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又如反应:C1,+20H→C1+C10+Hl.0 其原电池符号为:(-)Cl.(Pa,)C10(c)IICI(c.)1Clz(Pa,)(+) 书写原电池符号要注意的问题 令电极中的物质要注明聚集状态,固体,有同素异形体的要注明晶型,气体要注明分压,溶 液要注明浓度:还要注明温度,当温度为298.15K,溶液的浓度为标准浓度,固体无同素异 形体时,可不注明。 ◇“|“表示界面,“川“表示盐桥:(-)写在左边,(+)写在右边,其余按从(一)到(+)的顺序写。 确定电极材料 根据电对类型选择电极材料: ①金属与其离子组成的电对选用金属电极。如:Cu/Cu、Zn/Zm。 ②同种金属不同价态的离子组成的电对选用氧化还原电极。如:Fe”/F® ③非金属单质与其相应的离子的电对选用气体-一离子电极。如:Ⅲ: ④金属与其难溶盐组成的电对选用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如 Ag/AgC】 若参 加电极反应的物质中有纯 气体 液体或固体,则应写在惰性导体的一边。 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用逗号分开。 令可将任一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为原电池,用原电池符号表示之;也可将任一原电池符号,还 原为氧化还原反应。 §6.2电极电势 6.2.1双电层理论 电极电势及双电层的概念 令金属离子化倾向: 金属离子沉积化倾向 M(金属) →Mr(aq)+ne (aq)+ne →M(金属〉 M 围6~2金属的双电层 当金属离子化倾向大于金属离子沉积化倾向时,金属极板上带有过量的负电荷:当金属 离子沉积化倾向大于金属离子化倾向时,金属极板上带有过量的正电荷 ◆由于金属极板和所在盐溶液的界面处所带的电荷不同,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形成双电层 就产生了电势差或称电极电势,又由于体系此时处于平衡态,所以此时的电极电势为平 衡申热。由干该由势差很小,到目前为止其绝对值无法测得 当外界条件一定,不同的电对电极电势值不同:当电对一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同、酸 度不 、温度不同时电极 电势值值也不同,即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电极的本性、体 系的温度、溶液的介质、离子浓度等。 ◇用导线连接两个不同的电极,由于电极电势的不同,则电子从电势较高的一极流向电势 较低的一极,产生了电流。原电池的电动势就是电势较高的电极(正极)与电势较低的电 极(负极)的电势差(即电池电动势),单位为”伏特”,符号为“V”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 82 又如反应: Cl2+2OH-→Cl- +ClO- +H2O 其原电池符号为:(-)Cl2(P Cl 2 )|ClO- (c1)||Cl- (c2)|Cl2(P Cl 2 )(+) 书写原电池符号要注意的问题:  电极中的物质要注明聚集状态,固体,有同素异形体的要注明晶型,气体要注明分压,溶 液要注明浓度;还要注明温度,当温度为 298.15K,溶液的浓度为标准浓度,固体无同素异 形体时,可不注明。  "|"表示界面,"||"表示盐桥;(-)写在左边,(+)写在右边,其余按从(-)到(+)的顺序写。  确定电极材料 根据电对类型选择电极材料: ①金属与其离子组成的电对选用金属电极。如:Cu2+/Cu、Zn2+/Zn。 ②同种金属不同价态的离子组成的电对选用氧化还原电极。如:Fe3+/Fe2 ③非金属单质与其相应的离子的电对选用气体-离子电极。如:H + /H2 ④金属与其难溶盐组成的电对选用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如:Ag/AgCl  若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中有纯气体、液体或固体,则应写在惰性导体的一边。  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用逗号分开。  可将任一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为原电池,用原电池符号表示之;也可将任一原电池符号,还 原为氧化还原反应。 §6.2 电极电势 6.2.1 双电层理论 电极电势及双电层的概念  金属离子化倾向; 金属离子沉积化倾向 M(金属) ⎯→ M n+(aq)+ne- M n+(aq)+ne-⎯→ M(金属)  当金属离子化倾向大于金属离子沉积化倾向时,金属极板上带有过量的负电荷;当金属 离子沉积化倾向大于金属离子化倾向时,金属极板上带有过量的正电荷。  由于金属极板和所在盐溶液的界面处所带的电荷不同, 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形成双电层, 就产生了电势差或称电极电势,又由于体系此时处于平衡态,所以此时的电极电势为平 衡电势。由于该电势差很小,到目前为止其绝对值还无法测得。  当外界条件一定,不同的电对电极电势值不同;当电对一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同、酸 度不同 、温度不同时电极电势值值也不同,即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电极的本性、体 系的温度、溶液的介质、离子浓度等。  用导线连接两个不同的电极,由于电极电势的不同,则电子从电势较高的一极流向电势 较低的一极,产生了电流。原电池的电动势就是电势较高的电极(正极)与电势较低的电 极(负极)的电势差(即电池电动势) ,单位为"伏特",符号为"V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