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用户提供允许开采量。 二、课程内容 4.1水文地质调查划分及主要技术要求 4.2按完整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 4.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应掌握和理解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定义,它涉及到现有工程、生态环境及水质变化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 了解地下水流动系统及国家供水规范标准。 三、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在完整的地下水含水系统、流动系统中评价,才能避免重复量、正确确定水质在开采条件下的变化趋势。 (二)教学难点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开采方式、不同的生态环境等具有不同的允许开采量。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10学时) 因水文水资源专业设立一门地下水、地表水计算方法课程,故本课程不讲授计算问题。重点放在确定水文地质 模型,水文地质模型简化为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的应用条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各种计算方法,熟知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及观测数据的积累。计算模型具有严格的应 用条件。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5.1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一般方法 5.2概率统计方法 5.3数值法 5.4解析法 5.5灰色系统理论方法 应掌握和理解由水文地质模型简化的概念模型,相应的概念模型对应一定的数学模型。各种数学模型的具体应 用。了解数学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限制条件。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如何将水文地质条件转变成可以进行量化的概念模型,具体条件的数学模型的数据处理、数学模型的计算和预 测功能以及数学问题上的限制条件。 (二)教学难点: 三种模型上的演化关系,计算结果得失真主要来自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定性分析错误。 第六章矿床水文地质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查明各类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未来开采时的矿井涌水量;分析开采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 变化、矿井突水及矿井水的防治,解决供、排水矛盾及保护矿区环境。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6.1有关矿床与采矿的某些知识 6.2矿床充水条件 6.3矿床(井)的水文地质类型 6.4矿坑(井)涌水量预测 6.5矿床疏干、井巷突水与防治利用矿井水 6.6矿床水文地质调查 应了解有关矿床的某些知识、矿床的开采单位、开采矿床的步骤及采空区岩体移动分带,矿床充水水源、矿床 充水通道矿床充水强度分析;掌握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主要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基本特征、矿坑(井)诵水 量预测的各种方法;理解矿床疏干、井巷突水与防治利用矿井水,某些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及调查设计和报告的 编制。 三、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向用户提供允许开采量。 二、课程内容 4.1水文地质调查划分及主要技术要求 4.2按完整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 4.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应掌握和理解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定义,它涉及到现有工程、生态环境及水质变化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 了解地下水流动系统及国家供水规范标准。 三、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在完整的地下水含水系统、流动系统中评价,才能避免重复量、正确确定水质在开采条件下的变化趋势。 (二)教学难点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开采方式、不同的生态环境等具有不同的允许开采量。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10学时) 因水文水资源专业设立一门地下水、地表水计算方法课程,故本课程不讲授计算问题。重点放在确定水文地质 模型,水文地质模型简化为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的应用条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各种计算方法,熟知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及观测数据的积累。计算模型具有严格的应 用条件。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5.1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一般方法 5.2 概率统计方法 5.3 数值法 5.4 解析法 5.5 灰色系统理论方法 应掌握和理解由水文地质模型简化的概念模型,相应的概念模型对应一定的数学模型。各种数学模型的具体应 用。了解数学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限制条件。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如何将水文地质条件转变成可以进行量化的概念模型,具体条件的数学模型的数据处理、数学模型的计算和预 测功能以及数学问题上的限制条件。 (二)教学难点: 三种模型上的演化关系,计算结果得失真主要来自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定性分析错误。 第六章 矿床水文地质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查明各类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未来开采时的矿井涌水量;分析开采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 变化、矿井突水及矿井水的防治,解决供、排水矛盾及保护矿区环境。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6.1有关矿床与采矿的某些知识 6.2矿床充水条件 6.3矿床(井)的水文地质类型 6.4矿坑(井)涌水量预测 6.5矿床疏干、井巷突水与防治利用矿井水 6.6矿床水文地质调查 应了解有关矿床的某些知识、矿床的开采单位、开采矿床的步骤及采空区岩体移动分带,矿床充水水源、矿床 充水通道矿床充水强度分析;掌握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主要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基本特征、矿坑(井)涌水 量预测的各种方法;理解矿床疏干、井巷突水与防治利用矿井水,某些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及调查设计和报告的 编制。 三、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