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益》之道,其曰:“孔子繇《易》至于《损》《益》(应为“二”,引者按)卦,未尝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 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勿之所出 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授》(应为《损》,引者按)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 长[夕]之所至也,故曰(损),产道穷焉,而产道囗。《益》之始也吉,亓冬也凶;《损》之始凶,亓冬也吉 《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孔子论《损》《益》之道,阐发审察吉凶之门的君道,也见 载于《孔子家语》、《说苑》和《淮南子》等古籍中,说明此事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家语》《说苑》 记载向孔子请教《损》《益》之道的是子夏,如《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 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说苑·敬慎》:“孔子读 《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 由此可推知《要》篇所记亲闻孔子讲《损》《益》之道的“二三子”中定有子夏。而孔子讲《损》《益》,正讲到 古“卦气”说。以“卦气”六日七分说,《益》居正月立春之时,正是孔子所言“《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 也”;《损》居七月立秋后处暑时,正是孔子所言“《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孔子所言,正为古“卦气”说 孔子在讲解《损》《益》卦时,引用古《易》的“卦气”之说,子夏亲闻并“志之”“终身诵之”,《子夏易传》记载 《益》卦“卦气”之义,就很自然了。 (十)今本《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封羊无血。”朱震《汉上易传》引《子夏易传》:“《子夏 传》曰:‘血谓四,士封羊三而无血。”子夏所说“血谓四”,是指《归妹》卦三、四、五爻互体为坎,《说卦》云 “坎为血卦。”由此可知,子夏已用互体。朱震已经看到这一点,他在上引文下接着说:“是则自子夏以来 传《易》者以互体言矣。” 关于互体之说,很多学者认为起于汉人,其实其源甚古,在先秦已经存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载周史筮,遇《观》之《否》,周史观其卦象断其吉凶,其中曰:“有山之材”,又曰:“犹有观焉”。其言“山” 者,是因为《否》卦二、三、四爻互体为艮,而艮为山。其言“犹有观”,是因为《否》卦初爻至五爻连互为 《观》。而此点,尚秉和先生于《左传国语易象释》中已指出。①可见最迟在春秋时,已有互体之说。新出 土帛《易》也证明先秦已有互体之说。今本《系辞》“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 《央》”,帛书《系辞》作《大有》卦。刘大钧先生指出,这表明帛易已用互体。他说:“帛本作《大有》与今本 作《央》,名虽不同而其义无异,盖因《大有》卦初九爻至六五爻连互而成《央》卦也。故作《央》卦与作《大 有》卦,义皆相同。然而,由今本作《》卦而帛本作《大有》卦思之,可证连互之说先秦早已有之!”(第51 页)由此可见,子夏讲互体,乃是本于古《易》的一种自然做法 (十一)今本《易经·未济》卦辞:“小狐汔济。”朱震《汉上易传·说卦》引《子夏易传》:“《子夏传》 坎称小狐。’”坎为小狐,乃为古逸象,今本《说卦》不载,但见于《九家易》中的八卦逸象。先秦时的古易 八卦卦象,至秦汉时已佚失不少。据文献考证,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七三年),有河内女子发老屋 得佚《易》《礼》《尚书》各一篇,上献朝廷。佚《易》一篇即《说卦》(卷二)1。东汉荀爽等人的《九家易》 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其中曰:“坎为狐。”可见,《子夏易传》中确实保留着一些古卦象,《子夏易传》确 存古义。 《子夏易传》还存有“艮为斗”的古逸象。宋项安世《周易玩辞》卷十五《说卦》引《子夏传》:“子夏曰 斗主狗,斗止而动,艮之象也。”呵可见《子夏易传》有艮为斗的卦象。艮为斗,不见于今本《说卦》,也是先秦 种古逸象。唐李鼎祚《周易集解》释“艮为狗”引《九家易》:“《九家易》:艮止,主守御也。艮数三,七 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为犬,故犬怀胎三月而生。斗运行十三时日出,故犬十三日而开目。斗屈,故犬卧 屈也。斗运行四,犬亦夜绕室也。”《周易玩辞》卷十五也引《九家易》:“《九家易》曰:艮主斗,故犬三月 而生”云云,与《周易集解》所引略同。观此两处引文,可知《九家易》也载有艮为斗的古逸象。《子夏易 传》所载艮为斗的古逸象确有所本 实际上,《子夏易传》佚文中的“艮为斗”、“坎为小狐”这两个古卦象,只是子夏所知的古八卦象数的 尚秉和先生说:“遇卦三五,之卦二四,皆互艮。犹有观者’,言之卦初至五,仍风地《观》。”见氏著《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 1980年,第341-342页)。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益》之道 ,其曰“: 孔子繇《易》至于《损》《益》一(应为“二”,引者按) 卦 ,未尝不废书而叹 ,戒门弟子曰 :二 三子 ! 夫《损》《益》之道 ,不可不审察也 ,吉凶之[门]也。《益》之为卦也 ,春以授夏之时也 ,万勿之所出 也 ,长日之所至也 ,产之室也 ,故曰益。《授》(应为《损》,引者按) 者 ,秋以授冬之时也 ,万物之所老衰也 , 长[夕]之所至也 ,故曰(损) ,产道穷焉 ,而产道 □焉。《益》之始也吉 ,亓冬也凶《; 损》之始凶 ,亓冬也吉。 《损》《益》之道 ,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孔子论《损》《益》之道 ,阐发审察吉凶之门的君道 ,也见 载于《孔子家语》《、说苑》和《淮南子》等古籍中 ,说明此事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 孔子家语》《说苑》 记载向孔子请教《损》《益》之道的是子夏 ,如《孔子家语 ·六本》“: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 子夏避席问曰 :夫子何叹焉 ? 孔子曰 ……子夏曰 :商请志之 ,而终身奉行焉。”《说苑 ·敬慎》“: 孔子读 《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 :夫子何为叹 ? 孔子曰 ……子夏曰 :善 ,请终身诵之。” 由此可推知《要》篇所记亲闻孔子讲《损》《益》之道的“二三子”中定有子夏。而孔子讲《损》《益》,正讲到 古“卦气”说。以“卦气”六日七分说《, 益》居正月立春之时 ,正是孔子所言“《益》之为卦也 ,春以授夏之时 也”《; 损》居七月立秋后处暑时 ,正是孔子所言“《损》者 ,秋以授冬之时也”,孔子所言 ,正为古“卦气”说。 孔子在讲解《损》《益》卦时 ,引用古《易》的“卦气”之说 ,子夏亲闻并“志之”“终身诵之”《, 子夏易传》记载 《益》卦“卦气”之义 ,就很自然了。 (十) 今本《易经 ·归妹》上六“: 女承筐无实 ,士刲羊无血。”朱震《汉上易传》引《子夏易传》“:《子夏 传》曰‘: 血谓四 ,士刲羊三而无血。’”子夏所说“血谓四”,是指《归妹》卦三、四、五爻互体为坎《, 说卦》云 : “坎为血卦。”由此可知 ,子夏已用互体。朱震已经看到这一点 ,他在上引文下接着说“: 是则自子夏以来 传《易》者以互体言矣。” 关于互体之说 ,很多学者认为起于汉人 ,其实其源甚古 ,在先秦已经存在。《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 载周史筮 ,遇《观》之《否》,周史观其卦象断其吉凶 ,其中曰“: 有山之材”,又曰“: 犹有观焉”。其言“山” 者 ,是因为《否》卦二、三、四爻互体为艮 ,而艮为山。其言“犹有观”,是因为《否》卦初爻至五爻连互为 《观》。而此点 ,尚秉和先生于《左传国语易象释》中已指出。① 可见最迟在春秋时 ,已有互体之说。新出 土帛《易》也证明先秦已有互体之说。今本《系辞》“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 ,盖取诸 《夬》”,帛书《系辞》作《大有》卦。刘大钧先生指出 ,这表明帛易已用互体。他说“: 帛本作《大有》与今本 作《夬》,名虽不同而其义无异 ,盖因《大有》卦初九爻至六五爻连互而成《夬》卦也。故作《夬》卦与作《大 有》卦 ,义皆相同。然而 ,由今本作《夬》卦而帛本作《大有》卦思之 ,可证连互之说先秦早已有之 !”(第 51 页) [15 ]由此可见 ,子夏讲互体 ,乃是本于古《易》的一种自然做法。 (十一) 今本《易经 ·未济》卦辞“: 小狐汔济。”朱震《汉上易传 ·说卦》引《子夏易传》“:《子夏传》曰 : ‘坎称小狐。’”坎为小狐 ,乃为古逸象 ,今本《说卦》不载 ,但见于《九家易》中的八卦逸象。先秦时的古易 八卦卦象 ,至秦汉时已佚失不少。据文献考证 ,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七三年) ,有河内女子发老屋 , 得佚《易》《、礼》《、尚书》各一篇 ,上献朝廷。佚《易》一篇即《说卦》(卷二) [16 ] 。东汉荀爽等人的《九家易》 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 ,其中曰“: 坎为狐。”可见《, 子夏易传》中确实保留着一些古卦象《, 子夏易传》确 存古义。 《子夏易传》还存有“艮为斗”的古逸象。宋项安世《周易玩辞》卷十五《说卦》引《子夏传》“: 子夏曰 : 斗主狗 ,斗止而动 ,艮之象也。”可见《子夏易传》有艮为斗的卦象。艮为斗 ,不见于今本《说卦》,也是先秦 一种古逸象。唐李鼎祚《周易集解》释“艮为狗”引《九家易》“:《九家易》曰 :艮止 ,主守御也。艮数三 ,七 九六十三 ,三主斗 ,斗为犬 ,故犬怀胎三月而生。斗运行十三时日出 ,故犬十三日而开目。斗屈 ,故犬卧 屈也。斗运行四 ,犬亦夜绕室也。”《周易玩辞》卷十五也引《九家易》“:《九家易》曰 :艮主斗 ,故犬三月 而生”云云 ,与《周易集解》所引略同。观此两处引文 ,可知《九家易》也载有艮为斗的古逸象。《子夏易 传》所载艮为斗的古逸象确有所本。 实际上《, 子夏易传》佚文中的“艮为斗”“、坎为小狐”这两个古卦象 ,只是子夏所知的古八卦象数的 52 ① 尚秉和先生说“: 遇卦三五 ,之卦二四 ,皆互艮。‘犹有观者’,言之卦初至五 ,仍风地《观》。”见氏著《周易尚氏学》(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年 ,第 3412342 页)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