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61年,宋太祖将禁军最高将领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韩令坤罢为节度使,并取消殿前都点检一职,由赵匡胤亲掌禁军。接着,召集石 守信、王审琦等髙级将领举行酒会,宋太祖软硬兼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 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 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 欢以终其天年。”(《涑水纪闻》卷1)于是,众人“皆罢军职”(《长编》卷 2)。殿前副点检一职也取消。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改组后禁军领导机构为 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设殿前都指挥使,侍卫司设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 使,简称“三衙”、“三帅”。他们分统禁军,互不统属。“三衙”主帅和禁军 将领都由皇帝任免,只对君主负责。 (2)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三衙三帅分掌京师禁军,有统兵权,只负责禁军的日常管理和训练,并无调兵和发兵之权 调发军队之权在枢密院,但它无统兵权,因此二者权力分离。而且,枢密院调发军队必须“御 前画旨,下殿前司,然后可发”,即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这样,统兵权 与调兵权的分离,一则使军权集中于皇帝于皇帝之手,不致大权旁落,二则各方面相互牵制, 可防止专权和兵变的发生 (3)采取“内外相维”(“内外相制”或“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 宋的军队分四种: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有二十多万,宋太祖将十万禁军驻扎京城, 另十万禁军分散各地驻扎。“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王明 清《挥尘录余话》)。这样使京城禁军能控制外地驻军,会合外地禁军又能控制京师禁军, 达到内外军队互相制衡的目的。这被称为“内外相维”或“内外相制”。而京城禁军又多于 外地任何一处驻军,这反映了宋太祖“守内虚外”的思想。这样,皇帝可牢牢控制全国军队 但我们应看到,各地和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弱小,造成北宋军队既不能有效地抵御辽、西夏等 侵扰,又无法应付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这是造成宋代军队积弱的原因之一,为其驻军思想 原则的失误,是值得深思和检讨的。 (4)“更戍法”与兵将分离。 宋统治者规定京城内外禁军都必须经常变换和调动屯驻地点。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戍守, 而外地驻军也须到京城屯驻,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其目的是“分遣禁旅, 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欲使往来道路,足以习劳苦:南北番戍,足以均劳佚。故将不得 专其兵,而兵亦不致骄惰”(《文献通考》卷153)有战事时,将领由皇帝临时委派,士兵 则是来自别的兵营。皇帝并亲自制定作战方略,指示将领,甚至授以阵图;兵事完毕,兵即 归本兵营,而将还本镇。这样,就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长编》卷30),将与兵 的分离,使将领不能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威信,也就无法使军队为将领所私有,因而无法与 朝廷和君主对抗。但客观上又造成将领不能灵活地指挥军队,而军队又无法领会将领的作战 意图,故在对敌作战中不能克敌制胜,是北宋军队积弱的又一个原因。 收回财权961 年,宋太祖将禁军最高将领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韩令坤罢为节度使,并取消殿前都点检一职,由赵匡胤亲掌禁军。接着,召集石 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举行酒会,宋太祖软硬兼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 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 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 欢以终其天年。”(《涑水纪闻》卷 1)于是,众人“皆罢军职”(《长编》卷 2)。殿前副点检一职也取消。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改组后禁军领导机构为 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设殿前都指挥使,侍卫司设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 使,简称“三衙”、“三帅”。他们分统禁军,互不统属。“三衙”主帅和禁军 将领都由皇帝任免,只对君主负责。 (2)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三衙三帅分掌京师禁军,有统兵权,只负责禁军的日常管理和训练,并无调兵和发兵之权。 调发军队之权在枢密院,但它无统兵权,因此二者权力分离。而且,枢密院调发军队必须“御 前画旨,下殿前司,然后可发”,即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这样,统兵权 与调兵权的分离,一则使军权集中于皇帝于皇帝之手,不致大权旁落,二则各方面相互牵制, 可防止专权和兵变的发生。 (3)采取“内外相维”(“内外相制”或“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 宋的军队分四种: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有二十多万,宋太祖将十万禁军驻扎京城, 另十万禁军分散各地驻扎。“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王明 清《挥尘录余话》)。这样使京城禁军能控制外地驻军,会合外地禁军又能控制京师禁军, 达到内外军队互相制衡的目的。这被称为“内外相维”或“内外相制”。而京城禁军又多于 外地任何一处驻军,这反映了宋太祖“守内虚外”的思想。这样,皇帝可牢牢控制全国军队。 但我们应看到,各地和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弱小,造成北宋军队既不能有效地抵御辽、西夏等 侵扰,又无法应付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这是造成宋代军队积弱的原因之一,为其驻军思想 原则的失误,是值得深思和检讨的。 (4)“更戍法”与兵将分离。 宋统治者规定京城内外禁军都必须经常变换和调动屯驻地点。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戍守, 而外地驻军也须到京城屯驻,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其目的是“分遣禁旅, 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欲使往来道路,足以习劳苦;南北番戍,足以均劳佚。故将不得 专其兵,而兵亦不致骄惰”(《文献通考》卷 153)有战事时,将领由皇帝临时委派,士兵 则是来自别的兵营。皇帝并亲自制定作战方略,指示将领,甚至授以阵图;兵事完毕,兵即 归本兵营,而将还本镇。这样,就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长编》卷 30),将与兵 的分离,使将领不能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威信,也就无法使军队为将领所私有,因而无法与 朝廷和君主对抗。但客观上又造成将领不能灵活地指挥军队,而军队又无法领会将领的作战 意图,故在对敌作战中不能克敌制胜,是北宋军队积弱的又一个原因。 3. 收回财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