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全新的。原本为国、共、日两国三方,随着日本的退出,原有的日占区的归属问题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国共的战后地位。国共双方在军事、政治、外交三个层而进行了空前较量。 二、国际局势对于重庆谈判的影响 章百家、汪朝光、邓野、陈一容等学者均认为,美苏两国的态度对于中国的局势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但各有侧重。章百家指出,美苏的态度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延缓了中国内战爆 发的时间。汪朝光认为,美苏的态度导致中国的暂时和平,但这种外部因素导致的和平是暂 时的、脆弱的。邓野和陈容则侧重于美苏的态度与国共力量消长问题的研究,但也略有差异。 邓野指出,美苏对于国民党的支持,增强了国民党的力量,有利于蒋介石利用政治手段调整 国共关系。陈容指出,虽然美苏两国态度明显偏祖国民党,但是在增强国民党力量的同时, 也使得蒋介石无法实现独裁。 章百家在《对重庆谈判些问题的探讨》(载《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5期)一文中指 出,从纯粹力量对比上看,国民党较为强大,但从发展趋势上看国民党则显示出颓势。国民 党急于使用尚存的军事优势尽早打断中共上升的势头。较弱的一方欲和,较强的一方欲打, 结果必然是打。而内战之所以在抗战胜利后近一年才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美苏两国干涉的结 果。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两国首脑一致同意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以避免发生内战,并由 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来实现美苏两国在中国问题上所达成的协议。蒋介石 在得知美国只支持自己领导的政府后就采取军事手段清剿共产党。但在中苏条约签订之后, 由于斯大林的承诺,国民党在寻求以政治方式解决国共矛盾的筹码大大增加了,因而内战并 未立刻爆发。同时章百家指出,战后中国局势的演变是各方政策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 取决于美苏两国的意志,中国事态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由中国人自己决定的。 汪朝光在《战与和的变奏一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载《近代史研 究》,2002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战后的世界格局表现为美苏两国处于相对平衡古势,双 方在中国的势力范用已经由推尔塔体系确定,美苏不愿轻易改变这种格局。因此,美国对国 民党和苏联对中共的支持较为有限,即继续支持,但是避免进行直接军事干涉,以维持平衡。 国民党方面对此表现得较为消极,中国共产党方面则显得积极主动。鉴于美苏两国的态度, 国共双方的战争没有立刻爆发出来。但是,这种停战是在外部环境压力下实现的暂时停战, 缺乏内在动因,所以延续的环境十分脆弱。 邓野则在《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载《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一文中指 出,美苏两国的行动对国共力量的对比消长和关系的调整起了重要作用。苏联方面,苏军如 果对华参战,会破坏现行的政治秩序。国民党受美国的影响,意图在苏军到来之前解决中国 共产党问题,防止中共与苏军联合。中国共产党则将苏军参战列为首要外部条件。因而蒋介 石另辟蹊径将重点转人对苏联的谈判,以利益换取苏联承认国民觉的唯一一合法地位。在这 样的背景下,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加快战争结束的进程。但是,国共双方对于抗战的胜 利,都缺乏必要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基于能够继续以盟军的名义进兵和能够取得苏军的配合 这两个判断,放手争夺日占区中心城市,国民党方面则充分利用美国和中苏条约这两张牌。 而这两张牌也意味着中共的两个判断产生了误差,国共力量因为美苏的态度产生了新的对比 变化,国共关系的调整也将因为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陈一容在《国共双方重庆谈判实力以及中共谈判策略论述》(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