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被视为合法期望。判定个体的行为是否诚信,取决于具体情景、场合和时间:今天可接受的 行为也许明天被认为是违法的:在一个国家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可能在另一个国家不被接 受。(3)诚信应是组织水平上的概念。任何个体的诚信行为后果都表现为组织的结果和问 题。(参见Kaptein) 二、诚信研究及应用实践的异同 1.中国诚信研究的应用 中国自封建社会早期儒家学者探讨诚信的内涵和作用起,就确立了诚信在中国文化与管 理体制中的地位作用,表现为:()诚信作为个人立身处世以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素,要求 个体真实无妄、人己不欺和以义理为宗。比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 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阐明了人若无信用,一如车无轴轮而不可运行。 《论语·卫灵公》中言:“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强调了 守信才能成就君子之所为,而“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是则可谓小人 矣”。(2)诚信是社会交往以及经商致富和治理国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准则。如“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貌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 敬,虽州里,行乎哉?”“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 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侦观政要·诚信》。而《礼记·礼运》中所描画的“大道之 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则为我们展现了守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但由于中国文化强调自律而忽视他律,重视个人修身养性而忽视法治建设,因此在中国 文化背景下诚信实践便主要体现为宣教,即通过模范人物的确立和义理的宣传来形成民众的 道德观念。至于诚信行为(道德行为)的养成,则主要靠个体的自我约束。所以我们有“一 诺千金”的故事,有大量关于晋商、徽商诚信经商的故事,却鲜有商业经营的诚信准则法 规。诚信在实践应用中与其说是道德行为规范,不如说是理念。它停留在高度浓缩的义理要 求上,缺乏操作层面的可为与不可为的制度规定。 宣教以及自律在自给自足和小范围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也许能奏效,因为在小范围的经营 活动中个体很容易观察了解到交换双方的真实情况,很容易即刻得到各种行为的不同后果。 但在大范围的交易活动中,时空的隔绝、机会的多样以及后果追究的成本扩大都使得自律出 现很多漏洞,可见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念不适合目前大规模市场经济的要求。 2.西方诚信研究的实践应用和特色 西方诚信研究的兴起本身就是因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因此其研究的导向与其说是为理 论的进展,不如说是为实践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开发用以评价人员诚信与否的 工具,编制诚信度测验,通过测量应聘者的诚信度,选拔出具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个体,以避 免组织可能的损失。(2)定义组织内的诚信概念和准则.按照诚信准则制订雇员的行为规 范.实施涉及人员日常行为的动态诚信管理。在操作上诚信管理的核心是将诚信理念转化为 可操作的行为规则,管理者通过明确告知员工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不可做的,以及对此实 行考察和奖惩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实施诚信管理的一般程序包括:一是依据企业的诚信准 994-2012 China Academie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被视为合法期望。判定个体的行为是否诚信, 取决于具体情景、场合和时间: 今天可接受的 行为也许明天被认为是违法的; 在一个国家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 可能在另一个国家不被接 受。( 3) 诚信应是组织水平上的概念。任何个体的诚信行为后果都表现为组织的结果和问 题。( 参见 Kaptein) 二、诚信研究及应用实践的异同 1. 中国诚信研究的应用 中国自封建社会早期儒家学者探讨诚信的内涵和作用起, 就确立了诚信在中国文化与管 理体制中的地位作用, 表现为: ( 1) 诚信作为个人立身处世以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素, 要求 个体真实无妄、人己不欺和以义理为宗。比如孔子说 /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 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0 ( 5论语#为政6) , 阐明了人若无信用, 一如车无轴轮而不可运行。 5论语#卫灵公6 中言: /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 君子哉0, 强调了 守信才能成就君子之所为, 而 / 言无常信, 行无常贞, 惟利所在, 无所不倾, 是则可谓小人 矣0。( 2) 诚信是社会交往以及经商致富和治理国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准则。如 / 与朋 友交, 言而有信0 ( 5论语#学而6) ; / 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貌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 行不笃 敬, 虽州里, 行乎哉?0 / 言而不信, 言无信也; 令而不从, 令无诚也。不信之言, 无诚之 令, 为上则败德, 为下则危身0 ( 5贞观政要#诚信6) 。而 5礼记#礼运6 中所描画的 / 大道之 行,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0, 则为我们展现了守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但由于中国文化强调自律而忽视他律, 重视个人修身养性而忽视法治建设, 因此在中国 文化背景下诚信实践便主要体现为宣教, 即通过模范人物的确立和义理的宣传来形成民众的 道德观念。至于诚信行为 ( 道德行为) 的养成, 则主要靠个体的自我约束。所以我们有 / 一 诺千金0 的故事, 有大量关于晋商、徽商诚信经商的故事, 却鲜有商业经营的诚信准则法 规。诚信在实践应用中与其说是道德行为规范, 不如说是理念。它停留在高度浓缩的义理要 求上, 缺乏操作层面的可为与不可为的制度规定。 宣教以及自律在自给自足和小范围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也许能奏效, 因为在小范围的经营 活动中个体很容易观察了解到交换双方的真实情况, 很容易即刻得到各种行为的不同后果。 但在大范围的交易活动中, 时空的隔绝、机会的多样以及后果追究的成本扩大都使得自律出 现很多漏洞, 可见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念不适合目前大规模市场经济的要求。 2. 西方诚信研究的实践应用和特色 西方诚信研究的兴起本身就是因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 因此其研究的导向与其说是为理 论的进展, 不如说是为实践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1) 开发用以评价人员诚信与否的 工具, 编制诚信度测验, 通过测量应聘者的诚信度, 选拔出具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个体, 以避 免组织可能的损失。( 2) 定义组织内的诚信概念和准则, 按照诚信准则制订雇员的行为规 范, 实施涉及人员日常行为的动态诚信管理。在操作上诚信管理的核心是将诚信理念转化为 可操作的行为规则, 管理者通过明确告知员工什么是可做的, 什么是不可做的, 以及对此实 行考察和奖惩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实施诚信管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一是依据企业的诚信准 3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