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6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不是抽象地对付共产主义,而是根据共产主义国 度支那战事结束后,撤走与台湾防卫无关的2/3 家针对美国的具体行动,来对付具体的共产主义国 军队:基辛格准备向周恩来提供驻台美军的详细 家,而且不是作为一场抽象的圣战。”① 数字,④却有意规避台湾的归属问题。而在中方 与基辛格直白、热情的话语相比,周恩来更 看来,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台湾的归属问题。若将 善于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追溯造成中美关系、 台湾的归属和美从台湾撤军这两个问题并列来 台湾问题、越南问题现状的原因,探究国际事务 谈,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基于对前者的承认 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事实上,中美双方在谈判中 而采取的行动。正如周恩来所言:“台湾问题的 完全秉持着不同的谈判态度,美方只是希望就事 关键不仅仅是美国撤军的问题,还有两国之间的 论事,秉持着力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主义态度, 基本关系问题台湾必须被视为中国的一部 刻意规避对国际伦理、道德准则的探讨。而中方 分,是中国的一个省。”®在越南问题上,基辛格强 则更为注重对国际伦理、道义、合法性的探讨。 调美国的“威望”(prestige)和“荣誉”(honor),强 美方称会谈的议题为“issue”,而中方则称之为 调要“体面地结束战争”(a settlement consistent ‘question”。按照字典的解释“issue”是指 with our honor and our self-respect)通过谈 “正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或一件事中的一点”:②而 判方式,设定全部撤军日期、实现全面停火、释放 “question”是指一个存有分歧和争论的题目”。@ 战俘、确保越南政府的国际地位。同时表示,绝 “一个点”与“一个题目”相比,“点”的容量要小得 不能做有损国家荣誉的事情—1)不能同北越 多,而“题目”涉及的内容更宽泛。换句话说,“s 合作推翻南越政府:(2)不能将支付战争赔款作 sue”指的是在一些具体、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存在 为和平的一个条件,但可以自愿提供援助。而周 的分歧,而“question”则指的是在原则、立场上存 恩来则更为关注“美在越南行为的不合理性和非 在的分歧。进一步讲,美国是想“就事论事,解决 正义性。”周恩来用回顾历史的办法,从杜勒斯谈 具体问题”,如:结束越南战争;而中国是要“探讨 起,谈到历任美国政府的对越政策,追溯战事的 在原则、立场上的正义性与合法性问题”。此外, 起源美国拒绝签署《日内瓦协定》的欺骗行 提到“question”,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答案” 径,和步英法殖民者后尘的侵略行径,指出“印度 (answer),那么,中国希望得到的答案就是“双方 支那战争的罪魁祸首是美国政府,而且挑起印度 能在原则立场上达成共识”,而美国关注的则是 支那战事的责任应该由美国政府承担”。®在国际 “能使某个具体问题得到解决”。“issue"和“ques 谈判中,伦理、道德方面的辩论可作为有效的谈 tion”这两个简单的词汇,就像是冰山的一角,折 判手段使用,谈判者可凭借有关正义和公平的陈 射并透视出双方会谈态度的基本不同。基于这 述一合法的外衣,在谈判中获取有利地位,并 种态度的差异,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遵循的准 可以谋取自身的利益。这样做,既不会招致过多 则也是不同的。而双方在台湾问题、越南问题上 的谴责,也不会花费太高的成本。通过诉诸道德 的态度则可以是最好的明证了。 议题,强势一方可避免使用太多的权力,而弱势 在台湾问题上,基辛格着重谈美为了改善同 一方也能利用其弱小的优势,获取较为有利的结 中国的关系,缓解台湾地区的紧张形势,所采取 果。⑦在谈判中,一方倡导的正义与公平原则可 的一些积极努力:终止了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 以当作捍卫自身利益的有利武器,而另一方则会 峡的巡逻:从台湾撒出了一个中队的空中加油 认为这只是对方使用的谈判策略而已。换句话 机;将军事顾问团的规模减小了20%;准备在印 说,美方并不认同中方坚持的国际道义与伦理, ①、④、⑤.©Memcon,Kissinger and Zhou,9 JulyI971,4:35-1l:20PM,with cover memo by Lord,29July1971; Source:box 1033,China HAK Memcons July 1971. 23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Springfield:Merriam-Webster Inc.Publish- ers,2002:1015、1584 Cecilia Albin,Justice and Fairnes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20 卷 “不是抽象地对付共产主义 ,而是根据共产主义国 家针对美国的具体行动 ,来对付具体的共产主义国 家 ,而且不是作为一场抽象的圣战。”① 与基辛格直白、热情的话语相比 ,周恩来更 善于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追溯造成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越南问题现状的原因 ,探究国际事务 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事实上 ,中美双方在谈判中 完全秉持着不同的谈判态度 ,美方只是希望就事 论事 ,秉持着力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主义态度 , 刻意规避对国际伦理、道德准则的探讨。而中方 则更为注重对国际伦理、道义、合法性的探讨。 美方称会谈的议题为“issue”, 而中方则称之为 “question”。按照字典的解释 ———“issue”是指 “正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或一件事中的一点”; ②而 “question”是指一个存有分歧和争论的题目”。③ “一个点”与“一个题目”相比“, 点”的容量要小得 多 ,而“题目”涉及的内容更宽泛。换句话说“, is2 sue”指的是在一些具体、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存在 的分歧 ,而“question”则指的是在原则、立场上存 在的分歧。进一步讲 ,美国是想“就事论事 ,解决 具体问题”,如 :结束越南战争 ;而中国是要“探讨 在原则、立场上的正义性与合法性问题”。此外 , 提到“question”, 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答案” (answer) ,那么 ,中国希望得到的答案就是“双方 能在原则立场上达成共识”,而美国关注的则是 “能使某个具体问题得到解决”。“issue”和“ques2 tion”这两个简单的词汇 ,就像是冰山的一角 ,折 射并透视出双方会谈态度的基本不同。基于这 种态度的差异 ,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遵循的准 则也是不同的。而双方在台湾问题、越南问题上 的态度则可以是最好的明证了。 在台湾问题上 ,基辛格着重谈美为了改善同 中国的关系 ,缓解台湾地区的紧张形势 ,所采取 的一些积极努力 :终止了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 峡的巡逻 ;从台湾撤出了一个中队的空中加油 机 ;将军事顾问团的规模减小了 20 % ;准备在印 度支那战事结束后 ,撤走与台湾防卫无关的 2/ 3 军队 ;基辛格准备向周恩来提供驻台美军的详细 数字 , ④却有意规避台湾的归属问题。而在中方 看来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台湾的归属问题。若将 台湾的归属和美从台湾撤军这两个问题并列来 谈 ,前者是第一位的 ,后者是基于对前者的承认 而采取的行动。正如周恩来所言 :“台湾问题的 关键不仅仅是美国撤军的问题 ,还有两国之间的 基本关系问题 ———台湾必须被视为中国的一部 分 ,是中国的一个省。”⑤在越南问题上 ,基辛格强 调美国的“威望”(prestige) 和“荣誉”( honor) ,强 调要“体面地结束战争”(a settlement consistent wit h our honor and our self2respect) ———通过谈 判方式 ,设定全部撤军日期、实现全面停火、释放 战俘、确保越南政府的国际地位。同时表示 ,绝 不能做有损国家荣誉的事情 ———(1) 不能同北越 合作推翻南越政府 ; (2) 不能将支付战争赔款作 为和平的一个条件 ,但可以自愿提供援助。而周 恩来则更为关注“美在越南行为的不合理性和非 正义性。”周恩来用回顾历史的办法 ,从杜勒斯谈 起 ,谈到历任美国政府的对越政策 ,追溯战事的 起源 ———美国拒绝签署《日内瓦协定》的欺骗行 径 ,和步英法殖民者后尘的侵略行径 ,指出“印度 支那战争的罪魁祸首是美国政府 ,而且挑起印度 支那战事的责任应该由美国政府承担”。⑥在国际 谈判中 ,伦理、道德方面的辩论可作为有效的谈 判手段使用 ,谈判者可凭借有关正义和公平的陈 述 ———合法的外衣 ,在谈判中获取有利地位 ,并 可以谋取自身的利益。这样做 ,既不会招致过多 的谴责 ,也不会花费太高的成本。通过诉诸道德 议题 ,强势一方可避免使用太多的权力 ,而弱势 一方也能利用其弱小的优势 ,获取较为有利的结 果。⑦ 在谈判中 ,一方倡导的正义与公平原则可 以当作捍卫自身利益的有利武器 ,而另一方则会 认为这只是对方使用的谈判策略而已。换句话 说 ,美方并不认同中方坚持的国际道义与伦理 , 106 ① ② ⑦ 、④、⑤、⑥ Memcon , Kissinger and Zhou , 9 J uly1971 , 4 :35 - 11 :20 PM , , with cover memo by Lord , 29 J uly 1971 ; Source : box 1033 , China HA K Memcons J uly 1971. 、③ Websterπs Third New I nternational Dictionary ( unabri d ged) , Springfield : Merriam 2Webster Inc. Publish2 ers , 2002 :1015、1584. Cecilia Albin , J ustice and Fairness in I 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1 :1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