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期 辛彬楠等:C和N含量对V微合金非调质钢静态再结晶量的影响 .247 极值,由图5可知,3#钢的静态再结晶量在760~ 10-6的5*钢的静态再结晶量在760~940℃这个温 940℃这个温度段内一直为最多,其次是4#钢,最 度段内都少于N质量分数为140×10-6的3#钢 少的是2#钢.由此可知,当C质量分数为0.33%时 极可能是随着N含量的增加,VN颗粒更容易析出, 最有利于热变形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发生·分析其 复合析出的V(CN)中N含量也会增加,在较低温 原因,当C质量分数较少,如0.26%时,热变形过程 度时,先析出的VN及V(CN)颗粒对于奥氏体的静 中析出的碳氨化物相对较少,且析出物间距较大,对 态再结晶有抑制作用,造成5“钢静态再结晶的滞 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较小,对热变形前期的动态回 后.可见,当N质量分数由140×10-6增加到210× 复过程抑制作用较小,从而使得动态回复过程进行 10一6,含V微合金非调质钢的静态再结晶量有下降 得比较充分,因此所余的可以进行静态再结晶的储 的趋势 存能就比较少;当C质量分数较大,如0.43%时,热 3.3VN微合金非调质钢中第2相粒子析出与静 变形过程中析出的碳氨化物相对较多,钉扎位错和 态再结晶之间的关系 晶界,阻碍了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则会对静态再结晶 热变形的奥氏体钢中同时存在着两个相互竞争 产生较大阻碍作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静态再结晶 的机制:静态再结晶和等温及形变诱导析出,由于 过程.当C质量分数处于中间位置,如0.33%时, 有合金元素的存在,这两种机制相互之间的作用是 已析出的碳氨化物刚好既可以通过抑制动态回复和 非常复杂的[1,与普通碳钢相比,在VV微合金非 再结晶过程为静态再结晶保留较多的储存能,已析 调质钢中,存在一个静态再结晶的滞后现象,而这种 出物又不会对静态再结晶产生过大阻碍作用,故此 滞后是与变形温度相关的,为此,使用材料学计算 时的静态再结晶量达到最大.0.33%C条件下的研 软件Mat Calc对实验用V一N微合金非调质钢在各 究结果与类似钢的已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本 个温度下的析出进行了计算,设定等温时间为 研究所得结论是可信的, 900s,所得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 3.2.2N含量对静态再结晶量的影响 3.5×102 --940℃ 图6为3#和5#钢在不同温度下道次间保温 3.0×102 +-880℃ 120s时的静态再结晶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经过 目2.5×10 ·-820℃ -760℃ 分析可以看出,当道次间保温时间为120s时,随温 高20x10e 度的增加,两种钢的静态再结晶量都有增加,当变 1.5×102 形温度为760℃时,3钢静态再结晶量为33%,而 1.0×10 5*钢为15%(不到3#钢的一半):变形温度为820 0.5×103 ℃时,3*钢静态再结晶量为52%,5*钢为33%;变 0.24 0.280.320.360.40 0.44 C质量分数/% 形温度为880℃时,3#钢静态再结晶量为61%,5* 钢为47%;当变形温度为940℃时都可以发生完全 图72产~4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析出物密度(保温时间900) 静态再结晶.3#钢和5#钢相比,N质量分数为210× Fig.7 Precipitat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Steels 24 at different 1.0 temperatures (isothermal time:900s) --N:140×10气3钢) 0.8 -·-N:210×105钢) 由图7可知,在760℃等温900s后,2÷钢的析出 密度达到1.78×103m3,3#钢的析出密度为 0.6 1.48×1023m-3,而4*钢为3.33×1023m-3,4*钢 0.4 的析出密度最大,其次是2#钢和3÷钢;当在940℃ 02 等温900s后,2*钢的析出密度为2.42X1022m-3, 3*钢为1.96X102m-3,4÷钢为2.92×102m-3, 760 800 840880 920 960 温度℃ 依然是4#钢析出密度最大,3钢最小,不过整体的 析出密度已经有所下降,在图8中,760℃等温900s 图63*和5*钢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再结晶量变化(道次间保 后,N质量分数为140×10-6的3#钢的析出密度为 温时间为120s) 1.48×1023m-3,而N质量分数为210×10-6的5# Fig-6 Static reerystallization curves of Steels 3 and 5 at different 钢的析出密度为3.69×1023m-3,是3*钢析出密度 temperatures (inter pass isothermal time:120s) 的2倍还多;在940℃等温900s后,3#钢的析出密极值.由图5可知‚3#钢的静态再结晶量在760~ 940℃这个温度段内一直为最多‚其次是4# 钢‚最 少的是2#钢.由此可知‚当 C 质量分数为0∙33%时 最有利于热变形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发生.分析其 原因‚当 C 质量分数较少‚如0∙26%时‚热变形过程 中析出的碳氮化物相对较少‚且析出物间距较大‚对 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较小‚对热变形前期的动态回 复过程抑制作用较小‚从而使得动态回复过程进行 得比较充分‚因此所余的可以进行静态再结晶的储 存能就比较少;当 C 质量分数较大‚如0∙43%时‚热 变形过程中析出的碳氮化物相对较多‚钉扎位错和 晶界‚阻碍了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则会对静态再结晶 产生较大阻碍作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静态再结晶 过程.当 C 质量分数处于中间位置‚如0∙33%时‚ 已析出的碳氮化物刚好既可以通过抑制动态回复和 再结晶过程为静态再结晶保留较多的储存能‚已析 出物又不会对静态再结晶产生过大阻碍作用‚故此 时的静态再结晶量达到最大.0∙33%C 条件下的研 究结果与类似钢的已有研究结果[4-6] 一致‚表明本 研究所得结论是可信的. 图6 3#和5#钢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再结晶量变化(道次间保 温时间为120s) Fig.6 Static recrystallization curves of Steels3# and5#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er-pass isothermal time:120s) 3∙2∙2 N 含量对静态再结晶量的影响 图6为3# 和5# 钢在不同温度下道次间保温 120s 时的静态再结晶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经过 分析可以看出‚当道次间保温时间为120s 时‚随温 度的增加‚两种钢的静态再结晶量都有增加.当变 形温度为760℃时‚3#钢静态再结晶量为33%‚而 5#钢为15%(不到3# 钢的一半);变形温度为820 ℃时‚3#钢静态再结晶量为52%‚5#钢为33%;变 形温度为880℃时‚3#钢静态再结晶量为61%‚5# 钢为47%;当变形温度为940℃时都可以发生完全 静态再结晶.3#钢和5#钢相比‚N 质量分数为210× 10-6的5#钢的静态再结晶量在760~940℃这个温 度段内都少于 N 质量分数为140×10-6的3# 钢. 极可能是随着 N 含量的增加‚VN 颗粒更容易析出‚ 复合析出的 V(CN)中 N 含量也会增加‚在较低温 度时‚先析出的 VN 及 V(CN)颗粒对于奥氏体的静 态再结晶有抑制作用‚造成5# 钢静态再结晶的滞 后.可见‚当 N 质量分数由140×10-6增加到210× 10-6‚含 V 微合金非调质钢的静态再结晶量有下降 的趋势. 3∙3 V-N 微合金非调质钢中第2相粒子析出与静 态再结晶之间的关系 热变形的奥氏体钢中同时存在着两个相互竞争 的机制:静态再结晶和等温及形变诱导析出.由于 有合金元素的存在‚这两种机制相互之间的作用是 非常复杂的[7].与普通碳钢相比‚在 V-N 微合金非 调质钢中‚存在一个静态再结晶的滞后现象‚而这种 滞后是与变形温度相关的.为此‚使用材料学计算 软件 MatCalc 对实验用 V-N 微合金非调质钢在各 个温度下的析出进行了计算‚设定等温时间为 900s‚所得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 图7 2#~4#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析出物密度(保温时间900s) Fig.7 Precipitat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Steels2#-4#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sothermal time:900s) 由图7可知‚在760℃等温900s后‚2#钢的析出 密度达到 1∙78×1023 m -3‚3# 钢的析出密度为 1∙48×1023 m -3‚而4#钢为3∙33×1023 m -3‚4#钢 的析出密度最大‚其次是2#钢和3#钢;当在940℃ 等温900s 后‚2#钢的析出密度为2∙42×1022 m -3‚ 3#钢为1∙96×1022 m -3‚4#钢为2∙92×1022 m -3‚ 依然是4#钢析出密度最大‚3#钢最小‚不过整体的 析出密度已经有所下降.在图8中‚760℃等温900s 后‚N 质量分数为140×10-6的3#钢的析出密度为 1∙48×1023 m -3‚而 N 质量分数为210×10-6的5# 钢的析出密度为3∙69×1023 m -3‚是3#钢析出密度 的2倍还多;在940℃等温900s 后‚3#钢的析出密 第3期 辛彬楠等: C 和 N 含量对 V 微合金非调质钢静态再结晶量的影响 ·24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