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4卷第3期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GO.D.D.2005年6月 文章编号:10003754(2005)03-000104 中国非构造油气藏研究现状 陈果,彭军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新都610500)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分析与研究,对非构造油气藏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近年来,随着全球非构造油气 臧的探明储量节节攀升,对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更是成为了热门裸题。对非构造油气藏的概念、分 类、分布特征、非构造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对提高非构 造油气藏勘探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但是,对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 关键词:非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坡折带;低位体系域;水动力油气藏 中图分类号:TE122.3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和海上少数盆地外,多数盆对隐蔽油气藏的认识和理解不同,至今关于隐蔽油气 地都已进入勘探高成熟阶段。据统计,渤海湾盆地非藏的概念也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又确切的定义,国内学 构造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54.7%;者比较多的是根据圈闭的隐蔽性和勘探的难易程度给 南襄盆地岩性油气藏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高达隐蔽油气藏下定义。就目前的研究程度而言,国内主 84.6%2;济阳坳陷2000年以来探明储量的60%~要存在两种理解:其一,认为隐蔽油气藏是指采 70%属于非构造油气藏;在美国其已占探明储量用目前通用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不易找到的油气藏,将 的30%左右4。由此可见,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各种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古 高,容易勘探的中、浅层大型构造油气藏逐渐减少,地貌油藏,还有深层构造油藏、逆掩断层下盘油藏等 转向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势在必行 统统包括在内;其二,认为隐蔽油气藏指的是非构造 1相关概念 类型的、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 合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古地貌油气藏等。 非构造油气藏也有人把它叫做隐蔽油气藏。隐蔽 可以看出,第一种理解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地质含 油气藏的概念最早是由卡尔(1880)提出的。威尔义不够确切或不严格,仅代表勘探技术水平或勘探已 逊(1934)提出了非构造圈闭是“由于岩层孔隙度达到的程度,实际上包括了构造油气藏。而第二种理 变化而封闭的储集层”的观点。莱复生(A.L解将隐蔽油气藏限定在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内,强调非 Levers∞en)1936年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概念,在1964年构造成因。笔者赞同第二种理解,认为隐蔽油气藏是 的论文中用隐蔽圈闭来称呼构造、地层、流体(水动非构造类型的,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性油气藏、 力)多要素结合的复合圈闭,并在其1966年的遗著地层油气臧、水动力油气藏及复合型油气藏。为了避 中以隐蔽和难以捉摸的圈闭来形容隐蔽圈闭。哈尔鲍免不必要的争论,作者认为不宜再采用隐蔽油气藏的 蒂(H.T. Halbouty,1972)著文将地层圈闭、不整概念,而应采用非构造油气藏的提法 合圈闭、古地形圈闭等统称为隐蔽圈闭,并在1982 年进一步把隐蔽在不整合面下或复杂构造带下不易认2非构造油气藏的分类 识和勘探难度较大的各类潜伏圈闭都称之为隐蔽圈 以圈闭的成因类型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分类是目前 闭。萨维特(C.H. Savit1982)也撰文指出“所谓国内非构造油气藏的主流划分方案。虽然不同学者的 隐蔽圈闭,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于圈定其具体分类稍有差异,但大都差不多,归纳起来不外乎 位置的圈闭.61 将非构造油气藏分为四个大类和若干个亚类(表1)。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不同的石油地质学家笔者也赞同这种分类方案。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ZD0414) 收稿日期:20040909 作者简介:陈果(1979-),男,四川蓬溪人,西南石油学院在读硕士。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基金项目 :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 SZD0414)。 收稿日期 : 2004209209 作者简介 : 陈 果 (1979 - ) , 男 , 四川蓬溪人 , 西南石油学院在读硕士。 文章编号 : 100023754 (2005) 0320001204 中国非构造油气藏研究现状 陈 果 , 彭 军 (西南石油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四川 新都 610500) 摘要 : 经过几十年的分析与研究 , 对非构造油气藏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近年来 , 随着全球非构造油气 藏的探明储量节节攀升 , 对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更是成为了热门课题。对非构造油气藏的概念、分 类、分布特征、非构造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 这些研究对提高非构 造油气藏勘探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但是 , 对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 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 关 键 词 : 非构造油气藏 ; 隐蔽油气藏 ; 隐蔽圈闭 ; 坡折带 ; 低位体系域 ; 水动力油气藏 中图分类号 : TE12213 + 22 文献标识码 : A 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和海上少数盆地外 , 多数盆 地都已进入勘探高成熟阶段。据统计 , 渤海湾盆地非 构造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 5417% [ 1 ] ; 南襄盆地 岩性油气 藏储量占 总储量 的比例高 达 8416% [ 2 ] ; 济阳坳陷 2000年以来探明储量的 60% ~ 70%属于非构造油气藏 [ 3 ] ; 在美国其已占探明储量 的 30%左右 [ 2, 4 ]。由此可见 ,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 高 , 容易勘探的中、浅层大型构造油气藏逐渐减少 , 转向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势在必行。 1 相关概念 非构造油气藏也有人把它叫做隐蔽油气藏。隐蔽 油气藏的概念最早是由卡尔 ( 1880) 提出的。威尔 逊 (1934) 提出了非构造圈闭是 “由于岩层孔隙度 变化而封闭的储 集层 ”的观点。莱 复生 (A1 I1 Levorsen) 1936年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概念 , 在 1964年 的论文中用隐蔽圈闭来称呼构造、地层、流体 (水动 力 ) 多要素结合的复合圈闭 , 并在其 1966年的遗著 中以隐蔽和难以捉摸的圈闭来形容隐蔽圈闭。哈尔鲍 蒂 (H1T1 Halbouty, 1972) 著文将地层圈闭、不整 合圈闭、古地形圈闭等统称为隐蔽圈闭 , 并在 1982 年进一步把隐蔽在不整合面下或复杂构造带下不易认 识和勘探难度较大的各类潜伏圈闭都称之为隐蔽圈 闭。萨维特 (C1H1Savit, 1982 ) 也撰文指出 “所谓 隐蔽圈闭 , 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于圈定其 位置的圈闭 ” [ 5, 6 ]。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 , 不同的石油地质学家 对隐蔽油气藏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 至今关于隐蔽油气 藏的概念也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又确切的定义 , 国内学 者比较多的是根据圈闭的隐蔽性和勘探的难易程度给 隐蔽油气藏下定义。就目前的研究程度而言 , 国内主 要存在两种理解 [ 7 ] : 其一 , 认为隐蔽油气藏是指采 用目前通用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不易找到的油气藏 , 将 各种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古 地貌油藏 , 还有深层构造油藏、逆掩断层下盘油藏等 统统包括在内 ; 其二 , 认为隐蔽油气藏指的是非构造 类型的、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 合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古地貌油气藏等。 可以看出 , 第一种理解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地质含 义不够确切或不严格 , 仅代表勘探技术水平或勘探已 达到的程度 , 实际上包括了构造油气藏。而第二种理 解将隐蔽油气藏限定在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内 , 强调非 构造成因。笔者赞同第二种理解 , 认为隐蔽油气藏是 非构造类型的 , 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性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及复合型油气藏。为了避 免不必要的争论 , 作者认为不宜再采用隐蔽油气藏的 概念 , 而应采用非构造油气藏的提法。 2 非构造油气藏的分类 以圈闭的成因类型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分类是目前 国内非构造油气藏的主流划分方案。虽然不同学者的 具体分类稍有差异 , 但大都差不多 , 归纳起来不外乎 将非构造油气藏分为四个大类和若干个亚类 (表 1)。 笔者也赞同这种分类方案。 第 24卷 第 3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1G1O1D1D1 2005年 6月 1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