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醛、酮的反应与结构关系: 第十章 2.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讲授法 实作评价 醛酮 3.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3 1.2,3 案例教学法 纸笔考试 思政:黄鸣龙还原法 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及结构: 发奖现发茶生物喻 讲授法 实作评价 生物 6 模型演示法纸笔考试 12,3 3.脱羧反应,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思政:酯缩合反应 1L判断芳胺、脂肪胺、氨的碱性强弱 第十二章2.鉴别伯、仲、叔胺: 授法 含氨有机3.利用重氨盐性质设计合成路线。 实作评价 案例教学法纸笔考试 12,3 化合物 思政:重要代表物-甲胺、己二胺 胆碱、多巴胺 课程评价方式与达成权重 该课程目标()共设有3个,每个课程目标达成权重为P。课程目标评价方式) 过含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4个评价方式。每个评价方式成绩上 比(权重)为K。各课程目标、评价方式成绩占比,以及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权重 如表H-1所示。其中,每个课程目标达成权重P,=,k(=l,2,3)。 表H1各评价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 课程支控课程目标达成权重P 各评价方式的成绩占比(权重)☑ 目标指标 (=1P=I) 课堂讨论K课后作业K:期中测试K。:期末考试K 3-1 ∑m,ky=0.5 0.05 0.05 01 0.3 H 24-2 0.3 0.05 0.0 0.05 0.2 评价方式与 35-1 0.2 0.0 0.05 0.05 0.01 达成度评价 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成绩权重() 1k=0.1 0.1 02 0.6 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百分制计分,学生课程综合成绩=∑(每个评价方式实际成绩平均值×M) M-%1k0=1,2,3,m)。其中,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测试等评价方式为过程 性评价。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D达成度=%,(k划×方数道)p:1=12,3)计算数据 100 如表H2。 表H2每项评价方式的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5 第十章 醛酮醌 1.醛、酮的反应与结构关系; 2.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3.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思政:黄鸣龙还原法 3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 十 一 章 羧 酸 及 其 衍生物 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及结构; 2.比较判断羧酸极其衍生物的酸性 强弱; 3.脱羧反应,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思政:酯缩合反应 6 讲授法 模型演示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十二章 含氮有机 化合物 1.判断芳胺、脂肪胺、氨的碱性强弱; 2.鉴别伯、仲、叔胺; 3.利用重氮盐性质设计合成路线。 思政:重要代表物-甲胺、己二胺、 胆碱、多巴胺 3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H 评价方式与 达成度评价 1. 课程评价方式与达成权重 该课程目标(i)共设有 3 个,每个课程目标达成权重为 Pi。课程目标评价方式(j) 包含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 4 个评价方式。每个评价方式成绩占 比(权重)为 Ki,j。各课程目标、评价方式成绩占比,以及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权重 如表 H-1 所示。 其中,每个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Pi = �=1 � ￾ ��,�(i=1,2,3)。 表 H-1 各评价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 课程 目标 i 支撑 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Pi ( �=1 � ￾ �� =1) 各评价方式的成绩占比(权重)Ki,j 课堂讨论 Ki,1 课后作业 Ki,2 期中测试 Ki,3 期末考试 Ki,4 1 3-1 �=1 � ￾ ��,� =0.5 0.05 0.05 0.1 0.3 2 4-2 0.3 0.05 0.0 0.05 0.2 3 5-1 0.2 0.0 0.05 0.05 0.01 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成绩权重(Mj) �=1 � ￾ ��,� =0.1 0.1 0.2 0.6 2. 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百分制计分,学生课程综合成绩=∑(每个评价方式实际成绩平均值×Mj)。 Mj= �=1 � ￾ ��,�(� = 1,2,3, …�)。其中,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测试等评价方式为过程 性评价。 3.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i)达成度= �=1 ￾ � (��,� × 评价方式实际成绩平均值 100 )/��(i = 1,2,3)计算数据 如表H-2。 表H-2 每项评价方式的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