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大会对全面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根本要求, 大会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钢领一道,对于党和 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续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一。学发展观见统今经齐十会发琴全后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年春,一场“非典”(非典型性肺炎)疫病灾害突然袭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防治“非 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积累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同年6月,胡锦涛在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 阐述了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 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培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坚特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髓人民群众的经济.改治和文化权益,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等区域发展、统笔经济社会发展、统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笑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协调、均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 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 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 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杜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决定》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大会对全面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根本要求。 大会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道,对于党和 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年春,一场“非典”(非典型性肺炎)疫病灾害突然袭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防治“非 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积累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同年6月,胡锦涛在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 阐述了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 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协调、均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 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 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 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决定》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