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联在得知中国的看法并即将发布文件的情况 苏方又辩解说,声明的内容并无不妥,且责怪中方 后,立即做出了反应。9月8日,苏共中央致信中 提供情况和材料都比较迟,还埋怨说,事件发生 共中央,对中国的做法提出异议,并认为中印边界 后,全世界都在大喊大叫,而中国一直保持沉默。 冲突事件将恶化印度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导 苏联不了解情况,又担心尼赫鲁承受不住压力,故 致印度改变对外政策,并被某些人所利用,在苏美 需要表明态度。③苏方的说法自然是外交辞令, 首脑互访前夕使国际局势复杂化。①9月9日上 但还是道出了部分实情,即莫斯科担心中国的公 午,苏联临时代办安东诺夫又向陈毅面交了一份 开表态可能进一步使局势复杂化。外交部远东代 塔斯社声明的文稿,并说该声明将在9月10日发 理司长贾丕才对中国使馆承认周总理给尼赫鲁的 表。声明的矛头是针对“西方国家的某些政治集 信很好,但坚持认为,中苏的主要敌人是美国,目 团和报纸的,指责最近关于中印边界冲突的喧 前的关键问题是不要让局势紧张。④赫鲁晓夫后 嚣是为了离间中印关系,破坏和平共处的思想,特 来也回忆说,苏联急于表态是因为不同意中国在 别是企图阻碍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扰乱赫鲁晓 边界问题上采取对抗的做法,更反对把尼赫鲁作 夫与艾森豪威尔的互访。在强调苏联与中国的 为敌人的评价。⑤贾丕才的回忆讲述了塔斯社声 “兄弟友谊吸同印度的“友好合作后,声明对中 明的起草过程:赫鲁晓夫当时正准备访美,并想为 印边境发生的事件表示遗憾”,并希望中印两国 这次访问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没想到此时发生 政府会考虑到双方利益而“解决所产生的误会”。 中印边界冲突,他极为恼火。9月8日,葛罗米柯 陈毅当即表示,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意见 叫贾丕才立即起草一个塔斯社声明。后者在初稿 已经在几天前告诉苏方,希望苏方暂缓发表这个 中指出:中印之间发生冲突,只能有利于帝国主 声明,并指出中印边界冲突不一定会对赫鲁晓夫 义,苏联对此表示遗憾。葛罗米柯看后认为太平 访美带来消极影响。当天下午6时20分莫斯科 淡,责令他写得更尖锐一些,还说修改后要立即报 时间下午1时20分),中国电台广播了周恩来给 送赫鲁晓夫批准。第二天莫斯科广播的就是赫鲁 尼赫鲁的信。随后,章汉夫会见安东诺夫,递交了 晓夫认可的修改稿。© 周信的副本,并转告陈毅的意见:希望苏联能注意 与塔斯社声明10日见报的同时,中国按照既 到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政策, 定部署,于10一12日开始刊出有关中印边界冲突 停止发表塔斯社声明。然而,莫斯科时间当晚7 的消息、印度及西方发动反华浪潮的情况及中印 时苏联还是按照原稿播发了塔斯社声明。② 两国政府的文件,并于11日在《人民日报》第2 莫斯科为什么不顾中方的一再劝阻,要迫不 版全文刊登了塔斯社声明。⑦苏联则继续搞平衡 及待地就中印边界冲突发表声明?事后安东诺夫 政策:12日和13日各大报同时摘要刊登了中印 对中国外交部解释说,联系不畅,使馆给莫斯科打 双方关于边界问题的重要文件,中国的文件在前, 通电话时,声明已经发表。曾涌泉反驳说:塔斯社 字数稍多,一般都不加标题,或标以消除紧张”、 有点太着急了,既然把声明底稿交给我们看,就意 用友好方式消除误解等字样。与此同时,12日 味着要听取我们的意见,因此应该多等待一下。 赫鲁晓夫接见了印度驻苏大使,13日发表了关于 ① KyHk B T CoBeTCKo-.KHTanCKHA pacKo.1ΠOHUHHbI H nOCeCTBM月M OCKBa MIIB PAH,2000,c292;王泰平主编:《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57一1969)第二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228页。 ②王泰平主编:仲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二卷,第228一229页:曾涌泉与安东诺夫谈话记录,1959年9月10日,外档, 109.00873.12,第76-79页;吴冷西:《什年论战》,第213一214页。苏联声明的全文见《人民日报》1959年9月11 日第2版。 ③曾涌泉与安东诺夫谈话记录,1959年9月10日,外档,109.00873·12,第76一79页。 ④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1959年9月14日,外档,109.01354·04,第72页。 5 M eMyapb H HKHTbI CepreeBHua Xpyl eBal/Bonpoal HCTopHn 1993,No3,c68-69. 6 Kannua M C Ha napanenax 3annckn mnnomaTa M OCKBa KHHra H 6H3Hec 1996.c63-65 ⑦参见《人民日报》1959年9月10日第1、2版,11日第2、3版,12日第1版。 。1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苏联在得知中国的看法并即将发布文件的情况 后 ,立即做出了反应。9月 8日 ,苏共中央致信中 共中央 ,对中国的做法提出异议 ,并认为中印边界 冲突事件将恶化印度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导 致印度改变对外政策 ,并被某些人所利用 ,在苏美 首脑互访前夕使国际局势复杂化。① 9月 9日上 午 ,苏联临时代办安东诺夫又向陈毅面交了一份 塔斯社声明的文稿 ,并说该声明将在 9月 10日发 表。声明的矛头是针对“西方国家的某些政治集 团和报纸 ”的 ,指责最近关于中印边界冲突的喧 嚣是为了离间中印关系 ,破坏和平共处的思想 ,特 别是企图阻碍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扰乱赫鲁晓 夫与艾森豪威尔的互访。在强调苏联与中国的 “兄弟友谊 ”及同印度的“友好合作 ”后 ,声明对中 印边境发生的事件表示“遗憾 ”,并希望中印两国 政府会考虑到双方利益而“解决所产生的误会 ”。 陈毅当即表示 ,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意见 已经在几天前告诉苏方 ,希望苏方暂缓发表这个 声明 ,并指出中印边界冲突不一定会对赫鲁晓夫 访美带来消极影响。当天下午 6时 20分 (莫斯科 时间下午 1时 20分 ) ,中国电台广播了周恩来给 尼赫鲁的信。随后 ,章汉夫会见安东诺夫 ,递交了 周信的副本 ,并转告陈毅的意见 :希望苏联能注意 到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政策 , 停止发表塔斯社声明。然而 ,莫斯科时间当晚 7 时苏联还是按照原稿播发了塔斯社声明。② 莫斯科为什么不顾中方的一再劝阻 ,要迫不 及待地就中印边界冲突发表声明 ? 事后安东诺夫 对中国外交部解释说 ,联系不畅 ,使馆给莫斯科打 通电话时 ,声明已经发表。曾涌泉反驳说 :塔斯社 有点太着急了 ,既然把声明底稿交给我们看 ,就意 味着要听取我们的意见 ,因此应该多等待一下。 苏方又辩解说 ,声明的内容并无不妥 ,且责怪中方 提供情况和材料都比较迟 ,还埋怨说 ,事件发生 后 ,全世界都在大喊大叫 ,而中国一直保持沉默。 苏联不了解情况 ,又担心尼赫鲁承受不住压力 ,故 需要表明态度。③ 苏方的说法自然是外交辞令 , 但还是道出了部分实情 ,即莫斯科担心中国的公 开表态可能进一步使局势复杂化。外交部远东代 理司长贾丕才对中国使馆承认周总理给尼赫鲁的 信很好 ,但坚持认为 ,中苏的主要敌人是美国 ,目 前的关键问题是不要让局势紧张。④ 赫鲁晓夫后 来也回忆说 ,苏联急于表态是因为不同意中国在 边界问题上采取对抗的做法 ,更反对把尼赫鲁作 为敌人的评价。⑤ 贾丕才的回忆讲述了塔斯社声 明的起草过程 :赫鲁晓夫当时正准备访美 ,并想为 这次访问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没想到此时发生 中印边界冲突 ,他极为恼火。9月 8日 ,葛罗米柯 叫贾丕才立即起草一个塔斯社声明。后者在初稿 中指出 :中印之间发生冲突 ,只能有利于帝国主 义 ,苏联对此表示遗憾。葛罗米柯看后认为太平 淡 ,责令他写得更尖锐一些 ,还说修改后要立即报 送赫鲁晓夫批准。第二天莫斯科广播的就是赫鲁 晓夫认可的修改稿。⑥ 与塔斯社声明 10日见报的同时 ,中国按照既 定部署 ,于 10—12日开始刊出有关中印边界冲突 的消息、印度及西方发动反华浪潮的情况及中印 两国政府的文件 ,并于 11日在《人民日报 》第 2 版全文刊登了塔斯社声明。⑦ 苏联则继续搞平衡 政策 : 12日和 13日各大报同时摘要刊登了中印 双方关于边界问题的重要文件 ,中国的文件在前 , 字数稍多 ,一般都不加标题 ,或标以“消除紧张 ”、 “用友好方式消除误解 ”等字样。与此同时 , 12日 赫鲁晓夫接见了印度驻苏大使 , 13日发表了关于 ·14·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КуликБ. Т. Советско- китайскийраскол: причиныипоследствия, Москва: ИДВРАН, 2000, с. 292;王泰平主编 :《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957—1969) 》第二卷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98年 ,第 228页。 王泰平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第二卷 ,第 228—229页 ;曾涌泉与安东诺夫谈话记录 , 1959年 9月 10日 ,外档 , 109 - 00873 - 12,第 76—79页 ;吴冷西 :《十年论战 》,第 213—214页。苏联声明的全文见《人民日报 》1959年 9月 11 日第 2版。 曾涌泉与安东诺夫谈话记录 , 1959年 9月 10日 ,外档 , 109 - 00873 - 12,第 76—79页。 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 , 1959年 9月 14日 ,外档 , 109 - 01354 - 04,第 72页。 МемуарыНикитыСергеевичаХрущева/ / Вопросыистории, 1993,No3, с. 68 - 69. КапицаМ. С. Наразныхпараллелях, запискидипломата, Москва: Книгаибизнес, 1996, с. 63 - 65. 参见《人民日报 》1959年 9月 10日第 1、2版 , 11日第 2、3版 , 12日第 1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