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每个培养皿整齐地安放100粒(0至围)种子。种粒之间保持 发芽种粒的排放应有一定规律,如下图,以便计算并减少错误, 重 、姓名和日期用铅笔,简地填写一张小标签,分别贴在培养皿不易磨损的地方,例如 底盘的外缘,以免引起差错。 5.4发芽测定的管理和观察载 5.4.1管理 .经常检查发芽环境的温度,仪器的温度同预定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1℃。 床(指纸 友芽床的水 下足时应及时加水理术 分也不能过 用指尖轻压发劳 大量的 氧化不有的养的缺应 ,将感染了霉南的种子取出(不要使它们触及健康的种粒),用清水冲洗数次,直到 水无混浊再放回原发芽床。发霉严重时整个滤纸和座垫,甚至整个培养皿都要更换。这些情 况在发芽记录表(附表5.1)中应有所记述。 00010 60 o00i0 A 000000 000000100 000 00 。00000 00 0 0.0 00 00 000000 0 00 0 图5.1100粒种子在发芽床上的排放图例 5.4.2观察记载 发芽测定情况要定期观察记载(见附表5.1)。为了更好地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最 好每天作一次观察记载。至少在规定的统计发芽势和发芽率的那一天,必须有记载。 5.4.3发芽测定的持续时间 发芽刷定的持续天数见天51。表中所列天数以置床之日起零起算。日不句括种子预州 理的时间,如果确认某样品已达到最高发芽率,也可在规定的时间以前结束测定。如到规定 的结束时间仍有较多的种粒萌发,也可的情延长测定时间。发芽测定所用实际天数应在检验 报告中填明。 记载项目:按发芽床的编号依次记载以下各点(见附表5.1)。 表51常用树种发芽测定的主要技术规定(摘要) 树种 温度发芽势发芽率 备注每个培养皿整齐地安放 100 粒(种粒大时可为 50 粒乃至 25 粒)种子。种粒之间保持 的距离大约相当于种粒本身的 1~4 倍,以减少霉菌蔓延感染,避免发芽的幼根相互缠绕。 发芽种粒的排放应有一定规律,如下图,以便计算并减少错误,将样品登记表的号数, 重复号、姓名和日期用铅笔,简地填写一张小标签,分别贴在培养皿不易磨损的地方,例如 底盘的外缘,以免引起差错。 5.4 发芽测定的管理和观察载 5.4.1 管理 a.经常检查发芽环境的温度,仪器的温度同预定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1℃。 b.保持发芽床的水分。水分不足时应及时加水,但水分也不能过多,用指尖轻压发芽 床(指纸床),如指尖周围出现水膜,或者种粒四周出现水膜。都表示水分过多。 c.通气种子发芽需要足够的氧气,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有盖的培养皿的缺点 之一就是通气不良,应当经常揭开盖子充分换气。 d.将感染了霉菌的种子取出(不要使它们触及健康的种粒),用清水冲洗数次,直到 水无混浊再放回原发芽床。发霉严重时整个滤纸和座垫,甚至整个培养皿都要更换。这些情 况在发芽记录表(附表 5.1)中应有所记述。 图 5.1 100 粒种子在发芽床上的排放图例 5.4.2 观察记载 发芽测定情况要定期观察记载(见附表 5.1)。为了更好地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最 好每天作一次观察记载。至少在规定的统计发芽势和发芽率的那一天,必须有记载。 5.4.3 发芽测定的持续时间 发芽测定的持续天数见天 5.1。表中所列天数以置床之日起零起算。且不包括种子预处 理的时间,如果确认某样品已达到最高发芽率,也可在规定的时间以前结束测定。如到规定 的结束时间仍有较多的种粒萌发,也可酌情延长测定时间。发芽测定所用实际天数应在检验 报告中填明。 记载项目:按发芽床的编号依次记载以下各点(见附表 5.1)。 表 5.1 常用树种发芽测定的主要技术规定(摘要) 树种 温度 发芽势 发芽率 备注 1 2 3 4 5 5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