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分)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35S和32P标记 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 检测其放射性。搅拌时间不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同,得到下表数据。 搅拌时间min 2 3 5 上清液35S的比例/% 50 70 75 80 80 上清液32P的比例% 21 25 28 30 30 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 100 100 100 100 10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具体操作 是 进行实验时,用来与被标 记的T2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 (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 (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搅拌5 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原因 是 (3)若1个带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100 个子代T2噬菌体,其中带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有 个,出现该数目说明 DNA的复制方式是 答案:(1)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不带有 (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有一部分含有32P标记的T2 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 (3)2半保留复制 解析(1)T2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所以要获 得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就先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进行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T2噬菌体混合 的大肠杆菌不带有放射性。(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T2 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搅拌5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 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有一部分含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3) 由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最初带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的2 条单链只参与形成2个DNA分子,所以100个子代T2噬菌体中,只有2个T2噬 菌体带有32P标记。 23.(12分)下图为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2.(13 分)赫尔希和蔡斯研究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 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 检测其放射性。搅拌时间不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同,得到下表数据。 搅拌时间/min 1 2 3 4 5 上清液 35S 的比例/% 50 70 75 80 80 上清液 32P 的比例/% 21 25 28 30 30 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 100 100 100 100 10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含有 35S 标记或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的具体操作 是 。进行实验时,用来与被标 记的 T2 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 (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 (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搅拌 5 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 100%,而上清液中仍有 32P 放射性出现,原因 是 。 (3)若 1 个带有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 100 个子代 T2 噬菌体,其中带有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有 个,出现该数目说明 DNA 的复制方式是 。 答案:(1)在分别含有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体 不带有 (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 T2 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有一部分含有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 (3)2 半保留复制 解析:(1)T2 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所以要获 得 32P 或 35S 标记的 T2 噬菌体,就先分别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体。进行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 T2 噬菌体混合 的大肠杆菌不带有放射性。(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 T2 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搅拌 5 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 100%,而上清液中 仍有 32P 放射性出现,说明有一部分含有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3) 由于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最初带有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 DNA 的 2 条单链只参与形成 2 个 DNA 分子,所以 100 个子代 T2 噬菌体中,只有 2 个 T2 噬 菌体带有 32P 标记。 23.(12 分)下图为一段 DNA 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