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等。 “农业教育”是培养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与源泉。有了人才,才可能 产生、体现、创新农业科学技术。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进程与动力 (一)进程 农业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争取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实际活动,农业科学技术则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 动中认识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社会经济与人类需求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因此,有 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以来,就开始了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檬俄的萌芽状 态到逐步趋于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经验型古代科学到实验性现代科学。世界上农业 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1.原始型农业科技。距今1万年左右,即新石器时代的初期,人类在初步认识自然和动植物活动 规律的基础之上,开始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工艺。从关心作物生长中积累了从种到收的一些科 学知识,逐渐产生了原始的气象、天文、测量和数学等学科的萌芽。例如,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文献《吕 氏春秋》(公元前770~前221年)中已记述了土地利用的原则:“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 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这些2000 多年前对农作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一直到今天仍是适用的。 2.经验型农业科技。自人类发现了铁和铁的特性,发明了制铁工艺并物化为铁犁,农业就进人了 以铁犁和牛耕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在这漫长的时期中,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在 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与传统农业相适应的经验型农业科学与技术。主要集中在土壤耕作技术、间套复种 和轮作技术、播种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饲养技术等方面,欧洲则在二回制(谷物一休闲)、三 圃制(冬谷一春谷一休闲)方面有所进展。我国的经验型农业科技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有关农业 著作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是公元4~6世纪出现的《齐民要术》,它记载了有关选种、耕作保墒、轮作、 农田水利、施肥、蔬菜和果树栽培、畜禽饲养、农产品加工与储藏等多种技术,也提出了“顺天时,量 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等朴素的科学道理。 3.实验型农业科技。从17世纪开始,近代实验型农业科技在欧洲兴起。德国农学家泰厄最早提出 以实验为手段进行农业研究,1809一1813年出版《合理的农业原理》,提倡改良的四圃制(春谷一块茎 块根作物一冬谷一三叶草):1840年李比希发表了《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提出了影响 深远的“矿质营养学说”:1838年劳斯(1814~1900)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试验站,即闻名于世的 英国的洛桑试验站,布森高(1802~1887)建立了第一个农业实验室;1845年成立了皇家农学院;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这些活动奠定了近代实验型农业科技的基础。 20世纪以来,实验型农业科技在许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如杂交育种技术(矮秆小麦、矮秆水稻、 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节水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多熟种植技术、胚胎移 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配合饲料技术、农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4.前瞻型农业科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也将向纵深发展。 ·高新科技迅速发展。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转基因技术、智能技术、新材料工艺等异军突起, 今后将进一步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并与常规技术相结合,促使农业生产力有新的突破。人类期望着能 在不久的将来,在光合作用效率(例如,将C4作物基因转移到C3作物上)、禾本科作物固氮效率、 植物水分蒸腾效率、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有重大突破,粮食产量能成倍增长。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深人,越向微观方面发展。在 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研究开发的对象大都是多元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在深人微观领域的同时,急 需加强宏观领域的研究。卫星升天就是宏观、综合、协作攻关的结果。在农业上,有许多宏观领域有待 加强,如超高产综合农业技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规律、高产优质资源节约型农作制、农业区域开发、 城乡协调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