受到太沙基 z2=h1-- (4) 2 松动线外稳定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AB段中取 BC段微元体上底的长度为: 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4=b-e-z)tam(任-) (5) cd: cd= 下底的长度为: kod 2-b-e+止-an(任-) (6) kotanod= kotanod止 对微元体竖直方向列平衡方程,得到: o+dg o叫1+4+hd =知rtapd:+k如tany sin(径+)) 图3AB段微元体受力示意图 2 Fig.3 Schematic of force on the micro-element in the 4B segment dz+2cdz+(σ+dr)2 根据太沙基理论: (7) b=号+Dm+) AB段中B点的土压力计算结果即为本段微分 (1) 方程的初始条件.把初始条件代入方程(7),即可 B点的纵坐标为: 得到BC段中任意深度时的垂直土压力.BC段每 D 一个微元体受到与之接触的GH段(图1所示)微 z1=h1- (2) 2sm(任-引 元体的向上的挟制力,该挟制力也可根据方程(7) 及初始条件得出,从而可得到GH段微元体受到 对微元体列平衡微分方程: 的向下挟制力的反作用力 2bo+2bydz 2b(o+do)+2cdz +2kotandz (3) (3)CD段土压力计算 其中,b为土体松动部分计算宽度的一半(即图1 CD段中,松动部分的微元体一侧受到太沙基 中OA长度),m;D为顶管直径,m;p为土体内摩 松动线外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另一侧与顶管 擦角,°;c为土体黏聚力,kPa;y为土体重度,kNm3; 管壁接触,管壁无黏聚力,只提供摩擦力.微元体 h为既有顶管中心纵坐标值,m;dz为微元体的高 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 度,m:k为太沙基土压力理论中土的侧压力系数, 取值范围在0.5~1之间8-20:。为AD段中微元体 受到的垂直土压力,kPa:do为AD段中微元体受到 的垂直土压力增量,kPa 方程(3)的初始条件为地表土压力为0,即=0 :d0 kotanod 时,0=O.把初始条件代入方程,即可得到AB段中 Kosin6;tang'dl 任意深度时的垂直土压力 o+da (2)BC段土压力计算 图5CD段微元体受力示意图 BC段中,松动部分的微元体一侧受到太沙基 Fig.5 Schematic of force on the micro-element in the CD segment 松动线外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另一侧受到被 由图5可得: 既有顶管支挡的稳定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微 (8) 元体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cos0 =h-z 2D因此新建顶管拱顶土压力基本等于既有顶管底部 的应力与两管间所夹土体的重力之和. 由上述分析可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 两个假设条件的合理性. 最终采用本文构建的理 论方法计算出的本案例中新建顶管拱顶土压力为 48.8 kPa,稍大于数值模拟结果(47.4 kPa),也进一步 验证了假设条件及本文所构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    新建顶管拱顶土压力计算方法 (1)AB 段土压力计算. AB 段中,松动部分的微元体两侧受到太沙基 松动线外稳定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 AB 段中取 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3 所示. cdz kσdz kσtanφdz kσtanφdz σ σ+dσ kσdz cdz 图 3    AB 段微元体受力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of force on the micro-element in the AB segment 根据太沙基理论: b = D 2 + Dtan( π 4 + φ 2 ) (1) B 点的纵坐标为: z1 = h1 − D 2 sin( π 4 − φ 2 ) (2) 对微元体列平衡微分方程: 2bσ+2bγdz = 2b(σ+dσ)+2cdz+2kσtanφdz (3) 其中,b 为土体松动部分计算宽度的一半(即图 1 中 OA 长度),m;D 为顶管直径,m;φ 为土体内摩 擦角,°;c 为土体黏聚力,kPa;γ 为土体重度,kN·m−3 ; h1 为既有顶管中心纵坐标值,m;dz 为微元体的高 度,m;k 为太沙基土压力理论中土的侧压力系数, 取值范围在 0.5~1 之间[18−20] ;σ 为 AD 段中微元体 受到的垂直土压力,kPa;dσ 为 AD 段中微元体受到 的垂直土压力增量,kPa. 方程(3)的初始条件为地表土压力为 0,即 z=0 时,σ=0. 把初始条件代入方程,即可得到 AB 段中 任意深度时的垂直土压力. (2)BC 段土压力计算. BC 段中,松动部分的微元体一侧受到太沙基 松动线外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另一侧受到被 既有顶管支挡的稳定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 微 元体受力分析如图 4 所示. cdz/sin/(π/4+φ/2) kσtanφdz/sin/(π/4+φ/2) kσtanφdz kσtanφdz σ σ+dσ kσdz cdz 图 4    BC 段微元体受力示意图 Fig.4    Schematic of force on the micro-element in the BC segment C 点的纵坐标为: z2 = h1 − Dsin( π 4 − φ 2 ) 2 (4) BC 段微元体上底的长度为: l1 = b−(z−z1)tan( π 4 − φ 2 ) (5) 下底的长度为: l2=b−(z+dz−z1)tan( π 4 − φ 2 ) (6) 对微元体竖直方向列平衡方程,得到: σl1 + (l1 +l2)γdz 2 = kσtanφdz+kσtanφsin( π 4 + φ 2 ) dz+2cdz+(σ+dσ)l2 (7) AB 段中 B 点的土压力计算结果即为本段微分 方程的初始条件. 把初始条件代入方程(7),即可 得到 BC 段中任意深度时的垂直土压力. BC 段每 一个微元体受到与之接触的 GIH 段(图 1 所示)微 元体的向上的挟制力,该挟制力也可根据方程(7) 及初始条件得出,从而可得到 GIH 段微元体受到 的向下挟制力的反作用力. (3)CD 段土压力计算. CD 段中,松动部分的微元体一侧受到太沙基 松动线外土体的摩擦力和黏聚力,另一侧与顶管 管壁接触,管壁无黏聚力,只提供摩擦力. 微元体 受力分析如图 5 所示. θ3 θ1 O1 θ2 dθ kσsinθ3 tanφ′dl kσtanφdz σ σ+dσ kσd kσdl l cdz 图 5    CD 段微元体受力示意图 Fig.5    Schematic of force on the micro-element in the CD segment 由图 5 可得: cos θ1 = h1 −z 2D (8) 杨    仙等: 小间距平行顶管管道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 1379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