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子政务10E- GOVERNMEN1009109 设备来携带,其被使用的方式也已超出了最初采集信息府运营,鼓励公民参与,并提供全面、及时的服务。经 的目的。同时,组织之间、公私部门之间以及政府层级济合作发展组织给出的定义则是“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 之间的界线被不断打破,由于信息正被互相关联、重叠尤其是互联网作为实现更好政府的工具”(OECD,2003), 的跨组织网络不断利用和再利用,而这些网络又通常深即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广泛 入到非盈利或私有部门之中。公民和企业越来越多地通的公民参与,……并推动公共改革议程”(OECD,2008)。 过电子邮件、网站,以及交互式语音系统来交流,通过世界银行( World bank n.d.)又在这一定义上增加了“通 当面或纸质文件互动的方式已大为减少。政府甚至开始过获取信息来赋予公民权力”。综合看来,这些日益宽泛 跨越现实社区与数字社区的界限,参与到虚拟的电子世的视角不仅包括服务和行政,还包括民主程序,以及公 界中来。 民、公民社会、私有部门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这 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电子治理的发展。些概念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认为的“电子治理”的概念。电 首先,对美国电子治理的发展做简要回顾,从技术应用、子治理可以用5个具有内在关联的目标来描述 政策发展及执行重点等角度出发,侧重于州政府和地方①政策框架一一与信息有关的法规与政策为电子治 政府:其次,介绍一些主要的研究文献,并对某些电子理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他们为政府、个人、私有部门对 治理评估项目进行评点:;最后,就电子治理未来的研究信息的收集、使用、保护与共享设定了政策目标,明确 和创新计划提出一些看法 了规则与条件 ②提升公共服务一一电子治理关于提升服务的目标 二、发展历史:从“电子政府”到“电子治理” 蕴含了一种常识性的途径,即以客户导向代替组织视角, 在20世纪90年代初,“重塑政府”运动0 borne and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开放、方便和多样的信息与服务。 Gaebler,19:)号召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将官僚制的③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一一包括一整套管理、 政府转变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即富有进取精神的、专业和技术方面的改进目标,不仅关注效率的提高,更 能催生变化的、以目标和顾客为驱动力、以结果为导向注重于基础设施投资、信息管理与使用、组织创新、风 的政府。通过克林顿与戈尔政府的“全国绩效评估”险管理、采购改革、团队能力建设及绩效评估等各方面。 (NPR),“重塑政府”运动开始与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紧 ④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一一经常也被称为“电子 密结合。政府机构最先做出的响应有:工作流程再造,并参与”,覆盖了民主程序中的各个领域,包括了技术和信 通过新的技术应用来支撑这些流程,这些技术应用关注息内容的开放与使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政治议题的 顾客的需要,而不是政府部门的需要或结构。“电子政公共表达以及公众咨询(在议题设置程序中让人民参与 府”这一新名词即诞生于这个过程。民选官员开始承诺进来) 让公民通过“在线而不是排队”( National performance ⑤行政与体制改革一一着重于政府的责任、透明度 Review,1993)的方式来方便地接触到政府。 与信任度,改革既包括政府的架构与流程,也包括政府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99)所提出的“数字在授权私有部门和非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角色与 政府”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责任。改革还涉及政府文化,以及如何理解公共服务与 着重于通过信息和技术的使用来改善公共政策,支撑政治理、公民、社会的关系等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电子政务 10 E-GOVERNMENT2009 109 设备来携带,其被使用的方式也已超出了最初采集信息 的目的。同时,组织之间、公私部门之间以及政府层级 之间的界线被不断打破,由于信息正被互相关联、重叠 的跨组织网络不断利用和再利用,而这些网络又通常深 入到非盈利或私有部门之中。公民和企业越来越多地通 过电子邮件、网站,以及交互式语音系统来交流,通过 当面或纸质文件互动的方式已大为减少。政府甚至开始 跨越现实社区与数字社区的界限,参与到虚拟的电子世 界中来。 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电子治理的发展。 首先,对美国电子治理的发展做简要回顾,从技术应用、 政策发展及执行重点等角度出发,侧重于州政府和地方 政府;其次,介绍一些主要的研究文献,并对某些电子 治理评估项目进行评点;最后,就电子治理未来的研究 和创新计划提出一些看法。 二、发展历史:从“电子政府”到“电子治理”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重塑政府”运动(Osborne and Gaebler,1992)号召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将官僚制的 政府转变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即富有进取精神的、 能催生变化的、以目标和顾客为驱动力、以结果为导向 的政府。通过克林顿与戈尔政府的“全国绩效评估” (NPR ),“重塑政府”运动开始与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紧 密结合。政府机构最先做出的响应有:工作流程再造,并 通过新的技术应用来支撑这些流程,这些技术应用关注 顾客的需要,而不是政府部门的需要或结构。“电子政 府”这一新名词即诞生于这个过程。民选官员开始承诺 让公民通过“在线而不是排队”(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1993)的方式来方便地接触到政府。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99)所提出的“数字 政府”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 着重于通过信息和技术的使用来改善公共政策,支撑政 府运营,鼓励公民参与,并提供全面、及时的服务。经 济合作发展组织给出的定义则是“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 尤其是互联网作为实现更好政府的工具”(OECD,2003), 即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广泛 的公民参与,……并推动公共改革议程”(OECD,2008)。 世界银行(World Bank n.d.)又在这一定义上增加了“通 过获取信息来赋予公民权力”。综合看来,这些日益宽泛 的视角不仅包括服务和行政,还包括民主程序,以及公 民、公民社会、私有部门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这 些概念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认为的“电子治理”的概念。电 子治理可以用5个具有内在关联的目标来描述: ①政策框架——与信息有关的法规与政策为电子治 理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他们为政府、个人、私有部门对 信息的收集、使用、保护与共享设定了政策目标,明确 了规则与条件。 ②提升公共服务——电子治理关于提升服务的目标 蕴含了一种常识性的途径,即以客户导向代替组织视角, 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开放、方便和多样的信息与服务。 ③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包括一整套管理、 专业和技术方面的改进目标,不仅关注效率的提高,更 注重于基础设施投资、信息管理与使用、组织创新、风 险管理、采购改革、团队能力建设及绩效评估等各方面。 ④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经常也被称为“电子 参与”,覆盖了民主程序中的各个领域,包括了技术和信 息内容的开放与使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政治议题的 公共表达以及公众咨询(在议题设置程序中让人民参与 进来)。 ⑤行政与体制改革——着重于政府的责任、透明度 与信任度,改革既包括政府的架构与流程,也包括政府 在授权私有部门和非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角色与 责任。改革还涉及政府文化,以及如何理解公共服务与 治理、公民、社会的关系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