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认 学导论 要;至于特征、位置关系和静态关系,虽然有按原型范畴分析的可能, 但以意象图式概念来解释似更为合理。 第三章讨论了隐喻与转喻这两个重要概念。在认知语言学家那 里,隐喻和转喻不只是修辞手段,而是重要的概念工具和认知过程。 隐喻是概念映射范围之内的从源概念到目标概念的映射,转喻则是 单个认知模型内的映射,它们对抽象范畴特别是情感范畴的认知内 容和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思维方式,隐喻和转喻除了构 造某些抽象词语的概念外,在处理更复杂的、更普遍的问题上也发挥 作用。隐喻的范畴结构能力不限于词汇范畴,它还同样影响我们对 复杂的科学、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理解;转喻也是这样,人们已经逐渐 认识到它对于人类思维的重要性。 第四章集中讨论了心理学上的主体与背景原则在介词、小句及 言语事件分析中的作用。作者认为,按照主体与背景分离原则,可以 用“射体”、“界标”、“路径”、“中心图式”和“扩展”这些术语来对介词 进行描写;在一个动词性关系中,动作链和心理互动中包括的施事、 受事、工具、感事与被感这些原型角色,也都可以并且通常被选作主 体或背景;Langacker用认知域、侧面与基底、侧显、舞台隐喻、总括 扫描与火第扫描、互动网络、视角配置等概念对词类的选择和联系、 小句及言语事件中分析,其基础也是对图像与背景对比的多重运用。 第五章讨论的是框架和构式。根据Fillmore、Talmy和Slobin 等人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框架是一种认知模型,是我们所具有的关 于某一情境(如买、卖)的知识的集合。加入顺序视角,就从筒单框架 得到所谓的脚本,也就是为经常发生的事件序列所特别设计的知识 结构。作者认为,我们说话或听话时,无意识地填入了取自框架和脚 本的大量信息。不提供这些信息,我们肯定连最简单的话语片断也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