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8卷第1期 于湘琳:民国时期哈尔滨的俄侨文化 41 娱乐场所和教堂在哈尔滨遍地开花。到40年代,哈 尔滨的教堂有22座,而各类俱乐部更是名目繁多。 三、反思与评价 即便进入了民国,来哈俄侨也多数是原沙俄的旧贵 族,他们本身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给哈尔滨带来一些 哈尔滨是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迅速崛起的,并以 消极的东西。随着俄侨的到来,各种腐朽的思想也从 惊人的速度发展成雄踞远东的大城市,哈尔滨近代文 各方面毒害了中国人民,许多东西的副作用是不容忽 化的发展又与在哈俄侨文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 视的。以宗教来说,十月革命胜利后,中东铁路沿线 联系。 的东正教堂为沙皇政权的亡灵招魂,更有一部分人利 当然,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各民 用教会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族在互相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注意汲取对方的优点, 总的说来,中俄人民在哈尔滨经过长期的交往和 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正是由于两种文化的融合,使 融合,两种文化都互取所需,发生了变异,都有所发 哈尔滨的发展与其它城市有着卓然不同的特征。各 展。俄罗斯人许多日常生活习俗,被融汇于中国关东 种文化在哈尔滨并存,相互作用,使哈尔滨成为一个 文化之中并保留至今。不同地域,不同习俗,不同语 大熔炉。华洋杂处,兼容并蓄,成为哈尔滨文化的一 言的人群更多地聚集在这里,多种潮流在这个年轻的 大特色。俄罗斯人乐观幽默,不拘小节以及对待事物 城市里冲撞着、交融着,形成民风开放,易于接受外来 的态度影响了哈尔滨人。虽然作为北方名城哈尔滨 事物、市民气质性格丰富多彩的城市风格。在多种文 粗犷雄浑,而其地域文化却年轻、欢快、有趣、奔放。 明的洗礼下,哈尔滨虽不足百年光景,便用匆匆的脚 俄侨文化对哈尔滨近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步完成了从小渔村到现代大都市的演变过程,其都市 义: 文化五光十色,绚丽缤纷,成为民国多种城市文化中 首先,在教育方面。尽管中东铁路局的学校主要 一颗风采独具的明珠。 是为俄国学生服务,但洛局也少量开办面对中国学生 惨考文献) 的学校;同时,俄国学校网在哈尔滨的迅速展开,经济 [1]殷兆瀛,哈尔滨指南[M].广东省特别区东陲商报馆, 的相对繁荣,客观上刺激了这一地区学校的开设,使 1922. 哈尔滨教育水平高于附近地区。 [2]刘静严.滨江尘嚣录[M].沈阳:新华印书馆,1929. 其次,在艺术方面。19世纪以来俄罗斯卓越的 [3]饿)E苏马洛科夫.哈尔滨教区二十年[M).1942 [4]呼兰府志[M].1923年刻本 艺术成就,对哈尔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哈尔滨成 [5]李兴耕.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M].北京:中 为具有俄罗斯艺术风范的城市。 央编译出版社,1993. 但是由于俄侨一开始是伴随殖民侵略而来的,他 (责任编辑张北根) 们十分追求享乐及自己生活的舒适。于是,一时间, During the Ag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Overseas Russian Culture in Harbin YU Xiang-lin (Harbin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College,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As the Middle-east railway was built after 1860,many overseas Russian people with their own culture swarmed into Harbin.At 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overseas Russian culture had formed a system,demonstrated in archi- tecture,convention,education,thought and language,atc.As a coin has its two sides,its impact was not only so positive and civil but also passive and vulgar,so we should analyse its nature and evaluate it thoughtfully. Key words :the time of Republic of China;Harbin;overseas Russian;culture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三、反思与评价 哈尔滨是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迅速崛起的 ,并以 惊人的速度发展成雄踞远东的大城市 ,哈尔滨近代文 化的发展又与在哈俄侨文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 当然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 ,各民 族在互相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注意汲取对方的优点 , 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正是由于两种文化的融合 ,使 哈尔滨的发展与其它城市有着卓然不同的特征。各 种文化在哈尔滨并存 ,相互作用 ,使哈尔滨成为一个 大熔炉。华洋杂处 ,兼容并蓄 ,成为哈尔滨文化的一 大特色。俄罗斯人乐观幽默 ,不拘小节以及对待事物 的态度影响了哈尔滨人。虽然作为北方名城哈尔滨 粗犷雄浑 ,而其地域文化却年轻、欢快、有趣、奔放。 俄侨文化对哈尔滨近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 : 首先 ,在教育方面。尽管中东铁路局的学校主要 是为俄国学生服务 ,但路局也少量开办面对中国学生 的学校 ;同时 ,俄国学校网在哈尔滨的迅速展开 ,经济 的相对繁荣 ,客观上刺激了这一地区学校的开设 ,使 哈尔滨教育水平高于附近地区。 其次 ,在艺术方面。19 世纪以来俄罗斯卓越的 艺术成就 ,对哈尔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使哈尔滨成 为具有俄罗斯艺术风范的城市。 但是由于俄侨一开始是伴随殖民侵略而来的 ,他 们十分追求享乐及自己生活的舒适。于是 ,一时间 , 娱乐场所和教堂在哈尔滨遍地开花。到 40 年代 ,哈 尔滨的教堂有 22 座 ,而各类俱乐部更是名目繁多。 即便进入了民国 ,来哈俄侨也多数是原沙俄的旧贵 族 ,他们本身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给哈尔滨带来一些 消极的东西。随着俄侨的到来 ,各种腐朽的思想也从 各方面毒害了中国人民 ,许多东西的副作用是不容忽 视的。以宗教来说 ,十月革命胜利后 ,中东铁路沿线 的东正教堂为沙皇政权的亡灵招魂 ,更有一部分人利 用教会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总的说来 ,中俄人民在哈尔滨经过长期的交往和 融合 ,两种文化都互取所需 ,发生了变异 ,都有所发 展。俄罗斯人许多日常生活习俗 ,被融汇于中国关东 文化之中并保留至今。不同地域 ,不同习俗 ,不同语 言的人群更多地聚集在这里 ,多种潮流在这个年轻的 城市里冲撞着、交融着 ,形成民风开放 ,易于接受外来 事物、市民气质性格丰富多彩的城市风格。在多种文 明的洗礼下 ,哈尔滨虽不足百年光景 ,便用匆匆的脚 步完成了从小渔村到现代大都市的演变过程 ,其都市 文化五光十色 ,绚丽缤纷 ,成为民国多种城市文化中 一颗风采独具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 殷兆瀛 1 哈尔滨指南[ M ]1 广东省特别区东陲商报馆 , 19221 [2 ] 刘静严. 滨江尘嚣录[ M ]1 沈阳 :新华印书馆 ,1929. [3 ] 〔俄〕E·苏马洛科夫. 哈尔滨教区二十年[ M ]. 1942. [4 ] 呼兰府志[ M ]11923 年刻本 1 [5 ] 李兴耕 1 风雨浮萍 ———俄国侨民在中国[ M ]1 北京 :中 央编译出版社 ,19931 (责任编辑 张北根) During the Ag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Overseas Russian Culture in Harbin YU Xiang2lin ( Harbin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College , Harbin 150080 , China) Abstract : As the Middle2east railway was built after 1860 ,many overseas Russian people with their own culture swarmed into Harbin. At 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overseas Russian culture had formed a system , demonstrated in archi2 tecture , convention , education , thought and language , atc. As a coin has its two sides , its impact was not only so positive and civil but also passive and vulgar , so we should analyse its nature and evaluate it thoughtfully. Key words :the time of Republic of China ; Harbin ; overseas Russian ; culture 第 18 卷 第 1 期 于湘琳 :民国时期哈尔滨的俄侨文化 41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