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跨学科农业科技领域的扩展。在农业社会里,科学技术的中心是农业科技,但在现代工业与信息 社会里,农业科技不再处于科技的中心地位,工业、能源、军事、信息、医学、环境保护、生物、智能 技术、遥感技术、克隆技术等科技领域不断扩展。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努力发展农业自己的科技外,要 充分吸收利用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以加速跨学科农业科技的发展,如防治荒漠化综合技术、再生 能源在农业上的应用、精确农业技术等。 (二)科技进步的原动力和条件 从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的历程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和文化 的基础。 1.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并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了科技的水平及 其内容。有人曾提出“中国农业科技要率先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愿望良好但难以实现。为什么在古代 没有发明计算机?一是古代的生产水平不需要计算机去迅速计算复杂的事物,二是不存在制造计算机的 物质基础和科技基础,三是科技发展需要大量投入,古代的经济水平无力承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 类的生活在不断改善并对农产品提出各种新的要求,因而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2.科学技术本身的基础。为什么中国近代缺少重大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为什么近代中国内地 没有出现世界级的大科学家?除了经济基础以外,文化、科学基础的薄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明清以来, 闭关自守,中国文明从先进走向衰落,现代实验型科技水平大大落后于欧美各国,理性思维缺乏,科技 体制滞后,因而缺少科技的创新。 3.人才与教育基础。人才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有了人才就有了科技创新之源,人才与教育的 滞后延缓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4.社会基础。科技和教育体制、组织、社会风气与学术民主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制约了农业科 技的创新。一个社会稳定、官民和谐、学术能自由交流、民主讨论、百家争鸣的法制社会,将促进科学 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一个贪污腐败、官僚体制、缺乏民主、自我封闭、万马齐暗的社会,将难以锤炼出 经得起考验的科技创新;相反,还可能制造出一些虚假的“成果”。例如,前苏联曾实行学术专制,两 个“红色科学家”院士,一个是李森科反对遗传科学、一个是威廉士反对化学肥料,使前苏联的农业科 学与农业生产落后于世界一二十年,教训是深刻的。 三、农业科技的功能 无论是国民经济整体还是工农业的进步,都是在人的积极作用下,物质投人和科技进步两者共同作 用的结果。社会的生产是物质生产,也是以物质(生产资料、要素、生产工具)作为基础。没有计算机 就不会有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发明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物质的有机结合,大大促进了农业 生产力,成为农业生产的推动力与先导。 (一)促进农业生产力功能 农业科技的首要功能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所谓“农业生产力”(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是 指农业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土地等)在一定时间内的农业生产能力,以生产量表示之。农 业生产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工艺、方法、技能)一旦与 物质相结合,就起了促进或提高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它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将新工艺、新方法予以物 化从而促进生产力,如利用配方施肥工艺物化为配合肥料、利用机械设计新工艺物化为高效拖拉机或免 耕播种机等,因而促进了作物生产力或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直接利用未物化的新工艺促进生产力,如 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促使成本降低、产量提高,多熟种植工艺可大幅度增加作物的年产量。 近代实验型农业科技的发展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如美国的玉米生产在1876~1936 年的60年期间,单产一直在1.5t/hm左右徘徊,而到20世纪后期单产猛增至7.5thm2,这主要是先 进工艺(杂交技术和化肥制造技术)和物化工艺(杂交玉米种子和化肥)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粮食单 产1949年平均为1029kghm2,到2000年达4261kghm2,增加了3倍多,其原因也是农业科技加物 质(肥、水、种子等)的协同作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