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现在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足使我憧憬”。除了偶尔往返于沪杭等 地,他大部分时间都与全家老小住在缘缘堂,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神奇的小院见证了天真 如孩童、深邃如老者的一代大师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光。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短短五年后,幸 福和缘缘堂一起,在日寇的炮火中化为乌有 (11)顛沛流离、九死一生,是抗战时期丰子恺一家辗转逃难于江西、湖南、广西、贵 州、四川等地的写照,而一个个噩耗追随着他的脚步接踵而至-1938年1月,他在江西逃 难时,“缘缘堂”被炮火夷为平地:1942年他在重庆避难时,“慈父”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 战争结束的次年,战乱中一直与他通信在精神上支撑着他的夏丐尊辞世,未能见上最后 (12)文革中,他因散文《阿咪》获罪,一家人住的日月楼被安置进了四五家人,丰子 恺只得睡在连接阳台的走廊上,用棕绷搭个小床,棕绷太短,便在脚那头放个凳子,蜷缩着 睡。小床边摆一张小方桌,就是他的书桌。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一钩新月静静陪伴一团蜷 缩的身影。如此境地,他却说“天于我,相当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苍生的大爱 他完成了弘一法师的遗愿、师生间灵魂的相约一一《护生画集》。 (13)“我是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在中国,我觉得孩子 太少了。成人们大都热衷于名利,萦心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实业问题……孩 子们呢……弄得像机器人一样。长此以往,中国恐将全是大人而没有孩子,连婴孩也都是世 故深通的老人了。” (14)时光隧道里传来的这一段话,振聋发聩。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缘缘堂是丰子恺最喜爱的居所,在这里有他快乐的时光,而日月楼则是他的伤心之所, 文革遭遇让他刻骨铭心,无法释怀。 B.丰子恺在缘缘堂的生活是幸福的,五年间他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然而缘缘堂被毀、 流离失所的逃难生活和两位尊师相继辞世,让他感到很无助 C.文章的语言简洁干净,朴实无雕琢,以时间为线索将丰子恺的多彩人生向读者娓娓道 来,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丰子恺的敬仰之情 D.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描绘丰子恺的生活场景,叙述丰子恺的人生经历,自由直接,像 是与读者面对面的叙谈,仿佛亲眼所见。 5.“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文中有多重含意,请简要分析。(5分) 6.丰子恺为什么说“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并联系现实谈 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现在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足使我憧憬”。除了偶尔往返于沪杭等 地,他大部分时间都与全家老小住在缘缘堂,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神奇的小院见证了天真 如孩童、深邃如老者的一代大师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光。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短短五年后,幸 福和缘缘堂一起,在日寇的炮火中化为乌有。 (11)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是抗战时期丰子恺一家辗转逃难于江西、湖南、广西、贵 州、四川等地的写照,而一个个噩耗追随着他的脚步接踵而至——1938 年 1 月,他在江西逃 难时,“缘缘堂”被炮火夷为平地;1942 年他在重庆避难时,“慈父”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 战争结束的次年,战乱中一直与他通信在精神上支撑着他的夏丏尊辞世,未能见上最后一 面…… (12)文革中,他因散文《阿咪》获罪,一家人住的日月楼被安置进了四五家人,丰子 恺只得睡在连接阳台的走廊上,用棕绷搭个小床,棕绷太短,便在脚那头放个凳子,蜷缩着 睡。小床边摆一张小方桌,就是他的书桌。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一钩新月静静陪伴一团蜷 缩的身影。如此境地,他却说“天于我,相当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苍生的大爱, 他完成了弘一法师的遗愿、师生间灵魂的相约——《护生画集》。 (13)“我是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在中国,我觉得孩子 太少了。成人们大都热衷于名利,萦心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实业问题……孩 子们呢……弄得像机器人一样。长此以往,中国恐将全是大人而没有孩子,连婴孩也都是世 故深通的老人了。” (14)时光隧道里传来的这一段话,振聋发聩。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缘缘堂是丰子恺最喜爱的居所,在这里有他快乐的时光,而日月楼则是他的伤心之所, 文革遭遇让他刻骨铭心,无法释怀。 B.丰子恺在缘缘堂的生活是幸福的,五年间他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然而缘缘堂被毁、 流离失所的逃难生活和两位尊师相继辞世,让他感到很无助。 C.文章的语言简洁干净,朴实无雕琢,以时间为线索将丰子恺的多彩人生向读者娓娓道 来,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丰子恺的敬仰之情。 D.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描绘丰子恺的生活场景,叙述丰子恺的人生经历,自由直接,像 是与读者面对面的叙谈,仿佛亲眼所见。 5.“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文中有多重含意,请简要分析。(5 分) 6.丰子恺为什么说“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并联系现实谈 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