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全带的伸缩性可増加制动距离和延长减速时间,降低减速力对人体的作用,保护头部避免撞击,防止人体被抛掷。但有时因撞击 力十分巨大,或车辆发生翻滚等,東缚胸腹的安全带猛然收紧挤压人体造成安全带损伤。表现为与安全带相对应的斜行跨越胸腹 和环绕腹周的条带状皮肤擦挫伤。腹部受压可形成肠破裂、穿孔或肠系膜的撕裂(因肠内流体静压的突然增加和惯性运动):肝 脾等器官受压而破裂,第二或第三腰椎突然前屈而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根据安全带损伤的特点可判断车内人体在事故发生时的位 2.乘员的损伤 (1)副驾驶位乘员的损伤:小型客车或轿车的副驾驶位乘员在交通事故时最容易受到损伤,其伤亡率高于驾驶员和后排乘 员,故有称此座位是“死亡席”。对168例副驾驶位乘员的损伤程度分析,事故发生后副驾驶位乘员立即发生死亡和处于危重伤 状态者占64.3%,重伤占17.8%,其余为中至轻度损伤 副驾驶位乘员的损伤在很多方面与驾驶员的损伤类似,但不形成方向盘挤压伤和脚踏板损伤。损伤主要以头面部多见 其次是四肢,且上肢多于下肢,胸腹部损伤较小。事故突发时,由于前方没有方向盘的阻挡,手又无处抓扶和支撑,故头面部撞 击挡风玻璃及其框架形成损伤的机会比驾驶员多,损伤更重,甚至从破碎的挡风玻璃处抛出车外:手掌猛然地杵向前方仪表盘 架,很容易形成肘部鹰嘴骨折和肱骨下段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此外,当车头撞击时,副驾驶位坐席可向前湑动,足部被嵌入 坐位下方,造成小腿和足部的损伤如踝部的擦伤、挫伤、挫裂创及骨折 图9-13脚踏板损伤 右脚滑移嵌入油门与刹车踏板之间开 (2)后排乘员损伤:后排乘员位于车的中、后部各座位之间,在车祸发生时形成的损伤,不同于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 部与前方座位靠背碰撞,造成前额的横行挫裂创,颅前窝或颅中窝骨折,大脑额、颞极挫伤。下颌部的碰撞可形成颏部擦伤,下 颌支骨折及大脑枕叶挫伤。②双下肢分腿外展式损伤,造成髋关节的骨折、脱白和关节损伤,甚至是双侧性损伤。也可发生股 骨颈骨折、骨盆分离。③撞裂创与肢体离断,呈现较大的条状巨大裂创,创缘不甚光滑,有组织撕裂现象,特别是在创角附 近,紧贴创缘处有较细窄的表皮剥脱,创缘不完全呈直线,有弯曲的突起(因车体铁板不平直所致),皮下和颅骨断面明显具有 钝器致伤特征,骨折多呈粉碎性,骨折线不整齐,创壁和创底部软组织有明显的撕裂状。由车体铁板撞击形成的肢体离断,其离 断面参差不齐,断缘不整,皮肤创缘有明显的撕裂痕。④头部碰撞伤是指站立位的乘员,由于车辆碰撞颠簸和跳动,使头顶部 与车顶盖相撞,造成颅底骨折,脑出血。⑤后排乘员的头颈部挥鞭样损伤也多于副驾驶位乘员。⑥有时乘员被拋起后猛烈跌 落,臀部受力过大,形成腰椎脱位、骨折导致截瘫,甚至形成颅底和大脑的损伤 3.车内人员的其它损伤车内人员除上述与其乘坐位置邻近的相应部件撞击成伤外,还有以下其它损伤 (1)被抛出车外的损伤:车内人员可被抛出车外,形成摔跌伤、砸压伤和挤压伤等损伤 (2)异物穿刺创: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来自于车外的异物如木杆、竹杆、钢管或钢轨,以及道路护栏铁管等物品,通过击 穿挡风玻璃或车体,猛烈刺入人体,形成盲管性或贯穿性异物穿刺创。异物穿刺创多见于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刺入口因刺入 物形状不同而异,创周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刺入重者立即死亡 (3)车门挤压伤:交通事故发生时,尤其是翻车过程中,车门的开启、关闭可造成邻近位置的车内人员手脚和肢体的扩 压,形成局部皮肤的擦挫伤、挫裂创和骨折 (4)烧伤:是车内人员在交通事故中常见的其它损伤类型,多见于车辆由于碰撞起火或被携带上车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 起火造成烧伤,以及燃烧产生的C0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死亡。 五、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 摩托车生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由于摩托车的高。y)指摩托车驾驶员及被撞击行人的损伤。我国是摩托车生产大国,每年的 事故发生率极高,伤亡率也位居机动车辆损伤的首位。 (一)摩托车损伤的致伤机制 1.摩托车撞击行人摩托车撞击行人的机制与汽车相似,但有部分类型的摩托车前面无保险杠,而是车轮直接撞击人 体。此外,挡泥板、车灯、车把及车把上的后视镜,也可撞人。受害者有直撞伤,也可发生摔跌伤、拖擦伤及碾压伤 2.摩托车被汽车碰撞摩托车被汽车碰撞时,其情况与行人被汽车碰撞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摩托车驾驶者双足不站在 路面上,不支撑体重,其自由活动度大,故小腿的损伤较少见。其次身体上的损伤位置要考虑驾乘者是处于坐位的特点,下肢的 损伤一般要比行人略低一些。在被撞时,因摩托车也处于运动状态,碰撞形成的直撞伤及随后发生的摔跌伤的严重程度,要视两 者是同向运动还是相对逆向运动而异。如果是相对逆向碰撞,则身体上半部分的直接撞击伤非常严重,而同向运动时相碰撞,则 摔跌伤更严重。如侧向被机动车碰撞时,乘坐者的背部和侧面部的损伤比驾驶员更明显 3.摩托车撞击在固定物体上或与汽车相撞其致伤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摩托车与静物如树木、电线杆、建筑物等 撞,受巨大的惯性力作用,驾驶员胸部撞在车把上,或头部、前胸及上肢与上述固定物直接撞击,发生头部及胸部的严重损伤 和变形。②摩托车与大型汽车侧面相撞,驾驶员向前冲去,头部碰撞在汽车侧面后摔下。③摩托车与轿车正面相撞时,摩托车 驾驶员身体被甩到车把之前,头面部首次撞击到汽车发动机罩上,身体在发动机罩上滑移,接着头顶部碰撞在挡风玻璃上,然 被抛下摔跌于地面上。如果碰撞速度大时,身体重心上移,以头部为支点抵在挡风玻璃处,身体从轿车顶上翻过后,然后摔落地 上。如果是碰撞轿车側面时,驾驶员可飞擦过轿车顶部摔下。④摩托车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后座乘员随着摩托车后轮向上、向 前的冲击力向前飞出,头面部和四肢易撞击在与摩托车相碰撞的车辆或物体上造成损伤 (二)摩托车损伤的特征 特异性损伤系由摩托车部件撞擦驾驶员身体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 (1)骑跨伤油箱和车把造成驾驶员会阴部的损伤最为常见。裤裆和两裤腿根部撕裂绽开,一般呈十字形,可贴附有油类 和油漆片。会阴、阴茎、阴囊及大腿内侧严重的擦挫伤,甚至撕裂,出血明显,严重者可致耻骨支骨折,造成膀胱、尿道或阴道 挫裂创,上述损伤又称为骑跨伤(彩图23(三版彩图19))。同时,油箱可发现凹凸变形和擦痕、局部油漆脱落。 (2)皮肤上的车把印迹或后视镜边缘印痕:车把、后视镜与胸部、上肢碰撞,可形成皮肤上的车把印迹或后视镜边缘印 痕,表现为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深部骨骼局限性骨折 (3)挡风罩玻璃切颈伤:带有挡风罩的摩托车,可发生挡风罩边缘切颈损伤,即驾驶员颈部猛撞在挡风罩边缘上,造成头 颈从下颌至耳后、经过第一颈椎处离断,离断缘不整齐。 (4)摩托车乘员由于有前方驾驶员的阻挡,通常不发生上述特异性撞击损伤,但事故发生时如有较大的侧向离心力作用 乘员下肢内侧区域与座位等部件相互作用可出现软组织挫伤或擦挫伤 2.非特异性损伤在非特异性损伤中,摩托车驾驶员更多的是因向前拋出发生撞击性损伤,摩托车乘员多发生摔跌伤全带的伸缩性可增加制动距离和延长减速时间,降低减速力对人体的作用,保护头部避免撞击,防止人体被抛掷。但有时因撞击 力十分巨大,或车辆发生翻滚等,束缚胸腹的安全带猛然收紧挤压人体造成安全带损伤。表现为与安全带相对应的斜行跨越胸腹 和环绕腹周的条带状皮肤擦挫伤。腹部受压可形成肠破裂、穿孔或肠系膜的撕裂(因肠内流体静压的突然增加和惯性运动);肝 脾等器官受压而破裂,第二或第三腰椎突然前屈而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根据安全带损伤的特点可判断车内人体在事故发生时的位 置。 2 .乘员的损伤 (1)副驾驶位乘员的损伤:小型客车或轿车的副驾驶位乘员在交通事故时最容易受到损伤,其伤亡率高于驾驶员和后排乘 员,故有称此座位是“死亡席”。对168例副驾驶位乘员的损伤程度分析,事故发生后副驾驶位乘员立即发生死亡和处于危重伤 状态者占64.3%,重伤占17.8%,其余为中至轻度损伤。     副驾驶位乘员的损伤在很多方面与驾驶员的损伤类似,但不形成方向盘挤压伤和脚踏板损伤。损伤主要以头面部多见, 其次是四肢,且上肢多于下肢,胸腹部损伤较小。事故突发时,由于前方没有方向盘的阻挡,手又无处抓扶和支撑,故头面部撞 击挡风玻璃及其框架形成损伤的机会比驾驶员多,损伤更重,甚至从破碎的挡风玻璃处抛出车外;手掌猛然地杵向前方仪表盘 架,很容易形成肘部鹰嘴骨折和肱骨下段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此外,当车头撞击时,副驾驶位坐席可向前滑动,足部被嵌入 坐位下方,造成小腿和足部的损伤如踝部的擦伤、挫伤、挫裂创及骨折。 图9-13 脚踏板损伤 右脚滑移嵌入油门与刹车踏板之间形成损伤    (2)后排乘员损伤:后排乘员位于车的中、后部各座位之间,在车祸发生时形成的损伤,不同于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 员,后排乘员的损伤以四肢损伤多见,且下肢多于上肢,其次是头面部,再其次是胸颈和躯干部。损伤表现为:① 前额和下颌 部与前方座位靠背碰撞,造成前额的横行挫裂创,颅前窝或颅中窝骨折,大脑额、颞极挫伤。下颌部的碰撞可形成颏部擦伤,下 颌支骨折及大脑枕叶挫伤。② 双下肢分腿外展式损伤,造成髋关节的骨折、脱臼和关节损伤,甚至是双侧性损伤。也可发生股 骨颈骨折、骨盆分离。③ 撞裂创与肢体离断,呈现较大的条状巨大裂创,创缘不甚光滑,有组织撕裂现象,特别是在创角附 近,紧贴创缘处有较细窄的表皮剥脱,创缘不完全呈直线,有弯曲的突起(因车体铁板不平直所致),皮下和颅骨断面明显具有 钝器致伤特征,骨折多呈粉碎性,骨折线不整齐,创壁和创底部软组织有明显的撕裂状。由车体铁板撞击形成的肢体离断,其离 断面参差不齐,断缘不整,皮肤创缘有明显的撕裂痕。④ 头部碰撞伤是指站立位的乘员,由于车辆碰撞颠簸和跳动,使头顶部 与车顶盖相撞,造成颅底骨折,脑出血。⑤后排乘员的头颈部挥鞭样损伤也多于副驾驶位乘员。⑥ 有时乘员被抛起后猛烈跌 落,臀部受力过大,形成腰椎脱位、骨折导致截瘫,甚至形成颅底和大脑的损伤。     3.车内人员的其它损伤  车内人员除上述与其乘坐位置邻近的相应部件撞击成伤外,还有以下其它损伤:     (1)被抛出车外的损伤:车内人员可被抛出车外,形成摔跌伤、砸压伤和挤压伤等损伤。 (2)异物穿刺创: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来自于车外的异物如木杆、竹杆、钢管或钢轨,以及道路护栏铁管等物品,通过击 穿挡风玻璃或车体,猛烈刺入人体,形成盲管性或贯穿性异物穿刺创。异物穿刺创多见于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刺入口因刺入 物形状不同而异,创周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刺入重者立即死亡。     (3)车门挤压伤:交通事故发生时,尤其是翻车过程中,车门的开启、关闭可造成邻近位置的车内人员手脚和肢体的挤 压,形成局部皮肤的擦挫伤、挫裂创和骨折。     (4)烧伤:是车内人员在交通事故中常见的其它损伤类型,多见于车辆由于碰撞起火或被携带上车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 起火造成烧伤,以及燃烧产生的CO 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死亡。 五、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 摩托车事故损伤(motorcycle accident injury )指摩托车驾驶员及被撞击行人的损伤。我国是摩托车生产大国,每年的 摩托车生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由于摩托车的高速、开放、缺少保护设施和稳定性差等特点,并常在人丛中或车丛中穿插行进,其 事故发生率极高,伤亡率也位居机动车辆损伤的首位。   (一)摩托车损伤的致伤机制 1.摩托车撞击行人  摩托车撞击行人的机制与汽车相似,但有部分类型的摩托车前面无保险杠,而是车轮直接撞击人 体。此外,挡泥板、车灯、车把及车把上的后视镜,也可撞人。受害者有直撞伤,也可发生摔跌伤、拖擦伤及碾压伤。     2.摩托车被汽车碰撞  摩托车被汽车碰撞时,其情况与行人被汽车碰撞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摩托车驾驶者双足不站在 路面上,不支撑体重,其自由活动度大,故小腿的损伤较少见。其次身体上的损伤位置要考虑驾乘者是处于坐位的特点,下肢的 损伤一般要比行人略低一些。在被撞时,因摩托车也处于运动状态,碰撞形成的直撞伤及随后发生的摔跌伤的严重程度,要视两 者是同向运动还是相对逆向运动而异。如果是相对逆向碰撞,则身体上半部分的直接撞击伤非常严重,而同向运动时相碰撞,则 摔跌伤更严重。如侧向被机动车碰撞时,乘坐者的背部和侧面部的损伤比驾驶员更明显。     3.摩托车撞击在固定物体上或与汽车相撞 其致伤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① 摩托车与静物如树木、电线杆、建筑物等 碰撞,受巨大的惯性力作用,驾驶员胸部撞在车把上,或头部、前胸及上肢与上述固定物直接撞击,发生头部及胸部的严重损伤 和变形。② 摩托车与大型汽车侧面相撞,驾驶员向前冲去,头部碰撞在汽车侧面后摔下。③ 摩托车与轿车正面相撞时,摩托车 驾驶员身体被甩到车把之前,头面部首次撞击到汽车发动机罩上,身体在发动机罩上滑移,接着头顶部碰撞在挡风玻璃上,然后 被抛下摔跌于地面上。如果碰撞速度大时,身体重心上移,以头部为支点抵在挡风玻璃处,身体从轿车顶上翻过后,然后摔落地 上。如果是碰撞轿车侧面时,驾驶员可飞擦过轿车顶部摔下。④ 摩托车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后座乘员随着摩托车后轮向上、向 前的冲击力向前飞出,头面部和四肢易撞击在与摩托车相碰撞的车辆或物体上造成损伤。   (二)摩托车损伤的特征    1.特异性损伤  系由摩托车部件撞擦驾驶员身体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    (1) 骑跨伤  油箱和车把造成驾驶员会阴部的损伤最为常见。裤裆和两裤腿根部撕裂绽开,一般呈十字形,可贴附有油类 和油漆片。会阴、阴茎、阴囊及大腿内侧严重的擦挫伤,甚至撕裂,出血明显,严重者可致耻骨支骨折,造成膀胱、尿道或阴道 挫裂创,上述损伤又称为骑跨伤(彩图23(三版彩图19))。同时,油箱可发现凹凸变形和擦痕、局部油漆脱落。 (2)皮肤上的车把印迹或后视镜边缘印痕:车把、后视镜与胸部、上肢碰撞,可形成皮肤上的车把印迹或后视镜边缘印 痕,表现为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深部骨骼局限性骨折。    (3) 挡风罩玻璃切颈伤:带有挡风罩的摩托车,可发生挡风罩边缘切颈损伤,即驾驶员颈部猛撞在挡风罩边缘上,造成头 颈从下颌至耳后、经过第一颈椎处离断,离断缘不整齐。    (4)摩托车乘员由于有前方驾驶员的阻挡,通常不发生上述特异性撞击损伤,但事故发生时如有较大的侧向离心力作用, 乘员下肢内侧区域与座位等部件相互作用可出现软组织挫伤或擦挫伤。     2.非特异性损伤  在非特异性损伤中,摩托车驾驶员更多的是因向前抛出发生撞击性损伤,摩托车乘员多发生摔跌伤 图9-1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